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之鹰-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党卫军的名义入股?”希姆莱问道。
“当然是以党卫军和空军的名义,这样才能够名正言顺。”
希姆莱眯着眼睛思考了一阵,随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毅然说道:“虽然做这种事不符合我做人的原则,可是为了党卫军的发展,这件事我干了。”
陈道对希姆莱所说的原则问题不置可否,只是热情地伸出手去说道:“领袖先生,合作愉快。”
希姆莱紧紧握住陈道的手说道:“合作愉快。”
握手的一刹那,陈道和希姆莱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共同的想法。
终于成功了!
自己当初费尽心思把眼前这位“小舅子阁下”弄到武装党卫军当顾问,不就是为了想从他手里搞到些新式武器,不让自己心爱的部下再使用那些淘汰下来的装备吗?今天终于有了收获,而且还是超出想象的收获。
拉拢“小舅子阁下”进武装党卫军真是自己最明智的选择,希姆莱暗暗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这个四眼仔肯定没搞清事情的关键在哪?陈道心中乐开了花。
武装党卫军从性质上来说确实是元首的私人军队,希特勒当元首时是这样,将来戈林荣升元首二代目的时候也是这样。
更遥远的将来,本悍匪从戈林手中接过元首的宝座时,武装党卫军同样也是自己这个元首三代目的私人军队。
今天让武装党卫军跟着自己和戈总一起做生意。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当做是提前给武装党卫军发福利了。
顺带帮着戈总刷点存在感,将来上位之后能够尽快得到武装党卫军的效忠。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第一件事就这么定了,我们以后再谈细节。下面说说第二个代表,关于精神追求与统一战线。”希姆莱说道。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和国防军不一样,国防军只谈军事不谈政治,而我们是武装党卫军,我们是具有政治属性的武装组织。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些与政治相关的工作。
按照我的理解,政治的真谛是让我们的朋友变得多多的。让敌人的朋友变的少少的。
统一战线就是用来为我们找朋友的,而只有和我们具有共同精神追求的人才能称之为朋友,才值得我们去进行统战,米尔斯少校指挥的希特勒青年营就是用来干这个工作的。
我建议将第十二师的番号留给米尔斯少校。用来收纳那些来自欧洲各地的有志青年。”陈道说道。
“你的答案和我想的一样。我们正在组建的第五维京师已经在无意中进行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这个师里有来自挪威、芬兰、荷兰和丹麦的志愿兵,总数足有近一千人。”希姆莱说道。
“太好了。现在我们的统战目标只放在欧洲,将来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的统战目标将扩展到七大洲、四大洋,让来自全球的、拥有神圣的国家社会主义信仰的有志青年加入到我们武装党卫军的大家庭中来。”陈道说道。
“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自称为德国的统…战部?”希姆莱笑着调侃道。
“完全可以。”陈道说道。
在陈道的解释下,希姆莱顿时看到武装党卫军的前景光芒万丈。
两人打趣几句之后,希姆莱问出最后一个大问题:“最后一个代表,先进作战理念与催化剂。编制表中。第十三个师为什么要组建成空中炮兵师?真是一个奇怪的名字。”
“从理念上说,谁掌握了天空谁就掌握了海洋和陆地。
从战术上来说,空地协同作战已经成为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模式。我指挥的赫尔曼。戈林师拥有一个直属的空中炮兵团。它的存在让我们总是能够随时随地得到空中支援,只要是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
这种模式的作战效率非常高,我准备在陆军中推广这种模式。只是因为资源有限,给每个陆军师配备一个空中炮兵团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的打算是给每个集团军配备一个空中炮兵师,武装党卫军的第十三师就是试点单位。”
“为什么要到武装党卫军来做实验。这种任务应该由空军来完成啊?”
陈道的解释令希姆莱更加糊涂。
“第一,空军也要进行大整编了。以后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到对陆军的支援上,而是去完成一些更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第二,我是为了武装党卫军的长远发展才想出这个办法的。如果我们只发展陆战部队,我们和陆军将永远是竞争的关系,陆军为了和我们抢夺各种资源肯定会极力地打压我们武装党卫军。
可是我们有了那些空中炮兵师之后,我们和陆军之间就是合作的关系。陆军为了得到更强大、更及时的空中支援,不仅不会打压我们,反而会迫切地盼望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第三,武装党卫军也是拥有陆战部队的,有了空中炮兵师的支援,我们的地面部队作战效率会得到质的飞跃。
总之,成立空中炮兵师对武装党卫军来说是一举两得、有利无害的选择。”
听了陈道的解释,希姆莱脸上立刻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
难怪他年纪轻轻就能得到元首的器重,完全凭借的是自身的实力,至少在空中炮兵师这件事上一举扭转了武装党卫军在陆军心目中的地位。
一想到以后陆军会哭着喊着来求自己为他们提供空中支援,希姆莱就感到心中无比的舒畅。
“空中炮兵师这个名字不够专业,你是第十三师的首任师长,不应该用这样不专业的名字。我建议将我们武装党卫军的空中部队称为陆军航空兵,这样比较专业,而且可以用来和陆军拉近关系。第十三师也要有个响亮的名字,你看叫做圣刀怎么样?”希姆莱兴奋地向陈道提出建议。
“陆军航空兵?武装党卫军第十三圣刀师?真是好名字,我喜欢。”陈道点头说道。
希姆莱接着说道:“我总结了一下我们今天的谈话,武装党卫军的三大定位可以精简成这样三句话:
第一,我们代表的是德国最精锐的陆战部队。
第二,我们代表的是德国统…战部。
第三,我们代表的是德国陆军航空兵。”
“完全正确,就是这三个…代表。”
希姆莱是个工作狂,仅仅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就搞定了全部手续。
在希特勒的默许下,在戈总和某小舅子的大力支持下,在克虏伯和梅塞施密特等军工企业的幽怨下,党卫军强势接管了波兰的华沙汽车厂和pzl飞机制造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与此同时,来自党卫军各个部门、各个部队以及新兵训练营的两万多名军官和士兵分批被送往德国空军的各个航校接受测试,以决定他们是成为飞行员还是地勤人员,而它们都将成为德国陆军航空兵、也是武装党卫军第十三圣刀师的成员。
为了表示对陆军航空兵建设的重视,戈林特意将一战时期著名的战斗英雄、大名鼎鼎的红男爵里希德霍芬的弟弟,沃尔夫冈。冯。里希德霍芬中将调往圣刀师担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陆军航空兵第十三圣刀师的成立宣告着布谷鸟计划第二季的圆满成功,也宣告着圈钱二人组在圈钱之路上取得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陆军在忙着整编,武装党卫军在忙着重新定位,德国空军也没有落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转型计划。。。。。。(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系统工程之德国空军的转型()
在陈道的幕后怂恿下,在戈林的大力推动下,在德国航空部副部长米尔希元帅、德国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德国空军兵器生产总监乌德特以及各个航空队司令的积极参与下,德国空军不甘落后地开始寻求转型。
转型的目的简单明了,那就是让德国空军摆脱附属于陆军的战术空军身份,真正成为一支独立自主的战略空军。
经过一番彻底的摸底调查,陈道惊讶地发现德国空军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则是配属给德国陆军的“空中炮兵军”的尴尬身份竟然来得说不清缘由,颇似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难题。
德国陆军一向强势,欧洲各国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德国是一个“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的国度,这支军队指的就是德国陆军,德国陆军在德国拥有的强大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1934年,冲锋队领袖罗姆不顾希特勒的阻拦,多次扬言要以冲锋队取代德国陆军,最后在德国陆军的强力反弹下,在戈林、希姆莱等人的落井下石下,希特勒含泪发动了对冲锋队的大清洗。
1934年6月,希特勒在戈林和希姆莱协助下,将罗姆开除出德*官联合会。6月30日夜,戈林的秘密警察和希姆莱的党卫军对冲锋队大肆镇压,枪决了罗姆和150多名冲锋队头目,拥有250余万人之众的冲锋队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这一个流血夜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之为长刀之夜。
德国陆军如此强势。新生阶段的德国空军也未能免俗地受到德国陆军的影响。
1933年德国空军开始秘密组建,直至1935年正式独立成军,这个时间段正是古德里安领导的装甲兵建设在德国陆军内部的起步阶段。德国空军如何配合好德国陆军进行闪击战是德国空军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闪击战理论的实践中,古德里安发现即使是卡车拖曳的大口径榴弹炮也无法跟上装甲部队的速度,导致坦克往往无法及时得到炮兵支援。
古德里安随即向陆军军械局提议研发与坦克配套使用的自行火炮来解决这个难题,却被半路杀出的戈林强力阻止。
戈林给出的理由的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完全可以发挥自行火炮的左右,没有必要再去浪费宝贵的资源研究自行火炮。
古德里安自然斗不过身为德国工业发展总负责人的戈林,自行火炮的发展暂时被搁置。
而更加奇怪的是,德国空军的高层如戈林、乌德特等人明明是战斗机王牌出身。却全部热衷于高速轰炸机的建设,乌德特本人更是大名鼎鼎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催产师。
到底是德国陆军太过强势带偏了德国空军?还是德国空军自己主动走上邪路在陆军附属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成了一桩无头冤案。说不清责任到底在谁的身上,但结果却是德国空军与德国陆军双双受害。
在名为独立实为附庸的身份下,德国空军不得不眉毛胡子一把抓。
苦命的德国空军既要承接夺取制空权、轰炸机场、轰炸交通枢纽、轰炸工业区和进行战略运输等战略性任务,同时也要承担德国陆军的召唤。充当德国陆军尤其是装甲部队的“空中炮兵”这样的战术任务。
高强度的作战任务必然带来混乱,混乱之下必然出现错误。
出错的结果就是空军挨骂,陆军倒霉。
陆军倒霉具体表现在空军反应速度慢,不能及时地为前线提供空中支援,导致战机延误。
更严重的陆军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面临的危机后,听从召唤而来的轰炸机才姗姗来迟,随后将自己人误认为是敌人,毫不留情地将炸弹扔到陆军头上。
法国战役时,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团在渡过马斯河后不久就曾经被第三航空队的斯图卡误伤过。可想而知这次误伤必然在大德意志团的士兵中引来骂声一片。
经过调查后,在法国战役中,德国空军对德国陆军的误伤事件竟然高达二十七次之多。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天气恶劣导致空军无法出动,或是因为前线距离后方机场太远等各种原因导致冲在最前线的装甲兵们无法得到重火力支援,而不得不付出更大的牺牲去获取胜利。
痛定思痛之下,借助法国战役后德国各兵种大整编的机会,戈林统领下的德国空军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进行一次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改革,以彻底摆脱陆军附庸的身份。
随着黄蜂和野蜂自行榴弹炮的大批量生产。德国装甲部队坦克和师属炮兵前后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必然会导致德国空军对地支援任务量的减少。
同时也是为了走职业专精化路线,在陈道的积极建议下,戈林义无反顾的拍板决定施行布谷鸟计划第二季,利用陈道这个打入武装党卫军内部的“卧底”,和希姆莱狠狠地玩了一把“无间道”,一举成立陆军航空兵,将对地支援的任务转嫁给了武装党卫军。
甩掉对地支援的大包袱后,德国空军内部自戈林以下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思维改造。
在戈林“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口号威压下,德国空军上下扭转了以轰炸机为核心的建军思想,转而走上以战斗机为主、其他机种为辅的建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