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博物馆-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姆不懂这些红色的线条到底代表着什么,但他模糊的懂得,每次这些线条下降的时候,都是天气变冷的时候,下降的越多,也就越冷。从神使们离开之后到现在,他每天过来观察,这些线条每天都在下降。今天是唯一没有下降的一天。
法姆恭恭敬敬的合上小木板门,又在神器面前,虔诚的做了两次祷告,还有忏悔——忏悔他先拿了蘑菇。虽然这不是罪行,这些蘑菇都是神使留给所有人的,但他还是忏悔。法姆很清楚,神使留下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大家每天能够分到的食物也开始逐渐变少,这些蘑菇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对法姆也是。
最后一个巡逻点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程,法姆一路在走的时候,就一路从背上的背包里,拿出那些刚刚采摘的蘑菇放进嘴里咀嚼。
新鲜的蘑菇很鲜嫩,每一口都是香香脆脆的。火山灰的土质没有什么难闻的味道,这跟他曾经耕种的那片淤泥地很不一样。就这样一边吃一边走。法姆没办法靠天上的太阳或者月亮来判断自己到底走了多长时间,他只能依靠自己腿的酸痛,和地形的起伏来大概猜测。每次走过一个山头,他就休息一会。
在他准备做第三次休息的时候,和以前一样,法姆看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一座设在悬崖顶上的瞭望塔。
负责跟他轮换的哨兵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据说前几天刚刚新婚——娶的女人据说还是南方小阳教教区,一个贵族家的女仆。看到法姆之后,他就急忙跟法姆交接这里的一切事宜——他已经帮法姆准备好了过夜取暖的燃料,修好了上次被野猪撞坏的瞭望塔大门,甚至还给他留下了几只没吃完的罐头——这还真是难得。
法姆也给了他不少的蘑菇,作为感谢。在这位小伙子急匆匆离开的时候,法姆还提醒他:“刚下过雨,路滑,注意脚下。”
“知道了。”
这座瞭望塔位于整个山区的最北方,也正好位于灾区和安全区的分界线。法姆的任务,就是每隔七天,来这里执勤,观察北方是否有新的灾难出现,是否有人出现,最关键的是,是否有阳光出现。
“是!法!姆!吗!”
法姆刚刚坐下来,在他的右手边,东边的另一座山顶上,跟他一样同样执勤的士兵,就朝着他喊话问道。
“是!”
“有!好!消!息!吗!”
“蘑!菇!丰!收!”
“嘿!蘑!菇!丰!收!”那位士兵很快,把法姆的好消息向着更远方的那个哨塔传递过去。
“还!有!吗!”
法姆想了想,又喊:“天!气!变!暖!”
“天!气!变!暖!”
“天!气!变!暖!”
一声一声的依次传达,仿佛法姆声音产生的回声,在空气中久久不散。法姆听着这空气中的声音,突然觉得浑身都是力气,这一路走来的疲惫都完全消失了,呆在洞穴里整天的胡思乱想也都消失了。就像神使离开那天,对所有人说的那样——他们能战胜黑暗,他们能战胜饥饿,他们能战胜寒冷。神会因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光明必将重回人间。
屋子里的炉火已经生了一段时间了,烧的正旺,烤的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法姆添了几块柴火,又拉开了门窗,确定房间的通风之后,躺在还留有体温的床上,沉沉的睡去了。
醒来时,火已经熄灭了,空气有些发冷。法姆重新点着了火,准备乘着蘑菇还算新鲜,做一顿烤蘑菇。再过一两天时间,这些蘑菇可能就变得很难吃了。
神使给他们发放的,用来吃饭的铁盒子很好用,不管是煮水还是做汤,或者是用来烤肉,都非常的实用。法姆小心的把蘑菇平整的铺在盒子底部,一边闻着蘑菇散发出来的焦香,一边小心的朝上面撒着佐料。第一批烤蘑菇完成之后,法姆正准备吃的时候,他听到屋子外面,传来了声音。
那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喊话声,因为太远,所以听的很模糊。
法姆一边咀嚼着美味的蘑菇,一边耐心的等待着,他知道更近的哨塔会重复这个声音,直到确认下一个哨塔喊出同样的消息之后,才会停止传播。到他这里之后,他也要尽职的朝着西边的山头传递同样的信息。
“……出现!”
“……出现!”
前面那个词还是很模糊,但后面出现这个词已经可以确定了。这个时候,法姆已经没有了吃蘑菇的心情,他把食物都放在了一边,人走出房间去,仔细的看向东方。
“大阳出现!”
“大阳出现!”
这是往东第三个山头喊出来的声音,尽管很微弱,但法姆确定就是这个词。
法姆急不可耐的爬到哨所的最顶层,看向东边的地平线,那里依然是一片黑色,但法姆能够感觉到,那里是有亮光的,尽管几乎难以察觉,但和纯粹的黑暗相比,那里就是亮的。
“大阳出现!”
“大阳出现!”
东边第二个山头再次重复了整个消息,已经确定无疑了。
“大阳出现!”
“大阳出现!”
法姆转向他的西边,用尽他全身的力气,像西方重复。
“大阳出现!”
“大阳出现!”
所有山头上,预备的烽火都被点燃,在法姆点燃他这座瞭望塔的烽火时,他已经能清楚的看到,天边的黑暗中,已经出现了白色的光。他注视着这白光越来越亮,就像一道道利剑,刺破了这维持了一个月的黑暗,法姆的眼睛在接触到这光芒时,那刺目的灼热让他眼眶里瞬间就充满了泪水。
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得救了!
119 下血本()
一个人在三天时间里,连续跳二十九次伞是什么感觉?
嗯,站在玻璃电梯里,吴小清随时都有跳下去的冲动。不过他每次有这个冲动的时候,都会回头看看自己的身后。
嗯,教练不在,那还是先别跳了。
这就跟跳蹦极之前,下意识看自己脚上有没有铁环一样。
“吴总?抽烟吗?”
“哦……”吴小清下意识伸手要去接,却又摆摆手,“不抽,不抽。”
对方显然看出了吴小清的细微心理活动:“在戒?”
“也没抽过几根……谈不上戒。”
“那我也就不馋你了。”对方也收起了烟盒。
电梯门打开之后,对方又主动在前面引路。车就停在酒店门口,对方亲自开车,吴小清坐在副驾驶。车子启动时,吴小清问了一下时间:“大概要多久?”
“半个小时吧,很快。”
“嗯,慢点开,不急,”吴小清道,“资料发了吗?我看看。”
“应该发了……唔,要不我催一下。”
“不用不用,”吴小清打开手机,已经清楚地看到了邮箱里有了邮件,“到了,你好好开车,我看看资料。”
车子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吴小清打开邮件,里面的内容对吴小清来说,就是天书——是全英文的。
吴小清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估计都背得并不顺溜。
还好,手机上的英文,经过搜救队的翻译,通过眼镜之后,就直接变成了大段的中文。
但即使是中文,吴小清也是看的相当吃力,不要说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了,就光是里面单个的字和词,都能让吴小清整个脑袋发蒙。——让一位初中生读美国航天专业博士的论文,对大脑来说的确是残忍了一点。
“你们是从美国买来的专利?”
“这是基础,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论文还没发呢,发了就没法保密了。专利是我们厂自己的。”
“你们是专门供货给航天部门吗?”
“对。”
“不涉密?”
“不涉密,现在航天领域很多东西都商业化了。就算是火箭发动机,也不是秘密,美国不还是有个spacex吗?搞的比政府还好。我们这个就更没问题了,顶多只是算配套。”
“你们的技术,跟美国人的区别在哪?”
“嗯,续航能力标准化了,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
“……唔……这么说吧,美国人造的就是工厂的定制货,一次充满,用完了才能再冲,有点麻烦。”
“他们用的是高压氮气,好处是安全,缺点就是冲放太麻烦,续航短。”
“氮气瓶要增加续航很麻烦,不能共用一个气口,因为是高压,很容易出故障。这严重限制了太空作业的时间和范围。”
“我们的产品是标准化的,原理是靠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化合物本身不是氮气,对存储没什么要求,所以方便很多。”
对方虽然只是一个业务经理,可是在说到具体的技术时,还是说的头头是道。
当然,就算他一顿胡说八道也不会影响效果。
吴小清在他说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神游天外。
“对了……”大约是察觉到吴小清的走神,经理换了个话题:“能问一下,你是什么单位的?是政府订单吗?”
“哦,不是,”吴小清道,“拍电影用的。”
“拍电影?拍电影不是都用道具吗?有必要用这么贵的真家伙?”
“太空电影,买一批真货当道具,质感更强。”
“道具还好说,环境总没法模拟吧?”
“呵呵。”吴小清笑了笑。
“不好意思,瞧我这嘴多得……”
“不过,你们真的牛b啊,”经理对着吴小清竖起一个大拇指道,“就这么四个背包,就好几百万了,你们剧组也真是舍得钱。”
“电影么,不怕烧钱,”吴小清道,“反正是投资方的钱。但质量你们可不能打一丁点折扣,到时候导演说不定真把你们这设备送到太空拍几个镜头。”
“那不会,放心好了。不管你们是拍电影,还是真的上火箭,从我们厂里出来的东西,保证不会出一点差错。在合同上都是写明的——你要是不放心,我们还可以找保险公司。”
“那倒不必了,国内的保险公司估计也不做这块。”
“找国外也可以,有保险公司的话,价格上我们也可以给一点优惠——这可以做宣传嘛……”
说话间,汽车就到了地方。
是宁州的一块工业区,车子最后开进了一个叫精业化工的厂区,吴小清跟着这位经理走下车,一路走到办公楼。
吴小清对化工厂的印象,还停留在他们大阳村附近的一个化工园区——到处都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有时候到了晚上,风向不对的时候,人还会被气味熏醒。
不过,这里的化工业显然很不一样,空气中一点异味都没有,一路走来,也看不到那些巨大的管道和反应釜,连一个冒烟的烟囱都看不见。
走进会议室之后,吴小清主动问:“能给我一台电脑吗?我想看一下设计图。”
电脑很快就拿过来了,吴小清按照搜救队的提示,快速的打开桌面上的一个软件,以及刚才那份邮件中的附件文件。打开之后,他看到软件中出现了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
搜救队指挥吴小清,让这个图片旋转了一下,又放大了某些局部。就在吴小清别扭地操作着眼前这个陌生软件的界面时,他身后传来了一个陌生人的声音:“要先选中,然后按住左键拖动。”
吴小清转过身去,看到了一个瘦瘦的中年人。颜值不怎么样,脸上坑坑洼洼的,还戴着一副眼镜。
“吴总,你好,我是徐长,是这款背包的设计师。”
“哦,你好,请坐吧。”
“不先去看产品吗?”徐长看到吴小清刚才操作的生硬动作,觉得在电脑面前也谈不出什么东西。——听钱经理说眼前这个年轻人还是公司老总——那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了。徐长不擅长用嘴说服客户,数据和实物演示,才是他的强项。
“不急,”吴小清伸出手去,指着电脑中的设计图道,“你这个模型,做到如果做大了,稳定性方面怎么解决?”
“多大?”
“两吨,怎么样?”
徐长看吴小清的眼神变幻了好几次:“两吨?是用来运货?”
“运人。”
“那效率很不划算。”
吴小清现在看的这款产品,是用于太空中,给宇航员在空间站之外,单独行动时使用的喷气式背包,一般最多也就携带十几公斤的量。如果是出仓有重要任务,最多也就是上百公斤——这个数量已经相当的多了。在这个数量上继续增加,固然可以提高宇航员在舱外的机动距离和范围,但效率也开始大打折扣——大部分的推进动力都浪费在推进剂本身,而不是宇航员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