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剑说-第5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家里有钱,一个家里有权,以为这样就能够为所欲为,还强抢民女,这叫脑子有坑,被人收拾纯属活该。
居然还不吸取教训,也不知道是怎么搭上线的,跟人合伙搞事情,真的是作死了,不作不死。
现在,两个年轻人双双被现实给抽了一个大耳刮子,事情不是那么容易搞的。
以郭文凯的经验,这俩蠢货被牵扯进护肤品行业的内外勾结案件,免不了大牢里走上一遭。
两个地方的声音是可以即时互动的,李白的话通过麦克风同步传到了审讯室现场几名审讯人员的耳麦中。
几人互相对视一眼,暗自直摇头,这两个损人不利己的蠢货,真心没救了。
“你可以不老实交待,但是你的态度将决定法律最终宣判的结果,年纪轻轻,还有大把的时光享受生活,在监狱里面与世隔绝,等你出来的时候,恐怕早就物是人非,想想清楚,值不值得。”
审讯人员虽然不像李白那样能够轻描淡写地撬开嫌疑人的嘴,但是同样擅长攻心战术。
几句话说完,坐在椅子上一直面无表情的李斌终于动容,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反侦察训练,即使以为自己家里有钱而有恃无恐,但是在专业的审讯人员眼里,这种货色见的多了,装什么大瓣蒜。
没到十分钟,李斌就招了。
煤老板家里安排的律师提前面授机宜完全没有什么卵用,心理防线一旦崩溃,手上哪怕掌握的飞机大炮,也未必有烧火棍好使。
至于另外一位坑爹货的官二代,根本没有用上什么手段,刚坐下就如同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全部坦白了个干干净净。
正如李白所猜测的那样,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为了报复清瑶妖女而加入了针对昆仑妖域公司的联盟,又出钱又出力。
那些搞事情的自媒体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他俩找来的。
无论出于何种缘由,只要做了,就难逃法律的惩罚。
昆仑妖域公司与国内外同行们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官司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争,没有两三年的时候,恐怕都没有办法落下帷幕。
尤其是国外那些大厂,同样都是财大气粗,不差钱的主儿,耍起流氓来一个比一个狡猾…
上个周六,李白参加了小护士苏眉的生日会。
这个周六一大早,他陪着反封建迷信协会的副会长老陈头,开着黑色大奔驶离湖西市,顺着高速公路,前往会稽市下面的南明县。
今年开春后,退休老头陈永开始喜欢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当场揭穿那些迷信行为,做群众科普宣传。
这当然也会伴随着一些风险,即使可以打110报警,但是警察总不可能一天到晚跟着他,一路保护下去。
所以王平安会长专门把李白派来,陪着老陈头一块儿上山下乡,专门去抽那些牛鬼蛇神的脸,打击骗取钱财的行为。
毕竟湖西市反封建迷信协会的成员里面,除了他以外,老胳膊老腿儿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有李白陪着,多多少少能让人放心一些。
“到底还是好车舒服啊!”
驶出高速公路收费站,车速减缓,老陈头伸了个大懒腰,揭开脸上的眼罩,一个盹打好就到了地方,这车坐的是心安理得。
几百万的豪车自然是一分钱一分货,有动力有速度,舒适性也不错,取了轿车与跑车的共同优点。
车外阳光灿烂,车窗刚打开一条缝换换空气,呼啸的风就趁机顽皮地钻了进来。
陈永老头和李白在早上七点钟就从湖西市出发,动力澎湃的amg…gt63s轿跑车一路风驰电掣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南明县地界。
私家车全程加速,比坐大巴车方便多了。
“直接进山,还是找地方准备吃饭?”
将大奔开进加油站,先补个三百块钱的血,李白在手机上开始划拉电子地图。
第一次来南明县,全靠电子地图和导航,才能知道路究竟该怎么走。
县城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地,还得往城外的山里继续深入,走从南明县到北仑市缑城的那条蜿蜒崎岖的山路,目的地也不在缑城,而是沿途的一个小村子。
在山里吃饭住宿未必有在城区那么方便。
站在加油站天棚边缘的老陈头一边伸展着老胳膊老腿儿,一边问道:“接下来还有几个小时?”
“估计还得有个两三小时。”
李白看着地图上给出的时间,往上加了一个小时。
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车速根本提不起来,强行加速只会引发事故,冲出道路,翻滚下山,还是撞到路边什么东西,又或是与其他车辆发生刮擦碰撞,三选一吧!
“能在饭点儿上赶到地方吗?”
老陈头想着能不能蹭到老百姓家的午饭。
毕竟往山里走,并不是著名的旅游区,没有那么多饭馆子,想要找的话,全凭运气。
“估计够呛!”
李白摇了摇头,寻常百姓估计也是吃多少做多少,不会有留饭出来给意外到来的客人。
“那就带点儿东西,路上随便对付一顿,你有带吃的吧?”
老陈头的要求不高,可以填饱肚子就行。
吃的东西自然是有的,不过李白提议道:“车上有冰箱,我去搞点儿新鲜的卤菜?”
“行,加罐啤酒,我喝。”
老陈头点了点头。
有酒有菜,还上啥饭店?
奔驰轿跑很快加完油,李白开着车子在南明县城里转了一圈,找了家看上去干净的卤菜馆子,切了两斤酱牛肉,两斤牛肚,两斤牛舌头,再搞了点儿鸭肫、猪耳朵、熏鱼、皮冻、素烧鹅、香干丝和海带节之类的荤素搭配,又买了两斤千层煎饼,将车载小冰箱给塞得满满当当。
又从超市拎了一挂六罐装的易拉罐青啤,然后继续上路,哪怕路上不找馆子,也足够二人填饱肚子。
尽管后备箱里放着卡司炉、野营锅具和好几种罐头,但是总没有新鲜现做的味道好。
刚出了城,便是大陡坡的山路,几辆雅马哈跨骑式小摩托突突突的超过大奔,往山里去了,摩托车后座上挂着水桶、钓竿和兜网等物,山里有许多溪涧,有水库,可以自钓自吃,也可以拿来卖钱。
有人专门夜钓溪鱼,收获颇丰的时候,一晚上挣三四千块钱跟玩一样。
在山区里面,摩托车是最适合的个人交通具,性价比高,爬坡够劲儿,也不用费时费力的去考汽车驾照。
南明县当初搞经济开发时,征地补偿不少,老百姓手里有钱,在乍然骤富后,也没有个长远理财规划,给自己购置交通工具变得格外大方,价格动辄上万的摩托车保有量不少。
要不是县里禁限进口大排量摩托车上牌上路,这里说不定满街跑的都是高档的进口大排量摩托车…
第799节…下乡()
进山没多久,鳞次栉比的建筑迅速变得稀疏起来,路边一面是陡坡,一边是嶙峋的岩石,参天树木遮天蔽日,有时候还能看到成片的竹林。
堪堪容许两辆车交会的双向单车道格外空旷,来往车辆很少,大多是皮卡,微型面包和背着大水桶的中巴车。
从南明县到缑城的山路虽然难走,但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却是最近,如果走路况较好的高速,就得绕上一大圈,花费不止一倍的时间。
李白开出来的大奔是新车,车况自然是好的。
如果换成那辆桑塔纳2000老爷车,城市里开开还行,万一半路上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恐怕找辆拖车都麻烦。
操控性极佳的AMG…GT63S在蜿蜒的山路上也极为适应。
山区气温比人口密集的城区凉快的多,沿着盘山路绕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连车载空调都不用开,阵阵凉风就会自然而然的涌入车内,炎炎夏日的闷热自动全消,让人忍不住想要好好睡上一觉。
在山路上不断来回的中巴车是私人承包线路的客运车辆。
作为山区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常年往返在这条路上的老司机驾驶技术一流,与大奔交汇时,总会主动按响一声喇叭,既是招呼,也是提醒。
山间行进,喇叭不能停,超车要响,交汇要响,过弯道时无论前后有没有车,都得响一下。
途中分布着一些补给点,可以加油加水,或者吃上一口简单的泡面。
往来车辆还不足以支撑起更多的服务和营生,能够有东西吃就不错了,至于大鱼大肉什么的,纯属想多了,如果有这样的手艺,还不如下山到城区里去开个馆子,绝对能够挣得更多。
在外打工更容易挣到钱,以往在路边挂着停车吃饭牌子的小店如今都很少见,只剩下一些依稀能够看出往日辉煌的断壁残垣。
大自然的修复力极为强大,一旦失去人气,五六年的功夫,人造建筑就会迅速衰败成遗迹。
大奔跟着一辆中巴车驶入地势平坦,足以停下三四十辆车的补给点,自备的卤菜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铺满碎石的地面摆上一张折叠桌,放下两张折叠凳,把车载小冰箱里的卤菜一一拿出来,堆满桌面。
噗哧一声抠开易拉罐,两人互相碰杯,一人一双筷子,一口菜一口饮料,山景佐餐,凉风习习,美滋滋。
老陈头手上的是青啤,李白手上的则是健力宝,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中途休息的中巴车乘客看着两人安逸的阵势,无不眼巴巴的直流口水,几个小孩都快要馋哭了。
倒是老陈头大方,将卤菜分了一些给那些带孩子的,就当是解解馋。
至于其他人,两人自备的食物虽然不少,却远远不够那么大方。
停下来的客运中巴车前后轮毂散发出淡淡的白色水汽,加装在车顶的铁皮大水桶会通过细长管线往车轮内侧的刹车组件滴水,以降低频繁刹车产生的高温,避免失灵。
弯道和路口需要减速,尤其是常年往返于这条山路的车辆,刹车组件会消耗的格外厉害,即使有这样的滴漏装置,也只能稍稍延长一些使用寿命罢了。
这样的改装以往只有在专门跑长途的重型货车上才能看到,但是在这里,客运中巴车上早已经是家常便饭,成为了每一辆车的标配。
…
从离开南明县的三个小时后,一条细长蜿蜒的岔路出现在奔驰车的前方,仅仅几十米开外,就消失在弯道的尽头。
时不时盯着手机屏幕的老陈头再三确认了电子地图的导航指示,指着右边的岔道连连说道:“右拐,右拐,马上要到了。”
山里的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更加狭窄,仅容一辆车可行。
距离南明县城约三小时车程,距离北仑市缑城约一个半小时的小村子,就是李白与老陈头这次上山下乡的目的地,天坑村。
山多,水多,树多,自然坑多,以坑为名的村子,在这一带有很多,还有叫上坑,下坑,各种坑的。
坑不坑人,就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奔驰AMG…GT63S驶上这条小路,恰好将整个道宽占了大半。
这条进村的主路并不是双向车道,准确的说,应该是单向车道。
平日里车流量就少,难得见人影,就算是有,也大多数是挑担背筐的行人,或者是摩托车及各种农用车辆。
交汇什么的,只要找一小块空地,其中哪辆车往路边上挤一挤,自然而然的就将路给让开了。
绕过两座山,一个小村落出现在李白与老陈头二人的视线中。
一座水泥拱桥跨过山涧,直抵对面山坡。
三十几座大小不一的新老建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规模不大的自然村。
新的建筑表面贴着白色的马赛克瓷片,老的建筑由夯土砌成,还能看到房梁的凿孔痕迹。
村口趴着几条土狗,懒洋洋的吐着舌头,有黑白相间的花狗,有带着两点白眉的黑狗,有更加常见的大黄狗,看见有车来,既不喊也不叫,充当着十分尽职尽责的拦路狗。
李白按了按喇叭,大奔发出洪亮的声音,土狗们这才不情不愿的让开路,慵懒的挪到路边,吧唧又瘫在地上,在盛夏的炎热天气下,丝毫没有任何精神。
“没有在这里找饭吃是对的。”
李白打量着村子,近半大门紧闭,只有一部分敞开着,院子里面晒着一些山货和农产,冒着袅袅炊烟的民宅只有两三座,整个村子里看不到人影,甚至连孩子的身影都没有。
“先去村委会!”
坐在副驾驶座的老陈头指了指一块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