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水浒求生记 >

第278章

水浒求生记-第278章

小说: 水浒求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妨焓窒乱晃煌纺炕厝ジ值艽埃闹焕铄油绰盍嘶乩矗勰俏煌纺恳彩芰嗽┩髌4耸毙∪撕湍盖紫喔敉蚶铮翟谇奘衬寻玻骨胂喙嫘∪俗鲆换刂鳎 崩畲锼咂鹂嗬词保袂槠奈ざ�

    见是这种清官难断的家事,闻焕章有些啼笑皆非,摇头叹道:“世上兄弟间推来让去都不养娘乃是丑事,可你这两兄弟争着养娘,却是美谈!你既然执意要请令堂过来,何不随船去一趟山寨,亲自和令堂以及你兄弟说清楚?”

    “人穷志短,我是个无用的人,如今沾了兄弟的光,讨了家室,衣食无忧,此时又住在他的房子里,再去跟他讨老娘,话哪里说得出口。再说就算我开了口,我那兄弟也不会把我说的话当回事!我从前说他说得多了,他见我便烦!”说到后来,李达不住的唉声叹气。

    “成家了?”一直没说话的王伦突然出言问道。

    王伦所料不差,李达早猜出他的身份,正因如此,他才冒然上前,闻焕章虽然地位颇高,但也不一定能压得住自己那个二愣子弟弟,从沂水到济州岛的这几个月,他早就打听到这个不成器的兄弟也不知走了甚么狗屎运,被梁山泊主相中,引为亲随,是以李逵在山寨颇吃得开,一般人不可能自己的家事去得罪他。

    正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李达这才鼓起勇气,抓住眼前这个颇为难得的机会。正当他在肚子百转千回的揣测王伦的态度时,不想王伦竟是以这样关心自己的口吻开了口,李达在有些措手不及的同时,心中瞬间敞亮起来。

    “成了,成了!小人刚到岛上不久,李都头给小人做的媒,迎娶的是投奔山寨的沂水县一户同乡家的闺女!”李达慌忙应答道,“敢问恁老人家可是王寨主!”

    “我还不老罢?”王伦莞尔一笑,望着李达道。李逵家里的情况,王伦应该说比其他人都要清楚。

    这两兄弟里,哥哥李达是个实诚人,从小费心费力,巴心巴肝的卖力养家,李逵打死人逃亡时,他被牵连戴枷示众不说,老母也都是他一个人在照料,可是这位老太太偏偏犯了许多老年人都会犯的错误,在跟前照顾自己的大儿子偏不当儿子,反倒那成天不着家的小儿子总放在心里挂念,是以在原本轨迹中,这位老太太一见李逵,心病立马就好了,还不忘在小儿子面前怨大儿子没本事不会养家,两人商量去享福时,都把这李达给漏掉了。要不是李达在外辛苦半曰带饭回来时撞见李逵,指不定发现老娘不见了时,还不知会急成甚么样。

    “你家的事情,我也略知道一些。李逵做事虽有些不着调,却也没有坏心,令堂跟着他,却也不至于受气。其实在令堂上山以后,我也去拜访过她老人家几次,看她在山寨倒是过得颇为舒心,毕竟现在眼睛也治好了,多年不见的儿子也找到了,冬天冻不到,灾年饿不着,周围与她年纪一般的老人也不少,平曰里说话聊天都有个伴儿。”说到这里,王伦见李达脸上写满了无奈,摇头道:

    “你别当我这是偏袒李逵,只是现在令堂过得还真算比较惬意,前面的原因我都说了,我觉得,对待老人家,还是顺着她的心意比较好,若她自己都不情不愿,你硬把她接过来,效果会好吗?你尽了一二十年的孝心,也该有自己的生活了!”

    有句话王伦没有说透,这位老太太就是喜欢小儿子看轻大儿子,能怎么办?她都这把年纪了,能强行指望叫她改变?

    “当然了,若是李逵对她老人家不好了,她自己不愿意待在梁山了,那么你要接她过来享福,只管来找我,我若,找闻太守也成,我们给你做主!”王伦回头望了闻焕章一眼,闻焕章随即出言道:“好了,我家寨主都发话了,你还有甚么担心的?若是想令堂了,便搭山寨的船回去,一个来回也就二十多天,到了山寨,你想长住短住都行!”

    李达长叹了一口气,也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朝王伦和闻焕章各自拜了一拜,默然转身。王伦和闻焕章相视摇头,这世上许多事就是这般有悖常理,道理在感情面前有时候真说不通。

    哪知这时,李达突然折返回来,朝王伦拜下道:“既然母亲现在由兄弟奉养,小人也没甚么想不通的事情了,只是我再没本事,也是堂堂男儿,不能靠兄弟的荫护过活,小人斗胆,求相公能让我自食其力!小人昔曰跟着东家时,甚么活计都做过,也不怕苦不怕累,小人不敢挑甚么,只求相公给我一个机会!”

    王伦见说微微一怔,这个默默无闻到几乎被人忽略的小人物甚至被亲娘和亲弟忽略,居然心中有这种的想法,实在让人另眼相看。

    听他说起在财主家里做长工的事情,王伦联想到原本轨迹中李逵闹了江州,官府依照前例又要拿他替同胞兄弟的罪过买单,而这财主居然甘愿替一个长工出面向官府赔话,又主动使钱上下打点,实乃奇迹。由这件事情看来,这李达平曰里应是颇有些口碑,起码让别人愿意在他落难的时候,伸手拉他一把。

    “此事好办!你先回去自己考虑清楚,自己擅长甚么,如今闻先生身边正需要人手分忧,待你想清楚了,直接来找他罢!”王伦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了李达一个明确的答复。

    咚咚咚……

    似是觉得行动比言语更有力度,李达在朝王伦连磕了三个响头后,转身离去,闻焕章望着他的背景,有些感叹道:“黑旋风居然有这么一位兄长,真是奇事!”

    且不说街边的一幕正引得附近街坊议论纷纷,此时在人群中挤出两个不高,短小精悍的岛民来,那年长之人当先开言道:“闻太守,敢问这位可是大宋靖海大元帅王伦大人?真是想请不如偶遇,这位是我家世子,仰慕王大人风范久矣!”

    闻焕章点点头,跟这人说了几句,回头小声对王伦道:“此人便是赵暹,他说的世子,只怕便是老国主的大儿子!”

    王伦见说望向那年轻后生,发现他脸色苍白,全然看不出一丝血色,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第三七二章 药方() 
“我是王伦!”

    王伦带着温和的微笑,望着眼前这位耽罗国世子道。他知道,在数年之前,高丽将耽罗国吞并,但是出于蚕食的考虑,虽然废掉了耽罗国,却暂时保留了国主的相应权利,将他逼到高丽在济州岛上利益代言人的位置上。

    这种经历一定是十分痛苦的,用汉人的话说,便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国家哪怕再小,好歹也是一国,谁都不愿被人羁縻,给自己找个爹管着。所以耽罗国高层只要不是铁杆卖国贼,就一定和高丽有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王伦之所以没有轻举妄动打乱这岛上原有的权力秩序,而贸然发动下层民众,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毕竟济州岛绝不是王伦扩张计划的最后一步,如果动不动便使出抛弃对方上层建筑的大杀器,只会让后来者引以为戒、拼死抵抗,这绝不是王伦原意看到的一幕。

    所以现在摆在王伦面前的选择很多,而最考验他政治智慧的,便是如何利用最佳的途径来掌控岛上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眼前的这位世子,以及曾到过大宋的“翻译”赵暹,都是很好的着力点。

    “下国寡民高贞乾,拜见上国元帅大人!”耽罗世子说完,不知该对王伦行甚么礼节,想起刚才亲眼所见的一幕,心中微一犹豫,终是学着李达,向王伦行了跪拜之礼。

    赵暹见世子拜倒,当下哪里敢托大,随即跟着世子一同拜下,外围许多观望的岛民见状,连忙丢了手上海货,跟着自己族中的大人物做起了相同的动作。

    这时围观的汉民见状,不知有谁高呼一声:“我等能有今日,都是拜王相公所赐,今番人尚且知礼。我等偏不如外人乎!”

    这声喊简直起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无论是进城卖菜的新移民,还是街边商铺的军烈属,都是齐刷刷的跪了下来。直叫刚收拾完毕入城而来的童威、童猛、呼延庆、扈成、孙新、顾大嫂、牟介等人惊讶不已。马大夫上山不久,跟王伦没有其他几个头领那么深的交道,当下腿有些软,也准备随大流跪下。

    “老马,你还嫌不够热闹?寨主不喜欢这一套!”牟介伸手拉了大名府头神医一把,这才叫后者摆脱了尴尬。

    牟介的话没有错,果然见王伦上前扶起一位脸色颇白的后生,马大夫见状“咦”了一声,回头对牟介道:“太医,这后生的脸色白得不大正常啊!”

    牟介此时也正打量着高贞乾。见马大夫挑开话题,面色凝重道:“此人看来元气大伤,却不知因何所致?”

    “回头得提醒寨主一声!”马大夫低声道,牟介点点头,不再说话。只是眼睛不离高贞乾左右。

    两位名医交流的声音不大,没有引起周围人等的注意,这时孙新、顾大嫂夫妇好奇的打量着岛上土著,说起私话道:“咱们虽住在登州,却哪里见过这些番人?看他们生得与你我无异,只是身子短小了些,真是长了见识!”

    这时呼延庆却拉着一个岛民。叽里呱啦的不知说些甚么,原来呼延庆虽是将门虎子武将出身,但是能言善辩,爱习番话。这边扈成瞧得有趣,站在一边旁听,等呼延庆说了半晌。那岛民却是一副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模样,叫扈成不禁失笑道:“呼延哥哥,他们是耽罗国人,你一会高丽土语。一会契丹官话的,他们哪里听得明白?”

    呼延庆闻言有些尴尬,自嘲道:“都说登州城里第一个会说番话的人是我,那鸟太守王师中还想打发我到北地番国去当使节,幸亏没去,若是那女真话也和这耽罗语一般,叫我闻所未闻,到时候脸可丢大发了!”

    “呼延哥哥莫要自责,小弟倒是走过不少地方,却也听不懂这耽罗土语,他们加起来也就三两千人,哥哥跟谁学去?反正咱们日后在此的时间短不了,哥哥若有兴致,再学不是一样?”扈成劝解道。

    呼延庆闻言这才释然,左顾右盼,参观着山寨的大后方所在。和许多头一次上岛的头领一般,呼延庆毫不掩饰自己面上的喜悦之情。

    高贞乾乍一见面,便对自己行跪拜之礼王伦感觉到一个极好的兆头出现在眼前,这种举动表明了这位世子和他那位表现得老谋深算首鼠两端的父王有些不同,起码对自己的到来并不排斥,趁着这次机会,王伦觉得还是弄清楚这位高贞乾的想法为好,当下出言道:“世子太过客气,我王伦何德何能,能当得世子这般大礼!”

    “元帅广施恩惠与我族人在先,大败高丽人在后,此乃厚德!既有大败高丽人的实力,却仍以实心待我,耽罗虽小,却也懂得知恩图报!”高贞乾谦逊道。在王伦面前,或者说在绝对实力面前,他根本没打算玩甚么弯弯绕绕,该说什么便说甚么,并没有隐瞒。一来眼前这些人是耽罗国洗刷灭国之恨的最佳借力,二来眼前这些人比高丽人更有叫耽罗万劫不复的实力。

    姿态摆得很正啊!

    王伦暗想道,正要说话,忽见这高贞乾头上渗出豆大的汗滴,面上表情异常痛苦,几乎站立不住,赵暹见状急忙抢上,扶着世子,急道:“元帅,元帅,还望救救我家世子则个!”

    于医道上,饶是王伦是个外行,初见这世子便发现他面色有些不对劲,哪知这么快便发了病,王伦刚刚对他起了些兴趣,怎能见死不救,当即招呼牟介和马大夫给高贞乾会诊,两人轮番拿脉,诊断后都是面色凝重,最后牟介对王伦道:

    “暂时助他逃过一劫不难,但他几近油尽灯枯之态,我不知他吃了甚么,竟然虚弱到这个地步,有如虎狼之药在体内杀伐征战,将身子糟蹋得不成样子!”

    赵暹一听大惊,道:“不可能,我家世子这半年来,天天服用从高丽买来的上好参类,怎么还会这般虚弱?”

    “是单独吃参,还是把参入药?”马大夫出言问道。

    “都是入药,半年前我家世子发过一场大病,无人能治,星主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去求高丽王,后来高丽王派了御医过来,这大夫当真医术高明,上手之后便将我家世子治愈,只是临走时说我家世子身子虚了,需要进补,所以留了一个方子……”

    牟介一听,心中便有了数,当下道:“我先把你家世子的病情控制住,你速速派人回去取了那个方子我看”

    赵暹一愣,还没来得及答话,只听一旁的童威忍不住骂道:“高丽若有良医时,我家牟太医当年也不用远赴高丽,给那鸟王看病了!真是庸医杀人,治好了便治好了,还留个甚么方子!”

    赵暹一听大惊,原来眼前这位是大宋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