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玄门之青城长老 >

第6章

玄门之青城长老-第6章

小说: 玄门之青城长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家庄虽然在半山腰,一条马路直通山下杨家村,而且这条马路也不是很陡峭,沿山盘旋而下,直到杨家村。

    杨家村是一个大村,户口数百,人口数千,是牛头乡附件最大的村庄,也是杨青城养父的封地。

    在杨家村中还有杨家大宅,只是杨青城很少去住。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说出来即很普通也很现实。这既有杨家族人的原因,也有杨青城自身的原因。

    后来叶凤仙生下杨玉琛后,这个矛盾就稍微减轻了点,但这时候,杨青城也还是喜欢住在叶家庄,待后来杨氏夫妇失踪后,杨青城更是将杨玉琛也带上山去,除了每月要下山处理一些杂事俗务外住上一二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叶家庄了里,直到现在。

    当然这边的大宅也有安排一些仆从日常清理打扫。

    经过杨家村时,杨青城也未曾停留,直接转道向海城进发。

    看着沿途的贫瘠现象,杨青城有些感慨。

    这个世界相对于地球落后很多,虽然有电话有电报有广播,却没有手机、电视等,更没有火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但这里的仙侠技术也是不凡,有飞舟、飞艇等代替,反而更加安全和快速。

    这个世界也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因为很大,很多人都只在很小的范围内生活。比如眼下杨青城所在的大陆,华洲大陆。

    除了极少数高阶修士外,基本上大陆的人都以为自己所在的大陆就是整个世界了。直到发生一场异大陆入侵大战后众人才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自己只是在一个世界很小的部分里生活,于是一些人就萌生出一种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随着战争的结束,大陆上的科技也有所发展,于是出现了比较便捷的电话、电报等方式的交流。世界的距离也随之进一步的缩小。

第10章 大陆概况() 
华洲大陆,其大无边。

    在其上,原有九大国与数个小国,九大国分别为京华、上华、玉华、明华、清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王国。

    在杨青城降临前十年,大陆各国为争地盘,纷争不断,各国因此而国力衰落,被海外自称来自皇洲的罗刹国入侵,面对此危局,当时各国因此暂时放下彼此争端共迎外敌。却又因多年互斗民生凋零,都寄希望其他国家抵抗在最前线,自己好收渔翁之利,但战争一开始,华洲这边就全线崩溃,数个小国瞬间灭国,最前线九大国之一的东华国也险些沦陷。

    这一次战役直接打醒各国的春秋大梦,在东华国、玉华国和京华国的联合推动下,各大国联合组成抗魔联军,而江湖各侠客门派及道家玄门也参与组建特战队,在这近十年的抗战中,终于击败驱逐强敌,恢复河山。

    但多年的联合抗战,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有些野心家想要独吞战果,一统天下,但都遭到各方抵抗而失败。

    各国皇族王族,世家贵族,门派掌门人及军中大佬于是坐在一起讨论月余时间,最后决定改元华历元年,并在当年9月9日成立联邦王国,制定联邦宪法,定都大陆中心原小国中华国国都,联邦王国也就此成立。九大国的领土也被重新划分为九大州,各州可根据州内实际情况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各州宪法。

    各大国皇族,各小国王族,世家,门派及军中大佬为保障自身利益,于是在宪法中制定了一些特权,看起来有点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的综合体。

    说是君主立宪制,可有九个王族,而这九个王族的王者为常任议员,国家最高领导人从九位常任议员中选举产生。最高领导人为人皇,一届任期年限为五年,可连任三届。

    人皇是国家最高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第一届人皇就是抗魔英雄北华王皇甫邵白。

    同时,人皇需要组建内阁政府,内阁总理则为人皇副手,任期五年,可连任,由人皇任命,主管政府各类事务。但人皇组建的内阁政府也要对议会负责,这样也就有效的限制了人皇的一些权利。

    而议会由宪法规定分为上院和下院。

    上院又叫贵族院,主要由皇族后裔、世家贵族、新封贵族、最高法院法官、门派掌门等组成。

    下院也叫平民院,其又分为国议院和州议院,国议院议员由各州议院选举产生,而各州议院中的议员又由各州选民按小选区多数代表制直接选举产生。

    下院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通过、再送交上院通过,最后呈人皇批准颁布。议会的财政权由下院行使,财政大权为内阁一手把持。议会对行政的监督权通过议员对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质问;对内阁政府的政策进行辩论;批准或否决政府缔结的条约;议会有权对内阁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出现这种情况,总理及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人皇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

    这就是华洲联邦政府的主要情况,其它的旁枝末节也就不需要太过关注。

    此时已经是华历11年10月了。距离建国已满10年。

    社会也已安定了许多,民生也有所改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了。

    沿着平缓的公路,马车快速的行驶,很快就进入海城。整体路程不过一个时辰,就已经到了城中杨府。

    这是一处别致的三进四合院,看上面青砖黄墙琉璃瓦,绿柳香樟四季花,一看就是一大户人家,再看院门两侧挂着一副对联:“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门上悬挂“杨府”的两个古体大字牌匾。

    一看其门面就知道是一户富贵人家。

    “到咯,哥哥,我们下车。”杨云琛待车停后,忙探出头来,一见到杨府了,高兴的叫唤道。

    “好了,好了,我们下车吧!”

    杨青城下了车,带着杨玉琛进了杨府大门。

    “三爷好,四爷好。”守在大门的仆从行礼道。这边是按家族中排名定的,像大伯父的两个儿子就被称为大爷、二爷,而作为堂兄弟的杨青城和杨云琛就成为三爷和四爷。

    杨青城轻点了下头,带着杨云琛向中院正庭走去。

    “三爷,四爷。”在路上遇见一女子上前施礼道。

    “是柳霜啊,大伯父在家吗?”柳霜原是杨家大嫂的陪嫁丫头,在大嫂去世后,负责打理内院琐事。

    “在的,真是说到就到,可把你们给说来了,老爷正陪着小少爷在膳厅吃饭呢,刚刚还提到两位少爷要过来,叫我们多准备一些好吃的,两位少爷请移步膳厅吧。”

    “哎,吃好的去咯。”杨云琛一听有好吃的忙自顾自的跑去了。

    杨青城无奈的笑笑,礼貌的跟柳霜打了个招呼,就向膳厅走去。而随后的侍从跟着柳霜去了其他地方就餐。

    去往膳厅的路上经过杨府花园,此时花园里绿树繁茂,鲜花正盛,候鸟带着稚鸟正低空飞舞。正如春来飞燕筑檐巢,夏携稚子戏凤蝶,秋后重游山河路,冬眠南国亦如春。

    虽已入秋,但海城的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北方的飞鸟也开始陆陆续续的飞来。此时杨府内,时有鸟声传来,伴随着膳厅内老人的几声咳嗽和小孩嬉笑的声音。

    膳厅犹如一间独立的厢房,空间宽大,视线明亮,一张八仙桌放立其中,杨云琛早已上桌,和一个年岁稍大一些的小孩坐在一起,正美滋滋的吃着香粥和脆饼。

    杨青城不会去怪云琛这么没有礼貌的上桌就吃,因为这里是他的亲伯父,而且他还小,他有这个资格享受这些。

    不过杨青城是不会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不是亲的,不是亲的,不是亲的,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大伯。”杨青城叫道。

    “哎,到了,没吃吧,快上桌。”杨大伯父很是热情的招呼杨青城上桌吃饭。

    “好,谢谢大伯。”

    “哎呀,总是这么客气,这可不成,就当是自己家,不要客气。”

    杨青城笑着点点头回应道。

    “嗨,玉睿,你三叔过来了,怎么不叫人啊!”

    “三叔。”

    “哎,玉睿最近学习怎么样。”杨青城对这个名义上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感觉一点话语都没有,很是尴尬,只能问问学业上的事。

    “还好。”杨玉睿敷衍道。

    “好什么,学业上是比不了你了,你以前跳级上去还是年年第一,他啊,总是排在十几二十左右,不上不下的,哎,学业上我也不多管,只要到时能考上大学就好。对了,有件事还是要让你知道。”

    还未等杨青城喝上粥,杨文宣就对其说道。

    “什么事?”

第11章 五行宗() 
杨文宣看了一下左右,说道:“先吃饭吧!等会到我房间再说。”

    “好。”杨青城不知道杨大伯为什么现在不说,要等一会,不过反正现在也急不来,杨青城也就品尝起府中美食。

    “这酥饼挺不错的,你吃吃看。”杨大伯热情的招待着。

    “好,我试试,嗯,真的很酥软,很脆,也很香,不错,很好吃。”

    “嗯,好吃你就多吃些。”杨大伯,不断的为三人夹菜。

    早餐散席后,杨大伯让杨玉睿带着杨云琛去后院玩,自己带着杨青城向正院走去。

    杨府占地面积近5亩,分前院、正院、后院、左厢房、右厢房、小花院等。

    正院很大,有很多房间,以前一大家子在,还显得有些紧张,现在奴仆大多遣散,留下几房仆从,反而显得异常空旷。

    原本杨大伯打算今晚让杨青城兄二人住在正院内,但杨青城有太多的秘密,只好婉拒杨大伯的热情邀请,准备和其弟入住左厢房内。

    杨家在海城原也是豪门大族,前些年抗魔大战,杨家二爷当兵在战争中牺牲了,后来杨家大爷也在护卫海城的战役中也被打死了,只剩下两老口和怀着遗腹子的大儿媳,没成想当年那次海难,竟然运气特差,全都死了。

    杨老夫人和儿媳原本带着孩子去娘家省亲,没想到回来的路上竟遭此横祸,好在杨家小少爷被放在桶中,随流漂动,后被人救了回来。

    前些年可以说是海城杨府人破家亡啊,后由于国家出台废奴制,以前的免费奴仆现在都要还其自由,而想要仆从现在就需要雇佣了,这一下子又是一大笔开销,为了开源节流,守住这一大子家业,只留下几房得力的仆从,剩余的皆发还身契遣散,让其回乡归里。

    因此最近杨家在海城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杨文宣带着杨青城来到书房,两人就坐后,杨文宣说道:

    “青城,你可知道你母亲的家世吗?”

    杨青城虽然也对自己养母的身世有些怀疑,但此时却没有直说,反而顺着杨大伯的话说道:“不是叶家庄人吗?”

    杨文宣没再说话,反而起身走到床柜边,打开柜子,在柜子底下取出一木盒。

    杨青城对此很好奇,放开神识,往内一探,只见一枚令牌在其内躺着。虽然很好奇这是什么令牌,但想来杨大伯会告诉自己的。

    果然没一会杨大伯就将这令牌来历相告。

    “青城啊,你我都知道,你是我弟弟收养的孩子,但我还是把你当成我的亲侄子一样看待。”杨大伯手摸着盒子感叹道。

    “大伯,我知道,我也把你当作我的亲大伯看待。”杨青城也略微动情的说道。

    “好,好,好。”杨大伯连声说了三个好,情绪十分激动。

    “大伯,不要激动,您身体本不好,不能太激动了。”杨青城看杨大伯已经满头白发,身子骨也大不如从前,此时情绪激动,已经有些微喘。忙安抚其情绪。

    “嗯,好多了,没事了,好孩子,我总算没有看错人,那我今天就把盒子里的东西给你介绍一下,随便也告诉你这东西的来历。”平复情绪后的杨大伯一边很欣慰,一边又很郑重的将手中盒子和身上的一把钥匙交给杨青城。

    “这是什么东西啊!”杨青城接过后,故作不知的问道。

    “你打开看一下就知道了。”杨大伯神秘的说道。

    杨青城见此只好拿起钥匙,打开盒子,说道:“是个令牌!”

    “这可不是普通的令牌。”杨大伯好像陷入了回忆,慢慢的介绍这令牌的来历:“这令牌其实很珍贵,是一个机会,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也是你外公留下来的。”

    “外公?”突然冒出来一个外公真的很是怪异。

    “对,你外公!”杨大伯语气很认真的回答道。

    杨青城并没有见过这个素未谋面的外公,所以对此也感到好奇。

    “是啊!”杨大伯好似陷入回忆道:“你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