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定这数百兵卒仓皇奔逃了三四十里地,力气既疲,胆气又失,如何是刘庆这一千精锐骑兵对手?不过三两下冲杀就被杀了一干二净,杨定亦身亡战中。
强敌在前,后有敌城,腹背受敌,此时“夜惊”确是兵家最惧。
可文丑、孙坚、周路所带的主阵三营兵马都是精卒,皆明知军纪,饱经操练,且多百战之兵,以此为资,搞一个“假夜惊”,只要提前布置得当,实也不难。
此“先简陋扎营,示敌以骄,复再以夜惊诱敌”之计是出自田丰的建议,至於最先的那段削董骑之耳、割鼻扒衣甲,并叫他传话侮辱杨定,则是在听了孙坚的提议后文丑的即兴挥。
先挑敌、再辱敌、再简陋扎营,一步接一步,文丑的即兴挥和田丰的既定之计结合在一块儿,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使得杨定的军司马立刻得出“文兵已骄”的判断,并使得杨定亦对此深信不疑,有了这个前提,再接下来的“夜惊诱敌”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昨晚营外鏖战时,文丑、孙坚都没在战场。
后头的主力大营中多是新卒,初次出征,没有战场经验,虽已在昨晚入夜后就被提前告之,前头今晚会有假夜惊,以诱敌来,可文丑也担忧他们会受到影响,进而生乱,致使弄巧成拙,反自受其乱,所以他和孙坚带了一千五百兵卒去至了主力营中,亲自坐镇。
直到天亮后,尘埃落定,文丑和孙坚才回到了前阵。
昨天扎的营是草草扎就,很简陋,被火烧了一夜,多已被烧掉,还没烧完的火也都被扑灭了,立在战场正中,望着前后左右成千上百的断肢残尸,满地血泥,文丑是见惯了杀伐的,却是没甚太多的心态起伏,只是神色平淡地看了片刻,等昨晚参战的诸将都来到面前,遂收回目光,先是问伤亡情况。(。)
第八十五章 战胜之后()
昨日一战,文丑孙坚虽说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董兵精锐,是以文丑、孙坚、周路部也颇有伤亡,合计折损了近两百人,重伤近百,轻伤过了五百之数。文丑令道:“战死的就地掩埋,记下名字,来日回军后,给他们家中送抚恤金。重伤、轻伤的,令李当之带军医士悉心疗治,不得怠慢。”
诸将应诺。
文丑又问昨晚有无畏敌不进或不从号令的。
文丑军中掌领军法的是夏侯兰,他此时在场,回答文丑,说道:“昨晚并无违令之人。”
昨晚参战的三部都是精锐,又是埋伏杀敌,占着上风,却是没有畏敌不进,也无不从军令的。
文丑点了点头,又问昨晚诸将战功。
他帐中掌功劳簿的现是田畴、可见文丑对田畴之信任、依赖。田畴已把诸将之功记录清楚,呈给文丑观看。
文丑看去,见昨晚一战,赵云、周路为首功,刘庆为次,再次是颜良、文霸,再之后是典韦、董直等将,——刘庆虽说没有参与主战场的伏击,可他运气好,他又阵斩了此部董兵的主将杨定,故此军功仅在赵云、周路之下,而在颜良诸人之上。
他点了点头,把功劳簿还给田畴,说道:“诸功且先记下,待战罢,一并行赏。”
问过了伤亡、军法、战功,文丑最后才问昨晚的斩获。
赵云代表诸将答道:“杀敌、俘敌各两千余。”
文丑已知了杨定战死的消息,所以没有问他的下落,而只是问道:“俘虏现在何处?”
“都安置到了俘营。”
问完了诸事,文丑叫诸将先回去休息,等孙坚处理完他本部的战后事宜后,又把跟他和孙坚一起过来的另外两名豫州校尉请过来,四人聚在一处,议论接下来的军事。
文丑说道:“从俘虏那里得知,昨天杨定就遣骑去伊阙关求援了,胡轸如遣援兵来救。明天即可到达,晚战时,我遣了刘司马带骑兵去北三十里处的丘陵埋伏,以阻落败的董兵逃回伊阙。封锁我军获胜的消息,是以,如果胡轸真的遣了援兵来,此时定尚不知杨定已败之事。我以为,灭掉杨定一部不算获胜。如能再把这可能来的援兵打掉,此战才是全功。”
说完,他顾盼诸将,问道:“诸位以为呢?”
孙坚自无异议,说道:“正该如此。”
孙坚也是见惯了杀伐的,对昨晚的这场胜利虽然高兴,可也只是欣喜罢了,而那两位校尉就不同了,除了多年前的黄巾之战,他两人已经是多年没有见过这等“大场面”了。并且多年前的黄巾战时他二人也都还不是主将,这次却皆是以主将之一的身份参与的,更是激动。
听了文丑的话,他两人连声说道:“吾等唯将军马是瞻,悉从将军军令。”
都没有意见,此事就这么定下。
文丑即传令昨晚参战的各部,命皆抓紧时间休息,又叫文霸先不要休整,与刘庆一块儿带骑兵再先去北三十里处的丘陵,一方面散出哨骑往北去探查有无胡轸的援兵到。如有,则又是已到了何处,另一方面也是为防胡轸的援兵早到,同时先为随后就到的主力大军布置好阵地。
文霸等都是虎将。虽鏖战了一夜,却在接了军令后都是神采奕奕,半点倦色也无,俱齐大声应诺,虎虎生风地自去领骑先行。
各部休整半日,中午饭后出。这回除了只留下了赵云统带万余人留驻此地,半入杨定原本的营中,半在外犄角呼应,一则照顾伤员、看守俘虏,再一个也是以为后备之外,包括那两位豫州校尉也带着余下的那万余新卒也跟着文丑一道去了北边丘陵。
在颍川时击敌精锐千骑,是战,昨晚设伏夜惊诱敌,是行险,这两战都必须要用精卒,可此回去北边丘陵设伏,乃是以逸待劳,攻敌不备,胜券在握,却是不需再全用精卒了。
新卒虽不善战,可如不上战场,永远都是新卒,文丑这次出兵击董,原本就存了一点碰着机会就借机练一练兵的意思,眼下,就是一个机会。
精卒、新卒合共两万多人,先是精卒急行至丘陵地带,继而新卒亦至,入夜后不久全军皆到。
文丑在来前就布置好了各军的埋伏、屯驻地。
文霸、刘庆也提前给他们做了些准备。
所以,各部的入驻、埋伏很顺利。
文丑、孙坚亲带五千精卒埋伏在丘陵左边,颜良、周路领三千精卒伏在丘陵右侧,刘庆、文霸带骑兵伏在了丘陵南面,那两位豫州校尉则带着万余新卒伏在文霸、刘庆的后边五里处。
文丑的整个作战安排是:等敌人进入了包围圈,由他和孙坚主攻,颜良、周路带兵疾绕到敌后,断其归路,敌如向前冲,文霸、刘庆在前拦截,豫州之兵随之上阵。
以文丑估料,胡轸如派援兵来,最多也就是遣个两千骑,不可能再多了。这片丘陵是必经之地,敌骑入了其中,中间虽有道路通行,可道路不宽,两边皆是崎岖地带,先失了骑兵的优势,再又不占人多,复又是百里奔行而来,已疲,以己方两万多人攻之,胜如反掌之易。
事实上,胡轸会不会遣援兵来,以及到底派了多少人来,这已不是文丑的估料了。
文霸散出去的哨骑不久前刚来回报:在前边四十多里外见到了胡轸的援兵,约近两千骑。
这会儿已然入夜,胡轸派来的援兵便是夤夜奔行,因视线不清之故,也难行快,四十多里地,等他们到了此处,大概已快天亮,又或是已经天亮了。
因是之故,安排好了各军的阵地后,文丑命各部且先休息,静候胡轸援兵的到来。
入夜静寂,三月仲春天气,已是颇暖,夜风拂来,带着远处的林木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又有汝水上的水气亦掺杂其中,尤令人心旷神怡
只是,春夜虽美,此时的梁县城中,却是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第八十六章 梁县反应()
昨晚文丑大破董营、阵斩杨定,具体的战斗过程和斩获,梁县城中的守军不知,可是文丑大胜、杨定战败的结果梁县城中的守军却是已然得悉,——毕竟梁县城外的那部豫州校尉的兵卒只有三千人,不能把梁县团团围住,所以城中和外界的消息并没有被彻底断绝掉,事关本城守战和自身安危,梁县的守将时刻都在关注着文丑、孙坚部入到境内的动向,文丑、孙坚过注城不打、直击杨定营垒的事情他知道,昨晚文丑获胜的事情他已在今天午时前后得知。
从午时得知这个消息到入夜前后,守将先后召集军官,共开了两次军议。
一次自就是在午时得知杨定兵败的消息之后。
杨定一败,这汝水两岸,远近百里方圆,就只剩下了梁县和注城两支董军。
注城城小,城中只有数百兵卒,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周边这一带现存的董兵其实也就是只剩下了梁县城中的这一两千人了,杨定的营垒在时,梁县城里的这一两千董兵近则可以和杨定隔河呼应,远则亦能与伊阙诸关中的胡轸响应,可现下杨定兵败,就等同是把这支董兵和伊阙诸关中的胡轸给割裂了开来,换言之,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已是成了一支“孤军”。
这可是大大不妙的。
午时前后的那第一次军议上,各曲的军候、司马、屯长们议论不休,争执不停。
有的认为:杨定已败,文丑、孙坚大胜,这个时候,梁县应该固守城池,万不可出城浪战。
而又有的认为:文丑、孙坚攻杨定时,梁县就该遣兵出城袭文丑后阵,那会儿因为反对的人太多,此策未能实行,现在杨定兵败了。只剩下了梁县这一座“孤城”,孤不可守,那么如今就应该立刻带兵出城,或往西去。或往北去,总之,不能继续留在城里等文丑回师围击了。
对这个“带兵出城而走”的意见,反对者甚众。
反对的人说:城外现有三千文兵,而文丑、孙坚又获大胜。如果现在出城而走,首先会被城外的文兵咬住,其次,文丑、孙坚已获胜,那么他们的主力也就已经腾出来了,一闻知此讯,定很快就会遣部来与城外的文兵合击之,待到那时,无城可守,只能野战。以少敌众,必然大败。
认为此策万不可取。
众说纷纭,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终,守将做出了决定,说道:“现下敌情不明,只知袁校尉兵败,却不知文、孙二人的主力在何处,我等如冒然出城,恐会失利。且等探明了情况,再做决定吧。”
到了傍晚时分,梁县的探骑探明了文丑、孙坚部主力的动向,又来禀报。
闻知文丑、孙坚带兵去了北边。守将又把军官们召集到了帅帐,召开了第二次军议。
他对诸人说道:“据报:文、孙二人统主力两万余往了北边伊阙关的方向去,现留在汝水两岸的除了我城外、注城外的数千人马,还有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屯驻在原本袁校尉的营内外。”
有军官立刻说道:“文、孙二将败了杨定,趁胜鼓勇。这必是去伊阙关了。”
却也有人怀疑,说道:“伊阙诸关关中有我精卒三万,文武猛、孙侯不可能不知,他两人如是欲去攻关,绝不会只带区区三万余众,三万多人怎么可能打下伊阙诸关?”
有人问道:“那你以为文武猛、孙侯是干什么去了?”
“袁校尉兵败前,想来定会遣骑去伊阙求援,文武猛、孙侯往北而去,我记得北边数十里处有片丘陵,是从伊阙到袁校尉营的必经之地,文武猛、孙侯会不会是设伏打援去了?”
“袁校尉兵败,连我等都知道了,伊阙关中岂会不知?即便袁校尉曾有过遣骑去请援,现在伊阙的援军肯定也都退回去了,文武猛、孙侯打个什么援?”
“只要遣出些骑兵散在北边丘陵一带,断掉伊阙关的消息并不难,袁校尉虽然已然兵败,可也许伊阙关中尚不知晓。”
“那你以为我部现下该如何是好?”
“如文武猛、孙侯真的是打援去了,我有上中下三计。”
守将问道:“上计为何?”
“倾城而上,渡过汝水,直扑文武猛、孙侯军后,与伊阙关的援兵南北夹击,战必胜也。”
“中计为何?”
“趁文武猛、孙侯主力北去,我部弃城而走,往西去,投陆浑关。”
“下计为何?”
“固城自守,以期待文武猛、孙侯兵败。”
守将忖思心道:“我部只两千来人,而城外和北岸的文兵有近两万之众,要想击文武猛、孙侯军后,需得从他们中穿过去,风险太大,难以完成,上计不可取;固城自守,万一文武猛、孙侯又胜,回师来围我,我岂不是插翅难逃了?亦不可取。”如此想来,只有第二计可取了。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