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窃国 >

第66章

窃国-第66章

小说: 窃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的一员。

    陈氏仰起头仔细的打量着赵逸,看着他那坚毅轮廓,灵动的眼神,以及神身上那沉稳内敛智者气质,陈氏心中既安慰又心疼,自己的儿子终于长大了,也不知道在外面吃了多少苦,才能将自己打磨成如此优秀。

    陈氏轻抚着赵逸有些消瘦的脸庞:“逸儿,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外面该有多苦啊。”

    赵允咳嗽两声:“有什么话回家再说,在大街上成何体统。”

    陈氏这才放开赵逸,风情万种的白了赵允一眼,拉着赵逸走入赵家。家中的仆人见到赵逸后纷纷问好,赵逸的大哥此时正在南方,并没有回来。

    陈氏拉着赵逸来到厅堂,这手就一直没有放开,生怕放开自己儿子就会飞走。关切的问赵逸生活怎么样,在范阳县过得如何。

    “我在范阳一切安好,许久未见,父亲母亲身体可好?”

    陈氏呵呵一笑:“你一回来我什么病都好了。”

    赵允瞅见母子二人聊的差不多了,插口问:“逸儿,你离开京城,可有什么非凡际遇?”

    赵逸以前不学无术,离开京城不过一年时间,就变得如此深不可测,让人不怀疑都难。若是说赵逸以往都在藏拙的话,那赵逸的心机与城府可太深了。赵允就要重新审视自己这个儿子了。

    赵逸将原来哄骗郭勋的话,再次拿来哄骗自己的父母,让赵允夫妇很是惊讶,尤其是那焚香祝告就能得知,让赵允张大了嘴巴:“逸儿际遇非常,定要好好运用,报效国家。”

    赵允满脑袋都是忠君报国的思想,让赵逸微微一愣,点头答应下来。此时时局尚未动荡,朝廷内的官员与那些手握重兵的兵士都没有起不臣之心。但是一旦皇权衰弱,这些人立刻就会割据土地。

    “逸儿你虽然际遇非常,但是缺少为人处事的经验,做事太过于锋芒毕露,在这种乱世还好一点,言官势弱,但是一旦天下太平。难免会有小人进谗,只要你稍有纰漏,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赵允规劝了自己儿子一句,这也是赵允为什么替赵逸推掉幽州牧这个官职的原因。大官职也就意味着大风险。

    赵逸对赵允推掉官职这一举动根本没有在意,在赵逸看来,官职不过是虚名,只要是手中掌握实权,手中有了军队,州牧官员也要低着头在自己面前走路。“父亲所言极是,儿子知道。”

    年轻人稍微有了一点成就,就容易骄傲自大,不将别人的忠言听在耳中,有不少俊才就是因为不知道韬光养晦,被人诛杀。赵逸此时成就已然不低,却能听从自己的话。赵允点了点头,暗说孺子可教:“逸儿你还年轻,日后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先在下面历练两年打好根基。”

    陈氏撇了撇嘴:“这种官场话在朝中说说也就罢了,此刻我们是在家中。”

    赵逸与赵允对视一眼,微微一笑。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自己在范阳的情况,行军打仗的事情不过是被赵逸一语带过。

    一家三口正说的兴起,下面家奴敲门进入屋内。这其热融融的家宴被打断,赵允眉头一皱:“何事?”

    家奴躬身说道:“老爷,大将军何进副将张远奉大将军令请二少爷入府。说有国家大事相商。”

    赵逸与赵允同时喃喃念叨一声:“来的好快。”何进若只是请过府饮宴,赵逸可以借故推脱,但是牵扯到家国大事,这种官场上的话,赵逸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逸儿,此事推辞不过,你且过去看看吧。”赵允吩咐赵逸一句。

    赵逸点点头,跟随家奴出去,就看到一个青年男子站在院落等待着赵逸。见到赵逸的时候,张远略微拱手:“赵将军,大将军请你过府商量国家大事。耽误了将军与家人相聚的时间,真是不好意思。”

    赵逸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家事哪有国家大事重要,将军可知将军召我商量何事?”

    “这个末将就不得而知了。”张远微微摇头,随即请赵逸过去。

    自从刘秀定都洛阳开始,东汉皇朝已经一百多年。作为都城的洛阳经济已具规模,不少的小贩在叫卖东西,不过所卖的东西并不像现今社会那么种类丰富,见到大将军府的标志,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

    何进很是看重赵逸,竟然亲自站在府门迎接。赵逸看到后立刻翻身下马,疾走两步来到何进面前行礼说:“卑职拜见大将军,不知大将军叫卑职前来有何要事?”

    何进亲自扶起赵逸,热情的招呼赵逸进府,吩咐下人准备酒菜。此时厅堂内走出几个人,拱手向赵逸问好。互通姓名后,都是当朝大官,赵逸急忙躬身行礼。

    “伯来不用多礼,此处并不是朝堂,大家不用拘束。”何进招呼赵逸进入厅堂。

    赵逸含笑打量了这些人一眼,看来这几个人和何进是一伙的,官场上管这个叫朋党。赵逸的官职虽说是其中最低的,但却是最有前途的。

    赵逸毫不拘束的与这些人饮宴,他们说着官场内的话,赵逸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无非就是十常侍又做了什么违反朝廷规矩的事情,赵逸只是静静的听着,没有发表评论,也没有说话。

    何进与同僚说话的时候,一直看着赵逸。听到自己谈论的朝廷大事,赵逸面色没有丝毫变化,就好像自己说的那些话,从没有进入赵逸耳朵一样。何进召集与自己关系好的一些大臣谈论朝政,就是为了烘托出自己是忠臣,无时无刻不再为了国家大事忧心。

    像赵逸这种少年英才,应该满脑子都是忠君报国的思想,何进原本以为赵逸听不到几句,就会义愤填膺的开口指责十常侍乱政,若是那样何进只需要简单说明一下自己的壮志雄心,赵逸绝对会俯首听命,但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些人说的口干舌燥的,赵逸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让何进的计划落空。

    原本以为赵逸只是一把打仗的好手,没有想到却深谙官场之道。何进对赵逸微微举杯示意:“伯来对朝中之事可了解?”

第九十一章 清君侧() 
既然赵逸不肯说,何进干脆开口询问。想要从赵逸的言语中得知赵逸的倾向。

    赵逸岂能不明白何进的意图,淡然的面容个闪过一丝诧异,好像没有想到何进会询问自己问题,随即苦笑一声:“伯来今日刚到京城,对朝内事情一无所知。”

    这话让何进有些不高兴了,赵逸是铁了心想要缄口不言。自从当初接到卢植的奏报,何进就已经对赵逸暗暗上心,用重金买通了赵家的几个仆人,对于赵家的情况可谓了若指掌,自己在朝堂上与张让两次为了赵逸争斗,此事赵允已经告知赵逸知晓,而此时赵逸竟然说自己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让何进的脸色顿时阴郁下来。

    赵逸装聋作哑,何进也没有揭穿,而是叹了口气,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伯来久不在京城,不知道此事朝廷情况也情有可原,不过自小在京城长大的伯来应该知道,朝廷此时宦官把持朝政,十常侍任用外戚,外戚官员在外面作威作福,盘剥百姓搞的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这也是促使黄巾起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人点头接口说道:“黄巾贼的危害不用我们多说,伯来必定清楚。长久如此下去,可能还会出现黑巾军、红巾军。”

    “我们身为朝廷官员,难道不应该为天下万民做些事情么?”何进盯着赵逸询问一句。

    赵逸多少知道一些宦官专权的原因。自从汉和帝开始,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

    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

    利用宦官势力剪除异己后,就应该立刻对宦官势力小心牵制,一步步的削弱,而不是任由其做大,变成今天这种局面。

    赵逸询问一声:“将军是何意思?”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份上,赵逸自然知道何进想法,他是想用自己手中兵力,将宦官势力一举拔除,之后独揽朝纲,成为第二个“十常侍”。

    何进和十常侍已经势成水火,彼此之间不能相容。所以并没有对赵逸隐瞒,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借助伯来手中兵士清君侧。不过此时时机还没有成熟。我们在等待一个机会,到时还请伯来相助。”

    何进说的很直接,让赵逸都不知道如何委婉拒绝何进。赵逸装作惊慌样子好似很是吃惊:“伯来不过一个郡守,怎能承担如此大事。还请大将军另择贤明。”从何进说出这话,赵逸就感觉何进要么没有虑事不周,要么就是另有所图。朝中不过是十常侍专政,想要根除十常侍只需数百兵士。将张让等人斩杀了,宦官势力自然溃败。何须大军出手。大军进入皇城,只有两个因素,一是率部勤王,再一个就是逼宫。

    何进的妹妹正是皇后,且育有皇子。赵逸率军斩杀十常侍后,万一何进利用赵逸所部兵士迫使汉灵帝将皇位禅让于自己外甥,那何进与何皇后就能独掌朝政。为了堵住百官之口,这个逼宫的罪名,只怕要落到赵逸头上。

    那时候大局已定,赵逸这种将才自然失去了作用,为了振朝纲,何进八成会将赵逸一族诛杀。这种掉脑袋的事情,赵逸可不陪何进玩。

    一个官吏微微蹙眉:“伯来乃当世俊杰,朝廷栋梁,值此社稷危难之时,理应当仁不让,何须推辞。”

    众人纷纷抬头观看赵逸,等待着赵逸的回答。

    赵逸轻笑一声:“伯来不过是一介武夫,圣上在位,伯来自然听从圣上旨意,若是圣上驾崩,伯来自当竭心辅助新君。”

    清君侧就是比逼宫好听一点,成功了或许享受一段时间荣华富贵,若是失败了,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赵逸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想让他出兵,除非是有皇帝的旨意。这些大臣摸了摸鼻子,心说若是有皇帝旨意,就不用苦口婆心的对赵逸说教了。

    他们说那些话,是把赵逸往忠君爱国的贤臣里面推。这话说的倒是忠君爱国了,但是和自己的目的没有丝毫关系。

    何进虽然贵为大将军,可毕竟不是皇帝。他虽然与皇甫嵩与朱儁交好,不过两位将军已近五旬,所以赵逸这种少年英才,是何进重点拉拢对象。皇帝正值青年春秋鼎盛,而十常侍正受宠,此时还不是动手时机。何进脸色稍微缓和一点:“伯来初涉朝廷,不知道十常侍外戚族人的危害,待过得两年你就能体会到了。此事我们容后再议。”

    赵逸从何进府回家的时候,天色稍晚。何进看到赵逸离开,询问了一下在场人对赵逸的看法。众人苦口婆心的说明情况,赵逸竟然不理不睬,让这些人对赵逸的印象很不好。

    “赵逸力破黄巾贼,我们还以为他是个有报国之心的将领,没有想到却是一个明哲保身之徒。”一个大臣轻抚胡须哼了一声,他们先前看到的只是奏报内的赵逸,第一次看到现实中的赵逸让他们有些失望。

    “张大人说错了,他是有报国之心,但却只是愚忠。行军打仗或许可以,但是却没有政治目光。”

    何进没有在乎这些人的看法,而是扭头询问了一旁沉默不语的司徒校尉:“本初,你观此人如何?”

    袁绍长身而起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现实中的赵逸比之奏章内的更难对付。”

    “哦?此话怎讲?”何进诧异的询问了袁绍一句。

    “几位大人只看到了他的言辞,却并没有看到内里。若是寻常人听到将军询问如此重事,定会十分惶恐,权衡利弊思考良久。但是赵逸不然,虽然他也面带惶恐,却并没有思考。将军说完,他几乎是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回答。而且回答也是模棱两可,让人摸不清他的真实意图。可见他必定事先想过对策。可见这人心机深沉。”袁绍语气深沉的说明赵逸想法。

    “赵逸与卢植交好,卢植却因得罪左丰,被十常侍罢官。十常侍乱政之事,赵逸必定早已知晓。之所以没有表露动向,这说明赵逸权衡未定。”袁绍好像看穿了赵逸的想法,将赵逸的伪装一层层揭开。“此事非同小可,若是失败,必定累及家人,赵逸权衡不定也很正常。”

    袁绍的话,让何进脸色好看一点,既然赵逸权衡未定,那就说明此刻赵逸既不会倾向自己,也不会倾向十常侍。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何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