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一名小宦官走进殿里,和王喜说了几句话。王喜马上悄悄和允熥说道:“陛下,江都主子要生了。”昀英还没有正式加封公主,但是王喜又不敢叫她郡主,所以称为江都主子。
允熥顿时激动起来。要说和允熥关系最好的亲人,除了老朱以外就是昀英了,她要生孩子了,允熥恨不得马上跑到身边看着。
但是他不行,还得在这里和这些人说些没用的话。于是允熥吩咐道:“让为宫里的人接生的接生婆去给昀英接生。多派几人。”王喜领命而下。
然后帖木儿帝国也不考虑了,就在心里担心昀英万一出什么事情怎么办。又担心万一昀英大出血怎么办?
‘实在是应该提前预备几个人的,从昀英胳膊上抽点儿血,注入这些人体内,然后谁要是没死就应该是和昀英的血型一样,就可以在万一的时候为昀英输血了,现在已经晚了。’允熥想着。
===================================================
此时的驸马府,曹家人也都聚在昀英的产房外边等着,包括曹震,曹震的妻子李氏,曹行和妻子刘氏,还有昀英的丈夫曹彻。
曹彻与昀英夫妻感情极好,所以曹彻极为担心;而曹家人大概知道允熥和昀英的兄妹感情好,所以也都很担心。
这时王喜带着四位接生婆来了。载着接生婆的轿子直接抬进了驸马府的内院,一直到昀英的产房外边。
王喜从轿子中出来,也来不及寒暄,直接说道:“陛下派我带着这几位接生婆来帮着接生。赶快让她们进去吧。”
曹震的妻子李氏有些在外边待不住了,也说道:“我也进去吧。”然后带着四位接生婆进了产房。
李氏一进产房,就听到先前自家请的接生婆说道:“公主,使劲儿!使劲儿!”
李氏也忙上前说道:“殿下。”
昀英睁开眼睛说道:“是婆婆。”声音有些虚弱。
李氏说道:“公主,孩子马上就要生出来了,公主用力,马上就好了。”
昀英说道:“我没力气了。”
李氏说道:“公主!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殿下也要好好的,看着他长大成人!”
李氏又说了许多的话。也不知是李氏的话起了作用,还是其他什么的,昀英又挤出些力气,最终把孩子生了下来。
等在外面的人都快疯了,整整一个时辰,曹彻双手攥拳,手心渗出了血也茫然无知;王喜一直在合计万一出了问题该怎么和允熥交待。
这下听到母子平安,曹家人谢天谢地,王喜马上坐着轿子返回皇宫。
===================================================
乾清宫内,允熥也焦急的等待着。方孝孺虽然觉得为了一个公主耽误朝政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他也不傻,也不会为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与允熥顶着的,所以没有说话。
这时王喜飞奔进来,见到允熥就喊道:“陛下,江都主子母子平安!”
允熥顿时舒缓了神经,站起来说道:“真是太好了!”
宫城西北角的柔仪殿,昀英的母亲李侧妃也在听到了昀英平安的消息之后终于放下了心。
第228章 文学泰斗()
允熥当时本来想让把孩子抱进宫的,但是想想也就算了,等到满月的时候,昀英身体也恢复了许多的时候让她带着孩子进宫就行了。
并且允熥想起了李侧妃。现在有朱元璋临死之前的遗嘱为依凭,可以在把还活着的生了儿子的朱元璋的嫔妃全部由其子在封地抚养。允熥也想依照这个旨意让李侧妃也出宫去公主府。
不过这个的难度有些大,不符合人们的认知,所以允熥还要思量一下。并且总得等到正式册封为太妃之后才好。
宴请完了这些番国使臣,就可以打发他们回国了。允熥也不关心这件事情了。
七月十八日,允熥把今日的正想问一下河沿庄的工匠是不是都已经收拾好了可以搬到皇城里边的内官监了的时候,王喜走进来和允熥说道:“陛下,赵民回来了。”
赵民?允熥想了一下,才想起来这是自己派出去寻找罗贯中的好友的几名侍卫之一。
然后允熥反应过来,说道:“是不是罗贯中的几名好友都叫来了?”这件事允熥吩咐下去以后就没怎么问过。
王喜说道:“有二人回报称所寻之人已经故去了。今至京城者仅有六人。”
允熥感慨道:“也是,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故去也是平常之事。”又问道:“可有带着徒弟来的?”
王喜说道:“奴才听侍卫们说,除了从鍢建找来的那人,倒是都带着几名二三十岁的人来的,也不知是徒弟还是儿子。”
允熥说道:“多半是徒弟,如果是儿子也是继承衣钵之人。等这些人都故去了,也有人继承就好。”
接着说道:“备车,朕要出宫。”
王喜小心的问道:“这次是要仪仗还是不要?”
允熥笑骂道:“蠢材,怎能仪仗出行!这些人虽然不算是下九流,但是也不是什么受人看中的身份。我仪仗出行去了这些人的地方,被御史知道了还不被参一本!快去备车!”王喜领命而下。
允熥也去换衣服。他此时还不知道有人不小心让人以为他是为王爷,不过他也并未穿的太朴素,而是换上了一身勋贵家子弟的衣服,打算含含糊糊的假扮成勋贵家的子弟,然后偷偷透露给他们自己是舳舻侯朱寿的儿子,这样他就可以自称是姓朱了。
换好了衣服,允熥坐着车向为他们安排的地方而去。
================================================
此时在安排的地方,这几位大明编剧、文学界的泰山北斗坐在一起喝茶,罗贯中当然也在。
罗贯中对着刚到不久的吴玉朝说道:“你可算来了。你是跑到建阳想把自己的书出版是吧?成是没成?”
吴玉朝喝了一杯茶,看屋里只有自己的这些老熟人和他们的徒弟,说道:“怎么会成!王福和李云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现在这个情况,怎么会给我印?”
“倒是你,榜上贵人啦!还是为王爷,能给你从大内拿出铜活字来印书,真是了不起。”
罗贯中听他这句话,顿时一惊:‘怎么他们知道陛下的身份了?不对,他说的是王爷,陛下继位的旨意早已经天下皆知了,怎么可能还称王爷?他多半是误听了几句话。
所以罗贯中笑道:“确实是位,不可言说的贵人。”
其他的人听了罗贯中的话,顿时轰然。大家都不知道原来是王爷!
一人说道:“罗兄,到底是哪位王爷?”
罗贯中说道:“这等到这位贵人来了之后和大家说吧。”他不知道允熥会怎么说,不敢瞎说,所以只是含含糊糊的。
这时吴玉朝又问道:“既然是哪位王爷罗兄不便说,那就算了。不过,这位王爷真的会来见我们?不是会像一些从前在杭州的时候达官贵人一样,派个连内院都进不去的下人就对咱们吆五喝六的吧。”
另一人名叫张耳的说道:“是啊,罗兄,你不会是打肿脸面充胖子吧?其实并不是很得意。”
罗贯中说道:“吴兄,张兄,你们既然这样以为,为何还要来京城?就不怕被骗了?”
张耳听了罗贯中的话,从口袋里掏出一本书。众人一看,是罗贯中的中的一册。张耳说道:“不管怎样,你的书印出来了是真的。只要我的书能印出来,哪怕真的是一个小厮都敢对我吆五喝六的,我也认了。”
其他的人也说道:“是啊,全是因为你的书印出来了,所以我们才来的。”
罗贯中笑道:“原来如此。”
然后说道:“几位老友,不必担心,这位贵人确实是对我并不轻慢。虽然只是来见过我几次,但是平日里就算是派遣下人过来也是客客气气的。”
“咱们从前在杭州见过的那些达官贵人算什么?这可是真正的贵人!派来的下人都是带着品级的!但是一个个的都对我甚是平和。”
“算了,我说的再多你们也是半信半疑的,等过一会儿这位贵人来了你们就知道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声音,然后一人打开了房门,说道:“王爷您小心些进来。”
然后众人看去,一名穿着华服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罗贯中刚刚听到了‘王爷’一词,顿时觉得允熥今日是要假扮王爷的,所以跪下说道:“草民罗贯中见过殿下!”
其余的人也马上跪倒在地说道:“见过殿下!”
允熥“嗯”了一声,并不答话,并且心情也不太好。他本来是不想假扮成王爷的,但是今日还是不得不假扮成王爷。
允熥是在刚刚进门的时候知道了他已经被认为是王爷了。原来送吴玉朝来京的侍卫赵民一直没有回家,就在这等着,并且偷听屋里的罗贯中、吴玉朝他们说话。
当听到吴玉朝称这位‘贵人’为王爷的时候,他就知道坏了,思来想去,觉得提前和允熥说了还可以防止允熥出丑,并且这么多兄弟都在也未必会如何严厉的处置;要是等到不知情的允熥进了屋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话,回过头来估计他的处罚会更重,所以直接找到允熥就认罪了。
允熥果然有些生气,杨峰等人劝解,允熥说道:“待会儿再处置你!”就走进了屋子,也才有了之前的露面。
第229章 民间舆论()
不过允熥作为皇帝,现在已经调整过来了。他笑道:“几位先生起来吧。”
不过除了罗贯中有要起来的样子,其他人蒙元时期和达官贵人打过交道,所以按照之前的经验继续跪在地上。罗贯中看着他们都没起来,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
允熥于是让侍卫们扶起他们。这些人见到有人来扶他们,顿时知道刚才允熥并不是在敷衍他们,也就先后站了起来。
随后一边寒暄,同时先后落座。六个人半边屁股坐到椅子上。
允熥笑道:“几位老先生,我让罗先生叫几位来京城,是有事情要拜托几位先生。”
允熥一直未表明身份,所以底下的人都在猜测他的身份。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雍容华贵的贵公子,但是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势,一定是久居上位,常掌大权的人才会如此,不太像是一位无所事事的郡王啊?
他们还在猜,这时听到了允熥的说话,吴玉朝说道:“不敢当公子的拜托二字,有什么事情就请吩咐。”其他人也应和着。
允熥也喜欢直来直去的,就说道:“那好,我就直说了。”
“第一,你们几个编写一个表达蒙元在中原的统治有多残暴的戏,能表示的多残暴就多残暴,只要百姓能以为那是真的就行。然后再改编成适合说书人说的本子,广为流传。”
“第二,写太祖皇帝如何拯救苍生,驱赶蒙古人的事情。可以写些鬼神之事,也可以不写,但是要是写了就写太祖皇帝是昊天玉皇大帝下凡拯救人间。也是先写戏的本子,然后改写成说书的本子。”
允熥说完了第二件事,感觉这不就是嘛!历史上被满清给禁了,不过这种民间的评书不好禁,但是也导致版本众多并且大多粗制滥造,后世历史最悠久的版本居然在日本,是明末时期跑到日本的华人带过去的。
允熥决定弄一部能和并称的。先让他们写着,要是不好了,就让他们再改。
“第三,你们还要写一些戏曲或者说书的本子,看过没有?”
底下的人都摇头。
允熥接着说道:“里面写了不少的关于本朝刑律如何的典型案子,我回头叫人挑选出一些案子来,你们把这些案子改写成戏曲或者说书的本子。”
“现在就这三件事。注意,一定要让百姓喜欢看,不要为了迎合我。我喜不喜欢看不要紧,一定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等你们写出来了,我会让在京城的大小戏园子让老百姓来看的。要是老百姓爱看的不多,那我就要唯你们是问了。”
“等以后了,还要让全国的戏班子都来演,让全国的百姓来看。”
听了允熥的话,在场的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允熥叫他们来是干什么的,就是先是宣扬大明多好,再就是告诉百姓大明的案子都是怎么来判。
允熥这完全是从后世学来的宣传手法,虽然改开之后就不好使了,但是那全是因为米国太强的缘故;现在要论生活水平,大明未必是世界第一,但是也差不多,反正周边的这一圈国家都远远不如的,所以允熥对于宣传很有信心。
至于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普法了,防止县官儿利用老百姓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