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殖道-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水蓝色的线条逐渐变成了黄色,只听到河狸子的声音,“丹炉中的药材业已化开,可以继续投入药草了。”
扬长剑听到河狸子的提醒,忙将另外两味药草投入炉中,当新的药材进入炉膛后,丹炉表面线条又恢复了水蓝色,如此方便的提示功能,让众修士大开眼界。
张玄庆没料到这座丹炉竟然还有如此方便的提醒功能,这完全可以让无法精确控制炼丹过程中各阶段时间的新手,准确的了解到丹炉内部原料的转变程度。
“此炉竟有如此难得的功效,只要有丹方,即使是初次接触丹药炼制的新手,有了此炉,恐怕也有很大机会成功炼出丹药。”首先忍不住出言的是一直没有出声的武当掌教,他发现有了这座丹炉的新功能后,自家宗门在这处道场的驻守人员构成中首次有了足够的发言权,不会再因为宗门内缺少炼丹人才,而只能获取驻守人员名单中最小的份额。
张玄庆对武当掌教的说法深表赞同,虽然丹炉的这种功能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正一道在此地驻守人员名额中所占的比例,但张玄庆并不担心,毕竟炼丹之道不仅仅是几张丹方那么简单,正一道统领三山符箓后在炼丹之道上增添的底蕴,不是全真、武当两道所能比拟的。
此时扬长剑也已经明白丹炉外壁变化的线条与炉中药材炼制程度的关系,先后投入了“长春丹”所需的五种药材后,最后的关键时刻到来了。
当五种药材都已化为药液,接下来就是从这五种药液中提炼出丹药所需精华,融汇成丹,这也是整个炼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稍有差错就会前功尽弃。
一直在为扬长剑提供后续元气支持的沈静圆,此时也略显不支之态,毕竟将自身元气输入他人体内,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就有不小的损耗。
沈静圆输入扬长剑体内的一份元气,最多只有五成注入丹炉中,其余部分在传输过程中消耗掉了。
张玄庆见扬长剑不再向丹炉内投入药材,丹炉外壁的线条已经彻底变成了黄色,表明这炉丹药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脸色有点发白的沈静圆仍然维持着向扬长剑输入元气,到了此刻他当然不会半途而废,反而加大了元气的输出量,力保丹药炼制的顺利完成。
扬长剑也没有辜负沈静圆的期望,当丹炉外壁的黄色线条再次恢复了赤红,重新隐入丹炉外壁中时,丹炉中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清香,闻到这股香味的修士都明白这炉丹药成了。
没有典籍中记载的成丹之时出现的龙虎云气,也没有其他异象出现,更没有传说中的天雷下击,这炉长春丹作为大明修士利用海外资源炼制的第一炉丹药,其意义并不在于丹药自身的功效,而是表明张玄庆一手推动的道门海外之行,取得了真正的成果,即使这份成果不是那么显眼,但毕竟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跟随船队出海的大明修士,如果说之前是因为传闻中的海外灵材,那么这炉完全依靠海外资源炼制而成的丹药,相比之前获取的灵材晶石,给这些修行者增添了更多的信心。毕竟炼制丹药所需要的药材,相对晶石而言,灵药能够人工培育,具备可持续性,特别是有一座现成的药园可以利用。
当开炉取丹时,众人都想先睹为快,纷纷上前,只见扬长剑从炉中取出了八颗浑圆的金色丹药,作为一名首次炼丹的修士,能够有如此成绩,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第九十二章 丹药分配()
八颗金色丹药被扬长剑小心的用一只绿色小瓶装起,说起来这只瓶子还是他在研习炼丹之道时,从典籍记载中发现凡是修士炼制丹药,炼成的丹药都是用玉质容器盛放。后来他偶尔得到这只绿色玉瓶,就一直带在身边,只可惜从来没有用武之地,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
这次炼成的长春丹,原名益寿丹,是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当年跟随蒙古大军远赴西域,与大汗铁木真一番交谈,返回中原后,丘处机有感于常人对长生的渴求,即使身为帝王之尊也不例外,因此专门针对普通人精心研制出的一道丹方。
此丹对修行者来说,并无多大效力,但对普通人来说,还是能够产生一定的延年益寿之效,但由于当时中华之地的炼丹药材匮乏已久,这种丹药的延年益寿之效也大打折扣,只能算是有锦上添花之效,而无雪中送炭之力。
张玄庆对这几颗丹药倒是没什么想法,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被汪直软禁的工匠楚泽,因为楚泽是第一个从他手里获得《鲁班书》中的一项完整技术的外人。
虽然张玄庆没有对楚泽透露《鲁班书》的存在,但楚泽被软禁,除了因为“飞天神鹫”之事外,张玄庆实在想不出高高在上的汪直怎么会专门针对船队中的区区一个工匠。
况且汪直要处置一个工匠,就算是直接将其处死,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但他偏偏将楚泽软禁,难道是想从楚泽口中获得“飞天神鹫”的制作方法?
回想起汪直亲眼目睹过的“飞天神鹫”的几次出场,特别是击杀巨型乌贼那次,汪直险些性命不保,最后击杀乌贼还是“飞天神鹫”之力。恐怕从那时起,汪直惦记上了此事。
“张真人,你觉得这些丹药如何分配为好?”耳边传来的询问声打断了张玄庆的思绪,张玄庆循声看去,原来说话的是沈静圆,只见他他正手持一只玉瓶,那名全真弟子垂手站在其身旁。
虽然当初提议将此处海外道场作为大明道门专门的药材培育与丹药炼制之所的,正是他张玄庆,但张玄庆对这几颗丹药并不在意。
“长春丹”之名虽然他之前没有听说过,但根据炼丹前那名全真弟子的介绍,这道出自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之手的丹方,据说对普通人的延年益寿略有效力,对于修行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沈静圆的问话也是在表示对正一道掌教的尊重,毕竟此次道门各宗能够借助朝廷之力联袂出海,张玄庆出力最大,大家默认的领头人还是这位年轻的正一道掌教。
而且先前张玄庆提出将此地作为药材培育和丹药炼制之所,为道门各宗提供丹药,对各宗都大有好处,毕竟炼丹所需各类灵药在大明境内日益稀少,大部分品种近乎绝迹。能有这样一处丹药供应之地,对各宗修士裨益非浅。
这炉“长春丹”作为道门接手钓鱼岛道场后的首次炼丹,于情于理都应该由张玄庆这位首倡者来主持分配。
一旁的李玄宗也忍不住出言道:“这批丹药虽然是有全真门下炼制而成,但所用材料器具均是道场公产,张真人有首倡之功,贫道也赞同由张真人来主持丹药分配。”
在场的除了不属于大明道门的河狸子,其他修士都纷纷表示支持张玄庆来分配丹药。张玄庆再三推辞之下,最后终于推脱不过,只得勉强同意。
眼下有八颗丹药,在场的三家宗门加上河狸子,共是四方,首先表示退出的是河狸子,虽然此处道场原是河狸子师门所有,但他表示既然已经将此地献出,谷中诸物就已经属于大明道门所有,而利用谷中条件炼制出的丹药,也与自己毫无干系。
河狸子的这番话,让其他修士对他的看法各异,但总体来说,河狸子退出后,丹药的分配就在三家宗门之间进行了。
张玄庆原本也打算学河狸子那样退出,但沈静圆和李玄宗都表示不能接受正一道的退场,特别是沈静圆私下对张玄庆说的一番话,让张玄庆打消了这个念头。
“贫道明白张真人一心追求大道,对这些针对普通人的丹药并不在意,但贫道听闻当今天子对延年益寿的丹药很是看重,还征召了一批江湖术士在宫里炼丹,说起来本派的长春丹虽然谈不上功效非凡,但比起那些江湖术士胡乱炼出‘丹药’要强上许多。”
“贫道前次返回长乐听到传闻,制作“飞天神鹫”的工匠被软禁,恐怕是汪直的手笔,若是张真人能将此丹药通过汪直之手送达天子面前,想来汪直必能够借此邀宠天子,张真人再借机关说,那名工匠必能重见天日。”
沈静圆的一番话解开了张玄庆心中郁结,张玄庆将沈静圆的建议反复思量后,发现这个办法有极大可能成功。因为汪直作为天子家奴,他的地位势力是完全依附在天子身上的,奉迎讨好天子是他生存的基础。
如今汪直出海远行,久离宫廷,恐怕他也在担心会失去昔日在天子身边的地位。如果自己能够利用长春丹为汪直增加一枚重要砝码,维持天子对其的宠信,楚泽之事顺利解决的可能性极高。
既然有了这个考虑,张玄庆在丹药分配时就不再推辞,最后分配方案如下:考虑到丹药是全真门子扬长剑炼制而出,在八颗丹药中,全真道取了半数;余下的四颗由正一、武当两家均分,张玄庆与李玄宗各取两颗。
当然众修士都对这些针对普通人的丹药没有什么兴趣,经过商议过后,决定让扬长剑等几名全真弟子暂时留在此地,整顿谷中诸事,待张玄庆等人返回长乐后,再调派各宗擅长药材配置和丹药炼制的门人轮换驻留,将这处海外道场变成大明道门的第一个海外立足点。
第九十三章 胡路笔记()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当本官从朝廷邸报中得知权阉汪直统领船队出海的消息时,还在替朝中诸臣庆幸,这个凶名赫赫的西厂提督终于离开了京城。
可是万万没料到,朝廷船队是沿着当年三保太监下西洋的路线,途中的一处重要停靠港口,正好归于本县所辖,看来本官注定是要撞上这汪太监了。
好在衙中还存有前任知县修撰的县志,据其所载:此港口原名马江港,永乐七年三宝太监第三次下西洋前夕,为求海路平安,特地上奏朝廷更改为“太平港”。
永乐年间朝廷舟师从南京起航后,第一个驻泊点就是处在闽江下游、长乐城西的太平港,船队“累驻于斯,伺风开洋”。
朝廷舟师多次在夏、秋之际进驻太平港,少则两月,多则十月。当冬、春东北季风劲吹时,船队拔锚扬帆,出闽江口五虎门,转舵南下,借风力直下西洋。
本官从县志中还发现了当年朝廷舟师在太平港驻泊期间,在长乐的驻扎点,正在县城的十洋街,三宝太监曾在此处设置过水师辕门。
在本官到任之初,就从当地士绅口中听说过十洋街。一名经历过当年之事的乡老回忆,当时的十洋街上,海外番人往来众多,在大明境内很难在同一处见到如此众多的番人。
这名乡老当年还是幼童,对这些服饰古怪、形貌迥异的番人很是好奇,经常流连于十洋街,据其所述,当年的十洋街中除了大批古怪的番人外,还有各色海外异物,引得众多商贾前来交易,这些番人最喜欢的是大明的瓷器和丝绸。
十洋街在当年是远近闻名,不过好景不长,自从三保太监在天竺去世,朝廷停了西洋之行,十洋街也风光不再,连带着长乐县也萧条了不少,前来交易的番人商贾日渐稀少,最后近乎绝迹。
如今本官在长乐能够发现的,唯一残存的外番交易,就只有县中一些商贾与小流求上东番人的往来。
十洋街也早已荒废,不过既然朝廷重开海路,本官也得罪不起凶名赫赫的西厂提督,看来必须赶在船队抵达之前将街道修缮完毕,特别是当年三宝太监曾设于此的水师辕门。
作为大明立朝以来内监中功业最盛的三宝太监曾经驻扎之处,汪直极有可能会将自己驻地也设置在此。
汪直统领的朝廷舟师是二月初三抵达太平港的,本官听到消息赶往码头迎候,首次见识到传闻中的宝船,其高大巍峨之处远胜乡老所述。
本官在船上见到了汪直,虽然如此被一名内监传唤召见,让本官颇感羞耻,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汪直能够逼得当朝首辅闭门谢罪,想来要对付本官这个小小知县,那是轻而易举之事。
本官之前只听闻过汪直的赫赫凶名,没想到真正见到的只是一名少年,从外形体貌上完全看不出此人就是让朝中诸臣提心吊胆的西厂提督。人不可貌象,本官如今在真正体会到这一点。
汪直初见本官时的态度很是奇怪,似乎对本官的体貌感到惊讶,不过凡是初见本官之人大多如此,想当年本人赴京秋试之时,考场守门军士竟然以“武举不得入场”为由,将本人拒之门外,好在有随身执照为凭,不过这也让本官在同年中被传为笑柄。最终吏部选官之时,也以体貌不佳为由,将本官补缺到长乐县。
本官面见汪直不久,又有一名少年道士前来,此人正是天子宠信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