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汉末文丑 >

第53章

汉末文丑-第53章

小说: 汉末文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也没什么,我也是为了我的以后而为的!谈不上什么‘仁’、‘慈’。”文丑望着天边悬挂的明月,感叹道。

    “但文君确实给他们指明了一条生路,而且还助乡民渐渐摆脱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柳仲还是肯定道。在他想来,就是文丑当真有自己的私心,也不为过。

    “子正,你曾言,欲要常随我之身侧,可是不惧任何险阻?”文丑闻言,抬头观月,好一阵方才转身,正面柳仲,严肃问道。

    柳仲一看文丑如此严肃的问他这样的问题,不禁肃然下拜道:“只文君不损民、害民,仲自愿以主视君!”

    文丑见状,忙将柳仲扶起,笑道:“好、好、好,鄙人必不损民、害民!";虽然早知柳仲有以他为主之心,但是当真的从柳仲口中确切言出时,文丑还是异常兴奋的。接着又道:“子正,快到秋种时候了,我希望那些俘虏也能开垦土地,好使得他们有了牵挂和希望,但看管任务就由加重了一分,你要当心。”

    “恩,既然文君有意使这些贼寇弃恶从善,那么子正定会全力辅助的。”柳仲言道。

    。。。。。。

    月上中天;冷华如水,官寺中文丑同柳仲抵足而眠。

第九十章 粟米收成() 
九月初七,天空蔚蓝,万里无云。

    干净的天空犹如当下沙河乡黔首们的心情般一尘不染。带着虔诚的心,将粟米收货会来。晾晒、入库,静等文丑派人提取部分粟米,颇为井然有序。

    接下来就是耕种秋麦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冬小麦。文丑也是早将麦种一一分发到农户手中了。当然,视劳动力多少,所分发的麦种数目也是不同的。

    但是只要你能耕种多少,文丑自会假借相应的麦种。之所以说是假借,是因为,待到来年收成时,还要将假借的部分,上交过来。本来这个事情,一般都是郡里的上官巡查乡里时做的,以表现他们的厚德仁政。

    但是眼下,贼寇频发,正值多事之秋,他们可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再下乡野来显示他们的仁政了,所以下面的黔首百姓,若是耕种不足的,也就只能依附当地的豪家大族了,而后不能忍受,大族欺压,揭竿而起。。。。。。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而当下文丑取代了郡吏所应做的‘假种’之事,自然就由文丑收取了黔首百姓的赞誉之声。

    而当下,也正值乡民耕种小麦的头日。大多都已将田地中的粟米杆收拾干净,堆在一起,留待文丑派军士前来拉走了。这些秸秆可都是军马的口粮,按照原本的市价来说,一束刍约三到六钱,一束暠约二到四分钱,茭刍就是作物的秸秆了。而这些都是乡民自愿贡献出来的,连带着应交的粮米,一并上交。

    除去秸秆的田地,有的人家也在向其中洒了一些粪肥,用以增加地力。但是大多说人家是没有那么多粪肥供他们使用的,不过也没有大碍,毕竟这些田地也才刚开垦出来不久,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是不用担心其地力不足的问题。纵使丰腴之田算不上,中等良田还是没跑的。

    接下来就是耕翻土地,平整土地了。而在这一环节,也是最限制劳动力的时候。本来若是加油耕牛,套上长辕犁来,倒也不算什么。但是沙河乡现今就缺耕牛!所以不能开垦出太多的荒地。往往都是四五户人家合在一起,没日没夜的用人力来填补蓄力的缺失。

    对于这一现象,文丑也是看在眼里,郁闷在心里。因为,耕牛在那里都是急缺的。曾经他也曾遣人去他乡他县购买耕牛,但是效果不大,去了周边数个地方,也仅仅买来了百十头来,相对于万五的新安流民而言,不得不说是杯水车薪了。

    要说用马匹代替耕牛来耕地,那更是无稽之谈了,整个沙河乡也不过三百余匹马。而且这些马匹还是文丑军力发展的根本,文丑自是不舍得。再说东汉的马相对于牛来说,力气相对较小,耕地效果并不突出。而同时期欧洲的冷血马匹就比东汉的马更适宜耕种了。所以中国是牛耕文明,而欧洲则为马耕文明。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为此,文丑也只能下令。在耕地期间,一定要足饭饱食,不至使得忙于耕地的乡民,无力为继。

    这样合适于耕种的日子不过到九月中旬,乡民需要在耕种之日来临之前,尽可能多的,开拓出土地来。毕竟,除去翻耕、下播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环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蓄力的了。

    基本上所有的乡民都忙碌于田间地头,形成了一股,大干特干的热潮。上至耄耋之年的寿星、下至垂髫之岁的孩童,无一不是这热潮当中的一员。其他一切事物都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民以食为天。

    相对于正如火如荼的耕种热潮,那历经沙河乡万余人员四个月之久,所挖掘的沟渠,也即将竣工了。只待耕种完毕,再动员乡民,怕是过不了三天,就能够将最后的那一段也挖掘完毕。到时候,这一季的麦子收成,也算有了基本保障。

    对于已经收割到家的粟米来说。收成也是非常可观的。

    或许是地力充沛的原因,乡中所产粟米,平均下来能够达到亩产四石的水平,却是超出了本朝平均的亩产三石的水平。而有的丰腴良田,更是达到了亩产十石的水平!当真称得上‘亩锺之田’,而这些田地,无一不是位于河渠之侧,便于灌溉之地!这也是文丑急于使乡民挖掘沟渠的原因。

    而本乡中,所有的耕田又有几何呢?若是按照‘每夫百亩’的大众水平而言,乡中应有田地五十万亩之多。而根据乡佐王冲的推算,乡中耕田却是有六十万亩。远超寻常时期。当然这个‘亩’是小亩,只相当于后世一亩的四分之一而已。每亩四石的亩产,也是按照‘小亩’来计算的,则共收获粟米二百四十万石之多。若是换成后世量制来说,就是每市亩375斤,并不高产。

    二百四十万石,乍一听,好似很多。但是按照一人一年食用30石粮食计算,沙河乡民两万余众,一年就要耗粮六十余万石!

    再除去应缴的各式赋税,如田租‘三十税一’合13。4万石,每户每年200钱‘户赋’、成年男子每年300钱‘更赋’、凡是1至14岁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23钱‘口赋’、15到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120钱‘算赋’、成年男女,每人每年63钱‘献费’等,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徭役税赋,多如牛毛,合在一起,怕是每户要纳税一两千钱,若是换成粟米,就是一二十石之多。一乡就又是六七万石!

    这八十万石一除,就除去了收成的三分之一之多。这还是沙河乡民开垦荒地,地力充沛,增产不少的缘故。若是按照平常每亩三石的情况来说,就又减去八十万石!剩下的八十万石,每人四石,才是这些乡民一季的收成!

    当然此次文丑说要抽取五成的收获,已经将应缴的税赋算进去了。也就是说,这一季每户人家还有收成二百四十石,吃食是不用担心了。而文丑抽取了一百二十余万石粮草,就是上缴五六万石的税赋,也能使他的桃林军部,得到长足的发展了!

    而文丑本人,也不用再因粮草不足的问题,而缩手缩脚的了。这就是他上任半年来的成绩。对于此,文丑感到很满足。

    当然,这些粮草并不能全部用来发展军事,毕竟还有三千俘虏需要养活呢!只是这些人口相对于如此众多的粮食,不值一提罢了。

    可以这么说,沙河乡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候,顺利摆脱了万余流民涌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步入了正规。而文丑的‘大业’,也算是走出了一小步。当然,以后的路还有很远。

    比如,普及乡民识字教育问题、教授孩童步入士子之从问题、率民以商而富民问题、修葺翻盖民居问题、三千俘虏家属解救问题、农具改造创新问题、折服寒门士子问题等。这些都是已经提上日程的问题,其他的,更是数不胜数。

    文丑端坐大堂之上,翻看着乡佐王冲呈给他的卷牍,心思翻飞,面色阴晴不定,时而喜形于色、时而阴沉如水。总结着近来所作所为取得的成果,以及利弊;思考着以后的发展趋势,以及方案。

    也不知文丑就那么坐在案前多久了,这时想来是感到了些许疲惫,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大呼一口气言道:“嗯,百万精粮!就是劳心费力加倍也是值了!”

    随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般,双目光芒一闪而过,自语道:“不知道,现今孙坚、曹操、刘备等其他此时代的枭雄,在做什么呢?可是如我一样,在尽力的扩充自己的力量呢?或许不完全是吧!毕竟现今,于西苑售官卖爵的皇帝刘宏,还好好的在其皇宫中呢!”

    “嗯,孙坚应该还在长沙率兵剿灭那里的贼寇吧?记得其子黄巾之乱后,就受封回了江东,之后镇守一方,在讨董时,已是一方诸侯了!”文丑略微皱眉言道。

    毕竟文丑在穿越前并没有将《三国志》、《后汉书》等背下来。只是在穿越后的一段时间内,尽力的回忆以前所熟知的三国故事,并一一记录下来。在汉末发展的大势上,以及后世耳熟能详的战役、故事等,还能准确言出!

    但若是让文丑言说那个人物,具体在那一年干了什么事,就有些为难他了。比如方才所说的孙坚,其并没有在黄巾之乱后就被封为长沙太守,而是随着代车骑将军张温去凉州镇压边章、韩遂的叛乱了,直到中平四年也就是今年,因长沙人区星叛乱,朝廷才封其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如此倒是让文丑碰对了,孙坚现今正在长沙镇压叛乱呢。

    文丑甩了甩头,又言道:“至于曹操呢?可能也在哪个郡做着太守的吧?其应该在来年才同袁绍、淳于琼等做了西园八校尉的吧?至于刘备,可能在公孙瓒麾下做着管制的吧?”满是不确定的口气。

    一会儿,文丑揉了揉了紧皱的眉头,苦笑道:“管他们作甚?只要我自身实力够了,就能够在未来有一立足之地!”

第九十一章 伪曲辕犁() 
当文丑不再纠结,在未来能够雄霸一方的那些英雄人物,如今都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时。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因为原来他发现,就是最不起眼的一方诸侯,现在都比他一个半成的校尉,有实力的多。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可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成绩,而骄傲自满。

    文丑甩了甩头,将心中的杂念排除,抬步向堂外走去。出了官寺,径直向着乡亭一户人家走去。那是一户远近闻名的农具制造之家,现下沙河乡中在用的农具,有三四成都是出自这家。这家正是按照文丑之意,负责改造耕犁的人家。

    正值万民农忙时刻,他文丑也不好闲着。正是检验将长直辕犁改造为短曲辕犁是否成功的时候。他这个创意提供者自是不能不在现场。或许是还没有改造完毕,所以也没见那铁匠,命人前来传信。

    文丑没有通知其他人等,独自一人,身穿黑色便服,快步向这户人家走去。或许是乡民黔首都在地中农忙,乡亭的街道上并没有多少人,这也就省了文丑笑面应话的时间了。毕竟,文丑在乡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不多时,文丑就来到这家以制造农具为生计的人家院门口。只见院内数人正忙得热火朝天。文丑并不是第一次来,而且还待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也就轻车熟路的向院内走去。远里忙碌的匠工见着是文丑来了,先是一惊,接着见文丑径直朝院内深处走去,也就释然了。

    这户人家姓王,家主是一个颇为豪爽的中年汉子。

    文丑径直来到一房屋前,刚要踏步迈入,一身着黑色短褐的中年汉子从屋内间房中走出。这栋房子就是主作坊间了,有大门一处,其内又分割出诸多间来。这中年汉子正是这户人家的家主。

    文丑应激似得,往后退了一步,手也不自觉的按上了腰间的环首刀柄。见着是此人,而且一副兴奋的模样,言道:“王家主,何以兴奋至斯?”

    “文君,这么快就又来了?可是为那曲辕犁而来?”王姓汉子瞧得是文丑后,先是一惊,接着笑声言道。

    “正是,不知道,王家主可曾将其改造完毕?效果如何?”文丑笑道。

    “文君来的也巧,这不刚组建完毕,人也正准备遣人延请文君你呢?”王姓汉子大手一摆,让出一个位置,显露出在屋内角落处的‘曲辕犁’来。

    只见其形式怪模怪样,既不同于长直辕犁、又不太像短曲辕犁,与后世的耕犁更不相同!却是这王姓家主,按照文丑给出的图纸、经验,又结合其自身的经验,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耕犁!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长直辕犁与长曲辕犁之间的一种犁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