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344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344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作为皇帝,等待手上紧握着实际的权力等待了好久,就好像十月怀胎诞下的一个孩子一样,快乐和烦恼是同时到来的,他必须去面对,去接受。

第712章:两个使团(上)() 
杨怀仁或者说一些俏皮话,或者随口讲几个他没听说过的小故事,让赵煦心情开朗了许多。

    就这么赵煦也打开了话匣子,好似宫中真的没有人能跟他说上话,跟杨怀仁啰嗦起了最近朝堂上的事情。

    杨怀仁嗯嗯啊啊的应付着,似乎对此不太感兴趣。这也不能怪他,首先他就不关心,其次他也不懂朝政上的事,更没法理解古代朝廷有些迂腐繁琐的运作方式。

    而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知道赵煦明年改号绍圣,而他的绍圣变法的结局,跟他老爹的两次变法革新的结局是一样的,都没有成功。

    这种事自然不能告诉他,更不能让他知道杨怀仁是知道将来大概发生的事情的,所以杨怀仁也只能含糊其辞的支应着,没法发表言论。

    赵煦也看出来了,杨怀仁对朝政的事情是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越说越没趣,自然而然的就转变了话题,开始聊他的后宫生活。

    男人和男人之间,如果聊起女人来,自然不可能没有话题的。不过杨怀仁作为一位聆听者,就有点尴尬了。

    皇帝的后宫故事,他不知道是该听呢还是该听呢还是该听呢?既然赵煦乐意讲,那就且先听听罢。

    有点让杨怀仁惊讶的是,赵煦的故事里,女主角并不是皇后孟氏,而是另有他人。

    孟皇后是高太后去年选出来的给赵煦的,赵煦虽然心中不情愿,不过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他也不能不从。

    孟皇后此人说起来还真是个绝世的大美女的,杨怀仁虽然就远远的见过一次,但不论用当代的眼光或者后世的眼光,孟皇后都算是女神级别的人物。

    能从千万个秀女中被选出来许配给皇帝的女人,根本不用去考虑她的长相问题。

    只不过因为她是高太后选的,就导致了赵煦从心里对她有一种排斥之感,有可能赵煦每次看见孟皇后,总会想起他的祖母来。

    尽管如此,赵煦刚刚重掌朝政,他需要后宫的稳定,所以他的后宫里,除了孟皇后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妃嫔了。

    说起来这也许是做给外人看的,后宫的和谐景象,也会从某种程度上让大宋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觉得赵煦是个好皇帝。

    所以赵煦和孟皇后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表面上两个人相敬如宾,给外人的感觉像是一对模范夫妻,但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好在夫妻之间的礼数,两个人还是尽到了各自的责任,孟皇后最近也有了身孕,宫中这些年来纷争不断,这件事也算是一件值得宫中所有人欢喜的好事。

    当然,赵煦没有另纳妃嫔是一码事,并不代表他就只有孟皇后一个女人。

    都知道有句俗话叫做“后宫佳丽三千”,大宋的皇宫后宫也许没有那么多女人,不过千儿八百还是有的。

    这些人虽然没有名分,也许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不过既然是宫中的女人,那她们就都是皇帝的女人。

    赵煦的故事里,女主角就是一位普通的宫女,杨怀仁从他说的故事里,也听得出这个叫做刘青箐的宫女肯定样貌不凡,不然也不会惹得赵煦讲她们之间的小故事讲的这么激动。

    皇帝和宫女的风流韵事,因为涉嫌不可描述,自然要“此处省略十万字”的,只是有一点,让杨怀仁太好奇了。

    赵煦说前一段大理国来朝贡,原来是很平常的意见事情,不过奇怪的是这一次大理国来了两个使团,也有两位不同的使节。

    这就把礼部和鸿胪寺的接待官员给整蒙圈了,一个国家两个使团?这什么情况?

    大理国是地处大宋西南的一个外邦大国,不过大宋和大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相对比较友好的,除了大宋开国年间有些摩擦之外,一百多年来两国都保持了一种相对友好的外交关系。

    大理对大宋是称臣纳贡的,每年都会向大宋进攻一些他们国家的特产,大宋皇帝也欢迎这样的友好国家来进贡,还礼上也很大方,基本都是加倍还礼的。

    这次一次来了两个使团,而且两个使团进贡的物品比起以往都有很大的增加,就让大宋的外交官员们摸不着头脑了。

    后来一位刚刚从成都府路调回来京城的官员那里才知道,大理国最近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大理国布燮,也就是大理国的宰相高升泰架空了大理段氏的皇权,看样子要阴谋篡权了。

    而两个大理使团产生的原因,也因此搞明白了。这两个使团,一个是大理国国主段正明派来的,另一个则是高升泰派来的。

    段正明派使团来向大宋朝贡,那意思肯定是向大宋求救了,而高升泰派使团的目的,自然是要说服大宋朝廷能站在他这一边。

    想到段正明这个名字,杨怀仁觉得熟悉不过,这不是段誉他大爷嘛,据说段正明武功高强,还会家传的武功绝学六脉神剑,怎么可能被一个老头子威胁呢?说不通啊。

    不过这也是杨怀仁从后世的武侠中的描写里联想到的,有点经验主义和想当然了。

    而真实的历史里,段正明确实有个弟弟叫段正淳,不过段正淳有没有儿子,他的儿子又叫不叫段誉,那就没出去查考了。

    至于传说中的大理段氏的绝世武功六脉神剑,也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江湖上也许有这样的传闻,但大家都这么说,却没有人真正见识过,也就是传着玩而已。

    杨怀仁的认知里,或者影视里那种比手枪还牛比的武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应该也没有可能存在,也许大理段氏确实是武学世家,也和江湖中人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可要说他们真有六脉神剑那样的牛比武功,那实在没有道理,要不然他们大理段氏,也不用害怕一个阴谋篡权的高升泰了。

    就在赵煦搞不懂这件事又左右为难的时候,那个宫女刘青箐,竟然建议赵煦把这件事交给杨怀仁处理,这就让杨怀仁难以置信了。

第713章:两个使团(下)() 
刘青箐,如今也才十四五岁,还是大宋皇宫里后宫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女,可杨怀仁知道,将来赵煦废掉孟皇后之后,她就是那个昭怀皇后。

    都知道历朝历代都有一条后宫不得干政地规定,可惜这世上女人都是比男人命长的,皇帝正值壮年的时候也许这条规定还比较靠谱,而更多的时候,后宫中的女人们,才是权力的核心所在。

    刘青箐这么大点年纪,得到赵煦的宠幸,随便说几句讨赵煦欢欣的话,自然还到不了后宫干政的地步。

    只是她也许是随口一说的话,赵煦听了,竟然听了进去,还当了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杨怀仁心说赵煦啊赵煦,你也是个大人了,又不是没见过女人,怎么这么耳朵根子软呢?她刘青箐只不过一个小宫女,她说的话你还就真当回事了。

    大宋的外交,是有专门的官员的,礼部有专门从事外事工作的部门,而且还有个专门接待外国使团的鸿胪寺,怎么轮,都还轮不到杨怀仁头上。

    而刘青箐忽然提到把一件外交事宜交给杨怀仁处理,也许是在宫中从那些好事的喜欢嚼舌根子的内侍们口中听说过杨怀仁的大名。

    虽然他不上朝,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官职和职权,但她觉得赵煦既然十分器重这个人,那么把别人哪里觉得十分棘手的事情交给这个杨怀仁,让他来处理总是会让赵煦高兴的。

    怎么说红颜是祸水呢,赵煦的这位红颜知己,就一盆子祸水泼在了杨怀仁身上。

    杨怀仁心中有苦说不出,只能接了这一盆也不知道干不干净的水,然后在深秋的冷风中凌乱。

    处理大宋的外交事宜,杨怀仁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他每次处理这样的事情,总是用一种另类的匪夷所思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买了牦牛,让吐蕃内部起了内讧;一幅满口胡诌出来的药膳方子,让契丹人去压迫女人真,让他们提前十年开始了反抗契丹统治的斗争。

    最重要的一点,近十几年来,跟番邦外族真正打过架的,也只有他杨怀仁一个了。

    似乎在有些人眼里,和那些番邦胡人打交道,是杨怀仁擅长的,动了兵马也好,不动一兵一卒也好,他在这方面总是没让大宋吃过亏。

    大理国来了两个朝贡的使团,朝廷里即便刚刚搞明白怎么回事,可谁也没有胆子去说哪一个就能真正的代表大理国。

    按照常理来算,自然是大理国当今的国主段正明派来的使团应该算是正统的大理国使团的,而高升泰派来的人,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这种事谁也说不好,万一这个高升泰取而代之,当了新的大理国主呢?那他会不会记恨当初大宋对他派来的使团不敬呢?

    赵煦的态度就说明了问题的难点所在,对于大理这样的蛮夷小国,大宋有点不当回事,本来也没有争端,更没有利益纠葛,平时就当是个好邻居相处,点头之交而已。

    至于谁是这个番邦小国的国主,不是大宋的皇帝关心的事情,不管大理国是姓段还是姓高,只要他们不给大宋惹麻烦,每年象征性的来朝贡表达他们对大宋的尊敬就好了。

    他们的王朝更迭,大宋不会强加干涉,更不会对他们的新主人说三道四。

    目前的情况是,来了两个大理国的使团,都说自己是正宗的使团,鸿胪寺不敢慢待,只好都接待住在了鸿胪寺的招待所里。

    嘴上说来的都是客,可没有道理一家里来两拨客人,而且谁都不服对方,还谁也不承认对方,这就让接待他们的主人家为难了。

    朝堂上不是没讨论过这个问题,那些朝廷的大佬们在乎的也不是大理国谁说了算,而是在乎大宋在那些周边的番邦效果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有礼仪之邦该有的风范。

    朝堂上对此时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俨然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承认大理段氏一百多年来大理国国主的地位,承认段正明的使团才是大理正宗的使团,而大理布燮高升泰这种意图阴谋撺掇段氏皇位的人,应当当做反贼,人人得而诛之,根本就不应该接待他派来的使团。

    但另一派则认为大宋不应该干涉别国的内政,大理国地处西南遥远蛮荒之地,人家也许有人家的一套准则和规矩,如果慢待了高升泰的使团,加入将来他成了大理国国主,以后大宋和大理的外交关系就没有之前那么和谐了。

    而且大宋境内的西南之地,也是有不少少数的部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也有些和汉族杂居,大宋一直以来的政策,也是不干涉他们部族内部的事宜,只要他们不给好听添乱就好。

    两派其实也没有多少争论的余地,因为大理国现在的状况,几千里之外的东京城里,也不是很清楚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

    就算现在派人去打探,一来一回就够麻烦了,等到有了确切的消息,也许是几个月之后了。

    到那时再做出合适的反应,似乎又容易被人认为大宋有见风使舵之嫌。

    赵煦也知道外事无小事的道理,即便大理国一直以来也不算是大宋的威胁,只是现在北方大辽和西夏对大宋的威胁似乎更大一些,赵煦不愿意看到西南边再闹出什么乱子来。

    赵煦既然当着杨怀仁的面提起这件事来,就是没有给杨怀仁推辞的余地了。

    赵煦刚重掌皇权也没多久,朝堂上又经历了一次人员的大变更,他信得过又可用的人,实在是太少。

    两个大理国使团的事情,不算大也不算小,赵煦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和人力去处理,想来想去,刘青箐说的话也有那么点道理,不如就交给杨怀仁这个闲人和能人去办。

    杨怀仁心中也只能叹气,尽管他很想在家当奶爸伺候月子看孩子,可赵煦既然开口了,他也只能应允下来,就当是再出去旅游一趟,看看风景了。

第714章:西南行(上)() 
回家的路上,杨怀仁开始回忆这个时间点上,大理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不太清楚是不是高升泰这个人,但是大理国的历史上,在这个时间点确实发生过一场政变。

    印象中大理国一位姓高的相过确实在这段时间架空了大理国段氏皇族的皇权,自己独掌朝政。

    后来好像一场政变确实也成功了,大理保定帝段正明也确实被逼无奈之下向高相国交出了皇权,然后自己去当了和尚。

    只是这一段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