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185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185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后来遇到了这个杨怀仁,他便有种家破人亡了的感觉。如果说归雁楼厨艺比试输给杨怀仁让他赔了钱财和面子的话,那么后来他在逃脱汪老虎追杀的过程中那一段经历,就真是赔掉了多年来存下来的近乎全部的钱财。

    他有钱的时候,自然多的是朋友,可当他破产的时候,以前那些所谓的朋友们也不怎么待见他了,魏财的逃亡生涯,让他见识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

    什么叫祸不单行呢,看看魏财就知道了。当初他从东京城里逃出来的时候,还随身携带着将近二十万贯钱的金银,可没出三天就被自己的两个儿子带走了一半。

    魏财的大儿子深知父亲疼爱的是小儿子魏岱严,将来怕是整个魏家的产业魏财都会交到弟弟的手上,于是主动要求分了一部分剩下的家产独自去江南创业。

    魏财当时还觉得大儿子木木呆呆,也许是预料到了他在家里的地位不保,才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既然要分家,魏财也不拦他,甚至觉得这是他大儿子短视。

    魏家百年的基业,虽然眼下遇到些倒霉事,是有了些困难,但是躲过这一阵风头去,凭借他魏财的本事和魏家正店在东京城多年的声望,将来东山再起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既然大儿子为了那么一点家产就要分家,魏财觉得那不如就让他走吧,也免得将来为了争夺家产兄弟反目。

    大儿子高高兴兴带着几万贯钱奔江南而去,小儿子魏岱严见了这一切却动了旁的心思,父亲的钱大哥能取,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取来用呢?

    于是他领着自己的几个跟班在大哥走后的夜里又偷了几万贯钱,然后偷偷跑回了东京城和他相好的一个小姐儿幽会去了。

    魏财的倒霉日子还没有结束,正生气小儿子败家呢,剩下的家产紧接着被一伙匪徒打劫了。

    他怀疑这伙子匪徒就是他投奔的那位“老友”见利忘义才安排的,可是就算人家是真的见财起意,他又有何办法呢?

    报官是没有用的,他一个没钱没势的落魄富豪,官府没有好处,谁又会卖力给他查案?更何况当地的县老爷说不定也吃了他那位“老友”的好处。

    没有了钱财,原来那些莺莺燕燕的小妾们谁还乐意留在他身边?在他被打劫之后的第二天夜里,这些小妾们也带着她们的私房钱偷偷离开了他。

    这件事其实没有出乎魏财的预料,她们之中的大多数本来就是他从青楼里赎回来的,有些是他用欺压良民的方式逼迫的人家就范的,加上往常的日子里魏财也只不过是把她们当做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并没有真心对待她们,人家离开他似乎天经地义。

    他的家仆见主人落魄如此,也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对主人的忠心,可这也怪不得人家,谁让魏财抠门呢?

    饥困交迫的时候,魏财终于在一个同族的远方表亲哪里找回来短暂的安宁,寄居在外的时间里,他成日成夜的无法入眠,回想起这一段经历,他想明白一件事,这一切倒霉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都是因为杨怀仁。

    所以他开始酝酿着复仇。如今两个人的家产地位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魏财也明白如今跟杨怀仁这样的人拼厨艺拼背景,他魏财如今都没有办法占上风了。

    所以明面上跟杨怀仁正面冲突,吃亏的一定会是他自己,但是如果在暗地里,那就说不准了。

    当他听说汪老虎已死,原来在开封叱咤风云的黑虎帮一夕之间覆灭的时候,他决定回东京城,除了要想办法东山再起之外,他还要找寻他独自偷跑回东京城的小儿子魏岱严,说不定他那里还能剩下不少钱财。

    可魏财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在开封府官衙的一个柴房里看到他的宝贝儿子的那一瞬间。

    魏岱严变成了一个傻子!他穿着肮脏不堪还带着一股浓烈的屎尿味的衣服,头发蓬乱,疯疯癫癫地抱着一块石头当宝贝似的舔得津津有味。

    他的身边放着一个喂狗用的破木盆,里边装这些肮脏的饭食,而且是连狗都不愿意碰的饭食。

    魏财见到他最疼爱的小儿子变成这个痴傻的样子,整个心都碎了。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曾经锦衣玉食的魏岱严,在开封府的柴房里竟然被衙役们当狗一样的对待。

    他愤怒了,原先这些他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小衙役,如今成了人家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他想发怒,可是他又有何本钱在开封府衙里闹事?以前他有钱有势,可现在呢?没有了钱,自然就没有了势,他根本和一个普通的老汉没有什么区别。

    何况魏岱严疯了,谁还会把他当一个正常的富家公子哥对待?

    魏财接走了魏岱严,可走出开封府衙门的时候,他才想起来他的魏家正店和豪华的大院子已经被官府查封了,他一个曾经飞扬跋扈的大富豪,如今竟然混到了无处可去的地步,胸中无尽的悲怆涌了上来,一口血从他嘴里喷了出来。

    魏财身上随身携带的仅剩下的几十两银子,他先租了个小院子和儿子住下来,首先是找郎中给魏岱严治病。

    可是他走遍了东京城大大小小的医馆,数不清的郎中开了数不清的各色的药,可是始终没有办法治好魏岱严的失心疯。

    魏财从小到大都生活在金银窝窝里,富贵惯了,哪里过过没有钱财捉襟见肘的日子?为了给儿子治病,那几十两银子流水一样的就不见了,他这才第一次尝到了穷苦人的生活到底是何种的滋味。

第377章:面条的历史() 
魏财本来是个极其要面子的人,可是眼下这种窘境之下,他没有办法,只好腆着老脸去找以前在东京城里那些同行和朋友们借钱。

    可是他遇上了在开封府衙门里同样的问题,现在的魏财不是以前的魏财了,以前人家给他面子,把他当大爷一样对待,可如今都知道他得罪了一位王爷和一位侯爷,避之还不及,谁还会借钱给他?

    当魏财试过了好几次被人当丧家之犬一样赶出门的时候,他不在埋怨人情淡薄,反而身体里的鲜血像火一样燃烧了起来,他坚定了一个信念,他要复仇!

    魏财都到如今这一步,算起来他要报复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是这些人里,嘉王赵頵他想都不敢想,他是如何都招惹不起。

    汪老虎已经死了,可当初和杨怀仁一起算计了他和汪老虎的兰若心还在,可是魏财想了想要报复兰若心,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用说丐帮在当今的江湖第一帮派的地位,单单青莲帮眼下东京城第一帮派的地位,他也不敢轻易招惹,就算他武功盖世,也不可能跟一个当下正如日中天的大帮派抗衡,更何况他并不会武功。

    所以剩下的,只有杨怀仁了。说起来发生在他身上所有的倒霉事情,都和杨怀仁脱不了干系,他们之间的所有事,正是从杨怀仁搭救了王夏莲那一天种下了一颗仇怨的种子。

    魏财的钱财没了,家也没了,最疼爱的小儿子变成了失心疯,这所有的一切罪过,他都归咎到了杨怀仁身上。

    对于一个内心已经极度扭曲的人来说,在遭受了这一切之后,他根本不可能反省自己身上的原因,他内心的压力和仇恨需要一种途径来释放,所以就很自然的把这种仇恨转嫁给了杨怀仁。

    魏财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毁灭杨怀仁,让他也尝一尝他经历的这一切!

    魏财躲在租住的一个破旧的院落里,终日躲在阴暗冰冷的房间里,看着他疯癫的儿子,一夜之间白了头,终于想出了一个阴险的报仇计划。

    他首先琢磨清楚了杨怀仁的发家史,忽然发现一件事,那就是杨怀仁能有今天的家产和地位,所依靠的就是他高超的厨艺,这其中的重点,就是随园所提供的食物。

    纵观饮食历史的发展以及百姓饮食习惯的改变,一种食物从无到有,都是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发展历程的,而风靡一时的美食就更是能从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到这种美食从不被人所知,到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后火爆起来的整个脉路。

    魏家正店的鮓,就是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鮓虽然最初只不过是两湖地区普通百姓家里一道寻常的小菜,可是经过他魏家祖先的不断改进,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受广大百姓喜欢的味道,同时也成就了曾经名震京城的魏家正店。

    但是偏偏随园里最近火起来的这些美食,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让魏财根本无从追究其历史发展的沿革。

    就拿牛肉面举例,作为一道面食,主要原料的小麦自从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商朝中期从西亚经中亚传入中原之后,作为面条前身的汤饼就出现了。

    最初的汤饼制作简易,用水混合研磨过的小麦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面饼,最后将面饼叠起来切成条状,就是最初的面条了。

    只不过这种面条的最初形态和现代的面条还有所不同,更类似于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宽面皮。

    小麦真正普及,成为中国北方人民的主食来源,那要到一千年后的东汉了,小麦的种植和育种到了这个时代才逐渐把亩产量提高到超过了当时北方旱稻的产量,逐渐取代了旱稻和产量更小的粟,成为北方最普遍种植的作物。

    食物的进化,并不是单独进行的,不同的食物之间,也又相互的作用。

    由于当时还没有压榨等提炼植物油的方式,加上动物油的匮乏,即便从东汉年间开始,当时被叫做“汤饼”的面条已经是非常寻常的食物,但是直到北宋植物油进入大众生活以前,汤饼都是清汤寡水,没有多少味道的。

    有记载的中国人开始使用卤或者酱加入到汤饼中调味,始于南北朝时期。换句话说,后世最普遍的酱油香油拌面条这种最简单的食物,三国时期三位大佬曹操刘备孙权,是都吃不到的。

    不过曾经出现过一种很贴近后世豆浆面的食物,已经算是中国人食用面条的经典搭配了。

    唐朝时国力强盛,不过也仅限于外交方面。粮食是永远不够吃的,所以饮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基本处于半停滞的状态。

    一个数据就很说明问题,唐朝的户数是北宋的三分之一,粮食产量却不到宋朝的十分之一,北宋这样的粮食生产规模都没让所有老百姓吃饱饭,更何况当时三个人分一个人的口粮了。

    唐史中吹嘘的军事强盛,得看你用什么眼光去看待,杀敌八十自损一百,让数百万的人民去白白牺牲生命换来的所谓名义上的军事强大,不知道有什么好骄傲的。

    所以说不要相信那些影视剧里吹牛逼,事实摆在那里,当时的当权者竟然还能自吹千古一帝,不知道这位皇帝的心得有多大。

    奇怪的是到了五代这样的乱世,食物的发展又开始步入了快车道,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去考虑,可能真验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类似于军阀割据的五代十国,每个自称皇帝的人其实心里都不安稳,想尽了办法来笼络手下的百姓。

    混乱的时代里,粮食比金钱显得更有吸引力,所以让食物变的更美味,成了所有统治者们的共识。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或者,这一特殊的时期搞出那么多食物的新花样来,只不过是那些统治者们贪图享乐的产物而已。

第378章:面条的历史(下)() 
如果说五代时期露出了饮食变革的苗头,那么到了北宋,饮食的大发展或许就是一种必然了。

    这又要说回到北宋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上来。文人有了至高无上的法定地位,还真是让人觉得喜忧参半。

    文人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有创新,这样的四有新人在北宋还真是涌现了一大批。精英人群数量上的爆发,注定了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

    同样的道理,武人被压制的同时也导致了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这就是治国政策上的偏颇了,在那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下,竟然没人站出来建立个“平衡与和谐”的新思想出来,现在看来还真是既可惜又遗憾。

    文人中最高地位的那些大佬们都忙着去证明老赵家皇帝作为天子的合理合法性,搞出如茅房的垫脚石一般又臭又硬的什么理学基础来,还搞得后世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破四旧,真是吃饱了闲的蛋疼菊紧。

    相对没有那么高地位的文人们,没有资格去和那帮老家伙们掺和一脚搞搞理学,于是他们便寄情山水风月,所以弄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出来,害的后世的孩子们背不出挨了不知道多少板子。

    越是觉得自己有文化的人,就越是不能闲着,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