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177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177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里偷笑,赵佶啊赵佶,你着急个屁啊,官家不吃那是因为稀罕西红柿,你从他那里讨不到,就来缠着我讨要,我就是那么容易说话的人?

    不过人家这么热情地找自己攀谈,言行举止也表现出了诚意,他只不过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听说了好吃的东西嘴馋了是件很正常又很有童趣的事情,总不好一点面子不给人家。

    杨怀仁笑道:“端王殿下如果想尝一尝西红柿的味道,若是不嫌弃,不若今夜去小侯府上做客,小侯亲自用西红柿做几道菜式给王爷尝尝。”

    赵佶大喜,眉毛眼睛家嘴巴一起挑了起来,露出了一嘴小白牙,“如此甚好,不过小王还有点事情要办,不如杨侯先行回府,小王迟一些备些给令慈见面的礼物,随后便到。”

    说罢赵佶便与杨怀仁行礼告辞,然后高兴的向后宫走去。

    杨怀仁很是纳闷,赵佖和赵佶给太皇太后请过了安,不是应该出宫吗,怎么还往后宫去了?

    虽然现在官家还没有成婚,后宫也并没有什么妃嫔,但即便他才十一岁还是个小孩,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往后宫里边走,总该注意点他这个身份该有的忌讳吧?

    杨怀仁佯作回头往宫外走,却一步三回头,想搞清楚赵佶到底要去哪里。赵佶走过庆寿宫向西走了百余步,转进了慈福宫。

    慈福宫是向太后住的地方,平日里也很少有人登门拜访。向太后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也就是钦圣宪肃皇后。

    向皇后一生虽然无子,却仍深得宋神宗宠爱,由此可以猜测,此人的美貌和智慧都是艳绝天下的。

    当年宋神宗为立太子一事上,自己犹豫不决,于是询问向皇后意见,也可以看出向皇后在神宗心中的地位。

    向皇后对神宗说道,“延安郡王赵佣(哲宗登基大宝之后才更名为赵煦)为人宽厚,处事贤达,可立为储君。”

    所以像赵煦这样的才智平庸之辈,能从神宗六个在世的儿子中脱颖而出被立为太子,也多亏了向皇后的这些美言。

    可赵煦继位之后,向皇后也进而成为向太后,高太后以新帝年幼为借口上殿听政之时,也曾邀请她这个儿媳一同上殿,可是被向太后婉拒了。

    起初按仪太后宫殿是庆寿宫,应该由她这位太后居住,但向太后以“安有姑居西而妇居东,渎上下之分”的谦卑理由,让出了庆寿宫给高太后居住,而自己搬去了庆寿宫后的一个小宫殿隆佑宫居住,后来高太后劝说之下,才搬去了更大一些的慈福宫。

    住在慈福宫的向太后依旧非常低调,从来不掺和政事,安心在她的后宫逗鸟养花,即便她的母家中有子弟向她求个一官半职,也统统被她打了回去。

    直到去年高太后为赵煦选后,向太后也严禁娘家中的适龄小娘子进宫参选,这样的举动更是博得了朝野上下一片好评。

    在满朝文武看来,向皇后知大礼识大体,乃是后宫的典范,可在杨怀仁看来,向太后如此低调隐忍,实际上是演给高太后看的,为的是自保。

    杨怀仁能知道高太后怎么想又会做什么事,是因为他知道历史,可向太后能看透高太后的想法,那就是纯是人家智慧超群,能够慧眼识人了。

    或许在向太后的眼中,她的婆婆野心是很大,但是凭借她的实力,还不能像唐朝的武则天一样,真的等成为另一个女皇帝。

    眼光这么毒,有这么有远见,这就是向太后让杨怀仁不得不佩服的地方了。

第360章:蔬菜还是水果?(上)() 
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或者物,具有两种特性,比如西红柿,它既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蔬菜。

    评价一个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人更加难以判断一些,因为一个人的人生际遇是变化的,不用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性格,所以笼统的说一个人是好人是坏人,总是不贴切的。

    高太后是一个坏人吗?不完全是吧,她作为皇后和皇太后的时候,起码都能算是一个不错的人,人道老年有些痴迷权柄,如果换个人在她的位置上,也会被权力迷了眼。

    向太后是一个聪明人吗?也不能这么说,有些事情她的确看的透彻,但某些事情上她也犯过大错误,比如选了赵佶这个艺术家当了皇帝,害得北宋亡于外族之手。

    赵佶是个彻底的昏君?好像也不是,他刚登基的时候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只不过宋代整个皇权都比较弱势,被理学束缚的太紧,被一帮自诩大才的老头子们捆住了手脚,有本事也施展不出来。

    赵佶也的确是个大名人,后世讲述他的故事的影视剧和小说真是多如牛毛,不过大多数对他的描述都是负面的,老百姓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他跟李师师的桃色故事。

    什么钻狗洞挖地道,关于赵佶为了能见一面这位京城名媛的趣闻轶事,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

    可现实是李师师如今年近三十了,赵佶才十一岁,这俩人怎么会搞出事情来?后世演义的故事里赵佶三十出头才遇见了李师师,算一算那时李师师都年过半百了,为了一个大妈费力巴拉的挖地道,这说不过去。

    也有一些人不知怎么又妄想出另一个李师师来,巧合的是这个年轻的李师师同样是撷芳楼的名妓,跟她的那个同名同姓的老前辈同样的性格长相和兴趣爱好,也不知道他们是何等的牵强附会加胡编乱造才能创造出这么一个历史人物来的。

    可揭穿这种把小说、戏曲或者演义中的传说故事当历史之人的方法非常简单,大多数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真正的史料记载和小说演义的话本拿出来一比对,孰真孰假一目了然的事情。

    当然,后一个朝代故意把前一个朝代亡国的皇帝抹黑成荒淫无道的昏君或者残暴不仁的暴君的例子太多了,前边的隋炀帝和后边的崇祯帝都没逃得了如此的命运,更何况徽宗赵佶呢?

    并不是说他们就不是昏君,一个国家葬送在他们手里,他们作为皇帝,肯定有很大的责任,但一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只不过他们都是倒霉蛋,国家腐朽不堪的时候,他们恰好在位,当替罪羊的命运也是情非得已。

    可是实在没必要把非把昏庸往好色上靠,既然他们跑不了当昏君了,没必要再拉上一个无辜的女性出来一起陪着他们背锅,说她们红颜祸水,祸国殃民。

    好色昏庸,贪图享乐,只爱绘画书法不理政事这样的评价的确是多见于很研究多历史“砖家叫兽”对赵佶的评论之中。

    实际上他的昏庸并不是一开始从小就养成的,而是他当了皇帝之后,环境塑造了他这样的性格,而好色,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风流。

    而醉心书画艺术,也只能说明人家艺术造诣高深,指望一个艺术家同样是个明君,只能说这些人的梦想很美好,现实却无情的证明了他们的逗比。

    在杨怀仁看来,眼前的只有十一岁的赵佶是个绝顶聪明的王爷,当所有人都在百般讨好当权的高太后的时候,他却能坚持每天都去门可罗雀的向太后那里去问安,这得有多么高远的眼光?

    赵煦自从过了他的十六岁生日,不知怎的忽然变的成熟了许多,虽然高太后交给他处理的政务不多,且都是些鸡毛掸子烂蒜皮的小事情,但是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嫌弃,而是认真的处理每一件事。

    杨怀仁的拜见让赵煦很高兴,有一种朋友,即便好久不见,再见时那种亲切感,是永远不会变的。

    赵煦脸上洋溢着笑容,匆匆放下手里的毛笔,热情的拉着杨怀仁到榻上坐下,问起了他这次回乡祭祖途中的见闻。

    作为朋友,杨怀仁觉得没必要给他讲剿灭梁山这样的事情,而是讲了许多各地的小吃美食和风土人情。

    这时候赵煦的少年心性又重新展露了出来,每听到一种制作方法奇特,味道又新颖的小吃之时,他总免不了砸吧嘴巴,同时咽了几口口水。

    赵煦越听越馋,忽然想起杨怀仁给他送来的那些西红柿来,便唤人给他取了出来,宝贝一样给它们按照大小个头排好了队,摆在了杨怀仁面前。

    杨怀仁看到这些已经开始发软了了西红柿,心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然东西送了给你,就是让你吃的,并不是让你看的,何况这些西红柿若是再不吃,就真要烂了。

    杨怀仁想了想,这也不能怪赵煦稀罕这玩意,或许真是因为自己他太小气了。

    杨家庄子里的大棚,最主要的还是种植了辣椒,而其他的跟随杨怀仁来到大宋的蔬菜,大都只种了一两亩而已,目的也只是为了育种。

    可等杨怀仁从老家回来,发现大棚里的西红柿已经产了上千斤,而且这才收了一茬而已,如果算上这一季的后续产出,亩产总量能达到四五千斤的样子。

    这产量跟后世的大棚西红柿随随便便亩产个一万多斤甚至近两万斤虽然没法比,但是也已经出乎杨怀仁的预料了。

    后来到十八世纪从欧洲传入中国的番茄跟杨怀仁从现代带来的西红柿,品种上还是没法比的,杨怀仁带来的这可是农业专家们几经培育出来的高产优质品种,如果不是大棚技术还不够完善,产量逐步接近后世的水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既然产了这么多,一次才给人家赵煦送了这么点,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也就难怪人家当宝贝不敢吃了。

    杨怀仁决定下次不如大方一点,再多送十个给他……

第361章:蔬菜还是水果?(下)() 
没必要深究西红柿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因为西红柿自身的味道,就决定了它既可以当做水果直接食用,也可以当做蔬菜制作成各种菜肴。

    又酸又甜,既多肉又多汁,清爽的口感加上富含多种维生素,也注定了西红柿成为全世界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有件关于西红柿有趣又奇怪的事,虽然中国的西红柿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是从开始食用并普及来说,东方似乎比西方还要早不少年。

    欧洲的航海家们在南美洲第一见到西红柿的时候,见它颜色艳丽,味道苦涩,从当时的生物学认知上判断,这种东西是有毒的。

    于是西红柿最初被引进到欧洲的时候,是当做一种花卉一样的欣赏植物来使用的,而且据说当时的贵族男女之间把相互赠送结了果实的西红柿苗株作为相互爱慕的表达方式。

    所以西红柿在当时被冠上了“爱情果”的美名。当传教士带着西红柿的种子来到东方的时候,或许内心是心怀浪漫的。

    可中国人强大就强大在这里,无论什么东西,都勇于做第一个下嘴去吃的人,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尝百草,也只是中国古代那些胆大的吃货们之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而已。

    也正是因为中国人这种性格,造就了世界上最伟大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明。

    每当提到中国的美食,歪果仁的内心是羡慕嫉妒恨的,可见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幸福。

    杨怀仁看着那十个颜色已经开始变深的西红柿,忍不住吐槽赵煦这个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当着一个厨师面前糟蹋食物,那简直是犯罪。

    吐槽归吐槽,杨怀仁也不能把赵煦这个小子怎么样,毕竟人家是皇上。

    为了不浪费掉这些西红柿,杨怀仁决定当场就教赵煦吃西红柿的正确姿势。用它们来做菜,现在看来是来不及了,而且像杨怀仁这样对自己的厨艺严格要求的厨子,也不会用即将烂掉的食材来做菜。

    那剩下的要怎么办呢?只有凉拌。杨怀仁把一个盛着水果的大碗拿过来,水果倒在一边,把那些西红柿都丢到这个大碗里,然后用一个大鸭梨把已经发软的西红柿直接捣碎。

    接着吩咐一个内侍取了蜂蜜来,倒了半碗蜂蜜进去,那个捣裂的大鸭梨也一同扔了进去,最后用勺子一搅和,便成了一道西红柿鸭梨加蜂蜜的水果沙拉。

    他递到了赵煦眼前,“吃吧。”

    赵煦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杨怀仁,“这,这,这……不是说西红柿要搭配鸡蛋一起炒了才好吃吗?”

    “听谁放屁呢,西红柿咋吃都好吃,这么吃又简单又直接,不信你尝尝。”

    赵煦看着大碗里被杨怀仁捣得稀巴烂的西红柿酱,起码这卖相,实在不像是好吃的样子。不过既然都这样了,不尝尝就倒掉也确实可惜,不如就尝一尝。

    他皱着眉头极不情愿的挖了一勺,挤着眼睛送进了自己的嘴巴里,然后就笑逐颜开了。凉拌西红柿算不上什么好菜式,好在简单直接,又激发食欲。

    杨怀仁看着赵煦吃得香甜的样子,最后连大碗里的汁水都喝的一干二净,心道别看你小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