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探秘-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透过这个“菱花镜”,我们似乎又看到了皇权之争的残酷,又看到了主人公血泪斑斑的历史,又看到了康熙遗诏背后的风风雨雨。正是这镜花水月的主题,把题壁诗文和《红楼梦》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再一次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悲凉,也再一次的领略了作者的坚韧和执着。
5、从中心思想上看
题壁诗文的中心在哪里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是那个代表“镜中花”的菱形图案,它不仅处在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而且菱形与“心”的形状极为相似,被作为中心的意图十分明显。“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寓意,古人历来认为,天圆地方以中为大,“中”是主宰者的象征。题壁诗文以描绘西湖风景的诗为背景,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寓意,把天和地的概念很自然的隐含其中,使得菱花镜作为中心的地位越发凸显,越发醒目。
菱形图案由“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真不错!”的对联组成。这副对联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风格上看,都显得比较通俗、质朴,甚至带有大白话的味道。可是书写者却把它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幅对联的重点在哪里,只要找到了重点也就找到了谜底,找到了答案。笔者认为,它的重点在“以礼相交”和“因财而散”这八个字上。“交”与“散”对应,“礼”和“财”对应,前者体现的是“合”与“分”的对立,后者体现的是“正”与“邪”的对立。要知道,一个“礼”字包含颇大,既有对朝纲大法的尊崇,又有对圣上懿旨的恭敬,还有对自身道德行为的规范,可以说,涵盖了“明明德”的全部内容。而“财”则恰恰相反,它带着铜臭之气,具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为所欲为的非礼性质。
总而言之,“以礼相交”的是君子,“因财而散”的是小人。君子高雅,小人低俗,正因为如此,在两个六角形图案的下方,又出现了两个扇形图案,与前者呈一高一低排列。如果说西湖诗是天和地的分界线的话,六角形在它的上面,说明是在天上,扇形在它的下面,说明是在地上。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二者之间的区别也由此可见。
六角形代表“六合”,与“以礼相交”相呼应,扇形代表“全散”,与“因财而散”相呼应。两个六角形代表“两合”,两个扇形则代表“两散”,因而“两合”和“两散”就是题壁诗文的中心思想。(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08章 、《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5)()
“两合”和“两散”指的是什么呢?它与《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就是“两合”和“两散”。它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黛玉和宝玉的合与散,宝钗和宝玉的合与散,前者的关系叫“木石前盟”,后者的关系叫“金玉良缘”。在《红楼梦》中,主人公的梦以“合”开始,以“散”告终,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宝玉和秦可卿在梦中的关系上。而《红楼梦曲》十二支的前两首《终身误》和《枉凝眉》,同样是这个思想的直接反映,体现了宝玉和黛玉,宝玉和宝钗以“合”始,以“散”终的命运。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首曲子的内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白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总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不难看出,两首曲子都有“合”与“散”的内容,两首曲子都与宝玉的“婚姻”有关。很显然,《终身误》说的是“金玉良姻”,《枉凝眉》说的是“木石前盟”,二者都代表“合”,但结果却都是以“散”告终。“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意味着“金玉良缘”彻底落空,致使主人公的红楼一梦化为泡影。“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总虚化?”,则意味着“木石前盟”以“合”始,以“散”终。“木石前盟”没有结果,“金玉良缘”自然也不会有结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曲子的名字一个叫《终身误》,一个叫《枉凝眉》,直接反映了这部作品“怀金悼玉”的主题,也直接体现了作者的一段“奇缘”不得善终的历史。
我们再来看一看,题壁诗文中的“两合”和“两散”指的是什么,与《红楼梦》的“两合”和“两散”有没有关系。题壁诗文的“合”与“散”显然与作为中心的“菱花镜”有关。花和月的结合代表嗣子和嗣位的结合,金和玉的结合代表嗣子与皇位的结合,前者是“早立子”,后者是“龙”。所以,代表“合”的两个六角形图案,一个里面有“龙”,另一个里面有“早子”,它们就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象征。题壁诗文中的“两合”和“两散”指的正是这个,它与《红楼梦》中的“两合”与“两散”没有两样,完全一致。
从组成“菱花镜”的那幅对子的内容可以看出,“合”是“以礼相交”的结果,说明“镜中花”的确立合乎礼仪规范,合乎朝纲大法,合乎圣上旨意,具有无可辩驳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而它们的“散”却是非礼和非法造成的,所谓“因财而散”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关于“散”的具体原因,书写者把它隐藏了两幅扇形诗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
富贵途人骨肉亲,贫贱骨肉亦途人。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亲人尽不亲。
这首扇形诗表明,因为他的手足把荣华富贵看得比骨肉亲情还重,为夺嗣不惜相互攻讦,相互陷害,让储君每每处在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途人”即没有血缘关系的陌路者,“富贵途人骨肉亲,贫贱骨肉亦途人”,说的是“富贵”比“骨肉”更亲,在“富贵”面前,骨肉亲情一钱不值。“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亲人尽不亲”,说的是一旦成为储君,境遇便会十分凄凉,因为他的兄弟个个视他为仇敌,非置他于死地不可。“季子”即“继子”,指的是皇位继承人。
这首诗最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它想要表达的是:继子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很难生存,康熙的第一任太子就是前车之鉴。在这种情况下,日夜为嗣子的命运担忧的父皇不得不采取秘密立储的办法,以阻止兄弟之间愈演愈烈的争斗,保证继位者的顺利继位。然而,这样一来又带来另外的问题,就是人为造成了储位空虚无人的假象,给怀有不轨之心的人提供了机会,为“散”埋下了祸根。
第二点是:
蒙挑外差实可怕,惟有住班为难大。往来程途走奔驰,风吹雨洒自啧嗟。借得衣服难合体,人都穿单我还夹。赴宅画稿犹可叹,途劳受气向谁发。
这大概是整个题壁诗文中书写者唯一的一首原创作品。咋一看,它很像是当外差的侍卫,视当差和住班为畏途,忍不住在这里大发牢骚,自怨自叹,因而学者把它称之为《侍卫叹》或《书班自叹》。其实不然,这首诗道出了康熙驾崩后,为什么真正的嗣子没能及时到位的原因,道出了以“合”始,以“散”终的真相。
这首诗的大意是:已经被秘密立为储君的这个人,被派往外地当差,距离京城十分遥远,往返一次费时费力,很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京城突发变故,他根本来不及应对,因为他无法及时赶回。而且更为不利的是,其名不符实的身份,让他处在一个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即使想要以嗣子的身份进行补救也无能为力,因为他的这个身份没有公开,除非父皇依然在世。但他所遭遇的情况恰恰是,尚在途中父皇已经驾崩,与他阴阳两隔,而他的位置被别人冒名顶替,他失去了最后的机会。所谓“人都穿单我还夹”,说的就是他在公开身份和公开头衔之外,还有一个秘密身份和秘密头衔,两者的关系就像是在合体的衣服外面又罩了一件不合体的外套一样,给人造成极大错觉。所以他才会说:“借得衣服难合体”。(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09章 、《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6))()
可见,“散”的原因很明确,秘密立储和路途遥远造成了主人公的“终身误”,也种下了“树倒猢狲散”的祸根。这与《红楼梦》主人公胤祯的遭遇何其相似!这两首扇形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1722年的那个不平凡的日子,带回到了康熙晚年的夺嗣大战,带回到了雍正登基的种种谜团当中。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康熙可谓英明一世,却不成想在他的后事上出了如此大的纰漏,让他最痛心、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如果说他秘密立储是迫不得已,那么储君外放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失误,正是这一失误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从胤祯当时的表现看,他对四阿哥胤禛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隆科多秘密篡位的不法行为并没有思想准备,这也反映了康熙在这个问题上的疏忽大意,对四阿哥没有任何防范,终于酿成了这一悲剧。据史料记载,康熙在生病期间,允许老四出入他的寝宫,甚至还委托他办理一些事情,这就给老四提供了下手的机会。康熙生病之初,便下诏令胤祯尽快赶回京城,没想到他还在路上,康熙就已经驾崩,让胤祯深感震惊。康熙本是偶感风寒,并没有性命之忧,胤祯怀疑四阿哥在父皇的病上作了手脚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如果一旦胤祯与父皇见了面,四阿哥阴谋篡位的计划将彻底破灭,因而他必须先下手为强,要让这位真正的奉诏继位者,面对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局面,也只能望“天”兴叹,无可奈何了。
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胤祯又能做什么呢?说出真相吧,必将造成手足相残的恶果,辜负了父皇生前的信任和重托。忍气吞声吧,又会助纣为虐,破坏朝纲大法,成为大清的罪人,这同样辜负了父皇的信任和重托。然而,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后者,接受了被“半途而废”的事实。这其中的冤屈,其中的懊恼,其中的悔恨,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所谓“途劳受气向谁发”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诗中所说的“画稿”,指的就是“康熙遗诏”,它与薛宝琴《梅花观怀古》诗中的“画婵娟”意思一样。“赴宅画稿犹可叹”,说的是尽管他手里有康熙遗诏这个尚方宝剑,但毕竟他的身分没有公开,面对眼前的困局,他能做的也只有保持沉默。虽然雍正拿出来的“康熙遗诏”遭到强烈质疑,但他也不能说出实情,因为形势不允许。如此的委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犹可叹”三个字就道出了他不明不白的身份带给他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题壁诗文中的主人公的遭遇,与“日边红杏依云栽”的探春一模一样。探春就是一个被放飞的风筝,只有一根细细的线与放飞者相连,这根线一旦被扯断,她就成了无“家”可归之人,等待他的是前途未卜。其实,预示探春命运的灯谜,与这首《侍卫叹》有着很强的呼应性,灯谜的内容如下: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诗中的“清明”指的就是“花袭人”,“东风”指的是占得先机的意思。
脂砚斋在这个灯谜后面这样批道:
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这个批语点明了探春的“远适”是造成贾府“树倒猢狲散”的直接原因。其实,“放风筝”、“远适”和“往来程途走奔驰,风吹雨洒自啧嗟”都指向一件事,就是胤祯被派往西北边陲,远离权力中心这件事。由此可见,探春与“清明”离散的原因,和题壁诗中的主人公与“菱花镜”离散的原因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断定,题壁诗文和《红楼梦》所隐之事是同一件事。
6、从署名上看
在弄清楚这些文字的寓意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题壁诗文是谁写上去的呢?一般而言,署名是确定书写者身份的重要依据,但题壁诗文上的署名提供不了这方面的线索,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