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51章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51章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和敢炷傅母绺缙胂骞N慕肫胂骞墓叵祷炻遥馐窃缬写诺模彻拇蟪忌昀'(**)因而向桓公婉言进谏道:女子有了夫家,男子有了妻室,就不能混淆了,不然必会遭致灾祸。桓公没有理会申溃У娜摆桑盼慕纱笈娲映灯锎赜底牛蟹醒镅锴巴牍T谄牍氖焙颍腹⒕趿宋慕推胂骞幕穆倚形驮鸨肝慕钪章郴腹涞酶霾宜赖南鲁 �

    作为震惊齐国的大事件,齐国百姓对于此事的抨击自然是一唱三叹,明讽和暗讽文姜**无耻的秽行。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捕鱼也需要有严密的渔具,用一个破篓拦在鱼梁上,大鱼小鱼各种鱼都能轻松自如地游过,那形同虚设的鱼篓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这除了是在讽刺鲁桓公的无能无用之外,也揭示了鲁国礼制、法纪的破敝。另外,鱼儿常也有隐射两性关系的作用,破篓对于制止鱼儿自由来往而无能为力,也暗指文姜的不守礼法。

    文姜作为鲁国的国母,地位显赫尊贵,她要回娘家探亲,这本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她却在齐国伤风败俗,和自己的兄长乱为丢丑,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憎恶唾弃。但是,大家似乎并没有直接表露那种厌恶之情,而仅仅是说她出行的场面宏大,随从众多。把她说得风光旖旎,万众瞩目,如果她贤惠,这自然是在褒奖。然而,她这么招摇过市,排场这么风光,声势这么浩大,到了齐国却做出了这种丑行,地位之崇高和行为之卑污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讽刺效果反而入木三分。这样的大人物,美丽外表的光环外,却藏着一颗如此丑陋的内心。

    当然不仅文姜有过,鲁桓公的命运和他疏于防范、软弱无能也有直接的关系。

    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鲲鱼心不惊。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云。

    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鲢鱼心不虚。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雨。

    破篓拦在鱼梁上,鱼儿来往不惴惴。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水。

    载驱:不辞辛苦地奔波

    根据春秋记载,文姜在公元前6年、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这说明文姜在她的丈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及自己儿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也不能加以制止,百姓只能作诗加以讽刺。

    大路上疾驰着一辆豪华马车,可见高踞在车厢里的女人是多么的趾高气扬和荒乱无耻。骏马高大,车夫有节奏地晃动着那柔韧的缰绳,可见乘车者的身份是多么的非同寻常。江水滔滔来比喻大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往来不断。他们对文姜的马车都驻足而望,侧目而视,这说明文姜是多么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文姜为了自己的享受,也算真是费劲力气,一片苦心了。

    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猗嗟(yi):勤学苦练的神射手

    眼前的这位少年,形象很好,而且身体健壮,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射手。仔细看他的面容,只见他目光明亮,炯炯有神;而明亮的目光,是一位优秀射手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他的步伐矫健,走起路来速度很快,身体灵活,动作优美;这也是一位优秀射手必不可少的身体素质。

    他的射技精湛,缘于他的勤学苦练,因为他每天都在不停地练习射箭,他还能让四矢射中同一个地方,真是一位百发百中的射手!有这样高超射技的少年,一定会有女子的喜欢,自然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人真健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漂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

    这人真精神,眼睛美丽又清明。一切仪式已完成,终日射靶不曾停。箭无虚发中靶心,真是我的好丈夫。

    这人真英俊,眼睛清澈又明亮。舞姿端正节奏强,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矢同中靶中央,抵御外患有力量。

第94节 远望当归长歌当哭() 
国风?魏风

    魏风是魏国境内的民歌,一共有7首。魏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小国,故址大概在今天的山西芮城。春秋时期,公元前661年,魏国被晋献公所灭,晋献公把魏国这块土地封给了晋国的大臣毕万。毕万去世后,他的子孙根据封地称自己为魏氏,魏氏也成为了后来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先祖。魏风中的魏国是指春秋时代的古魏国,不是指后来战国时代的魏国。

    春秋时期的古魏国与晋国相邻,春秋之初,秦国向东扩张领土,占领了西周的王畿故地,魏国在西面又与秦国接壤,因此它常常受到晋国和秦国的侵夺。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的统治者既要扩张军备,又不肯克制自己的奢侈生活,因此国内的百姓饱受沉重的经济剥削和兵役负担。我们能看到的现存的魏诗虽然不多,但人民反对剥削和兵役的呼声却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在魏风中我们还可以听到一些有识之士忧国忧时的嗟叹。

    魏风中的7首诗歌分别是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魏风吧!

    葛屦(ju):可恨的女主人

    缝衣女因为受到女主人的虐待而心生不满,无处发泄之余,于是她写了首诗歌来加以讽刺。

    天气已经转冷了,但她的脚上仍然穿着夏日的凉鞋。女主人对她虐待又吝啬,导致她不仅受冻,而且还经常挨饿,以至于她双手纤细,瘦弱无力。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得不为女主人缝制新衣服。自己还在受着冻,所做的新衣服不但不能穿在身上,还要服饰他人试穿,这是何等的凄惨!女主人富有而傲慢,她穿上缝衣女辛苦缝制而成的新衣后,连看都不看她一眼,还故作姿态地拿起簪子自顾梳妆打扮起来,这样的举动让缝衣女更加的愤慨甚至难以容忍。

    脚上这一双夏天的破凉鞋,怎么能走在满地的寒霜上?可怜我这双纤细瘦弱的手,又怎么能替别人缝制衣裳?做完后还要提着衣带衣领,恭候那女主人来试穿新装。

    女主人试穿后觉得很舒服,却左转身对我一点也不理,又自顾在头上戴象牙簪子。正因为这女人心肠窄又坏,所以我要作诗把她狠狠刺。

    汾沮洳:劳动人民的爱歌

    汾水就是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水两岸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深厚的民族文化。汾水两岸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传承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美如玉”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节俭、勤劳、美好的品格和自食其力的高尚情操,“公族哪能比得上”讽刺了品质低劣、游手好闲的精英权贵的寄生虫嘴脸。

    一位痴情的女子,无论干什么活儿,也无论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这足可以看出她一往情深的程度了。在女子眼中,那位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男子在这位女子心目中的地位,是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望尘莫及的。

    于是女子深情地唱起了赞歌:

    在那汾水低湿地,来此采莫心欢喜。瞧我那位意中人,英俊潇洒美无匹。英俊潇洒美无匹,公路哪能比得上。

    在那汾水河流旁,来此采桑心欢畅。瞧我那位意中人,貌若鲜花朝我放。貌若鲜花朝我放,公行哪能比得上。

    在那汾水弯弯处,来此采荬心欢愉。瞧我那位意中人,仪表堂堂美如玉。仪表堂堂美如玉,公族哪能比得上。

    园有桃:没人了解真苦闷

    一位士大夫,他对自己所在的魏国并不满意,因为这里没有人了解他,而且其他人还经常指责他高傲和反复无常。因此他在忧愤无处派遣的时候,只得长歌当哭,聊以**。最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置一切于不顾,不再挂念思索了。

    桃树和枣树所结的果实尚且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没有用处,不能把自己的才华贡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这让他心中总是郁郁不平。他无法解脱自己心中的苦闷,只能放声高歌。他选择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到别处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是为了排解忧愁,又或许是想更谋出路,至少要换一换这种不愉快的环境。在这位士人的眼里,大概是“天下皆醉我独醒”,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忧虑,特别是他的行为,别人根本无法理解,因此造成了很多的误会,他只能有时长歌,有时放浪行游了。他感到非常的委屈,却因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难道是他们说得对,我到底该怎么办”,此时士人的心中拥有无人能理解的痛苦和矛盾。

    他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自己所思虑与所作为的事情是正确的,因而悲伤的只是世间没有知己而已,所以他表现出深深的孤独感。其实他的期望并不高,只是想让世人理解他而已。然而,连这个基本的要求都没有一丁点希望。

    他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用不去想来安慰自己了:

    园中桃树壮,结下桃子鲜可尝。心中真忧闷,姑且放声把歌唱。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园中枣树直,结下枣子甜可食。心中真忧闷,姑且散步出城池。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陟岵(hu):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

    常言说得好: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远在他乡服役的征人,如果不是特别地想念亲人,是不会登高望乡的。而这位征人,登上高高的山岗,远望父亲、远望母亲、远望兄长,这份真挚的情感,实在是打动人。他甚至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幻想:在他登高思亲的时候,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也在登高思念着自己,并在他耳旁响起了亲人们一声声体贴艰辛、提醒慎重、祝愿平安的嘱咐和叮咛。这不是他主观的刻意想法,而是情至深处的自然表现。在这一声声亲人想念自己的设想中,包含了多少嗟叹,多少叮咛,多少希冀,多少期盼,多少爱怜,多少慰藉。羁旅之人,思亲之心。

    再仔细听,父亲嘱咐他不要永远地滞留在他乡,这样的语气是厚重的,但仍不失父亲的旷达;母亲叮咛自己的小儿子不要抛弃亲娘,表现出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还有自己的兄长,直言祈祷自己的兄弟不要尸骨埋在他乡,这虽然是脱口而出,但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手足深情,表现了对青春生命的爱惜和珍惜。

    征人登高歌唱:

    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十亩之间:桑园晚归图

    古魏国地势险要相对贫瘠,因此老百姓大多贫困而节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乐观的,他们生活在清新恬然的田园风光中,享受着劳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夕阳西下,暮色渐重,牛羊归栏,炊烟四起。夕阳的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了一片呼唤同伴的声音。她们人渐渐走远了,可是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在袅袅不绝地回旋在桑田里,多好的一幅桑园晚归图!欢声笑语,是紧张劳动后轻松而舒缓的**,又是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

    这样的生活,真是让人羡慕:

    十亩田间是桑园,采桑人儿真悠闲。走吧,与你把家还!

    十亩田外是桑林,采桑人儿笑盈盈。走吧,与你携手行!

第95节 春秋超级大国() 
伐檀:无休止的劳作,贪婪的统治者

    社会中下层的民众终日辛苦劳作,而上层的统治者却不劳而获,长此以往,劳动人民自然会对统治者产生强烈的怨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