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无限之狭处逢生 >

第91章

无限之狭处逢生-第91章

小说: 无限之狭处逢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醺蠢肟罄下蘼畹溃骸罢娌皇歉龆鳎趺椿嵊姓庵秩耍皇悄憷棺牛以缇蜕先グ阉哪源∠吕吹鼻蛱撸盟渤⒊⒕母芯酢!�

    林初雨虽然没有像老罗一样说脏话,不过看向刘复离去方向的眼神都凌冽了几分。张予言看着默不作声的包拯,问道:“很难做抉择吧,包大人。”

    包拯看了一眼张予言,表情有些复杂。张予言接着说道:“从刘复刚才所说来看,他确实没有什么偷玉玺的动机,这件案子很可能是有人故意要栽赃嫁祸于他。”

    包拯苦笑道:“也有可能他是在撒谎。”

    张予言摇摇头,说道:“你我都知道,他撒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何况,你何时这么不相信你的眼睛了。黑与白,你大概看得比我还要清楚吧。”

    “可是。。。。。。”包拯犹豫不决,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

    张予言帮着包拯说了出来:“可是刘复此人恶贯满盈,早就该付出代价了,此事事关重大,正好足以让他这个国舅爷也难逃干系。是吗?”

    包拯点点头,沉默不说话。

    张予言盯着包拯的眼睛,直到包拯痛苦地把眼睛闭上。大家都没有说话,等待着包拯做出决断。良久,包拯睁开眼睛,目光又回复到了往日的坚定,包拯拱手对张予言谢道:“多谢张兄提点,差一点包拯就走错了路,让自己难以回头了。这个案子,包拯会继续查下去,还刘复一个公道。但是包拯也会极力揭发刘复的以往罪名,让法理来裁决他的罪行。”

    张予言站起身,背对着大门,对包拯说道:“我在此给包大人说清楚,如果包大人不能让刘复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就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让他付出代价,你可以惩罚我们,但前提是你抓得住我们。”

    说完后老罗也站起身,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林初雨手中清钢在不断跳动,似乎已经做好了饮血的准备。包拯难得没有对这种明目张胆的不法行为提出反对,而是小声说了句:“谢谢。”

    众人下了决断后就回归了案子的讨论,这个案子的幕后黑手能够接触到玉玺,那么一定不是一个普通人,趁着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包拯带着张予言等人再次进了宫。皇上询问了案子当前的进度后,听到那几个人在牢里死了,脸色变了变,似乎流露出一丝伤心,这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被林初雨的入微技能捕捉到了。林初雨向张予言说了这件事,张予言默默记在心上。

    包拯向皇上打听了能够接触到玉玺的一些太监和宫女,并把他们召集起来逐个问话。这些个宫女太监一听说是之前丢了东西,还是玉玺,一个个吓得连说话都颤抖,连续盘问了几个,都没什么嫌疑。最后张予言也帮着问了问,一众人全都没有什么作案的可能。包拯想了半天,只得出个凶手善于掩饰的推论,但显然这个推论也站不住脚,能够在林初雨的入微,张予言的听声辩位,还有包拯的眼睛底下掩饰的人,那这个人的演技已经好到一定程度了。这些个太监宫女,底细都非常清楚,基本上小的时候就被送进宫来,身家清白。况且没有任何理由偷一个玉玺只为了嫁祸于刘复。

    包拯再三向众人确定了一下,问道:“你们确定能够有机会接触玉玺的就只有这些人。”

    所有人都点点头,为首的太监说道:“回禀包大人,玉玺一般情况下存放在御书房,上朝的时候才会被带到朝堂。上朝的时候玉玺一般都在太后眼皮底下,不可能有人能偷了。而御书房外面有重兵把守,每一个进出的人都要等级如册。按名册来看,就是这些人了。”

    “不对,还有一人。”张予言慢慢说道。

第183章 帝王心() 
大家都惊讶地看着张予言,不过张予言不急着回答,而是让这些个宫女太监都退下了才严肃地说道:

    “除了这些宫女太监,有两个人更经常也更方便出入御书房。”

    林初雨首先反应过来,试探性地问道:“你是说,那两位?”林初雨指了指上方。

    包拯也若有所思,说道:“要是真的是他们二位之一,能把玉玺从铁桶一样的皇宫送出去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老罗上前就拍了张予言脑袋一下,说道:“臭小子,别跟我这个那个的,到底是哪个?”

    张予言被老罗一拍,趁机躲到林初雨身后,手托着林初雨的腰把林初雨朝向老罗,林初雨看到张予言幼稚的占便宜方式,没好气地解释道:“这些个宫女太监,就算进入了御书房,也会被严查死守,别想带出去什么东西,更何况除了这里有一层检查,再往外还有层层检查,最后到夏怀敏的宫门那里还会来个全身检查。况且没有皇上和太后的命令,宫里人是无论如何都出不了宫的。但是有两个人,能够很容易地接触到玉玺,也能够很容易地安排人越过重重检查,直接到达宫外。”

    “皇上和太后!”老罗听到这里也明白了,一拍脑袋叫出声来,随后又有些疑惑地问道:“如果幕后主使是太后,刘复是太后的弟弟,太后为什么要去陷害自己的亲弟弟。但如果幕后主使是皇上的话,皇上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予言想了想说:“这就要看这个玉玺被送出的时间了,如果是在皇上当权之后被送出,显然就说不通了,皇上要是真的想要刘复的命,太后已经失势,这对于现在的皇上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如果是在太后交出权利之前,甚至是我们把李娘娘这件事情告诉皇上之前,嫁祸刘复这件事情就会有更深远的影响。是吧,皇上。”

    张予言看向隔间的屏风,皇上拍手从那里走出来,这种简单的偷听,在张予言的听声辨位下无所遁形。皇上赞许地看着张予言和包拯,说道:“二位可真的是国之栋梁,可惜张予言你拒绝在朝为官,否则朕如果有你二位的辅佐,何愁家国不兴旺,百姓不安康。”

    张予言回道:“皇上谬赞了,在下只是江湖布衣,行无定居无所,甚至不知道明天的生活会怎么样,担不了加过重任。倒是皇上给了我们许多惊喜,大宋江山在皇上的管制下,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甚至或许在千年后的后世来看,也会成为历史中的璀璨繁星。”

    皇上笑着摇了摇头,说:“朕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那个时候太后还把持着国家大权不肯松手,朕也抓不到她的致命把柄。当时张德林王延龄还有太后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平衡,如果没有一些外力的干涉很难产生变化。所以早在三年前,朕就开始秘密做了准备,把一些心腹陆续安排到了各位大臣那里,其中刘复是一颗重要的棋子,所以朕为他做了很多准备。只不过这些准备在你们把母后回来的这件事告诉了朕以后就都没有什么用了。太后自作孽,用不着我之前的布局,直接暴露出了致命的把柄,这才只能乖乖交出权利。”

    张予言接过皇上的话来说:“如果没有李娘娘这件事,皇上您也会用玉玺这件事做文章。这玉玺想必也是你让人拿给在刘复家潜藏三年的心腹老孙手里,让他趁机陷害刘复。到时候老孙头只要一口咬定是刘复的指使,倒是后刘复百口难辩。这样子太后就必须对刘复的这种行为作出决断。倘若太后忍下心来,杀了刘复,你也会从中插一手,把这件事情和太后扯上关系,玉玺是权利的象征,如果太后把玉玺交给了刘复,那就意味着太后对赵家江山有二心。到时候真假难辨,这滩水越浑,皇上您能做的事情就越多。如果太后不肯杀刘复,那么这件事情太后不仅难逃干系,还会背上一个包庇忤逆的罪名。这一招兵行险着,看来皇上之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了啊。”

    皇上点点头,说:“朕已经等了这么多年,如果再不果断出击,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活在太后阴影里的日子朕一天都不想再过了。刘太后虽然处事有些本事,能承担国家大事,但她性子上太谨慎了,不敢去动朝中某些人的利益,这样子下去,朝廷会越来越混乱。一味的保守不变革最终带来的是腐朽,朕有自己的想法,这天下是属于我们这些敢想敢做的年轻人的。今年,朕马上就要改革科举,不让那些王公子弟对科举垄断。严明考纪,杜绝舞弊和官生勾结,首先为国家选出一批扎实的人才出来,逐渐替换掉朝中的一些蛀虫。即使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朕也不会心慈手软。外邦虎视眈眈,国家不尽快富足起来,迟早要被人欺凌。”

    听到仁宗皇帝这一腔抱负,里面的一些道理后世在血肉里才深刻领悟到,这一刻,看着这一位冉冉升起的天之骄子,张予言由衷地说了一句:“皇上圣明!”

    从皇宫里出来时已经入夜了,这一次嫁祸主使虽然查到了就是皇上,但也没法结案。本来皇上是要用玉玺这件事情扳倒太后的,张予言等人带来的李娘娘的消息使得皇上临时改变了计划,玉玺也没来得及收回。太后之所以不知道玉玺已经丢失了,是因为皇上早就偷偷命人仿制了一个假玉玺。别人偷玉玺或许是杀头的大罪,但是皇上拿玉玺这件事倒反而不知道怎么判了,这玉玺本来就是皇上的。所以最后包拯也只能让皇上好好处理那几个为了不泄露秘密,按计划死在狱中的死士。皇上也早就有了决断,给他们追封了名号,同时答应厚待他们的家人。

    皇上的这件事虽然了了,但是刘复的事情还没有,在玉玺这件事解决之后,包拯把早就准备好了的刘复的罪责递给了皇上。时间紧急,包拯只来得及整理出一部分,但就是这一部分,也足够刘复死一百次了。刘复的事情皇上也知道,不然之前也不会想着用它来背锅,现在太后失了势,没有人能保住刘复。皇上看到刘复的累累罪行,气得骂道:“蛀虫,渣滓,朕不能留他。”当下皇上就命包拯连夜赶回去收集更全面的证据和证人,明天上朝要公开审理刘复,就从刘复开刀,好好整顿一下朝廷的风气。

第184章 众怒() 
“皇上驾到。”

    “太后娘娘驾到。”

    太监尖细的嗓音打断了朝堂之下闲聊地大臣们,一个个都跪下迎接皇上和太后。不过大臣严重都多了一丝不解,要是放在以前,换上和太后一起来上朝一点都不稀奇,可是张德林王延龄皆已身死,而太后也交出了政权,如今皇帝才是这天下真正的主人,为何太后还来上朝。

    不仅群臣疑惑,太后也疑惑,今早皇帝派人来通知太后,说让太后一起入朝议事,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太后过目。具体问及什么事,传话的人也推说不知。自从卸去了身上的担子以后,太后的日子过得很清淡,是因为不再有国事操心,也是因为张德林的死。张德林死后,太后日夜吃斋,不知道是在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还是在逃避什么。

    皇上也看出大家的疑惑,说道:“众爱卿平身,朕今日请太后来,是因为今天有事需要太后娘娘决断,事关皇家威严,也关乎百姓安生,朕也不好独自做决定。”

    太后听了皇上的话,一时间想不到最近有什么事情这么重要,于是问道:“是什么事情惹得皇儿忧心了?”

    皇上叹了一口,说道:“唉,是有一个犯人,朕不知道该怎么判。”

    “哦?是什么犯人让皇上如此操心。可以说出来哀家听听。”太后也不知道皇上葫芦里究竟卖了什么药,只能接着问道。

    皇上见太后已经入套,就说道:“这件案子是包拯办的,还是让包拯说说此人的罪行吧。”

    包拯上前回话:“臣领旨。”包拯从袖子中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折子,打开来读道。

    “汴京东郊强征民宅,有不从者,纵火焼屋,死六人,伤十一人。”

    “强抢民女总计十五人,其中五人不堪受辱而自杀,其余十人卖入各地青楼。”

    “强占民宅十余座,店铺二十余间,其中被抢占者有不服的,死伤十余人。”

    “。。。。。。”

    包拯把一条条罪名读了出来,每一条都充满了受害者的血泪。太后刚听第一条,心中就咯噔一下,猜到了包拯说的是谁。之前太后当政,这些事情都是太后帮刘复擦的屁股。听到包拯越读朝上越安静,太后慌了,叫出声来:“够了!”

    包拯扫了一眼太后,说道:“太后娘娘,这句话你应该对犯人说,天理昭昭,如此丧心病狂之徒如果还能安然活在世上,那百姓会怎么看这个朝廷,会怎么想这个天下。汴京刚经大劫,张德林谋反已经使得百姓人心惶惶,如此恶徒再得不到惩治,国将不国!”

    包拯说完从袖子里又拿出了一块沾满血迹的布,在面前的地上展开。

    “禀皇上太后,这是受害者家属联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