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和何人呢?公孙文琪百战百胜,袁本初四世三公,如今若助其中一人,岂不是要让另一人怀恨在心?”
“这有什么可说的?”刘子惠不由叹气。“明公,如今的局势是,卫将军在河北多有威德,若你再去会盟,怕是冀州不保;而袁本初空有名望,却无兵马,我们去助他,却可以用我们冀州兵马粮草的强盛,在讨董中立下首功!而且再说了,也只有借着袁本初的名望,才能阻止公孙文琪在我们后面吞并冀州郡国。”
“你是说,卫将军有意吞并冀州?”韩馥不由惊慌起来。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刘子惠继续抗辩。“卫将军在北面,距离洛阳甚远,却与冀州近在咫尺,他会盟诸侯,却限期一月,俨然是只认准了幽冀两州,而若是冀州郡国都响应他,放他大军入各君侯,明公拿什么名义抵抗?为今之计,只有联手袁绍,方能让冀州持重于天下。”
“我明白刘治中的意思了。”韩馥缓缓点头。“是这个意思,只有加入了袁本初的会盟,方能取得大义,让卫将军不好吞并我们,而且还要尽量拉拢冀州下属各郡国,让他们一起加入南面的会盟,才能阻止他们加入北面的会盟……是这个意思吗?”
“正是此意。”刘子惠终于面露笑意。
“那我应该即刻发文,一来告知天下,我要相应曹操和袁绍的这个会盟,二来,要即刻通知州中九郡国,随我一起……”
“是六郡国。”刘子惠再度无奈了起来。“渤海太守的印绶本就在袁本初初,而常山、中山公孙珣是奉命持节都督的,甚至他就要在常山会盟……发文往这两郡,只会惹怒卫将军!”
“是,六郡国。”韩馥不由失笑,却又环视左右。“呃,沮別驾在哪里啊?麻烦他来作文……没来吗?”
“回禀明公。”刘子惠不由再三无奈。“沮別驾送人去了,天下纷纷,他有个好友决定出山襄助豪杰为讨董事……昨日便告假了。”
“哦。”韩馥缓缓颔首。“我想起来了,那就子惠你来执笔,最近的魏郡就不发了,我待会面见张太守,如此便是五郡国了!”
刘子惠点头称是,便俯身到堂下几案之上写公文,然而写到一半,忽然间,门外便有使者来寻韩馥,刘子惠头也不抬,只是写信如常。
然而,那使者来到堂前,恭敬一礼,便直接言道:“韩公!我家审公有文书在此,他说他要往常山会盟去了,请假一旬!事关重大,还请韩公不要以此怪罪于他。”
韩馥与堂中属吏多少一滞。
“那便是四个郡国了。”刘子惠直接掷笔言道。
“不错。”坐在上首的韩馥喏喏而答。“如此,便是四个郡国了。”
第四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
中平六年,因为废立之事,主政洛阳的董相国并未为新天子启用新年号,反而废去了之前弘农王刘辩在位时的两个年号,重新引用灵帝年号,所以依旧是中平六年。
而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二,由大司马领幽州牧刘虞号召的会盟正式成立,在常山太守董昭的主持下,与会者一起在北岳常山祭祀天地,歃血为盟,然后共推卫将军公孙珣为盟主,兴兵讨董。
这一次,直接参加会盟,或者因为路远而排出使者的诸侯多达十四路,计有
卫将军公孙珣;
大司马领幽州牧刘虞;
右将军领辽东太守赵苞;
常山太守董昭;
中山太守冯歆;
钜鹿太守李邵;
赵国相审配;
代郡太守王泽;
上谷太守高焉;
涿郡太守崔敏;
广阳太守杜畿;
渔阳太守常林;
建威将军领辽西太守程普;
荡寇将军领右北平太守公孙范……
这里面亮点当然很多。
比如说,公孙珣在杀了阎柔、鲜于辅,半软禁了刘虞,驱逐了常山太守让董昭取而代之以后,又进一步撕破脸皮,将他完全控制的腹心几郡给彻底吞并,堂而皇之的让杜畿、常林、程普、公孙范等人成为一任两千石太守。
这是表彰,也是某种试探,更是某种必由之路。
再比如说,冀州九郡国,居然来了四位太守、国相,这其中尤其出乎意料的乃是钜鹿太守李邵,这位李太守在接到了冀州牧韩馥的传讯后,依然主动前来常山参加会盟,而且会盟期间态度坚决,全程保持了对公孙珣的无条件支持,实乃是大大的惊喜!
当然了,就是韩馥韩州牧那里,不免又有唠叨还剩几个郡国了。
还比如说,赵苞到底是岳父大人,虽然两人经常有些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可到了关键时刻,哪怕是塞外遥远,来不及赶到,他也依然按照公孙珣之前的书信请求,派出了自己的司马太史慈,引精锐骑兵八百,作为使者和援军来到了常山。
这是一种没的说的政治姿态。
当然了,还有些事情,从名单上看不出来,但却实际存在。
比如说公孙珣的那位族兄公孙伯圭,在袁绍不去上任的情况下,他其实实际控制着渤海这个河北第一大郡的实权,却居然没有来常山会盟。
实际上,可能是渤海人口百万,经贸发达,一个郡抵得上幽州四五个郡的缘故,那位远在南皮的公孙大兄明显飘了起来……在心腹关靖的撺掇下,公孙瓒不仅没有来常山,还拒绝了渤海太守袁绍派来调度兵马粮草的使者。
据不可靠传言,关靖的建议是,渤海实力冠绝河北,完全可以拿捏住姿态待价而沽……不说别的,最起码也要向公孙珣要个将军做做,向袁绍要个太守官印。
而公孙瓒也是深以为然。
当然了,有没有更深的计划那就不好说了,也无所谓了,反正公孙珣是腻歪的不行,听到讯息后,他将原本为公孙瓒准备的振武将军印绶,转而交给了审配,准备让审配回邯郸时送给在朝歌的关羽。
而名单中最后一个隐藏的亮点,其实就是这被私表的将军号了,很显然,公孙珣不准备玩虚的,他是真的要即刻组织部队,进行军事部署,进而展开军事行动。
会盟结束,消息传来,袁绍加紧了联络,而所谓关东联军,此时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核心脉络
车骑将军领渤海太守袁绍;
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广陵太守张超;
长沙太守孙坚;
假奋武将军曹操,以及在上党自称太守的张杨……合计十四路诸侯,全都应许参加。
其中,张超隔得太远,恐怕实在是赶不及,但其余人全都是洛阳周边的势力,都是能够立即组织兵马,参与会盟的。
相对应的,陶谦的徐扬联盟也获得了普遍性的积极反应
扬州刺史周干;
琅邪相阴德;
东海相刘馗;
彭城相汲廉;
北海相孔融;
沛相袁忠;
泰山太守应劭;
汝南太守徐璆;
九江太守服虔……加上陶谦本人,与已经出兵的骑都尉刘备,累计十一路诸侯。
三支联盟,共三十九路人马,北起辽东,南至九江,东至北海,西至上党……完全可以说,不管是河北联盟一时半会够不到董卓也好,还是徐扬联盟的成立更多的是为了自保而虚存也罢,这天下间讨董的局面却已经成为事实了。
而且,因为整个关东河北徐杨讨董大局已成的缘故,使者往来不断,诸侯尚未起兵,名单就已经彻底公开化……消息传到洛中,更是催动了一件最直接的事情。
“洛阳虽然是首都,却在关东,若是公孙珣引河北联军南下,控制住了孟津、小平津、五社津;袁绍领关东联军正面而来,攻打旋门关(虎牢关)、轘辕关,并扣住荥阳、成皋;然后徐扬联军再做袁术的后盾,从南阳进取大谷关、伊阙关……那么洛阳即便是握有重兵,也只能陷入垂危之境,甚至自溃!”说话的是董卓的长史,也是历史上董卓真正的军事参谋刘艾,其人这番言语从军事角度来说,倒是一语中的。
“不至于此。”李儒几乎是立即摇头。“若是他们一心,军事上自然是如此局面,可近四十路诸侯,若是真一心,为何不能共起一盟?反而分成三个联盟?”
“那文优的意思呢?”刘艾一时好奇。
“若以军事而论,徐杨联盟不必管他。”李儒当即摇头。“河北联盟也可以暂时不管……因为关东联盟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公孙珣轻易来到洛阳跟前的。”
“此言不差!”一直眯着眼睛的董卓终于微微睁眼,打断了自己心腹们的分析。“彼辈各怀鬼胎,若真是一心要对付本相国,何至于一分为三?譬如陶谦那个老小子之所以自立联盟,无外乎是不甘居于人下,而他盟中那些人,都是相隔千里之辈,却又不敢真的与老夫交手,只是打起旗号,以求自保而已……不然,为什么不学张超千里起兵来过来?”
众人纷纷颔首。
“还有公孙珣的河北联军。”董卓不由起身缓步而行,外加冷笑不止。“若是说徐杨联盟是陶谦不甘居于袁绍之下而所为,袁绍起兵是因为不甘居于我之下而为之,我自行废立是为了不甘居于袁太傅之下而所行,那公孙珣此番作态,便是不甘居于所有之下……你看看他的会盟诸侯?俱是旧部、邻郡,所谓诸侯多是充数的傀儡,其人此举无疑是想要自行割据幽州,外加努力兼并邻郡,扩大地盘,如此而已!”
“如此说来,我们只要对付当面关东联军即可?”刘艾登时松了一口气。“若如此,其实倒可以从容一战……毕竟,我军皆是精锐,又握有洛阳武库,而且相国赏赐丰厚,军心可用;而彼辈多是新兵,便是势大,也可以从容击破!”
“关东小儿我自然不在眼中。”董仲颖扶着腰带坐回到了太尉椅上。“事情到了这一步,仗也一定是要打的……只是如今局面,关东俱反,而河东白波贼与匈奴人又屡有侵扰关中,我何必一定要留在洛阳这个三面受困之地呢?你们说,若是洛阳不能连结河北、中原,那此地珍贵的事物,不就是天子、公卿、户口、武库,还有些许财物吗?而且这些公卿大臣还跟关东那些叛逆眉来眼去。”
李儒与刘艾面面想觑,茫然不解,便是立在一侧一直没有发声的蔡邕、贾诩这些新晋之人也同样有些茫然……这个事情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敢不敢想的问题。
实际上,正常人怎么可能敢想呢?
“算了,再看一看。”董卓见状也是一时蹙眉。“且等关东诸侯汇集起来,看看他们的情状,若是极弱,也不用如此麻烦……而且此时荆州尚未有反意,也不好轻弃。”
堂中随即沉默,并无人敢多言。
而与此同时,七月底,会盟之后的常山,却也陷入到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争端之中……具体来说,乃是公孙珣幕中属吏、会盟的各路诸侯、举荐的属下,在关于联军下一步动作的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这很正常,也是必然的,因为现在是七月底,马上就要秋收,本来就不可能立即出兵,本来这个时候就是要讨论战略问题的。实际上,南面的关东联军,甚至洛阳的董卓也是如此,在农业时代,没人可以违逆天时……秋收在即,不要想什么军事问题,除非你只准备动用小规模脱产军队。
公孙珣当然也是如此。
而且,在战略方向的问题上,以公孙珣如今这个尴尬的地理位置和及其明确的政治口号而言,也确实有些让人为难。
“……以今日来看,天下大势其实不在董卓,而在二袁、陶谦与君侯。故,我意秋收后,君侯当出全军南下,以迅雷之势直扑河内,兼并袁绍、袁术,再取洛阳,以定大势。”
“不然。二袁四世三公,兼有讨灭阉宦之功,正孚天下之望,岂能无故兼并?君侯若行此事,与董卓何异?君侯,我以为当遣使往河内,与袁本初联手,得起允诺后君侯便在秋后亲自遣大军向前,由我部占据北路,直攻洛阳,如此才能不负天下之望!”
“可若是袁本初背信弃义,轻易断我后路又如何?冀州牧韩馥乃袁氏故吏,正在魏郡,若其人隔断交通,陷君侯于险地怎么办?再说了,袁绍在君侯首倡义兵后居然佯做不知,自行会盟,俨然是防范君侯之心甚重,让他让开河内,他就愿意让开了吗?!怕是朝歌关将军处,此时都已经被他隔断交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