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权倾南北 >

第754章

权倾南北-第754章

小说: 权倾南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五零九章 焕新颜() 
原本徐敞以为自己面对的将会是非常棘手的局面。

    可是事实证明他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当他到达吴郡的时候,周法尚代表刑部已经拟定好了判决的方法,几乎把整个吴郡世家都得罪遍了。不过周法尚并不在乎,他来就是为了向这些当初配合陈叔坚进谗言的家伙们报仇的,只是流放算便宜他们的了。

    而先期抵达的李靖和李渊他们,也已经开始工作。这些年轻人们到底是有干劲,把很快就把吴郡周围的田产丈量清算的差不多了,现在已经开始向外围进发,估计半个月之内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而那个时候天应该还没有完全热起来。

    徐敞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变得很简单,把世家那些倒霉蛋平安送到建康府去,然后保证这帮年轻小子们别出什么危险就好了。

    囚车已经上路,所以徐敞的任务甚至就只剩下了后者。

    天还不热,自然没有什么中暑的可能。而这帮小子的确一个个都是人才,虽然喜欢玩闹,但是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把一切都做的有条不紊,所以徐敞看他们干的热火朝天,甚至怀疑自己是个多余的。

    “陛下把他们放出来是对的,年轻人总要脚踏实地的走过一些路,才知道书本上和实际中有多大的不同。”站在徐敞身边的中年人,有四五十岁的样子,捋着微微发白的胡须笑道。

    徐敞虽然是郡守,但是对上一介白丁的中年人,却也还是恭敬有加:“萧公觉得这些都可成栋梁?”

    中年人正是金陵书院幕后的主持者萧岿。

    他身份的敏感特殊注定了不可能走到台前,只能在幕后主持金陵书院的工作,但是金陵书院的这些年轻人们几乎都是萧岿一手带出来的。兰陵萧氏,诗书传家,或许做皇帝的本事不行,但是在教书育人上的确有独到之处。

    随着大汉完成对关中的征服,荆襄故地已经完全变成了大汉稳定的大后方,萧岿这个曾经的西梁皇帝,也已经不至于再和之前那样做什么事都需要藏头藏尾了,至少在官府的保护下可以露面于光天化日之下。

    对于萧岿来说,能够在多年的软禁之后出来走一走,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不过他的心思也早就已经平淡下来,如今还有什么比守着书院和自己的妻儿老小来得好?

    当皇帝不一定可以做到流芳千古,历史上被后人戳脊梁骨的皇帝也不是没有,甚至不在少数。但是教书育人,绝对是流芳千古的事情,萧岿何乐而不为?

    “老夫可当不起郡守如此称呼。”萧岿笑着说道,看向这些年轻人,话语之中颇有几分得意神色,毕竟这些怎么都算是他的得意门生,“陛下自从登基之后,锐意进取、矢志革新,就是为了能够避免大汉重新走上当初南方朝代轮转的后路。如今看来,虽然有宵小之辈想要阻拦陛下,但是可成事者一个都没有,因此陛下革新必然会成功。”

    顿了一下,萧岿紧接着说道:“可是古往今来,想要变革的人从来不在少数,想当初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大家想的就是变革、就是结束这乱世。可是到头来,真正坚持到底的也就只有秦国罢了,所以变革不在于一人一代之努力,而是千秋万代之坚持。陛下现在所做的,并不是为培养一个两个有伊尹、霍光之才的人,而是为了培养千千万万个能够在各个位置上支撑起整个时代的人。”

    “有一个两个的伊尹和霍光之流,或许可以在大厦将倾的时候匡扶社稷,但是有千千万万这样有志于变革并且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存在,那社稷如何会倾塌?潮流浩荡,我华夏当永远在浪头上引领天下。”

    徐敞点了点头,他没有想到,已经上了年纪,在他的心目中更应该代表着守旧势力的萧岿,竟然会有这么高的觉悟。

    似乎察觉到了徐敞有些疑惑的目光,萧岿笑了一声,指着山下忙碌的年轻人们说道:“某算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到底怎么想都一样,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某的时代,但是这些年轻小子们不一样,这些道理他们必须要清楚,而且要牢记在心,这样对大家都好。”

    徐敞一时默然。

    他不得不承认,萧岿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绝对算得上好老师,陛下看人的眼光,总是那么毒辣。

    “开饭啦!”山下的呼喊声响起。

    山林之中不断有身影钻出来。

    而萧岿深深吸了一口气:“真香,郡守,我们也下去吃饭?和这些孩子们一起,某都觉得自己年轻了。”

    “那是自然,”徐敞笑道,“萧公请!”

    “请!”

    ————————————…

    “陛下,都在这里了。”李平把奏章在李荩忱的面前一字排开。

    旁边的袁大舍则把多余的奏章先收拢起来。

    徐敞走后,两人不得不先承担起秘书监的任务。

    新任秘书监已经确定为蜀中秦氏的秦思祖。蜀中秦氏没落多年,甚至已经被峡江唐氏丢在后面,秦氏郡望之中,蜀中也已经没有了踪影,但是蜀中秦氏毕竟是当初的大族,还诞生了秦宓这样的名士,底蕴还是在的。

    秦思祖担任南部郡太守期间,按照李荩忱当年留下来的规划稳定建设这个江中重镇,有南部郡工坊作为保证,政绩不错,李荩忱调动他入京担任秘书监,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也意味着陛下身边的秘书监第一次由东南将门之外的人来担任,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黄琦和徐敞不够优秀,恰恰相反,从秘书监外放,说明他们两个在李荩忱那里已经很符合提拔的需求,只需要到外面历练一下就能够继续向上走。

    其实这一次李荩忱让徐敞出去,也多少有避嫌的意思,毕竟东南将门和东南世家之间虽然不对付,但是双方也因为常年的联姻和利益纠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任何政策的制定,在皇帝身边的秘书监都是第一个知道的,徐敞留在李荩忱身边自然对他自己没有好处。

    而秦思祖进京,也意味着之后秘书监的位置将不会只停留在东南将门之中,更意味着东南将门长期以来高于其余力量一等的局面也将会被打破。

    世家,将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贵族。

    ——————第十五卷汉宫春完——————

    

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岭南() 
大汉新元二年十月初三。

    岭南州,番禺郡。

    十月的北方已经入冬,而十月的江南也应该是深秋时节,但是十月的岭南,除了海风带来的些许凉意,真的让人感受不到多少寒冷。

    到了码头外的市井上,那叫卖声和一张张笑脸,更是让人觉得还在春天一样。

    “走一走,看一看,新出炉的胡饼热乎啦!”

    “今天海里刚捞上来的螃蟹,大青蟹!”

    “梅岭上的二十年老树,拿来修葺房子乃是最好不过!”

    市井上的喧闹声一直从番禺郡的码头传到岭南州府。

    和其余地方行政府衙往往会分开不一样,岭南州府是新设立的,所以在设立之初就考虑到了其主要作用就是统筹加强对散乱的岭南州的管理,因此岭南州府、番禺郡府以及六部驻岭南的衙门,整齐的坐落在修缮过的番禺城中,让这座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建立的岭南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大汉新元二年绝对算得上大汉立国之后最平静的一年。

    至少从现在来看是这样的。

    年初立春之后,陛下在建康府斩作乱之江南、洞庭等地世家魁首凡百人,其中领头的几个世家家主都是被处以凌迟之极刑,这一下直接震慑住了朝廷内外的所有人,世家制度几乎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对于大多数秉持观望态度的世家来说,他们更期望的是陛下在扳倒这些世家之后,不得不借助他们的人力物力完成对江南世家的清算,但是他们忘记了,陛下的手中并不只有世家,更不只有东南世家。最后借助学院士子这些免费劳动力以及军队的暴力,还算成功的解决掉了这些问题。

    自此学院书生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世家也随之逐步退出。世家们不再追求直接争权夺利,转而开始谋求将自家的子弟送入书院,甚至还是联合地方政府建立本地的书院。

    就在今年夏天,朝廷出台了科举考试制度,确定朝廷之后选取人才将会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这一举推翻了之前李荩忱和世家的约定。按照当初的约定,书院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应该会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依然在世家的掌控范围之内,可是科举考试制度的出台,意味着之后人才的选拔将会和世家再无半点关系,朝廷作为出题者和最终录用人才的录用方,将会决定人才考察和录用的所有过程。

    世家子弟,将会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获得进入官场的机会。

    或许在很多人的设想中,科举考试不啻于平地惊雷,一下子打破了之前世家垄断的局面,但是在春末那一场腥风血雨和人头滚滚的震慑下,最终世家们默认了这个结果,否则的话,各地已经全面展开的大汉军队,将会毫不犹豫的冲进去砍掉他们的脑袋。

    留氏的前车之鉴,没有人敢于忽视。

    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各地书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即使是在这岭南被很多人看作荒芜之地番禺郡,岭南州立书院、番禺郡立书院、南海县立书院以及大大小小的私人书院之中,都是书声琅琅。这个时代的底层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凭借自己的本事也可以读书认字,就算不去做官,也能够通过进入商贾们、工坊们开办的学院来学习一技之长,甚至可以进入军队开办的军事学院,直接为自己谋求入军中担任将官的可能。

    “日日新,日又新啊。”端起茶杯,听着外面的喧闹声,岭南州刺史侯亶笑着说道,“两年之间,岭南都已经快是某不认识的那个岭南了。”

    “十年之后,恐怕你我再走这一片山水,都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大汉左都御史傅縡哈哈大笑道,他的手中依旧拿着那一串佛珠,只不过相比于李荩忱初见傅縡的时候,佛珠圆润光滑了很多。

    对于傅縡来说,岭南并不是陌生的土地,而现在重回岭南,他只能感慨世事变化之快。

    随着大汉商贸的发展,番禺郡俨然已经成为岭南乃至于整个南方的重要海港,新组建的南洋海军也选择这里作为向南继续征服大洋的落脚点。

    傅縡这一次是奉命过来巡查岭南官场的,随着大汉国内的稳定,巡抚和都督这两个临时设立的职位都已经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御史台由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分别带队的定期巡视组,他们每到一地,会负责核查本地的税收政务条目,同时考察民情并直接向朝廷反应。

    而且李荩忱充分的利用现在朝堂上依然存在的南北方之间的矛盾,一般是出身南方的左都御史及其属官负责北方,出身北方的右都御史及其属官负责南方。

    御史台巡视天下已经两轮,这还是傅縡第一次再回到岭南。

    既然是傅縡前来,那么这一次朝廷的主要目的就不是为了巡查官员。此次傅縡的主要目的,就是监督从北方运过来的一批器械,这批器械正是新生产出的火枪。

    虽然岭南还是阳光明媚,但是云集的军队无疑已经在告诉所有人,朝廷对于一直在边境上挑衅的林邑,已经忍无可忍了。

    长久以来,因为林邑的存在,大汉甚至很难维持住日南郡的统治。尤其是年初李询领兵北上坐镇江陵之后,汉军在岭南采取的是全面收缩的战略,以至于大汉在日南建立起来的短暂统治再一次分崩离析。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现在的大汉处于快速扩张的时期,之前的对内收缩也单纯的只是因为世家作乱导致李荩忱只能就近抽调岭南的兵马,毕竟北方战线上的主力大军无论如何都不好轻动,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原本的世家作乱转头变成内忧外患。

    可是现在大汉内部因为李荩忱的打压和拉拢,已经完全稳定下来,百姓们的关注点也不再是朝廷和世家的斗争,转而变成了朝廷的新政策能够给他们到来什么好处,毕竟这短短的多半年和平时期,绝对算得上日新月异的一段时期。

    朝廷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而事事处处都指向现在百姓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 
无疑这些新政策已经完全吸引走了国内百姓的注意力,他们更期望的是弄明白一些税法和律法是怎么算的、知道那些新的器械都是怎么使用的,而不是再去关注朝廷和世家的那一场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