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贞观闲人 >

第582章

贞观闲人-第582章

小说: 贞观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稳稳端坐在前堂,颌下青须飘逸,不怒自威,李泰走入堂内,长孙无忌起身先朝李泰行了臣礼,然后李泰再朝他行晚辈礼。

    礼不可疏忽,哪怕是自家的亲外甥,长孙无忌的礼数也做得十分周全,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互相见礼后,二人各自落座,家中丫鬟奉上两盏清茶,李泰凝目一看,脸色顿时有些不自在了。

    丫鬟奉上的茶正是李素所创的炒茶,李泰如今对李素恶心得不行,连带着李素独创的东西也恨上了。

    长孙无忌将李泰的神态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笑了笑,两指轻拈茶盏,浅啜了一小口,笑赞道:“说来李子正确是个奇才,上到定国安邦,下到奇淫巧计,随手拈来便是难得的妙物,如同这清茶,初品时觉得单调,冲泡也失了茶道之神髓,然而多饮几次,却能渐渐品出风雅韵味,魏王不妨试一试?”

    李泰心中有气,脸色难看,语气自然也不那么好了。

    “舅父大人明鉴,这清茶味道虽然独特,可是冲泡太过粗俗,哪里比得数百年传下的茶道那般清正典雅?饮茶不仅只饮汤水,而是要在茶汤中领略儒道精髓,体味人生百般变化,茶汤入口,苦涩甘甜辛辣皆俱,饮之如历人生百态,此方为茶道之初衷也,而这所谓的炒茶,沸水一冲便完事,依外甥看来,这是李素在坏我百年茶道礼法,摒弃儒家圣贤之义理,不可取也。”

    长孙无忌目光闪动,笑吟吟道:“老夫听出来了,魏王你心中有恨,恨的不是茶,而是人,然否?”

    李泰神情一滞,然后叹了口气:“舅父大人慧眼,泰确实失了平常心。”

    长孙无忌又啜了一口茶,半眯着眼悠悠道:“天地大道,先简后繁,道之至也,却是划繁为简,不着痕迹,所谓茶道之礼,所谓人生百味,每个人饮后的感受不一,可若是让一位历经一生沧桑的老者饮之,茶就是茶,原本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所谓的 ' 百味 ' ,不过是世人强赋的悲愁罢了”

    朝李泰扬了扬手中饮尽的空茶盏,长孙无忌笑道:“李素的茶,就是这个味道,真正大雅之士方知大俗即雅,凡事讲究礼法义理,连茶水都被强赋什么儒家大道,这本身便带了几分俗味了。”

    李泰咬了咬牙,垂头沉默不语。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茶就是茶,一盏汤水而已,与其牵强附会,不如淡然视之,从这点来说,你不如李素。”

    李泰一震,接着凛然,神情再无半分怨恚之意,换以一脸冷静。

    长孙无忌的话,李泰听懂了,说的是茶,实则指的是人。

    李泰本就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只需稍稍提点,便能见微知著。

    端起面前的清茶,李泰浅啜了一口,搁下茶盏笑得云淡风轻。

    “确是好茶,泰因一己喜恶而错过了人间妙味,甚是可惜。”

    长孙无忌满意地点点头,他喜欢跟聪明人说话,或许这也是他愿意支持李泰当太子的原因之一,李泰有悟性,有慧根,处世练达老成,又是自李承乾之后的第一顺位皇子,如果这些加起来还不足以令他支持的话,那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长孙无忌和李泰一样,政治上偏向关陇集团。

    共同的偏向代表着未来共同的利益,相比李世民如今刻意打压关陇集团的态度,长孙无忌觉得李泰继承皇位后,关陇贵族门阀将会迎来权力的巅峰。

    说完了闲话,长孙无忌这才渐渐说到正题。

    “如今长安城暗流涌动,魏王竟不避嫌来老夫府上,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么?”

    李泰垂头,恭敬地道:“舅父大人明鉴,泰近日心中着实不安,求舅父大人指点迷津。”

    “魏王何事萦怀?”

    “舅父大人可知,李治亦有争储之意?”

    说完李泰抬头看着长孙无忌的脸。

    令他失望的是,长孙无忌并未露出意外的神色,仍然无比平静。

    李泰心中咯噔一下,愈发忐忑起来。

    长孙无忌淡淡道:“就为了这事?”

    李泰小心翼翼试探道:“舅父大人莫非早知此事?”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你和李治皆是嫡子,东宫之位你能争,为何他不能争?你父皇诸多皇子,盯着这个位置的人你以为只有你和李治吗?一点小小风浪便被吓得六神无主,日后怎做得东宫之主?”

    李泰急道:“原本只是李治争储,泰并未看在眼里,但是泰前几日得知,那个李素已决定辅佐李治,帮他夺取东宫之位了,泰并不惧李治,但李素这个人,泰实在对他有些忌惮”

    长孙无忌半阖着的眼睛忽然睁开,然后继续眯上,淡淡地道:“就算李素辅佐李治,你也不必如此惧怕,李素再神奇,终究只是一个人,他并无鬼神之能,莫太高估他,争储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看底蕴,也要比人脉和声望,还有儒家礼制中的长幼有序,你样样比李治强,区区一个李素,怕他翻天么?”

    李泰苦着脸道:“舅父大人恕泰愚钝,泰实不知该如何绝了李治的心思,事关重大,对手厉害,泰不敢轻举妄动。”

    长孙无忌目光闪动,沉默良久,忽然道:“你是老夫的亲外甥,李治也是老夫的亲外甥,魏王,你倒说说看,老夫凭什么帮你却不帮他?世上总归没有长辈去算计晚辈的道理,对不对?”

    李泰心一寒,眼泪都快急出来了,颤声道:“舅父大人,母后逝后,泰一直将舅父大人当成母后般孝敬,如今外甥有难,求舅父大人指点一条明路。”

    长孙无忌沉吟不语。

    权衡利弊,抉择取舍,这种事不可能两全其美,一碗水也不可能端平,这块蛋糕太小,只够一个人吃,他吃了,另一个人就没有了。

    两个都是自己胞妹亲生的孩子,长孙无忌作为长辈,当然应该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可是长辈眼里的孩子也是有区别的,喜欢这个多一些,喜欢那个少一些,偷偷给喜欢多一些的孩子塞一把糖果,然后神秘兮兮地告诫他绝不能让另外那个孩子知道。这种事其实每个当长辈的人都做过。

    长孙无忌如今面临的也是这个难题,这把糖果塞进李泰怀里之前,长孙无忌心中多少对李治和逝去的长孙皇后有几分愧疚的。

    看着李泰可怜兮兮的期待眼神,长孙无忌叹了口气。

    喜不喜爱的先放在一边,站在利益的角度,李泰和他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仅凭这一点,长孙无忌便没有理由不帮李泰。

第八百零七章 歹计安内() 
永恒的利益才是合作的前提,自从李承乾谋反事败被废后,李泰的表现令长孙无忌感到越来越满意。

    他满意的不是李泰勤学低调的性格,而是李泰的政治倾向。在李承乾轰然倒下之前,李泰便积极与关陇门阀频繁来往,互通有无,而长孙无忌本身也是出自关陇,李泰的这种表现无疑在向他释放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若有朝一日他成为大唐的太子,即或登基为帝,对关陇门阀将更为宠信重用,整个关陇门阀在朝堂中的分量也将越来越重。

    李泰释放的这个信号令长孙无忌很满意。这个年代,家族和出身给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个烙印从出生便注定无法消除,哪怕贵为帝王宰相也无法免俗,家族的兴盛,出身门第的显赫,是这些帝王将相一生必须为之努力的事。

    长孙无忌同样希望他出身的关陇门阀越来越兴盛,越来越显赫。

    而同样作为竞争太子的另一位人选晋王李治,他在干什么呢?

    他不仅在政治上毫无表现,毫无作为,对长孙无忌这位亲娘舅也怀着七分敬畏三分惧意,除非逢年过节必须的问候礼数,否则一般不太与长孙家来往,不仅如此,他还时常跑到太平村,跟李素一起上山打鸟,下河捉鱼,玩得不亦乐乎

    这是一个竞争太子的人该干的事吗?

    所以,于情于理,长孙无忌心中的天平都不得不偏向李泰。

    今日李泰不顾避嫌登门长孙府,说实话,长孙无忌心中隐隐有些失望。

    他没想到被寄予厚望的魏王,争储希望最大的皇子居然如此沉不住气,变故才出现一点点苗头,就迫不及待上门求助,相比他父皇的雄才伟略,杀伐果断,李泰实在相差太远太远了

    “魏王,你不需要明路,直到今日,你的赢面仍是所有皇子中最大的,你是嫡出,又是第一顺位,而且勤奋好学,为人谦逊,你看,你占了如此大的先机,为何还对李素和李治心存畏意?你在怕什么?”长孙无忌沉声道。

    李泰愣了一下,然后苦笑:“在别人面前,泰自然硬着头皮说什么都不怕,但在舅父大人面前,泰不敢有一丝一毫隐瞒,我真的有点怕李素。”

    长孙无忌皱眉:“李泰与你年纪相仿,不过也是个嘴上无毛的年轻郎君罢了,纵然做过一些大事,但与支持你的背后势力相比,终究相差甚远,不足为患,你有何可怕?”

    李泰叹道:“泰也不知为何怕他,可我确实怕他,李素这个人,邪性得很,看着毫无胜算的绝境,他总能轻松度过厄难,转危为安,好像老天爷赋予了他逢凶化吉的运气,与他为敌,泰实在有些忐忑不安”

    长孙无忌哼了声,道:“一个敌人都对付不了,往后你若成为下一代的大唐帝王,要对付的敌人可是成千上万,那时你该如何是好?魏王,以往你的性子颇为沉稳,只是这次对上了李素却变了个模样,此非处世之道,尔当自省其过戒免之,老夫还是那句话,晋王身边只有一个李素辅佐,他们,翻不了天!”

    李泰躬身道:“还请舅父大人点拨一二。”

    长孙无忌眼睛微微眯了一下,轻捋长须,缓缓道:“晋王今年十六岁了吧?”

    李泰呆了一下,不明白长孙无忌为何突然提起李治的年纪,但还是点头恭敬地道:“是。”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十六岁,已受过冠,又非东宫储君,为何还留在长安?诸皇子成年后皆应出京就藩地方才是,陛下早在贞观七年便将其封为并州大都督,此前一直遥领,如今也该落个实处了,否则怎掩天下悠悠众口?”

    长孙无忌说着淡淡瞥了他一眼,道:“诸皇子成年后皆应出京赴任,晋王岂可例外?而魏王你,因身体原因,陛下早下过特旨,允你不予就藩之恩,如此一来,呵呵”

    李泰两眼徒然一亮,接着神色陷入狂喜之中。

    “舅父,舅父大人实在是谋略无双,谈笑平敌,泰今日再次领教舅父大人的风采,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李泰兴奋得语声微颤,忙不迭朝长孙无忌行礼致谢。

    长孙无忌面色无悲无喜,平静地摇摇头,叹道:“说来李治也是老夫的亲外甥,你和他都是我胞妹的亲子,老夫实在不该厚此薄彼,尤其是帮着你坏他的谋划,只不过,公义大于私情,册封储君也好,将来新旧帝王过渡也好,大唐的朝堂和民间都需要一个安稳无波的过程,玄武门一幕,再也不能重演了,既然你比晋王更合适当这个储君,老夫只好帮你一次,绝了晋王的念头当然,如果别的皇子亦有争储之念,可依此一并绝之。”

    说着脸色一肃,长孙无忌眼神忽然变得严厉,紧紧盯着李泰,沉声道:“魏王你要记住,老夫帮你这一次,并不代表以后也是如此,你不可恃宠而骄,欺凌同胞兄弟,不仅因为兄弟之情,而且你更要牢记,你父皇深恨兄弟相残之事,就算为了未来的皇位,你也不能欺凌兄弟,否则万事皆休。”

    这番话说得声色俱厉,李泰一凛,急忙应命,但神色间仍然掩饰不住喜色。

    长孙无忌看在眼里,不由暗叹口气。

    皇权争夺向来都是非常残酷的,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今日李泰得了这个主意,所谓的“兄弟之情”便成了个笑话,涉及到皇权,纵然是亲兄弟,也要赶尽杀绝,这是根本无法化解的冲突。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不愧是当朝宰相,足智多谋之极,随便出个主意,便将李治置于被动,皇子成年后离京赴地方上任,这本是朝廷礼法。

    规矩是规矩,但大唐的地方城池终究太贫瘠,所以皇子们都不愿离京赴任,往往称病死赖在长安不肯走,吴王李恪便是装病的高手,每当有看不过眼的御史上疏参劾他,催促他离京时,李恪总能恰到好处地病倒,病得全身瘫软,药石无医,比死人就只多了一口气而已,李世民心一软,便允他暂留长安养病,特旨一下,李恪的绝症瞬间不药而愈,简直堪称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长孙无忌出的这个主意可谓直击要害,一言诛心。

    众所周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