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一品驸马爷 >

第174章

一品驸马爷-第174章

小说: 一品驸马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行刺失败,狠狠一咬舌头,自杀身亡。

    谢则安退开两步,任禁卫把自己护在身后。

    那为首的老翁心胆俱裂,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悲戚求饶:“官人,我们并不知情!我们并不知情!”青年汉子也意识到其中利害,忙跟着老翁跪下,喊着同样的话。难民接二连三地跪了一地,口里都在讨饶。

    谢则安刚要开口,姚鼎言已经继续下令:“把这群刁民围起来,听候发落!”

    谢则安上前几步,朝姚鼎言行了一礼,口中阻止道:“先生且慢!”

    姚鼎言脸皮抖了抖,语气带着毋庸置疑的强硬:“三郎,你一向心软,这事你别管了。这种事要是不严惩,难保不会有人效仿!朝廷百官的安危岂能儿戏?收起你的仁慈心肠!”

    谢则安深吸一口气:“先生你若是严惩了他们,才是遂了歹人的意!”

    姚鼎言与谢则安对视。

    谢则安说:“此人虽然瘦弱,却不是难民那一种瘦法,显然并非难民,只是趁乱混入难民之中兴风作浪罢了。他难道眼瞎目盲,看不见我身边带着多少人?如果他看见了,还敢这样行刺我,说明他的目的本不在杀我——他的目的是摆出杀我的架势,挑起我们与难民之间的矛盾。这只是头一批难民,若是我们伤了他们、杀了他们或者把他们统统打入大牢,主使者趁机把消息传开,很容易挑起矛盾……”

    谢则安声音不大,只有他和姚鼎言能听见。姚鼎言听谢则安在片刻之内分析出其中利害,顿时沉默下来。

    谢则安说:“如果先生你看一看他们的模样,就会相信他们绝对不是心怀鬼胎之人。”

    姚鼎言望向跪倒在地的难民。

    他们统统瘦骨嶙峋。

    老弱妇孺病的病,弱的弱;青壮伤的伤,瘦的瘦。这样的人,绝对不是来惹事的——他们只是实在过不下去,才想入京求一个公道。对这样的人兵戈相向,他于心何忍?

    姚鼎言并不是平步青云直接登上相位,正相反,在应召入馆阁之前他曾经在地方呆过好些年,比之不少京官要熟悉下面的情况。不管是青苗法、免役法还是保甲法,都是基于地方上的问题而设,抚心自问,他不曾做过有愧于百姓的事。

    ……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姚鼎言知道难民入京第一个遭殃的是谁。

    难民入京,头一个需要承担责任的是他!他身居相位,今年许多事都由他定下,出了问题不找他找谁?所以在看到难民行刺谢则安,姚鼎言的第一反应是把这些难民都强压下去。正好有这么个好由头……

    姚鼎言转头对上谢则安清明的双眼。

    谢则安未必看不出他的想法。久居朝堂,在他心中“百姓”两个字渐渐淡却,取而代之的是“大势”——新党的“大势”。“大势”所趋,些许牺牲在所难免——比如眼前这凄惶无依的少数人。

    姚鼎言唇抖了抖,不知该不该为自己辩解一二。他与谢则安对视片刻,开口吩咐:“收起佩剑,围起来就好。”说完以后他迈步上前,对为首的老翁说,“老人家,你可认得刚才那名刺客?”

    老翁不敢矢口否认,他上前对着刺客的尸体辨认片刻,拜伏在地:“回官人,草民认得他。他是在五天前加入的,自称也失了地。草民见他瘦如柴骨,信了他的话,把他的名字写在了名册上,让他随我们一起入京。他叫查武,说是许县人。他行刺小官人之事我们毫不知情!”

    姚鼎言见老翁比自己年纪都要大,瘦弱可怜,心中有些不忍。他看了眼谢则安,上前扶起老翁:“把名册给我看看。”

    老翁闻言心神一松,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的名词:“名册上所记的都是我们县里的人,只有少数是半途加入,草民把他们何时加入、是何地人都写在上头。”老翁话还没落音,已有几个身形鬼祟的人想要逃出难民堆,往无人看守处逃逸。

    姚鼎言高声喝令:“迎县人莫要惊慌,留在原地!张统领,立刻把那几个外乡人抓起来!”

    谢则安敛手静立一侧,看着姚鼎言揪出煽风点火之人。

    没想到老翁身边那青年汉子并不听令,站起来号召:“把那几个用心险恶的家伙抓起来!快!别让他们跑了!堵住他们的嘴,别给他们自尽的机会!”难民虽然瘦得可怜,一路上却也是相互扶持、默契十足,青年汉子一声令下,难民中的青壮马上行动起来,抓人的抓人,堵嘴的堵嘴,很快把试图逃跑的几人抓了活的。

    青年汉子扑通一下,单膝跪在地上:“官人明察!我阿翁好心好意收留他们,一路上对他们颇有照料,没想到他们居然是这等逆贼!”

    谢则安知道姚鼎言最不喜欢别人擅作主张。他怕姚鼎言不喜青年汉子自行行动,忙上前一步,温言说道:“先生自会查明事实,绝不牵连无辜。”

    相较于出场就摆了冷脸的姚鼎言,青年汉子对谢则安比较信服。听谢则安发了话,他老老实实地闭了嘴,垂首静待姚鼎言发落。

    姚鼎言从最初的惊怒回过神来,又好气又好笑地睨着谢则安:“三郎你总是这样,永远不会想着自己。这段时间你接二连三遇险,不知道小心就算了,还直接往最危险的地方跑。末了还要替别人操心,你说你图什么?”

    姚鼎言说完,眼角往身后的谢季禹那儿扫了扫。谢则安循着他的目光望去,对上了谢季禹不赞同的目光。谢季禹可以避祸那么多年,正是因为他的小心和无争,对于这种亲临险境的事谢季禹一向是不干的。

    要帮别人,不一定要让自己涉险。

    谢则安一怔,却还是说道:“不图什么,就是觉得该来。”他抬眸与姚鼎言对视,“我总觉得我做得不够,远远不够。”

    姚鼎言知道谢则安说的不是场面话。要不是深知谢则安的秉性,他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放纵谢则安和新党对着干,甚至肆无忌惮地撬新党墙角。他知道的,即使谢则安的主张和他不一样,谢则安的目的和他却是一样的。殊途未必不能同归,他其实也想看看谢则安能做到哪一步。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新党败退,守旧派卷土重来,谢则安就是钉在朝廷里的一颗钉子——有谢则安在,总能守住一点点。

    姚鼎言有着充分的觉悟。他已经把守旧派往死里得罪,将来要是他真的失势,那些人极有可能全面否定新法。无关对错,只与立场有关:他登上相位,拼命打压守旧派;守旧派重掌相权,自然不会放过“新党”。

    听到谢则安的自我反省,姚鼎言也不知该欣慰好还是该斥骂他一顿好。他挺喜欢谢则安这脾气,但又害怕谢则安会因此而吃亏。

    像这次难民入京,怎么都轮不到谢则安来操心。

    姚鼎言说:“此事你不必管了,我会亲自处理。”

    谢则安动了动唇,最终还是没反对。他说道:“我已托张大哥出面安置难民,先生可以和张大哥商量商量。”

    姚鼎言说:“这种事你张大哥倒是做得顺手。”

    谢则安说:“当年张大哥一家也是因为饥荒流落到京城,大德还因此而入了宫,所以张大哥总不忍心看到人忍饥挨饿。”

    姚鼎言夸了一句:“你认得的都是这样的人。”

    姚鼎言上前询问老翁因何事来京。老翁又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知姚鼎言,在他说话间,那一文一武两位官员已走上前来,静候在旁等着姚鼎言问话。

    谢则安敏锐地感觉出这两人对姚鼎言并不像对自己那样恭敬。

    他微微皱起眉头。

    老翁不知道眼前的人正是传言中的“恶相”,原原本本地把土地被吞的过程说了出来。旁边的难民们听到伤心处,忍不住张口骂道:“都是那个姚丞相招来的祸端!自从有了青苗钱,县里的牛鬼蛇神越来越多!日子根本过不下去了!”

    姚鼎言本来还仔细听着,听到这话后脸色一变。

    更要命的是,这句骂声一出,周围的难民纷纷应和起来。

    姚鼎言脸色难看至极。

    站在谢则安身侧那文官仿佛嫌乱子不够大,上前一步说:“住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眼前站着的是谁?他就是姚相!”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

    我准备在222章完结!所以!我卡文了!绝对不是偷懒!(喂

    不造222章之前能不能让我截个8888收藏!!

第206章() 
塞外风急,耶律衍打马而行,进了城,回了府,便命人把候在屋外的人喊进来。来人十分伶俐,一进门立刻向耶律衍禀报南边的情况。大庆人在西夏行了那等阴损的算计,耶律衍都看在眼里。大庆并非铁板一块,他派细作依葫芦画瓢地照办,还真挺管用,这不,大庆里头乱象显了。

    那位谢三郎,手段还真是了得。若非抓了人严刑拷问,谁会想到当初只有十六岁之龄的“小驸马”,居然能把整个西夏玩弄于股掌之中?

    细细看来,那位谢三郎其实没做什么。只是让有贪念的人贪念放得更大,让有野心的人野心养得更肥,引导着西夏一步步全盘溃败。这种居庙堂之中轻松赢得西夏之战的人,实在是个极大的威胁。

    如果说从前耶律衍想除掉“谢三郎”只是因为端王的话,那现在他是正正经经地把“谢三郎”摆在“劲敌”的位置上。

    放任这样的人继续成长,北狄岌岌可危。

    耶律衍毫不犹豫地下令让人寻机刺杀“谢三郎”。任何一个荣宠满身的人都是招人恨的,耶律衍很快找到不少想对“谢三郎”挥刀相向的人。

    除掉“谢三郎”的计划指日可待。

    耶律衍边在大庆境内煽风点火,边处理叛乱的附族。冬天来了,粮食已经耗尽,牧草又统统枯萎,草原人该怎么过冬?往年这个时候,他们都到大庆边境抢掠一番,熬过这艰难的冬日。

    从前几年开始,这个方法越来越不好使。大庆边军似乎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有他在边境周旋,不少被北狄人杀得心寒的附族居然在那边定居,自发组织族人建筑城池,成为大庆边境最外围的防线。这些人有着草原人的凶横和强悍,却又像被南人驯服了一样,南人指哪他们就打哪。

    比如去年他想挥兵南下,结果却在这些人手底下损兵折将,没讨到半点好处。这些人手里拿着的武器比北狄要好很多,据说是大庆朝廷给配的。傍着大庆边军,那些附族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最近叛乱贫乏,正是因为不少附族准备越过北狄投奔大庆。

    这些附族从来都没什么归属感,谁给他们兵器和粮食他们就跟着谁。说是称臣拜服,实际上谁的话他们都不听,光吃好处!

    耶律衍冷笑一声。

    大庆百姓还有一大批饿死冻死的,他到要看看大庆边军能支撑多久。附族去得多也好,正好可以把北狄的眼线安插下去,到时里应外合一配合,大庆边境还不是轻松易手?先让他们得意得意!

    耶律衍心中这样想着,思绪却总不□□宁。他坐在水榭之中,靠在端王在时常坐的椅子上,闭起眼睛回想那张清逸出尘的脸。国主病重,他负责监国,接任国主之位是迟早的事。总有一日,他会与端王挥戈相向。不知道重逢之日,他能不能朝端王举起剑?

    想到那样的可能性,耶律衍的手微微抖了抖。

    耶律衍命人退下,合上眼休息。草原上用剑的人其实不多,他们都喜欢刀和弓箭,他的剑法是端王教的……

    那时候端王还小,身体弱得很,不适合练武。端王幼时不喜与人往来,唯一的喜好是倚在窗边看书,什么书都看一点,经史、兵法、武术、琴棋……几乎每一天、每一个时辰,他手里拿着的书都是不一样的。

    耶律衍刚到大庆京城,哪里都不敢去,只好寸步不离地守在端王身边。有时端王看书看得累了,便会在椅上睡着,他轻轻一抱,便能把人抱进怀里。那么小,那么轻,那么白皙,像个瓷娃娃。这瓷娃娃太瘦小,太沉闷,莫名地让人有点疼惜。不知不觉,他留在京城的时间越来越长。端王玩伴少,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渐渐开始肯搭理他。

    端王教他下棋、教他弹琴、教他品茶、教他医理……在发现他学是学得认真,实际上却兴致不高,很快决定教他点别的。

    比如兵法、比如剑技——

    端王身体不够好,悟性却极好,有端王提点,他很快将那些东西融会贯通。随着本领越来越大,他在端王面前说话也越来越有底气。他们之间的关系慢慢升温,他心中的欲念再也无法控制。在花灯节上,他趁着所有人都在看灯,偷偷地亲了口端王。

    端王呆了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