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防止让朝廷觉察到异常,张家的移民计划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分批次的逐步进行。而为了取信百姓,张宝采纳了朱武的意见,先每家每户挑选一人送到朝鲜半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首批上岛拿到张家兑现的承诺的百姓挑出代表回到“老家”一说,几乎不必用张家再动员了,那些被朝廷“豢养”的百姓纷纷表示愿意去高丽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普通百姓其实并不在意由谁来统治他们,他们更关心自己是否能够吃饱穿暖,若是再能保证他们不会受人欺负,那谁统治他们其实是无所谓的。人都是逐利的动物,虽然无数人提倡先人后己,但大多数人在考虑问题时还是习惯先己后人。这样其实也没错,自己要是都朝不保夕,哪有闲工夫去操心别人。
那些被朝廷为了图省事而给编入厢军的百姓,一没土地,二没固定收入,就如同一群牛羊一样被朝廷养在圈里,而且还不管饱。此时张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做人”的机会,这些对朝廷已经失望透顶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就“叛变”了。
求活,是身为人的基本诉求。但凡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原因无一例外是活不下去了。不反没活路,反了还有一线生机,所以但凡是能把老百姓给逼造反的皇帝,那都不是一般人。大宋朝的皇帝精明呀,知道官逼民反的根由在哪,只要国内出现饥荒,他就大手一挥把受灾的百姓编入厢军去各地就食,这样既可以减少救灾投入,也可以防止有人趁乱生事。但治理国家就没有一招鲜的事情,期初这招还能应付,但随着厢军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大宋的军队不给力,鲜有开疆扩土的好事发生,以至于如今的厢军人数达到百万,成为了大宋的巨大隐患。
张宝的移民计划,说是挖大宋的墙角,但实际上也是帮了大宋朝廷的忙,百万厢军内的老弱妇孺虽占了三分之二,可一旦出了什么意外,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如今的大宋朝廷不能够承受的。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考虑,像被张宝派人或骗或绑来的大儒名士杨时、何去非等人才对张家的移民计划持赞同态度。杨时、何去非等人年岁已经不小,活得越久,看待事物的本质也就越透彻。让他们反大宋那是很难,因为他们不愿意晚节不保。但若是只让大宋百姓好过一点,他们还是愿意睁一眼闭一眼的。
忠诚跟愚忠是有着绝对区别的,二者不可等同。忠诚是广义的,忠于民族,忠于国家,而愚忠,则是个人崇拜。张宝并没有挑起内战,相反的,他为自己的民族开辟出了另一块繁衍生息之地,至于日后是否会与大宋敌对,那恐怕也要看大宋会如何对待此事。
杨时、何去非、闻焕章等大儒名士之所以选择支持张宝,那是因为张宝至始至终都并未表现出取大宋而代之的态度。而且要说对于如今大宋朝廷的看法,杨时、何去非等人恐怕比张宝还要失望。
张宝毕竟年轻,他的看法多是基于后世的了解,而杨时、何去非等人却是宋人,从热血青年到白皓老者,他们大多数人都曾努力过,想要让大宋变得更好,克也正是因为有过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比别人更清楚大宋朝廷是个什么鸟样。
张宝现如今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将这些“老愤青们”当年敢想而不敢做的事情化为了现实。以高丽的土地面积,养活数百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大宋厢军百万,即便全搬过来,也还有富余。至于张宝会利用这些人做什么,那是人家的本事,羡慕不来,也阻止不了。唯一能做的,只有引导。
能被张宝采取“非常规手段”请来的人,但身上必有值得张宝这么做的地方。杨时、何去非这些老头除了学问好外,最让张宝看中的还是他们做人的风骨。也只有这样的人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容易出现“败类”。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支持教育那是必须的。而来自于后世的张宝,更是清楚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以前是没机会,更没地方让他去做,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高丽这块地盘,张宝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展。
科举制自隋代开始施行,唐代得到发展,延续到宋代,已经可以说是达到鼎盛,至于之后的元明清,赶考应试反倒成了束缚个人思想的工具。后世虽然没有了科举,但高考依旧是每个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
张宝利用自己所知的,打算着手建立一整套自下而上的人才输送体系。趁着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这时候把框架先搭起来,要比半路出家要容易许多。按照张宝的构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凡是治下过了七岁的孩童,都必须进蒙学就学,等到完成了蒙学的学业以后,就要进乡学,然后是县学,最后就是太学。等通过了太学的考试,那就是朝廷的见习官员了,先下放到地方积累从政经验,再通过考核提拔升降,能做到多大的官,那完全就是看自己的本事。
张宝的想法一经提出,被他请来的杨时、何去非等人就犹如看到了外星人一般的看着张宝,闻焕章也是愣了好一会才问张宝道:“东主,这想法倒是挺好,但想要实施却很有两个麻烦。一是资金,二是师资。”
“资金好办,教育关乎国家兴亡,从蒙学到太学,所需费用自是由国家承担,唔……还要专门立下一条律法,不许任何人阻止适龄孩童就学,不论男女,违者严惩不贷。”张宝想了想后补充道。
“……东主,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闻焕章好心提醒道。
“先生,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一笔小钱,但只要坚持下来,好处也是多多,就是开头有些难。我打算先拿出两千万贯作为在各地建造学舍以及发放教师酬劳的储备金,以后每年还会追加一千万贯,若是有什么临时支出,只要申请,我也会尽量满足。钱的问题诸位先生不必担心,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教师的数量不够,这个问题不知道诸位先生可能帮我解决?”
“呃,这个……”闻焕章等人有些犯难。他们倒是有些至交好友,但问题是张宝要办的场面太大,他们认识的那点人即便都请来也满足不了需求。
“诸位先生不要误会了,教导蒙学的先生自是不需要诸位先生烦心,我需要的是可以担任县学以及太学的先生。”张宝见状赶忙解释道。听了张宝这话,杨时、何去非等人纷纷松了口气。自拿下了高丽以后,张宝就已经准备推翻高丽原本划定的区域图。
这高丽人也真是有病,巴掌大的地方,偏偏还要学着大宋布置那么些个州县,一个县百十里大,用得着划分的这么细致吗?以至于负责记录各军战功的人都忍不住跑来张宝这里抱怨,这功劳簿没法记了,随便一营人马就是一日破三县。
朝鲜半岛拢共也就二十多万平方公里,与大宋的京东东路这一路差不多大,京东东路全部也不超过十个州,哪像高丽十几个道,几十个县。张宝拿下高丽以后便准备改道为郡,然后郡内并县,把一个郡的县数量压缩到三到四个即可。
此时张宝向杨时、何去非要人,看似需要的人数很多,但实际上地方就这么大,所需要的人数自然也就不多,担任蒙学和乡学的教师张家自己就能解决,至于县、太两级学府所需要的教师在学问上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所需的数量同样不多,有个二三十人就足够用了。
等听完了张宝的解释,杨时、何去非等人算是彻底松了口气。这正是瞌睡有人送枕头,他们还正发愁该如何在以后引导张宝呢?没想到还没等他们想出个计策,张宝就主动上门。张家的武官系统不是杨时、何去非这帮老头能插手的,但张家的文官系统,却指望着闻焕章、杨时等人。
为了达到以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张宝决定的目的,杨时跟何去非满口答应了张宝的请求,表示愿意写信邀请与自己交好的好友来高丽任教。但等事后他们得知张宝又去找了义父周侗准备建立什么武学院的时候,杨时、何去非等人又隐隐觉得自己似乎小瞧了张宝,担心自己将来搞不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宋以文治武,这项国策“深入人心”,在杨时、何去非等人眼里,武人就是要比文人矮一头,可从张宝对待武人的态度来看,他似乎并不准备依靠文人压制武人,反倒像是准备将文武分开,让二者成为两条并行线,谁也不干涉谁。
第211章 按计划行事()
为顺利夺取高丽作为立足之地,张家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先是利用斩首行动废了高丽国主王俣,挑起了高丽的内乱,随后又是养精蓄锐,待到高丽因内乱斗得筋疲力尽之时,张家这才出手。
无论从哪方面考量,高丽都没有胜算。数年内乱,早就耗尽了高丽的国力,虽通过战争培养出了数支悍卒以及能征善战的将才,但与张家一比较,也就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了。而且更糟糕的是,张家打了高丽一个措手不及,利用高丽的轻敌,凭借张家精良的装备,一举集中了高丽的命门,让高丽即便想要反抗也失去了先手,只能被动挨打,逐渐叫张家蚕食殆尽。
若是没有高丽先前的数年内乱,张家想要平定高丽还要多费一番手脚。但百姓是最实际的,数年内战,导致高丽百姓人人厌战,希望可以重新过上虽然清苦但却不必担心朝不保夕的太平日子。张家的出现恰好就给了高丽百姓这个念想,而张家又在此时打出了一张好牌,利用高丽前国主王俣的名义,给了盼望结束战乱的高丽百姓一个台阶。
人心思安,之后梁山开仓赈济百姓的做法,更是让无数高丽百姓坚定的站在了梁山这些外来者的身后。高丽的社会构成,是一成的权贵阶层占据了国内九成的财富,往日里高丽百姓能喝点小米粥就算是过得不错,但现在,头上换了新主以后却可以吃上白米饭了。这在过去可是只有贵人才能享受的东西。
有好日子不过非要去过苦日子,只要是头脑没毛病的都不会选。更何况大宋的将军已经说了,等到局势稳定以后还会按照每家的人头数分发土地,只要支持宋军,自己就能过上以前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大义上有王俣这位前国主做挡箭牌,而在私利上,也远比抱着高丽那块破招牌要实惠得多,大多数高丽百姓自然也就知道该如何选择。
随着首批五万人得大宋百姓正式在高丽安家落户,张家筹划数年之久的移民计划也正式开启,为了避免引起大宋朝廷的警觉,梁山的这次移民计划并没有一股脑的将人全都迁徙到高丽,而是采取了以家为单位,分批次运送的方式。首批抵达的这五万人都是各家各户的代表,有了他们的亲眼所见,可以更容易取信那些人还在大宋境内的“移民”,而张家之后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已经抵达高丽的“移民代表”与自己的家人尽快团聚。
移民计划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张家海上力量强大,除了早期建立的南北两路水军,随着高丽的拿下,原本驻守耽罗岛的张顺、谢福、乔正、欧鹏等人的水军这次也晋升成为张家的第三舰队。
有了第三,当然也就有第一跟第二,为了争这个第一,阮小七的北路水军还跟李俊的南路水军当着张宝的面大吵了一架,最后还是张宝和稀泥,用抓阄的方式定下了谁是张家第一舰队。没办法,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偏袒谁都不好,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的手气不好。
阮小七的北路水军成了张家第二舰队,而如今影响力辐射南洋的南路水军,则变成了张家的第一舰队。第一、二舰队的任务不变,也就是换了个名头。主要还是新成立的第三舰队,由原来的驻岛水军发展成为基地在对马岛,专门负责警惕监视倭国动向的张家第三海军。
张宝身为宋人,虽然不看好大宋的前途,但他也不想跟大宋起冲突,拿下高丽以后,即便将来翻了脸,有大海隔着,双方顶多也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至于非要鱼死网破。而除了大宋外,倭国的威胁倒也不大,此时的倭国可不似后世那样目中无人,现在的倭国,自上而下还是十分敬畏大海对岸的,而且张家有强大的海军在手,倭国就算想要找麻烦也得先过得来再说。
真正对张宝的高丽能构成威胁的还是北方。高丽人别的本事没有,惹是生非的本事却是一个顶仨。此时正在与辽人死掐的女真人,跟高丽就是世仇。在完颜阿骨打没有建立大金国以前,生活在黑山白水间的女真人就是一盘散沙,而那时候的高丽人,时常就以猎捕女真人为乐。如今女真人是没工夫找高丽人麻烦,等到辽人被女真人收拾了,女真人能不来跟高丽人好好“叙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