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224章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24章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着阳气行事;在举行尝祭时要教民田猎,开始动用刑罚,这就是顺着阴气行事。所以古书上说:在举行尝祭之时,要拿出公家的东西,表示将要行赏。

第501节 经解() 
到了可以割草打柴的时候,就可以动用轻刑罚了。尚未开始动用刑罚时,老百姓就不敢割草打柴。所以说:禘、尝二祭的意义很重大,涉及治国的根本,不可以不知道。

    明白禘、尝之义是君主的事,办好禘、尝之事是臣子的事。不明白禘、尝之义,作为国君就有所不足;办不好禘、尝的祭祀,作为臣子就有所不足。这里所说的义气是用来实现自己的志向,是各种德行的表现。

    所以德行盛大的人他的思亲意念就强烈,思亲意念强烈的人他对祭祀意义的理解就透彻,对意义理解透彻的人他在祭祀时必然恭敬。国君对祭祀恭敬,那么国内的黎民百姓谁敢不恭敬呢?所以君子对待祭祀,一定要亲身参加。有特殊情况时让别人代替也是可以的。虽然是让人代替,但效果却和国君亲临没有什么不同,原因就在于国君深明祭祀之义。道德浅薄的人他对祭祀的事就心不在焉,对祭祀的意义也半信半疑,在这种情况下让他向神求祭,要求他做到毕恭毕敬是办不到的。祭祀祖先而做不到恭敬,还有什么资格为民父母呢!

    作为祭器的鼎,上面经常铸有铭文。所谓铭文,就是首先称扬先祖的功德,而后再附上自己名在下面,自己把名附在下面来称扬先祖的美德,并使之明显地传于后世。那些作为先祖的人,没有一个没有优点,也没有一个没有缺点。而铭文的要求,是只赞美其优点而掩盖其缺点。这种孝子孝孙的用心,只有贤者才能办到。制作铭文,就是要论述自己先祖的美德、功业、勋劳、受到的褒奖和荣誉,公布于天下,而斟酌其要点,进而刻在祭器上,同时附上自己的名字,用来祭祀先祖。

    赞扬先祖,表示自己的孝敬;自己附名在下面,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明白地晓喻后世,表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由此看来,制作铭文真是一举三得的事。所以君子在观看铭文时,既赞美铭文中称道的祖先美德,又赞美铭文制作这件事本身、制作铭文的人,其明察足以看到祖宗的美德,其仁爱足以使他能果断地决定此事,其智慧足以使他和他的子孙从这件事上得到好处,真可以说是聪明透顶了。聪明透顶而又不自夸,真可以算是谦恭了。

    所以卫国大夫孔悝的鼎上刻有下述铭文:六月丁亥,卫庄公来到太庙行祭。庄公说:叔舅!你的远祖庄叔辅佐我的远祖成公。成公曾命令庄叔随他逃难到楚国,又曾随成公一道被囚禁在京师,庄叔东西南北地奔走,毫不懈怠。,庄叔之功流于后世,又保佑我祖献公返回国内。献公于是命令成叔继承其祖庄叔的事业,忠君之事。你的父亲文书,又继承祖先的遗志,作为百官的表率,时刻想着如何把卫国治理好。

    他操劳国家事务,昼夜不敢懈怠,老百姓都夸他好样的。庄公又说:叔舅,我现在给你这篇铭文,你要继承你父亲的精神,像他那样尽忠报国。孔悝于是下拜叩头说:我将称扬君命来赞颂我先祖的美德,努力实现您的厚望。所有这些,我都要把它可在烝(zhēng)祭的彝(yi)鼎上。这就是卫国孔悝的彝鼎上的铭文。它反映了古代的君子论述自己先祖美德,并且使之昭著于后世的这种情况。

    通过铭文,自己可以附名于下,可以把祖先所建功业在国家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意义颂扬一番。孔悝的铭文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负有守卫宗庙社稷责任的子孙,其先祖如果没有有点而胡乱吹嘘一通,那时欺骗;如有有优点而不知道,那时愚蠢;如果知道而不使流芳后世,那是麻木不仁。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都是让君子感到耻辱的。

    从前周公为周代天下的巩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周公去世以后,周成王、周康王追念周公的不朽功勋,而打算在诸侯之中格外尊重鲁国,所以特赐鲁国可以提高祭祀规格,具体地说,就是在郊外可以祭天,在太庙可以用禘礼祭祀周公。用禘礼祭祀周公时,乐工登堂所唱的清庙,管乐队在堂下演奏的象,舞者手执红色盾牌和玉做的斧锁所跳的大武之舞,还有由八列舞队所跳的大夏之舞,这些统统都是天子才能使用的乐舞。

    为了褒奖周公,所以把这一套天子乐舞赐给了鲁国。周公的子孙继承了这一套东西,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就是为了颂扬周公的德,同时又提高了鲁国在诸侯中的地位。

    *********

    (26)经解

    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只要看看那里的风俗,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教化如何了。那里的人们如果是温和柔顺、朴实忠厚,那就是诗经教的结果;如果是通晓远古的事情,那就是尚书教的接过;如果是心胸广阔坦荡,那就是乐经的接过;如果是清洁沉静,洞察细微,那就是易经教的结果;如果是端庄恭敬,那就是礼经教的结果;如果是善于辞令和铺叙,那就是春秋教的结果。

第502节 事情的开始很重要() 
&nb人们如果学诗经学过了头,就会愚蠢;如果学尚书学过了头,就会狂妄;如果学乐经过了头,就会过分;如果周易学过了头,就会迷信;如果学礼学过了头,就会烦琐;如果学春秋学过了头,就会犯上作乱。,温和柔顺、朴实忠厚而不愚蠢,那就是真正把诗经学好了;如果通晓远古的事情而不狂妄,那就是真正把尚书学好了;如果心胸广阔坦荡而不过分,那就是真正把乐经学好了;如果清洁沉静、洞察细微而不迷信,那就是真正把周易学好了;如果端庄恭敬而不繁琐,那就是真正把礼经学好了;如果善于辞令和铺叙而又不犯上作乱,那就是真正把春秋学好了。

    &nb所谓天子,就是天是老大,地是老二,他就是老三。所以他的道德可以和天地匹配,他的恩惠普及万物,他的明亮如同日月,普照天下而不遗漏任何一个角落。在朝廷上,他开言必讲仁圣礼仪之事;退朝之后,必听中正平和之乐;走路的时候,身上的佩玉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登车的时候,车上的鸾玉发出悦耳的声响。升朝和退朝,都按照礼行事;走路和登车,都有一定规矩;百官各得其所,万事井然有序。

    &nb诗经上说:我们的国君是个仁善君子,他的言行从不走样。因为他的言行从不走样,所以是四方各国的好榜样。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天子发号施令而百姓衷心拥护,这叫做和;上下相亲相爱,这叫做仁;百姓想要的东西不用开口就能得到,这叫做信;为百姓消除天灾**,这叫做义。义与信,和与仁,是称霸称王的工具。有称霸称王的志愿,而没有称霸称王的工具,是达不到目的的。

    &nb用礼来治国,就好比用秤来称轻重,用绳墨来画曲线直线,用规矩来画方形圆形。所以,如果把秤认真地悬挂起来,是轻是重就骗不了人了;把绳墨认真地陈设那里,是曲线是直线就骗不了人了;把规矩认真地陈设那里,是方形是圆形就骗不了人了;如果君子深明于礼,那么任何奸诈伎俩也就骗不了人了。所以,重视礼、遵循礼的人,叫做有道之士;不重视礼,不遵循礼的人,叫做无道之民。

    &nb礼的运用以敬让为贵,把礼运用到宗庙之内,就会人人恭敬;把礼运用到朝廷之上,就会贵贱有别;把礼运用到家庭之内,就会父子相亲、兄弟和睦;把礼运用到乡里之中,就会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nb所以制定了朝觐之礼,是用来表明君臣之间的名分;制订了聘问之礼,是用来让诸侯互相尊敬;制定了丧祭之礼,是用来表明臣子不应忘记君亲之恩;制定了乡饮酒之礼,是用来表明尊老敬长的道理;制订了男婚女嫁之礼,是用来表明男女的有所区别。礼,可以用来消除祸乱的根源,就好比堤防可以防止洪水泛滥那样。所以,如果认为早先的堤防没有用处而加以破坏,一定会酿成水灾;认为老辈子的礼没有用处而废弃不用,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

    &nb所以说,如果废弃男婚女嫁之礼,夫妇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而****苟合伤风败俗的坏事就多了;废弃乡饮酒之礼,就会导致人们没老没少,互相争斗的官司就多了;废弃丧祭之礼,就会导致作臣子的忘掉君亲之恩,而背叛死者、忘记祖先的人就多了;废弃朝勤、聘问之礼,就会导致君臣之间的名分丧失,诸侯的行为恶劣,而背叛君主、互相侵凌的祸乱就会产生了。

    &nb所以,礼的教化作用是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它禁止邪恶是在邪恶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开始了,它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日积月累地弃恶扬善,所以先王对它非常重视。易经上说:君子非常重视事情的开始。开始的时候尽管只是一点不起眼的差错,结果就会导致极大的祸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nb*********

    &nb(27)哀公问

    &nb哀公文孔子说:大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君子谈到礼的时候,为什么态度是那样地恭敬?孔子回答说:我孔丘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没有资格来谈论礼。哀公说:不要客气,请您一定讲一讲。孔子说:本人听过,人活这一辈子,最要紧的就是礼。没有礼,就是无法按照一定的规矩敬奉天地之间的鬼神;没有礼,就无法辨明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没有礼,就无法区别男女、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姻亲、朋友之间交情的厚薄;因为这个缘故,君子在谈到礼的时候,就态度十分恭敬。仁厚才尽其所能来教导百姓,使他们不失时节地按礼行事。

第503节 孔子和鲁哀公() 
有了成效,然后再讲究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宫室雕刻、用什么样族旗、穿什么养的礼服,来区别尊卑上下等级的不同。百姓既都顺从君子的领导,然后给他们讲解丧葬之礼,使他们准备好鼎俎之类的祭器,准备好猪肉干肉之类的祭品,修建宗庙,逢年过节,虔敬地按时祭祀,并借此机会排好族人的辈分。此后,就教导他们在合适的地方安居,穿适合自己身份的衣服,住的房子不要太高大,乘的车子不要雕饰什么图案,用的器物不要雕饰什么花纹,吃饭也不要太讲究,不但教导百姓如此,君子自己也不能奢侈,来和民众同利。从前的君子就是这样行礼的。

    哀公听了这话,就问道:现在的君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孔子说:现在的君子,爱好美色的心永远都满足不了,品行恶劣而不知道自律,荒乱怠惰傲慢,搜刮民财而没有限制,强压民意而征伐有道之国,为了满足自己的想法为不择手段。从前的君子对百姓是按照前一段话去做,现在的君子却是按照后两段话去做,所以说,现在的君子是不讲究礼的呀!

    孔子陪坐在哀公身边。哀公问道:请问,在做人的所有道理之中,哪一条最重要?孔子听了以后肃然动容地回答道:您问到这句话,真是百姓的福气。所以虽然我知道得很少也干鱼不加谦让地回答:在做人的道理中,政这一条最重要。

    哀公问道:请问什么叫做政呢?孔子回答说:所谓政,就是正的意思。国君自身正,那么来老百姓也就跟着正了。国君的所作所为,就是老百姓的榜样。国君所不做的事,老百姓自然也不会去做。哀公又问:请问应该去为政呢?孔子回答道:夫妇有别,父子相亲,君臣相敬,这三件事做好了,所有的其他事情也就跟着做好了。

    哀公说:寡人虽然不才,却很愿意听一听做好这三件事的办法。可以讲一讲吗?孔子回答说:古人的为政,把爱护他人看得很重要。要做到爱护他人,礼最重要。要做到礼,敬最重要。要做到不折不扣的敬,大昏最重要。大昏是最最重要的了!天子或诸侯的婚娶就是大昏,大昏的日子来到,要戴着礼帽穿着礼服亲自去迎娶,这是表示亲她的意思。所谓亲她,实际上就是尊敬她。所以君子把尊敬作为亲,抛开尊敬也就是抛开了亲。没有爱也就没有亲,没有敬也就没有正。爱和敬,大概就是为政的根本问题吧!

    哀公说:寡人想插问一句话,戴着礼帽穿着礼服去亲自迎娶,这是不是显得太隆重了?孔子肃然动容地回答说:大昏是为了撮合两家的好事,传宗接代,来继承先圣的事业,来成为天地、宗庙、社稷的主人,您怎么说这样做是太隆重了呢?哀公说:寡人孤陋寡闻,如果不是孤陋寡闻,也就听不到您这一番高论了。我还想问,但又不知如何措辞,请您继续讲下去吧。

    孔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