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第7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的例子自然就是侯景,侯景虽然以一己之力搅乱整个江南,甚至击败梁武帝,准备取而代之,但是他的残暴也导致他并没有获得南方的民心,侯景乱起,陈霸先等枭雄人物也揭竿而起,最终侯景兵败,陈霸先反倒是成了赢家,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岭南和江南的民心已经归从于陈霸先。
所以如果李荩忱没有一点儿准备就北上的话,最终只会导致北方的某个枭雄趁此机会崛起,南北朝的乱世局面很有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不管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量,李荩忱都必须下大决心来先解决国内道路不通畅的问题,至少要让八百里加急变成真的八百里加急。
现在大汉的消息传递,可到不了八百里加急的地步,否则不至于南方的战报这么迟迟送到李荩忱的案头上。
“怎么,裴卿家觉得有难处?”李荩忱对于裴忌的反应有所不满。
甚至就连原本裴公的称呼都变成了“裴卿家”。
裴忌打了一个激灵,急忙郑重拱手:“回陛下,臣并非觉得有难处,而是陛下赋予御史台如此重任,臣惶恐万分。”
“朕以御史台为大汉之清流良心,莫非御史台本身也是藏污纳垢之地,所以裴公才不敢接下重任?”李荩忱的语气松了几分,更像是和裴忌开玩笑。
裴忌呼了一口气,陛下这话虽然说的有些诛心,但是倒也没错。
身正不怕影子斜,裴忌为官一生,自问没有什么泼天的功劳,但是清廉公正还是做到了的,别人可以指着鼻子骂他没有什么贡献,但是绝对不能说他贪污受贿。
而御史台中的也多数都是朝堂上的清高之辈,就是因为多被排挤而最终聚集在御史台的。
长期以来,御史台都像是一个领着俸禄吃干饭的存在,李荩忱设立御史台的初衷当然是为了让他们监察百官,但是大汉的发展实在是快速,御史台没有实权,想要监察百官实在是无从下手,一直到上一次李荩忱北上,御史台借助李荩忱的威风,颇有几分狐假虎威的意思,方才能够调查沿途上各州府的官员。
不过当时的李荩忱倒也意识到了御史台的重要性,所以在李荩忱北上之后,调集了大量的年轻官员进入御史台,比如薛道衡,让他们主持对北方官场的监督,但是南方更广大区域内,御史台实际上还是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监察的范围不出建康府。
借助这一次机会,李荩忱就是要让御史台好好地逞一逞威风,告诉那些大汉的蛀虫,朝廷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
王朝开国的时候或许不是这个王朝最强盛的时候,但是很有可能是贪官污吏最多的时候,这主要还是因为在把前朝取而代之的时候,很多原来的官员都被留任,而有突出贡献的地方乡绅也得以攀附朝廷之权威,在地方为非作歹。
只不过国家刚刚建立,还不稳定,想要扫荡这些贪官污吏,只会导致国家的根基再一次动摇,李荩忱就算是明知道地方还有很多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的官员豪强在,也不能明着动手。
因此他一步步的来,也是为了今天做铺垫。
他开设科举和书院,也有为了能够为将这些官吏取而代之而进行一定人才储备的考量。
他打压和剿灭世家,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把这些人背后最大的支持者——往往都是世家和官吏同流合污,一起攫取朝廷和百姓的利益——先连根拔起,让他们失去地方上广泛的支持和掩护。
现在借助朝廷对地方进行调研考察的机会,李荩忱不介意也把地方官场先梳理一遍,就算是人不怎么样,黑历史要先捏在手里,至少可以让他们不那么嚣张。
当然了,李荩忱至少现在还不会有太过激的行为,因为他知道只要在官场上混的,大家屁股肯定都不会干净,只是黑的多少罢了。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因为嫉恶如仇,把所有的贪官污吏都杀干净,甚至还想出来了人皮稻草人这样的残酷手段。
可是最后呢,贪官污吏并非消失不见,倒是开国功臣和地方能吏们越来越少。
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为什么很有干劲()
朱元璋的这些过激行为,甚至最后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谋反的时候,朝廷几乎没有能用之人,地方更是缺少骨干之臣,使得朱棣真的凭借一座城在和平时期造了一个国家的反。
这一次李荩忱更多的是想要给那些人一个警告,当然过分的自然要被拉出来杀鸡儆猴。
个中尺度,李荩忱相信不需要自己向裴忌明说。
官场混了大半辈子,裴忌比自己更知道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尺度。
“臣必当不负君恩!”裴忌郑重躬身,拱手弯腰九十度,行大礼。
李荩忱急忙起身,伸手虚扶老人。
裴忌抬起头来,眼眶已经有些湿润:“天下藏污纳垢之处多矣,臣主持御史台以来,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知陛下有难处,知朝堂有用人之处,因此不敢为之,今陛下以代天巡狩之权授予臣下,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荩忱点了点头:“朕请裴公坐镇御史台,却让御史台形同虚设,此朕之过也,而今天下初定,兵强马壮,正是御史台可以行公正之事的时候,裴公但有难处,朕和天下兵马,正是裴公之后盾!”
“臣,谢陛下!”裴忌再一次要行礼。
李荩忱这一次并没有伸手,受了他这一礼。
裴忌很高兴的转身告退。
而杨素和唐亦舜等人也急忙表忠心,表示各部一定会全力配合御史台,然后一个跑得比一个快。
陛下很有可能要借助这一次调研机会开杀戒了,大家还是少掺和其中来得好,御史台要什么就给什么好了。当然在这之前,大家可得抓紧回去先把自己手下人查一查。
免得到时候明明自己是清白的,却被手下人泼了一身脏水。
至于安南的利益划分······
那是什么?
不重要。
听陛下的就好了。
李荩忱看着这帮家伙落荒而逃的身影,笑着摇了摇头。
——————————
宫门外,杨素的脚步顿住,他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晨曦中的宫城。
陛下虽然并没有发火,甚至一直都是笑盈盈的,但是杨素第一次觉得陛下是那么可怕。
虽然不至于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但是他确信陛下知道他们这一次前来是为了什么,并且早就已经想好了他们根本无法拒绝的对策,最后反倒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他们落荒而逃。
“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唐亦舜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杨素的身边。
一向不对付的两个人,这个时候却站在一起,对视之间,颇有几分惺惺相惜的意思。
“腥风血雨也好,风雨后,希望是河清海晏。”杨素微笑道。
“陛下这一次是下了大决心要整顿内政啊。”唐亦舜苦笑,军方这次完全可以袖手旁观,但是他们这些做文官的必然要跟着团团转了,不仅仅是调研,还有自查、对地方的监督等等,只凭借御史台肯定不行,六部必然需要全力配合。
“先稳定边境,再发展内政,内政经济先行,极力改善道路交通,并且趁此机会剔除地方的蛀虫。”杨素淡淡道,“某以为陛下的所作所为并无任何问题,头疼的应该是那些心里有鬼的人。”
“你是说某心里有鬼?”唐亦舜眉毛一挑。
要素察觉。
杨素看了他一眼:“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某并没有针对谁。”
唐亦舜笑了一声,并没有继续和杨素斗嘴。
两个人虽然因为分别为文武官员年轻一辈之中的翘楚而经常互相不对付,但是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虽然所代表的政治主张和利益集团不同,但是都是豪杰人物,自然有惺惺相惜之情。
沉默片刻,杨素转身:“陛下志在千里,跟着陛下,让人都觉得充满了干劲,告辞。”
看着杨素带着旁边的太尉府属官们离去,唐亦舜并没有说话,只是在他背后郑重的一拱手,紧接着也向自己的官廨走去。
文武官员们刚刚出皇城,李荩忱的车驾就已经从侧门驶出,直接前往工部在城外的工坊。
工坊之中已经有不少工匠聚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身穿白衣的年轻士子在,带头的正是金陵书院的李渊。
相比于李荩忱上一次在宫门外为这些年轻士子送行的时候,他们每个人似乎都成长了很多,皮肤晒黑了,个子也长高了,身上的青涩气息褪去。
之前李荩忱调集学院书生南下作为地方官吏的补充,完成对江南世家家产的查抄,让这些学生们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官场体验,现在以李渊为首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到各部门和军营、工坊等大汉重地进行考察和学习就是他们的最后一课。
在考察学习完成之后,这些学生将会完成最后的考试,朝廷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并参考综合表现分配官职,虽然最后的考试还没有进行,但是实际上急需人才的吏部早就已经把这些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了,甚至大名单也已经送交李荩忱御览,只不过不能告诉他们罢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学生中为首的李渊将会进入吏部,这也算是吏部尚书宗元饶的一点儿小心思,毕竟哪个部门不想要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大汉北上以来,各部都吸纳了不少北方的人才,比如薛道衡等人,但是吏部却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主要还是因为北方的人才初来乍到,李荩忱不可能把他们直接安排到人事调遣这种重要的位置上,而且原本的南方官员们也不会允许。
因此现在随着之前的吏部尚书姚察调任户部替代告老的骆牙,主事吏部的新任尚书宗元饶又逐渐上了岁数、有些力不从心,吏部也多多少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李荩忱自然也就对这一次吏部的小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另外一个展现出来不俗军事指挥能力的优秀学生张须陀,不出意外的被之前就已经对学院学生进行考察过的太尉府要走,当然了,为了避嫌,杨素并没有要李渊,也因为最好的学生被吏部要走了,唐亦舜也不好在其余的人才上和军方有过多的冲突。
大家和气生财自然是最好的。
再往下的学生,也有几个有机会能够进入朝堂各部的。
第一五五七章 拐杖()
不过朝堂上经过上一次北上,除了诸如吏部这样的个别部门存在特殊情况之外,其余的大多数部门都已经完成了一次人才的吸收和补充,因此缺口、尤其是中低层官员的缺口并不是很大,因此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会被分配到地方。
一来现在李荩忱已经打算着手清理地方上的贪污腐败问题,正好可以给这些年轻人们腾位置;二来现在大汉面临着一个从整体上来看的青黄不接问题。
以顾野王为首的老臣们年事已高,实际上已经很难起到处理政务的作用,现在更多的其实是充当顾问,这也是为什么都官尚书唐亦舜会站出来主持六部工作,在顾野王还有精力的时候,六部对顾野王马首是瞻,唐亦舜这个都官尚书倒像是吃干饭的,现在他虽然依旧是都官尚书,但是六部的统筹工作实际上算是第一次落在了他的手中。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门下省,裴猗也已经上了年纪,逐渐难以维持政务,现在主持门下省工作的实际上是通事馆通事卿姚思廉,因为门下省主要就是通事馆和邸报馆这两部门,因此作为门下省老大哥的通事馆出面主持工作也在情理之中。
顾野王也好、裴猗也罢,都是做好了急流勇退的准备的,甚至当初李荩忱南归,顾野王就已经打算乞骸骨了,只不过大汉年轻一辈还并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所以李荩忱和顾野王等人也不可能放心,现在年轻一辈的虽然已经承担起来了主要责任,但是老一辈的臣子们并未完全放手,而是暂时的进行监督。
而随着之后唐亦舜、杨素等年轻一辈注定会将老一辈取而代之,他们空出来的位置也要有人填补上来,依次填补的话,地方官员的位置上肯定会有大量空缺,因此将这些年轻力盛的书院书生们填补到地方位置上,也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在短暂的历练后可以承担起来更加重要的地方管理任务。
按照吏部拟定的名单,这些学生们多数将会成为地方知县或者县丞,而针对大汉现在的官员缺口,在县级单位上短暂的历练之后,他们必定还有机会直接晋升,尤其是他们头顶上天子门生的招牌,将意味着他们的仕途上很少会有阻碍。
因此这些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