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第1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来到南洋或西域,对汉洲土人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在汉洲老家他们就是最普通的一名百姓,但在南洋或西域就能获得高于当地人的地位,衣食住行的享受也远在汉洲老家之上。允觉得将汉洲土人运来中原也是做善事,也能心安理得的答应。
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为晚辈()
允又问了问他们在治理封地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事情,允一一作答,而且还对当时自己与朱桢、朱柏等人的做法进行点评,评价其中的不足之处。允听了好一会儿,忽然侧身对文圻与文垠说道:“这些都是你们六叔祖、十二叔祖与二伯治理封地的经验,你们以后前往汉洲大陆就藩后,遵循他们的经验,必定能够事半功倍。”
“是,父亲,儿子一定向六叔祖、十二叔祖与二伯学习。”文圻与文垠答应道。
允点点头。汉洲大陆是十分富饶之土,也是王霸之基业,他封给两个儿子的又是最有可能发展出强大国家的地方,他相信,在他两个儿子及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带领下,会守住这片基业,建立强大的国家。
他正要再说什么,这时昀芷笑道:“二哥,三哥,已经到了青州府城,现下天色也不早了,今晚还是在青州府城歇息一晚。这会儿先下车,待安顿好了你们再聊吧。”
“都已经到了青州府?”允道:“马车怎么走的这样快?都快赶上有轨马车了。”
“这是因为道路太平整了,而且拉车的马也都是最好的马,自然就快。不过速度还是比不上有轨马车的。”昀芷又道。
听到昀芷的话,允本想说什么,但并未说出来。他在侍卫的保护下走进青州府城,早已得知陛下近日会途径青州府的知府、府同知早就做好了准备,这时匆忙赶到城门处迎接皇帝陛下。待行礼过后与他们说了几句话,嘱咐他们万万不要因自己来到青州府而惊扰百姓,之后就让他们退下了。
晚上一行人下榻在原齐王府里。十九年前的路谢之乱王府内部的景致损坏严重,但这座府邸修建的十分结实,等辽王三卫的兵马打进城里后残存的叛军也都斗志全无跪地投降,所以房屋倒是没什么损坏。青州知府因青州城内没有其他能让上千人住下的地方,所以将原齐王府收拾一番供陛下入住。
允二十三年前曾经来过这里,认出这是过去的齐王府。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原本应当悬挂‘齐王府’三个大字匾额的地方,忽然想到什么,回过头问道:“昧庵大师仍在明道寺出家?”
“启禀陛下,昧庵大师确仍在明道寺出家。大师自从去岁从广东返回后,就一直整理从其他高僧手中得到的经卷。”知府回答。
允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走进原齐王府。知府有心还想在陛下面前多表现表现,但陛下没宣他入行在,他也不敢自己进去,只能怏怏的对着府邸行了一礼后返回府衙。
但等众人都安顿下来后,允瞧着天尚未完全黑下来,同众人说道:“你们可要去见一见昧庵大师?”
“去,我要去。”敏儿马上说道。她同文垣一样,早就对朱好奇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终于有机会见面了,当然不会放过。
“怎么,三哥你不去见七叔?”昀芷却听出了别的,出言问道。
允摇摇头。“不见了,见了面也尴尬,干脆不见。”
“你不去也好。”昀芷道。
“我回屋待一会儿,过一会儿用过膳了叫我。”允说了一句,又对其他人道:“今日虽然是坐车,但也有些颠簸,坐一天的车骨头也不舒服,你们最好也先回去休息一会儿。”众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赶忙答应。
等允走了,昀芷对敏儿等人说道:“坐一天的车确实骨头也不舒服,是该先休息。况且虽然天还没黑,但也不早了,寺庙也已经关门了,你们明日再去见七叔。”
众人纷纷答应,但有一人却说道:“四姐姐,妹妹想现下就去拜见昧庵大师。”
“你去吧。”昀芷却一反刚才的态度,答应道。这人又对允行了一礼,走出府邸。
“为什么彩姑姑这个时候去见七叔祖就行,我们就不成?”文圻忍不住问道。
“你彩姑姑是七叔的亲女儿,你们和她怎么比?”昀芷道。
“彩姑姑是七叔祖之女?七叔祖过去那么残暴,还能有彩姑姑这样的女儿?”文圻惊讶的说道。贤彩从来不提自己来自哪一支,知道内情的人也不随便说,文圻又一向不关心这些事情,竟然不知道,或者即使曾经知道过,也忘了。
“七叔祖过去残暴,就不能有你彩姑姑这样的女儿了?你这话若是被你爹听到,小心他揍你。”昀芷开玩笑道。
“我爹才不会因为这点儿事情揍我。”文圻又笑着回应。
他们又开了几句玩笑,也先各自回房休息。但昀芷却向允的房屋走去。
“让孩子们都去休息了?”她走进来的时候允正靠在床边看书呢,见昀芷走进来问道。
“还有二哥呢,而且还有宝庆姑姑,哪里都是小孩了?三哥你这话说的可不对。”昀芷笑道。
“是我说错了。”允也笑着回应一句。
“不过妹妹有些好奇,”昀芷忽然问道:“三哥你为何要带着宝庆姑姑北巡?”
“宝庆姑姑虽然成婚几年了,但自从建业二年的巡行江浙以来,除了凤阳府与应天府,也没去过旁的地方。她也是好动的性子与敏儿相似,但却不能去许多地方,这次既然带着敏儿出来了,也就顺便带上了她。”允回答。
“将宝庆姑姑的丈夫也任命为某一地的总督,宝庆姑姑不就能够去许多地方了?”昀芷又道。
“不成。宝庆姑姑的丈夫可没治理一地的本事。不要说做总督,就算在中原做一个知县都不够格,可不能派出去。”允道。
“怎么不将宝庆姑姑嫁给一个有本事的人?”昀芷问道。
“宝庆姑姑自己有一次和敏儿出宫的时候见到她现下的丈夫,喜欢上了定要出嫁,我有什么法子?”允解释道。他毕竟是晚辈,宝庆非要嫁给现下的丈夫,他也不好否定。
“不说宝庆姑姑了。”允说起别的事情。“这五年来你在印度,印度现下的情形如何?”
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
“印度的情形?三哥指的是哪些?”昀芷反问道。
“与你们刚刚抵达印度时相比,印度这些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允熥又道。
“若说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可多了。”昀芷道:“首先自然是建立了三个总督府,又在总督府下设立了地方官府。不过即使过了五年,大明在印度的统治仍然很薄弱,除少数城池外,大多数地方的官府都是由地方上推举,总督府任命。这样得来的地方官当然不会完全听从总督府的话,若是某一地有两三个家势相当的高门大户相争还好,总督府还能利用几个家族的矛盾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若是某一地一家独大,那这一地完全就是这个家族的封地,对于总督府也是阳奉阴违,除了定下的赋税和劳役,几乎什么都不愿服从总督府。有一次军队从某一个县过境,要官府支应粮草,官府竟然只免费给天兵供应,橙营竟然要收钱。”
“橙营?”允熥疑惑地问道。
“橙营是我们对以当地人为主的军队的称呼,因当地人多信婆罗门教,而婆罗门教崇尚橙色而得名。”昀芷解释道。
“后来对这一家如何处置的?”允熥又道。
“当时我与无忌隐忍未发,等到这一家族又犯下另一个错误,而且是总督府已经明文说过绝不能触犯的错误后,我亲自带兵将这一家铲除了。”说起这件事,昀芷仍然感觉心头畅快。
但她随即又有些沮丧的说道:“但即使铲除了这一家,地方官府收敛了一些,但仍然阳奉阴违。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高门大户都消灭,那样就彻底乱了,一分钱的税也别想收上来。”
“这也是难免的。”允熥说道。这可不是随意出言安慰,他就是这么想的。在一个实行了至少两千年以宗教为核心的分权制度的地方,想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不,三代人都不一定够。汉代从汉高祖立国,到汉武帝基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可是过了四代人。
而且,允熥也不需要他们在印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昀芷,你们在印度,不需从当地的高门大户收束权力,也不需能够从民间得到多少劳役,赋税只需足够总督府与军队的开销便好。你们所要做的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印度更好的成为大明的殖民地。”允熥解释了一下殖民地的含义,继续说道:“为了让印度更好的成为殖民地,需要修建良好的道路,需要修建轨道,需要疏通河道,需要让当地人不敢敲诈勒索汉人商户,需要维持社会秩序。其他的,都不需要做。”
“以后,朝廷还会逐渐攻灭南印度的番国,也在当地设立总督府治理地方。南印度与北印度一样,都是当做殖民地看待。”
“殖民地?”如同当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文垣一样,昀芷一时也难以接受。与西方不同,大明传统上不存在殖民地的概念,只要为朝廷纳粮当差,朝廷就不会对不同地方的百姓区别对待。这和土司还不一样,土司拥有自己封地的全部权利,位置世袭,所有官员也都是自己任命,对朝廷承担的义务只是助战,以及以整个土司为单位向朝廷交税;但殖民地的官员则由宗主国任命,税收也是收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商户头上。
“只能这样做。”允熥又将当初对文垣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最后说道:“这些话早就想对你说,只是写在心里又怕说不清楚,所以等你这次回国后才对你说。”
“三哥,你当初下令对汉人、印度人实行不同的政策,汉印分治,是否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印度成为殖民地?”沉默半晌后,昀芷问道。
“确实如此。”允熥坦然承认。“若是放任迁移到印度的汉人与当地人融合,要不了两代他们就会成为当地的婆罗门或刹帝利种姓的婆罗门教徒,施政也会偏向当地,还怎么把他们当做统治印度的基石?只有分而治之,才能让他们能够被信任。”
“我明白了。”昀芷说道:“我以后会按照殖民地的要求,建设印度。也会将此事告诉秦松与沐昂。对了,三哥,秦松与沐昂,三哥以后打算如何安排他们?”
“怎么安排秦松与沐昂?”允熥愣了一下,说道:“你指的是印度的总督如何任免吧。”
“是妹妹话说的不清楚,妹妹就是这个意思。”昀芷忙道。
“为兄当时也是头一次设立总督府统辖占领的海外之土,不知如何安排才好,这二年才逐渐有些心得,又结合拂菻国家的先例,定下了总督府的官制。”
“首先,总督权力很大,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但不掌有法律之权,另由朝廷派人担任。总督三年一任,最多连续担任两任,任期截止与下一任总督交接后必须立刻返回中原,不得在当地逗留,也不得使子孙定居当地。”
“其次,总督府官员,除掌管法律之人外尽皆由总督任命,但除地方官员外,不得以定居当地两代以上的汉人充之。”
“其三,总督府之军队分为两类,一类为从中原派去之将士,只在辖地五年,五年后轮换另一支军队驻扎;一类为当地人组成之军队,也就是你所说的橙营,武将由当地人或定居当地的汉人担任。定居当地的汉人不得为普通士兵。”
允熥这些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总督叛变,在总督府辖地自立为君。通过这一系列的规定,形成中原汉人——土生汉人——当地人三级管理模式。中原来的汉人掌握大权,但权威来自大明朝廷,没有朝廷的威势什么都不是,根本无法自立为君。
“至于秦松与沐昂,身为首任总督,过二年卸任了,为兄当然也不会亏待他们。凡是于海外担任过总督的,返回中原后直入中枢为部院或辅官。”允熥又顺便说了说对卸任总督的待遇。他定的待遇较高,目的是吸引官员愿意去印度做总督。
“这才好。”昀芷道。在印度一同为总督这些年,她和秦松、沐昂也有了些交情,听到卸任总督能得到较高的待遇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之后昀芷再介绍印度的情形,旁的也不多说,只说交通与社会秩序。北印度有一条东西贯穿的恒河,还有许多支流,恒河沿岸也是印度最繁华富裕、人口最多的地方。有这么一条水道在,她们倒也不需要在怎么修建道路。只是为了传信方便,在恒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