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错天下 >

第79章

错天下-第79章

小说: 错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醒于历史。

    历史上的郑村坝之战本是伏击朱棣,不想被朱棣反利用,让设伏的南军在冰天雪地里苦等数十日,丧失了战斗力。然后,朱棣从容击溃南军,直抵北平后再将城外另十万南军击败。

    历史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历史上的朱棣早料到了刘、高二人的计策。

    但是,朱棣绝对不可能料到自己早知道他早料到了刘、高二人的计策。

    朱棣不能回援,则攻打北平便会是另一种结局,至少历史上那个差点攻破城门的都督瞿能,这回是真可以立功了。

    想到瞿能,李景隆立即着军卒将其唤了进来。

    他不会像历史上那个李景隆,担心瞿能立了头功而令其撤兵,让攻打北平的战争功亏一篑。

    但是,类似功高盖主的事情还是要预防,至少要提前让他知道,他立的任何功劳,都是自己这个大将军所赐,得念着自己的恩情。

    瞿能其人,荫承都督府佥事,曾随蓝玉征番,又大败建昌叛军。其子瞿郁、瞿陶左右其身,均是骁勇战将。

    这样的人要收拢,但一定要有智慧地收拢。

    待瞿能至,李景隆笑道:“瞿将军,你征战多年、建功无数,此次收复北平,我可要仰仗你啊。”

    瞿能说道:“大将军,我此番领左将军之职是你亲自提名荐举,自然唯你号令是从。如何攻打北平,须得听你指挥调度。”

    李景隆叹道:“身为臣子,又领平燕重任,我们当以平乱为唯一目的。有鉴于此,其实谁发出号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号令本身是否正确、准确。”

    瞿能一怔,赶紧道:“军令一统,当自大将军出。”

    李景隆笑了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道:“瞿将军,你认为燕军会在卢沟桥置兵镇守吗?”

    瞿能断然道:“卢沟桥乃是北平西南屏障,燕军自然要守,而且是重兵镇守。大将军可是让我为先锋,先扫荡卢沟桥守敌?”

    李景隆摇摇头,笑道:“我断定朱棣不会派一兵一卒去守卢沟桥。”

    瞿能惊道:“这却是为何?”

    李景隆道:“不管他什么意图,若是我说准了,到时攻打北平时你须得按我所说的去做,可否?”

    瞿能茫然地点了点头,又赶紧摇头道:“大将军,无论卢沟桥是否有燕军,我都听你的号令。”

    李景隆笑道:“如然如此,瞿将军定能率先破城,夺得首功!”

第一百十七章 奇阵奇剑() 
李景隆到底会不会来攻打北平?

    这是第五安最近想得最多的问题。

    耿炳文诡异死于真定的消息早已传出,而根据消息中的各种线索,第五安骇然发现至耿炳文死的元凶竟多半是自己那道震象指的剑气。

    而这一事实,让他怀疑朱棣诱敌深入的计策能否实施得下去。因为这又关系到另外一个问题:耿炳文死后,战事的发展还是不是和历史记载一样?

    他不确定历史上的耿炳文是怎么死的,但十分确定不是死在一个名叫第五安的人手上。

    最重要的是,此李景隆非彼李景隆。

    在后世记忆中,关于历史的不多,但关于李景隆、李九江的不少。一个在得罪全宿舍同学的情况下还能在宿舍借到钱的人,一定不会轻易中计。

    何况,这个人对靖难之役这段历史熟悉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耿炳文死后战事的发展还是和历史一样,李景隆自然有先知之能,不会中朱棣之计;如果不一样,李景隆或许会中计,但朱棣也有可能靖难不成啊!

    想到后面这种可能,第五安很有紧迫感。不过回头想想,这颇有些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架势。

    直至大军开拔,朱棣都没有安排城管军参与援救永平的战事,甚至没有明确留在北平的城管军到底做什么,只留下一句有劳第五政委协助世子便挥挥衣袖走了。

    有组织、有纪律并且建制完整的城管军如此不被朱棣重视,让一众军师旅团长觉得丢了面子,非常罕见地奋发图强,日日操练不息。

    一切都非常正规。

    正规到落雁门郑沙、惠笑两位女团长终于被免去,而与静女、想得美、易囝囝重新组成警卫团。

    在这种情形下,在张信的训练下,城管军无论是军容军纪,还是斗志士气,都毫无争议地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第五安仍然觉得缺点什么。

    直到前几日与五虎帮、大前门十数名豪杰切磋,他在众人中间如游鱼般往来自如时忽然想到,城管军缺少一个整体。

    如果十数豪杰不是各自为战,而是结成一个整体,那会不会让自己取胜变得困难一些?

    说不清是灵感还是异想天开,他当即让黄忠等八人按自己定下的方位站列,再一一教授他们应该顺着怎样的顺序走宫,最后竟真的成了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应该叫做阵,洛书九宫阵。

    坎、坤、震、巽等八宫各站一人,中宫空缺。阵法启动先由巽宫退中宫开始,震宫补巽宫,坤宫补震宫,直至八宫轮换完毕。

    这套本是乾元宗八宫剑的步伐,由八人替代双脚完成运行,意外地展现了强大的进攻、防御能力。

    至少第五安是多用了一倍的时间才将八人击倒。

    张信惊喜不止,提出每宫站列十人,组成八宫八十人的阵。第五安并不确定这个办法是否可行,但结果却让他瞪直了眼。

    三百名自高奋勇的军卒,不但没破掉此阵,反而被此阵逐一掩杀。

    如此情景惊动了群豪,纷纷提出更大的设想:每宫百人,八百人为阵。

    不过这个八百人的阵法第一次未能成功,第五安认为原因是每宫军卒步伐不一致,或被受到攻击时便乱了运行顺序。

    张信显得比第五安更有信心,在问清原委后,他亲自指挥军卒演练,而坚持练习了十余次后,竟然又让他成功了。

    或许不叫成功,而是叫天大的成功。

    八百人的阵,不但可以抵挡两千军卒的围攻,还可整体运动入敌群,主动蚕食对手。

    第五安很满意,但张信不满意,他认为阵法还有些生硬,也有些潜在的破绽。比如每次都是由巽宫启动阵法,似乎容易被敌人发现进而克制。

    第五安细想了半日,悟出一些易为太极的实用法则,最终在易道功法之“易简、易变、不变”的密诀中找到了办法。

    以空缺的中宫为极点,八宫如众星拱月一般围在其周围,而由乾至兑任何一宫均可率先挺进中宫,从而达到从任意方位启动阵法的结果。

    张信大喜,亲自挑选两千精干军卒进行轮番演练,然后再逐一淘汰,最终敲定八百优胜出来的军卒,并亲自训练。

    今日未时,张信宣布阵法大成,邀第五安等人去军营观摩。

    所谓阵势,正是有了阵,便有了势。

    当清一色褐色齐腰甲、淡黄战裙的军卒四四方方集结完毕,便有些枪林盾城的森然,而一股肃杀之势亦悄然而生。

    第五安自然比别人看得更为明白。

    八百人看似站列为一个方阵,实则是八个小方阵组成。中间则留有一片空地,正是阵法启动和困杀阵中敌人的中宫。

    每宫百人,半数长枪手,半数刀牌手。每宫置两名城管军领导干部,作为该宫的清道夫,对漏入宫中的个别敌人进行手刃,保证本宫整体运行的顺畅。

    随着张信手中令旗挥下,面对第五安等人的右前侧百人齐齐向左后方中宫退去,与此同时,其后面震宫里的百名军卒蹭蹭上前。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巽、震两宫军卒运行的同时,乾、坤、坎、离、艮、兑等宫的军卒亦便沿着各自的方位开始运行。

    让人眼花缭乱的是,左前巽宫军卒退入中宫时,左前坤宫同时退入中宫;两百军卒在中宫交错,像是犬牙咬合一般。

    等中宫空出,前排正前方离宫军卒诡异地直直后退,而右后方艮宫军卒则与其在中宫交错,斜斜顶到前端。

    阵法一开始运行,八百军卒便用四百盾牌护身、四百长枪直刺、四百长刀斜砍,一时间尘烟飞扬、刀枪厉啸。

    张信满脸通红,再度变换旗令。

    听得轰地一声,八百军卒突然整齐地向着同一个方向踏踏前进;遇令旗再变,则又瞬时像先前那般交错复变、周而复始。

    那些未能入阵当清道夫的其他城管军干部看得热血沸腾、叫好连连。

    第五安也觉得浑身发热,侧首问道:“军团长,若是真的与敌交锋,此阵还能抵两千人吗?”

    张信舔了舔嘴唇,叹道:“何止两千?来多少杀多少啊。当然,如果军卒不吃不喝的话。”

    第五安怔了怔,道:“是啊,军卒体力有限,那索性将五千军卒都编成阵吧,可以轮换上阵。”

    张信清咳一声,道:“政委,我们只有五千人。此阵确实利于两军正面厮杀,但我们还需要侧翼环护、大帐卫护、粮草路护,便是前军阵中也还保持一定数量的骑兵、弓箭手、火铳手以及前哨……”

    第五安赶紧摆手道:“当我没说好吗?”

    正在这时,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和连连惊叹声,见是静女、想得美、易囝囝、徐妙锦一边则头看着大阵,一边向第五安等人走来。

    静女小鹿般跃至第五安身侧,扯着他衣袖问道:“我们城管军又要和人打群架啊?”

    第五安瞪上一眼,低声道:“我们是一支有纪律的队伍……你们不在王府作警卫,跑军营来干什么?”

    静女嘟起了嘴,道:“王府哪需要我们警卫?”又像突然想起来什么,笑道:“这回真有事,徐姐姐专门给你送大宝剑来了。”

    “送我大保健?”第五安怔了下,道:“大宝剑啊!这不太好吧?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嘛。”

    徐妙锦走上前来,道:“此剑过于长了些,我带着不甚方便,且见你并无随身佩剑,便送给你吧。”

    第五安坚持不受。

    徐妙锦淡然一笑,道:“此剑名为龙渊,乃干将、欧冶子所铸,能感人意。昨日我方有送与你的念头,此剑便发出自鸣之声,显然亦有此意。”说罢递上一柄剑来。

    第五安心中一动,迟疑道:“龙渊?”

    徐妙锦笑道:“不错,正是龙渊。实不相瞒,当初送剑之人有言在先,此剑最终归于谁手,到底还是要看它自己的意愿。不过,你却不要问送剑之人是谁,日后若有机缘,你自然会知道。”

    第五安犹豫半晌接过剑来,但觉掌心温热,一股暖热瞬时传遍全身。虽未抽剑出鞘,却又仿佛看得极是清楚,剑身三尺九寸,八节相连;青光盈绕,如竹似玉。

    第五安喃喃道:“此剑……”不知为何,心中突然确定这把名为龙渊的大宝剑,应该和传说中的那个龙渊有些关系。

    正在此时,一骑令卒卷尘而来,道:“世子殿下有令,所有卫所以及城管一军立即回城。”

第一百十八章 北平鏖战(一)() 
卢沟桥位于良乡与宛平之间,而过了宛平便是北平地界。

    瞿能勒马惊叹:“大将军果然料事如神,如此重要关隘,朱棣竟然真的没有派兵镇守!”

    李景隆微微一笑,踌躇满志。

    德州大军于十月初一出发,都督陈晖领兵二十万东经沧州到通州,都督瞿能领兵二十万西经保定至良乡。

    阻截朱棣和攻打北平都很重要,但李景隆阻截朱棣的目的便是攻打北平,所以与陈晖细细交待后,便随瞿能同行。

    卢沟桥在纷纷飞雪中像是一座巨大的涵孔圆弧冰雕,晶莹而肃穆。数百只形态各异的石狮簇拥在汉白玉石雕望柱上,好奇地看着潮水般涌过的辚辚营车、萧萧战马。

    面对此情此景,李景隆忽然觉得自己做得太特么对了!

    过了卢沟桥,自己便要亲手掀开历史的新篇章。不说其他,六百年后人们说到卢沟桥,应该不会再提到那个什么倭国在此发动的事变了吧?

    李景隆忍不住暗道:“不知不觉做了这么大一件好事,苏安那个瓜娃子竟然还给我唱反调,他要做历史的罪人啊!天必亡之,天必亡之,哈哈!”

    瞿能眼尖,瞧出了大将军心情不错,于是再递上一个好消息:“此去北平不过三十多里,瞿郁部已抵城外十里,正在筑城。等明日天亮,北平城便被我军四面包围。”

    李景隆收回心思,点头道:“围而不攻,三日后再听我号令。”

    作为老将,瞿能心中明白李景的用意,笑道:“围困三日,便如攻心三日,而与此同时,我军却是蓄精养锐。哈哈,北平危矣。”

    李景隆虚起了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