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行送出了府邸数丈,将允送到马车旁,站在原地拜别允。允笑道:“曹行,这些日子你为了在家照顾你父亲,一个月能去府军左卫上值十天就不错,好在还有宋,府军左卫将士的操练才没有落下。这下子曹爱卿的身体好了,你总算可以去府军左卫操练他们了。”
“臣因为家里事耽误了朝廷大事,还请官家恕罪。”曹行马上说道。
“父亲生病孩子确实应当在家侍奉,你又不是在外地为官,朕岂会怪罪。不过等你重新上值了,可要好好请宋大吃一顿,他这些日子可十分操劳,非常辛苦。”允说道。
曹行笑着答应。他们又说了几句话,允抱着文垣坐上马车,放下帘子。曹行一直到马车见不到了才返回自家府邸。
不过马车却并未驶向皇宫,而是向着城北走去。允最近事情繁忙,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当然不能只是探望曹震而已,很多事情都攒着今日出门来办。
不一会儿马车就来到了城中的国子监大门前。允将衣服的领子都立起来,又将中衣的下摆都腋进裤子里,才从马车上下来。十一月份已经很冷了,允觉得差不多得有现代的零下十好几度,可不能轻视了保暖。
金善已经早已在门房的屋里等着了,门子远远看见车队就赶忙将金善叫出来,金善整了整衣服走到大门口,待允下车后马上躬身说道:“臣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与朕何须这样生分?”允笑道:“你现在还兼着中书舍人,算是内阁的官,也时不时能够见到朕,不必这样生分。”
金善答应一声,又道:“陛下,现在天气已冷,还请陛下移步屋内。”说着又命人端出一顶轿子来。
“朕从不乘坐轿子!”允马上斩钉截铁的说道。
“陛下,臣知晓陛下以身作则从不坐轿,岂会为陛下准备轿子?这是为太子殿下准备的小轿。太子殿下现在年岁尚幼,恐怕受不得寒,马车又无法驶进国子监内,所以臣为太子殿下预备了轿子。”金善说道。
允心想文垣确实得做轿子,点点头说道:“爱卿有心了。”抬步走进国子监内。国子监的差人指挥将轿子送到马车前。
第960章 政务官与事务官()
“即使如此,工部也太慢了,朕回头得督促一番。黄路记得回头提醒朕。”允熥说道。在这个年代地龙就相当于暖气,没有地龙冬天非常不好过。带有后世思想的允熥虽然没有能力给全国百姓都铺设地龙,但各个官衙还是可以的。新建的公租房也开始铺设地龙。黄路躬身答应。
说过此事,允熥问起金善他的工作来。“现在国子监内一共有多少监生?各堂分别有多少个人?多少个班?”此时国子监内将学生分为六堂三等。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等,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等,率性一堂为高等。高等毕业后才能授官。
“启禀陛下,依照先帝时立下的规矩,六堂总共编为三十二个班,每班约八九十人,在监监生共两千六百多人。其中正义、崇志、广业、修道、诚心五堂各五个班,率性堂七个班。”金善答道。
“怎么,难道不是每一年都有固定的学生入学?为何各个等级的堂学生数目不一?”
“陛下,这是有缘故的。一者,虽然依照先帝定下的规矩,国子监学制为四年,其中初等一年半,中等一年半,高等一年,但要升入中等学堂须得精擅一经,大多数学生要达到这一水准就要四五年的功夫,反而从中等学堂升入高等学堂的大多数学生不过要二三年,所以修道、诚心二堂的学生较少。“”
“二者,按照章程从率性堂毕业后才能授官,但这几年朝廷需要的官员数目众多,许多入了率性堂读书没多久的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吏部选为官员了。吏部的同僚话说的在理,国子监的学生自己也愿意,臣在其中也不好阻拦。”金善有些无奈的解释道。他身为国子监祭酒,很担心这些学生如果在官位上干得不好,别人抨击自己‘怠慢监务’、‘尸位素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允熥安慰道:“这几年朝廷新设了许多官职,衙门也设立了不少,需要的官员多,也只能让国子监的学生提前毕业了。”
“陛下,若是官员不足,为何不增加科举录取的进士人数?也可大挑举人为官。”金善说道。
允熥笑笑没有说话。在他看来进士出身的人就相当于政务官,要那么多政务官做什么?举人想要做官可以啊,但只能当事务官,来国子监学习,毕业后就能够授官,还能够得到优待,直接在中等的修道、诚心二堂学习。
金善见允熥但笑不语,也不再说此事,又说起了现在监内的其他问题,诸如博士、助教、学正之类的学官教书育人的本事参差不齐,又有几个勋贵子弟入学后不大遵守国子监的规矩。
“所有学生不论出身如何,都要严格依照规矩管着,若有违反的一律依照规矩处置了;学官的本事参差不齐,你就依照自己素日的打量将你以为应当罢黜的列出来,朕批了就是。这两件事以朕看来,都算不得什么。”
“在朕看来,最大问题是,国子监教授的东西太过于简单了,只是教授四书与十三经,而非实务。”
说完这句话,允熥注意到金善的表情有些诧异,马上又道:“朕并非是说四书与十三经不重要,相反,他们非常重要,但是许多事情四书十三经是没有如何处置的法子的,虽然宋赵普说依照半部论语治天下,可那是他已经一步一步历练出来,知晓如何依照论语治天下,一般的官员,哪有这个悟性?”
允熥认为,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殿试选拔出来的进士应当担任的官职是政务官,类似于西方国家通过大选选出来的官员以及各部门长官。他们不需要做细务,把持大政方针就好;而未来国子监毕业生的定位就是事务官,依照大政方针处置具体的事情。若是一些人事务官做得好,也能升为政务官,但政务官不能去当事务官。
既然未来的定位是事务官,就不能只学四书十三经了,得学习真正与做官有关的东西;国子监的作用,就是对这些入学前只有一脑门子四书的读书人进行岗前培训。
允熥早在三四年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当时他要改的事情太多,后来就放下了。直到今年返回京城,打击理学的时候才想起来,于是任命金善为国子监祭酒,为此事预备起来。
“陛下,是否小看了天下读书人的悟性。确实有些人天资不足,但这样的人不以其为官便好。”金善说道。
“处置实务的法子确实可以从四书中悟出来,但那要官员们多花多少时间?绝顶聪明之人还是少数。”
“朕并非是觉得以后国子监不必教授学生四书十三经,只是添加对实务的教授。”允熥又辩驳道。
“陛下说的是。”金善并非是食古不化的人,也知道虽然理论上依照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但实际上除非是聪明绝顶之人,不然肯定会出问题。他又问道:“陛下打算如何改进?”
允熥听到他同意进行改革,马上笑着说道:“朕有个章程,与金卿商议。”
“正义、崇志、广业三个初等学堂教授的内容不变,从修道、诚心二个中等学堂开始,教授各衙门处置大事小情的实务;率性堂就不再教授学生四书十三经,全部教授实务。”
“从修道、诚心二堂起始,实行分科之制,分为户、刑、工、兵等‘专业’,每专业若干名额,先允许学生自己报名,但若是有专业报名的学生不足,就从多余的专业中挪几个人过去。以后,所有学生只能在专业所对应的衙门为官。比如户专业的学生只能在户部为官,除非此人十分有本事,能够当到正四品以上的官职。所有国子监的学生为官都要从基层小官做起,一点一点提拔。”
“此外,以后国子监学生的来历朕也要有所限定。原有从各府、州、县学来的生员不必有所变化,举人坐监也允许,并且不必经过初等学堂,直入修道、诚心二堂读书。”
“但白身入国子监须得严格把控,必须有知府推举才能入学,并且只能推举为官之处的人。至于荫监,只能你以后对他们严格管理了。”
“最后,正义、崇志、广业、修道、诚心五个初等、中等学堂不论,率性堂的所有学生不得退学去考科举,若有违背的,即使文采再好朕也绝不录用。”允熥一口气将自己对于国子监的改革全部说了出来。
“陛下,对监生的来历有所限定臣十分赞同。不瞒陛下说,几乎每年都有不太合格的白身入学,反而各府、州、县学的生员虽也有不服管教的,但学问都还合格。”
“可下令所有监生都要从小官做起是否再斟酌?科举出身的进士最低是七品的县令,国子监的学生为何要如此?”金善说道。
虽然允熥施行以官代吏的法子很隐蔽,但这几年过去,总有人看了出来,认为不入流的小官就是过去的吏,不愿意干。
“朕晓得许多国子监的学生挑三拣四,不愿意当不入流的官员,这种想法一定要破除!以后除了进士出身的人,其余人为官都要从头做起,一点一点提拔上来,这样才能知晓所有的事情如何处置,政务老练。朕知道,他们以为现在不入流的官员就是过去的吏,这是错的。过去的吏岂有升官的机会?而他们只要做得好,一定能够升官。你在国子监,一定要告诉所有监生这一点。”
“何况不让监生来做,这些不入流的官员让何人做?继续如同过去的胥吏一般为地方上的恶徒所把持,使得朕与诸位爱卿制定的好政策到了地方就走样?”
允熥没有让步的打算。他今日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对国子监的改革,更是对整个文官体系进行了改革,这里让了一步,他所构建的类似于现代公务员的新体系就必须大改,所以绝不能让步。
更何况他也没必要让步。天下的秀才这么多,能够考中举人的只有百分之几,能考中进士的更是只有万分之一,你不愿意干,总有人愿意干。‘你们这些监生,历史上到了明代中期都只能当最低最小的官,朕的改革起码还保留了你们升到中高层的可能。还不满足。’允熥想着。
金善仍旧觉得允熥的改革不太妥当,或者说太过急功近利,又劝了几句。允熥经过思量,最后说道:“既然如此,就由你对所有率性堂的学生进行评定,评定的高的可以直接为七八品的官员,中等的为八九品之官,低的为不入流之官。”但他心里想着:‘这只不过是过度,等过几年制度捋顺了,一定要废除这一条。’
“是,陛下。”金善这才接受。他又与允熥商议了一会儿细节安排,把新的章程一条一条写下来,将此事定下。
第961章 在讲武堂()
说过此事,允又与金善聊了两句家常闲话,关怀了一番金善家里如何,又去监生们读书的课堂外看了看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驻足听了一会儿一名五经博士讲课,以及对几名监生问题的回答,就离开了国子监。金善将他送到衙门大门口,目送车马从眼前消失后才返回衙门里,随即马上对所有官员说道:“你们都跟着本官来公房,本官又是要与你们分说。”
允则坐着马车来到了讲武堂。讲武堂是与国子监类似的衙门,只是一文一武,允来国子监,就马上想到了讲武堂,顺便也视察一番。
讲武堂的副校长俞周文和司务长郑轩听到允前来的消息后,马上手忙脚乱的让司务们赶紧将公房整理一番,屋子与楼道的为生也马上打扫一下,随即快步赶往门口迎接。
一边走着,郑轩还不停的说道:“现在天这么冷了,皇上不在宫里,出来做什么?”
“禁声!”俞周文马上对他说道:“这话也是咱们能说的?这可是讲武堂,当年皇上亲自设立的衙门,出来的武将级别都不低,皇上当然会十分注意。”
“说起来,贺文常这次可发达了,在安南立下大功,保住了许多粮草,就是被留在了当地为官有些不好。”郑轩又道。
“我倒是觉得在交王麾下为官挺好。在京城朝廷,有数不尽的烦心事等着你,一不小心还会卷入是非之中;在交王麾下虽然官小,以后想升官也不太容易,但毕竟安心。”俞周文说道。
“你说的也是。”郑轩道。他们身为讲武堂的官员把持着这个重要衙门,想要拉拢或者对付他们的人很多,尤其是去年后半年到今年年初这段时间,趁着皇上不在很多人虽然大动作没有,但小动作不断。好在俞周文非常谨慎,对于不熟悉的人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