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道同谋-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这次考试也真是挺有意义的,从学校里毕业,转眼已经四五年了,已然很少上考场,如同一个疏于战阵的将军。要不是前些天路晴帮着自己恶补了一番,找回了些许感觉,这会儿临时上阵,还真是有些紧张。
蓦然的,闭上眼睛的他想到了路晴曾经面授的机宜,考试前一定要放松,把握好每道题的答题时间,运行摆布,必须把这种感觉写出来才行。
接着,他又想起来,对于此,路老爷子和自己还专门通过电话,说路晴讲的只是战术,更的是战略。首先心里要有一股子气定神闲的稳当劲儿,或者是舍我其谁的霸气也行,总之就是要认为这个考试头名是自己的,来这儿考试就是走一个过场,至于考完之后的放榜,第一是不是自己,那就不是现在考虑的事情了!
就这么一闭眼一睁眼的工夫,不过一分钟,他好象已经变了一个人似的,战略、战术齐出,这个修炼成仙的恶魔已经出关了。面色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眼里隐隐放光,已然是一副将军上马、胸有成竹的状态!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两点二十五,监考人员把试卷发了下来,叮嘱只能看,不能答,得等到两点半铃声响起才能动笔。
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把外面密封的黄皮信封撕开,打开卷子,细细翻看起来。
不看不知道,第一眼就吓了一跳,不过却是幸福的一跳!
那就是考前说了有一定的客观题,可并没有说有多少题多少分。这一看才知道,竟然有十道题、二十分之多。
哈哈哈!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甚至差点儿笑出声来!
所谓的客观题就是选择题,这可是他的绝对强项,拥有独特选择能力的他根本不用看每道题的就能把这些统统拿下。想当年高考的时候就是这样,选择题一道不错,比读题机给出的答案还准。
他迅速跳过了客观题,往下看。
主观题一共有八十分,四道简答题,每道五分,最后是两道大题,每道三十分。
当他把这些题目全部浏览一遍后,他的心思已经只能用“心潮澎湃”这个词来形容!
那就是路晴给他出的那些题目中,已经压中了两题,甚至几乎连题目都一模一样!
一道是请举公文中古语应用的例子说明公文发展沿革,并谈谈自己对公文写作要义的体会和感受。这道题竟然是大题的第一题,三十分!
另一道是请简述法治城市的“法治”内涵结合自身理解谈谈西京建设法治城市构想。可惜这一道不是大题,而是一道简答题,只有五分。如果是大题,那可就真是爽歪歪了。
不过,这也算知足了,二十加三十加五,已经有五十五分尽入自己囊中!五十五分啊,其他的只要都写满,上六十分肯定是铁板钉钉的。更的是,其他的虽然没见过,但基本上都是触类旁通,只要好好答,肯定能得个二十多分,这次考试上八十,绝非难事!
宗欣承啊宗欣承,枉你称第一才子,遇上小爷算你倒楣!小爷做选择题的能力,你没有。老天爷给了小爷路晴这么一个贤内助,既会做饭,更会辅导功课,你就更没有了!
什么都没有,你还得瑟啥!还是等着乖乖给小爷提鞋吧!还一分一顿,看来这次至少得请哥几个吃上个十顿八顿的了。
他心中涌起万千豪情,再次闭上眼睛,平静了一下心绪。眼睛再睁开时,已然如“武圣”关云长似的,炯炯放光。
“叮铃铃!”此时,考试铃声准时响起,以往听这铃声总让人觉得紧张,可是今天听起来觉得分外悦耳。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如同将军提枪上马,他拿起了笔,开始了作答。
没有停顿,他迅速将十道选择题答完了。在这儿他多了一个心眼,特意答错了一道多选题,因为担心到时候令人产生不必要的怀疑,所以还是答错一道比较稳妥,反正这两分后面随时可以赚回来。
接下来,他开始答那道公文古语应用的大题。
这是路晴告诉他的方法,答题过程中遇到会做或者似曾相识的题目,要先答,千万不要被题目设置的顺序限制住了。先答会的,慢慢把答题的感觉写出来,后面就都好办了。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那天路晴帮自己复习这道题时的场景,当时路晴是看到自己上有一本《公文写作释义》,随手拿起来就问了他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题目的答案当时并没有写到答题纸上。不过,因为这是第一个问答,他对此印象很深刻,记得很清楚,甚至连她当时问出的“来文收悉”中的“悉”字,和“关于”与“鉴于”的区别,他都一下想起来了。
略一思忖,他提笔就答。
公文用语是从古代公文中沿用下来的。比如说“来文收悉”中的“悉”字,就是一个古语沿用。“悉”字古义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意思是全与详尽,这是它的本义。因为它由“采”和“心”组成。“采”的本义是指“人或动物用爪子翻捡、辨别食物”,再加上“心”,就是在心中仔细辨别事物。平时常用的“悉数”、“详悉”都是这个本义。第二种解释是由这个本义衍生而来,就是详细地知道、叙述等。比如“熟悉”就是非常熟识了解,“洞悉”就是非常清楚地知道。“来文收悉”中的“悉”字,就是这个引申义。也就是说,来文收悉不光指来文收到,还指已全面了解来文,这才是“来文收悉”的全部含义!
都说万事开头难,开完这个头,他很是自信地停了停笔。默默的,他有一种预感,这个头开得非常完美,接下去只要象打太极一样,一切顺势而为、顺水行舟就好了!请:
第三百六十三章 战地烽火连天()
?
第2章第2卷
第2节
他又看了看这个开头,还确实不错。字写得非常工整,立意也很新,能够以小见大,不是他吹牛,其他的考生,如果不是经过精心准备,不可能从从他想到的这个角度入手。
如此下来,只凭字写得好和立意新颖这两条,就已经赢得了评判官给出高分的最为关键所在!
第一,字写得好,首先印象分就好!一道三十分的大题,如果答案都是一样的,应该给二十五分。如果因为字写得好,就能给到二十七八分。可是反过来,如果字写得不好,那可能连二十分都给不到。
第二,立意新,写法新,也非常关键。评判官一天到晚看卷子无数,回答都差不多,时间一长,几乎都麻木了。这时候如果看到一个立意新、写法也很具新意的答卷,肯定眼前一亮,打出高分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反过来,如果立意平淡无奇、中规中矩,那给分也就是个一般分数,想得高分,门儿都没有!
于是,进一步树立信心的他甩了甩手,活动了一下手指,保持平稳的速度写了下去。
再如公文中常见的“鉴于”与“关于”,也是来自于古语,我们平时对这二者不太区分,其实它们还是有分别的。正如“来文收悉”中的“收”和“悉”各自有不同的含义,“鉴”与“关”也是如此。“鉴”有“借鉴”的意思,而“关”就是“相关”。因此,“鉴于”的核心含义是“有鉴于此”,而“关于”的核心含义是“与此相关”。
当然,写到这儿,他没有忘记路晴的点拨,在这儿光说不同还不够,更的还得把二者的联系和递进含义写出来。
因此,他这样写道。
对于“鉴于”和“关于”来说,二者都有根据和相关的意思。而‘鉴于”更强调通过某事得到了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归根结底,结合上下文来说,“鉴于”更突出对相关事情的充分考虑与防范;而“关于”则没有这层意思,只是说与此相关,使用也更为广泛。
答完这两个例子,他迅速将公文与古语沿革的基本脉络点了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一来,公文一直在用,现在的公文格式,都是由古至今从沿袭下来的行文中逐步流传形成的,公文的变化和古语演化变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点完这句“龙之眼”,他及时将笔触转向了这道大题的下一问。
公文的要义,按照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文的概念。它是一个文种,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文方式,人们广泛使用它来处理公务。
第二,公文的种类。它可以分成请示、通知、报告等多种形式,每种都有自己特定的成文方式、固定格式,有特定的使用渠道。
第三,公文的制定、收发都有严格的规矩,这都是与公文共同存在的相关体系。
第四,公文的背景。公文看似只是形式,可是在这样的形式之后,还有的行政行为存在,比如说一个调研类的报告,可能要牵涉很多时间的深入考察。再比如说一个事项的请示,一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可能会与国计民生相关,影响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
在回答这个“要义”问题的时候,他按照路晴强调逻辑一定要清晰的提示,特意将这四点分开段落评判官看得更加清楚。
再接下来,他举了一个自己经历的一个小例子,那就是公文写作中的字句斟酌问题,一开始在秘书科学公文写作,到了领导那儿,总是被修改不少。经他仔细研究被修改的核心,主要就是对很多不必要语句进行删除。一番历练之后,他渐渐明白,公文写作有一点非常,那就是用语必须精炼。多一字则多,少一字则少,就象当年唐朝的贾岛,琢磨一首诗不惜用上一年或几年的时间,因为一句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竟然撞上了当大官的车轿,差点儿丢了脑袋。都照这么推敲有些夸张,可是公文的本质精髓就是这样。就象古语的用字精妙那样,必须通过严格、精准的字斟句酌,以此确立公文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要说引用这个例子,还真是非常巧妙,既非常压题,又作了结合实际的发挥。答题最后,他又点了几句,综上所述,这道大题就算是答完了。
写完这题后,他看了看时间,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时间把握得还行。这算是起步,接下来写开了,速度就应该更快了。
将军初上战场,一下就将对方最一员上将斩落马下,夺得开门红,再杀开去,那就是所向披靡了!
接下来,他开始回答那道关于“法治城市”的简答题。
对于这道题,他可是再熟悉不过。跟了王亦选这么久,对这个问题体会非常深。当然,上次在家里和路晴一起准备时,是把这道题当作一道大题来准备的,非常多。如今作为简答题就更好办了,只需要将精简、要点罗列出来就好。
他开始运笔如飞,没有停顿。
法治城市,与以法治国、法治国家是一脉相承的。所谓‘法治”,就是用法来治理,比“法制”这个概念更为广阔。“法制”只是“法”的名词解释,而‘法治’的‘法’,还有一种意动用法,是动词,那就是“以法而治”,“用法而治”。
西京建设“法治城市”有以下优点:第一、西京经济实力强,仅次于省会城市,在经济基础上具备了发展法治的根本。第二,西京作为千年古城,一直具有“法”的精神,“重法”、“懂法”观念沉淀较强。第三,西京的政法体系建设居于全国前列,去年得到了全国法治环境改革试点机会,具备可行基础。
不足则体现在以下:第一,西京经济实力很强,但思想建设、法治建设推进较慢,必须将法治建设上升到各项工作的重心。第二,西京历史上形成了“重法”、“懂法”的观念沉淀,但也易产生盲从,缺乏‘法治’强调的‘人本’精神。第三,西京虽然成为全国法治环境改革试点单位,但此试点的宣传和推进工作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加大力度。
如何推进西京“法治城市建设”,应当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狠下功夫。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相对完备的法制体系,包括加强地方立法,完善行政法规等具有法律效力的配套体系等。有法必依是要求从西京自上而下,包括每个市民,都自觉服从法律约束。执法必严是要求西京执法机关和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违法必究是确保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进行惩处,不容许组织和个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