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鼎革-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古代禁止女性进入军中,认为不吉利,大家对招募女护士本来颇有微词。
现在听到杨秉义公器私用,大家议论纷纷,很多人说闲话。
听钱邦芑说完前因后果,杨麟虽然内心感觉颇为无聊,但还煞有介事的问道:“钱监军,那你说说,野战医院到底改不改聘任女护士?”
钱邦芑一惊,想了想道:“大人,外面非议非常多,现在又闹出这样一出,实在难办。”
杨麟笑了笑道:“救死护伤,当然需要男人。但如何照料伤员,还是需要女护士啊。
虽然有的招蜂引蝶的,有的人有事无事的装病往野战医院跑,但自从建立野战医院制度以来,将士们在前线更加用命,受伤不治身亡的也少很多啊。
作为一方大员,我们不应该仅仅考虑社会舆论影响,更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啊。”
停顿良久,钱邦芑说道:“话虽如此,这次杨秉义参将出身,居然要下面一个女护士学习四书五经,应该严惩不贷啊。”
杨麟站起来,想了想道:“钱监军,话不能这么说,杨秉义虽然土暴子出身,过去做了很多荒唐事,但自从归顺义勇军之后,作战英勇,过去也没有闹出任何荒唐事。
再说了,对方现在二十有五,我们作为其长官,也应该为对方操心一二。
现在虽然让刘柳姑娘教习,我们是外人,没准对方真的是发育情,止于礼,如果真的那样,我们不是冤枉人家啊。”
钱邦芑拱手道:“俗话所男女授受不亲,两个人一天到晚呆在一起,难保被别人说三道四啊。
卑职受大人委任为监军,掌管军纪,若任由军纪荡然无存,卑职失职,望大人上奏朝廷,免了卑职监军之职。”
古代风言风语的杀人啊,杨麟在二堂内来回渡着步子,难办啊,最后没有办法,只得带上钱邦芑、夫人樊黛云一起来到第5团。
大概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大门大开,杨秉义正在挥笔写着什么,旁边一个姑娘亭亭玉立站立在一边,显得局促不安。
看到一行人,杨秉义显得颇为意外,远远的跪在一边,一个劲责怪旁边护卫,大人夫人大驾光临,怎么也不通报一下。
将其扶起,端详着桌上的大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刚刚练字,看得出写得非常认真。
杨麟笑着说道:“不错不错,众人都嘲笑我这个酸秀才,过去秉义大字不识,让其拿笔比上战场杀敌还困难,想不到字写得如此不错。
刘姑娘教的?真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本来以为会被臭骂一通,想不到这样一个结果,杨秉义嘟着嘴巴道:“大人,你为了让卑职读书,给卑职派了两三个老师。
卑职脑袋笨,大人给卑职派的老师学问高,卑职学不会啊。”
杨麟笑了笑说道:“杨将军自谦了,你笨吗?战场上花花肠子一箩筐,怎么笨了?
我想过去老师教的方法不对,也怪我事忙考虑不周,不像刘姑娘这样认真啊。”
杨秉义一听,面露喜色道:“大人,你不要看刘姑娘一介女流,学问并不比那些私塾老师差。
刘姑娘父亲是一介秀才,虽然多年不第,但学问非常好。
自小耳濡目染,十四五岁就熟读四书五经,现在能看懂大人编的一些兵书啊。”
虽然明末很多女孩子识文断字,但平常姑娘家读完四书五经的还属少数,杨麟转身低声问了两局,对方虽然自谦,但看得出还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姑娘。
这几年虽然地方基本安宁,但民众生活颇为艰苦,而刘家更是遭了变故,老父亲卧病在床需要医疗费治疗,家里断了生计。
为了救父,刘姑娘本来准备到那家大户人家做帮佣,恰在这时义勇军招募女护士,入选者有十两银两,当即一狠心进了野战分院成了女护士。
看着一边钱邦芑,杨麟笑道:“钱监军啊,刘姑娘虽然一介女流,所作所为比起东林领袖钱邦芑强多了。
钱邦芑愧为东林领袖,满清鞑子来了本想自尽,但担心湖水太凉了,不如一介名妓。
刘姑娘为了救父投身军旅,成为一介女护士,比起历史上那些贞夫烈妇也不遑多让啊。”
钱邦芑支支吾吾,不愿正面回答,杨麟使了一个脸色,让夫人黄黛云陪刘姑娘下去。
待对方离开后,钱邦芑拱手道:“大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杨秉义身为义勇军参将,居然在军中与女护士做出如此苟且之事,望大人重罚。”
杨秉义大怒,双手按剑,几乎要与钱邦芑拼命,连声道自己烂命一条,监军可以侮辱自己,不能侮辱刘姑娘。
杨麟笑了笑,示意两人安静,良久问道:“钱监军,俗话说捉奸捉双,你口口声声两人苟且,可有证人证物,可有将其捉拿在床?”
钱邦芑大惊,方知道自己口不择言,声音低了很多,但一个劲声言若任由将领在军中男女私会,会乱了军纪啊。
杨秉义则不干了,自己堂堂正正的,什么叫苟且之事,什么叫男女私会,自己光明正大啊。
两人在堂上你来我往争论不休,良久看到黄黛云徐徐赶来,远远看见杨麟面露笑容。
杨麟笑道:“钱监军作为监军,关心军纪,职责所在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杨秉义认识到自己不足,让熟读四书五经的女护士教习脸书,也可喜可贺啊。
现在军中有人造谣生非,说两人做了苟且之事,钱监军,杨参将,要不叫几个老妈子验验?”
钱邦芑本来是道貌岸然君子,现在让人验一个女子是否处女身,这种话不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而杨麟认为杨秉义是自己手下一员大将,刘姑娘也知书达理的,现在军中有人造谣生非,当然要验明正身。
不到一炷香功夫,三五个老妈子鱼贯而出,一个个直言刘姑娘现在还是女儿身。
杨秉义在旁边长舒一口气,钱邦芑也没有话说。
杨麟随后询问两人是否真心相爱,杨秉义显得非常坦然,声言自己第一眼看见就喜欢上对方了,这么多天,只是不知道对方是否喜欢自己?
而刘姑娘则支支吾吾,居然提了三个条件:
男方必须要照顾刘家一家老少
必须征得双方父母同意
必须光明正大娶回家里
杨麟也乐意做好人,与钱邦芑一起做媒,前往刘家提亲。
钱邦芑支支吾吾的不愿允诺,但熬不过杨麟。
古代东吴大将吕蒙少时不喜欢读书,经过孙权一番说服之后,性喜读书,最后成为东吴名将。
杨秉义年少家贫,落入草莽之中,转入义勇军之后开始读书。
在那以后,杨麟宣布二五原则,军中年过二旬的军中男子,可以结婚。
年过二十五,七品以上武职者,可带家眷随军,以在战争间隙之余,享受天伦之乐。
而在军中,任何男女会面,需要光明正大,若在军中做出苟且之事,男的鞭一百,女的打发出军营
第225章 安定民心()
军务之余,政务也不空闲。
这天潼川州知州秦民汤来报,官军在年中光复潼川州,潼川州七八个县,流寇长期盘踞,再加上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地方破坏甚严重。
今年夏季官军收复潼川州之际,一眼望去,每寸每寨都有土地抛荒,每村每寨都有家庭死绝。
经过数月治理,特别是在官军驱逐流寇恢复城都之后,村民逐渐回归,流民得以安置,地方人口逐渐充实。
今年秋耕,每个山坡都有人家劳作,现在到乡下观看,虽然也有土地抛荒,但抛荒土地不到一成而已。
虽然如此,但地方财政花费甚大。
重建官府衙门,新建乡公所,官员公差俸禄需要发放。
流寇鞑子大兵压境,地方正在训练里兵,官府除了免除里兵丁赋之外,训练执行任务每天需要支付3分银子。
前几年流民数以万计,现在地方安定,需要拨给钱粮安置流民。
流寇盘踞潼川州达两年之久,今年秋季只收上来四万担粮食,再加上每个月能收上三千两白银的商赋,四千两的盐赋。
但按照分成法,所得收入两成归县里,一成归州府,剩余七成则上缴衙署。
如今地方入不敷出,希望官府能够拨付银两支援。
堂中众人议论纷纷,大家意见两极,有人认为过去官府收上税赋全部上缴朝廷,地方不留一分一毫。
大人仁慈,施行分成法,两成归县,一成归府,剩余的上缴。
按照分成法,地方有钱粮支配,完全可以安置流民啊。
钱邦芑等人则认为,地方遭流寇之祸破坏甚大,田赋收上来有限,由于刚刚经历战乱商赋盐赋也不多,应该补充一点。
这次义勇军追剿流寇,缴获银两数以百万计,现在不但有能力抚恤,如果可能,完全可以免除地方各种税赋。
杨麟陷入深思,良久说道:“各位,大明亡亡于辽东鞑子之祸,为了应对辽东之乱,朝廷加征三饷。
流民安置直接关系到地方稳定,若这些流民一个个孤苦无依得不到援助,难保其中一些好勇斗狠之徒重新走向歧途。
但财政纪律也必须执行,现在兵荒马乱的,未来像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若不严格执行这些财政纪律的话,恐怕也会造成军饷筹集困难,没有钱兵丁四处劫掠,最后惹起更大麻烦。
这样吧,自今日起,可按照各个州县光复时间长短,地方破坏严重施行不同分成法。
一般来说,第一年按照五五分成,三成归县里,两成归州府,五成上缴。
第二年施行六四分成,两成五归县里,一成五归州府,六成上缴。
如此施行不同分成法,地方也有钱粮重建衙署,聘用品行端正之辈,地方也有钱安置流民,对贫苦者进行救赎。
如此用不了两年,就像我们在顺庆府,在蓬州看到的那样,除了人丁比过去稀少一些之外,地方欣欣向荣,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当然这不是让所有人满意的结果,就像钱邦芑就不太满意,官府征讨流寇缴获白银达百万两之多,大人怎么如此小气,看上新收复数个州县钱粮。
杨麟则有自己打算,流民当然要安置,再缺不能缺流民安置费用,三斗米就能救活一条人命(古代抚恤标准,每天半生米,一般抚恤两个月粮食,待到地里收上来之后就能够养活自己),这是多大功德,不能如何需要保障。
现在官府施行分成,府县衙署分成达到五成,即便扣除衙署开销,训练里兵开销,也有余钱购置粮食安置流民。
而其他地方,则开始新政建设环节,那就是地方利用分成盈余,修路筑桥兴建水利,或者建立公立学堂。
古代国人什么事情喜欢一下摊开,作为穿越族当然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弊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步到位,需要慢慢推行。
刚刚光复各个州县以建立衙署,恢复地方政权,以安置流民,稳定民心为主,在义勇军老根据地,大家则开始兴修水利,兴办教育。
刘元山是秀才出身,如今年近五旬,去年知县声言要补助一百两银子,在刘家沟上游修一个水库以保证下游两千亩水田旱涝保收,沟边的那五百多亩旱地也可练成水田。
没有种庄家的当然不知道水田珍贵,一亩水田所出数倍于旱地。
刘秀才最初不信,过去衙门收上去的田赋丁赋什么时候有返回给穷苦老百姓的?
过去大灾年朝廷宣布免除税赋,县衙最多在城边设立一两个粥棚,煮一些可以照得出影子的粥吊下大家的命。
现在大人宣布征收上来的税赋与县衙分成,县衙留成部分兴修水利,那不过是年轻闹着玩,最多坚持不了一年,骗大家按照实际清丈土地登记户口后立马取消这种政策。
果不其然,数天前传来消息,说各地流民安置压力甚大,地方所有钱财全都用来安置流民了,衙门根本没有钱财继续修建水库。
每次看着沟顶修的一个7,8亩大的水库,看着夯了5尺高的大坝刘元山又连呼可惜。
现在马上又到农闲,刘元山召集周围几个乡绅,叹息道:“哎,各位乡亲,这个水库修了一大半。
若能再像去年那样修一个冬天,将来出现什么旱涝灾荒的大家也有口饭吃,不用再担心一家一户的被饿死啊。”
村东最大的地主陈大利想到下游自己拿五六十亩水田,咬咬牙道:“刘先生(读书人尊称),当然要修啊,衙门不给钱我们也修啊。
大人去年当政官府给钱给我们修水库,若是换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