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完美大明 >

第54章

完美大明-第54章

小说: 完美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日后,乐文三人告别唐伯虎后,离开苏州府,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上海县。

    说起明朝的上海县,就不得说下一直侵扰明朝沿海的倭寇了。

    提起明朝的倭寇,随着这些年相关历史书籍的普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早期倭寇是冒充朝贡使者来到中国,滞留在沿海抢劫的日本人,后来又有不少本地的海贼加入,明火执仗、杀人越货。

    倭寇从洪武年到万历年间,倭寇之患几乎没有断过。

    倭寇,其实就是一些在日本国内争霸战失败的武士流浪到中国沿海一带,被海盗招募,充当的抢劫犯马前卒。

    其实来自日本的这些流浪武士在海盗中是非常少,别的倭寇大多是来自中国,马来等地人,穿着日本的服装,冒充的日本人。

    在中国沿海一带进行劫掠,无数家庭惨遭横祸。甚至连明朝的地方官员全家也惨遭倭寇毒手。据说海瑞的父亲就是在抵抗倭寇入侵的时候被杀害的。

    来到上海的乐文和丁珂儿、龙超简单交代了几句话,便单独一人进入上海县衙赴任。

    上海县衙,前面是壁照。壁照为中国传统建筑特有,据说壁照是古人为冲煞而设。

    这是风水意识的产物,因中国传统风水讲究导气,认为气不能直冲厅堂,否则不吉。

    为此,便是在房屋大门前砌一堵高墙,既起阻隔空间、屏蔽正堂作用,又保持气的畅通,起到了导气的功效。

    过了壁照才是县衙门楼,门楼上悬有“上海县”匾额。

    进县衙大门,东轴是县丞署,县丞主管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县丞署也是县丞商议、处理重大县丞事由的地方。

    县衙中轴有仪门。仪门平时关闭,只有在知县上任,恭迎嘉宾或重大庆典活动时才打开,知县平时出入都走东边的“人门”,西边则是“绝门”,是提审犯人、解押死囚赴刑出入的门,平时是关闭的。

    在仪门的西边是土地祠,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里面供奉着掌管这方水土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而东边则供奉着掌管财源的财神比干、范蠡和赵公元帅三位财神,财神保佑这方水土财运与富贵。

    过仪门后是亲民堂也就是大堂。通往大堂的这条道叫“甬道”,甬道上,有一石亭,为“圣谕戒石坊”,是帝王戒训地方官员的建筑,石亭上刻有“公生明”和“廉生威”的戒语,意为只有公正无私才能明察决断,只有清白廉洁才能使人敬服,这是明朝嘉庆年间河北无极知县郭久礼为官经验的总结,被后人称为“官箴”,是很多官员引以自戒的座右铭。

    大堂的东面是粮科、户房、钱科等,西边是吏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等,是县衙的职能部门。

    大堂后是宅门。

    宅门是大堂和二堂之间的隔离建筑物,东边是军器局,西边是架阁库。宅门两旁设有门子房,专供看门人员值班及住宿,以防闲人进入,还有兵器局等部门。

    过宅门是川堂,侧有酂侯祠。酂侯祠供奉的是汉代沛县人萧何,萧何因帮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有功,官至丞相,又因制定平刑狱原则,论功第一,封为酂侯,因他是胥吏出身,故受历代胥吏崇拜,在衙门里设祠纪念他,称他为“衙神”。

    川堂后为二堂,二堂是县令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

    乐文随着衙役来到大堂。

    上海县的大堂是飞檐翘角、高耸威严的三楹大堂。

    县官大老爷升堂,听讼、审讯、断案的场面,都摆在这个大堂之上。

    大堂又有俗称“讼堂”,听说上海县的韩县令,是一大好清官。

    乐文在来大堂时,还看到了一头猪,倒是让乐文大为惊讶。

    不过这也难怪,因县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吃饭的人多了,衙内下人利用厨房的剩饭剩菜,养一两头猪,又因圈养不严,跑了出来,也属可能之事。

    “韩大人,属下初到贵县赴任,日后还望大人多多关照啊。”乐文走到大堂之上,对韩县令拱了拱手,深施一礼,谦恭道。

    韩县令长相和善,身材有些矮小瘦弱,皮肤微黑,细淡的眉毛下长着一对小细眼,留着一缕微微花白的胡须,头戴长翅乌纱帽,身着青袍官服,官服的补子上绣着五蟒五爪,袍带上有九块银,腰带上还垂挂着一块翠绿色的和田玉。

    “乐巡检一路奔波来到本县,想必一路辛苦,本县公事繁忙,不能远迎,还望乐巡检不要怪罪啊。”韩县令从公堂上走了下来,抚了抚胡须,然后对乐文微微一笑说道。

    “韩大人太客气了,属下诚惶诚恐。”乐文拱手笑道。

    韩县令看乐文一副谦恭的样子,很是受用,点点头道:“嗯,乐巡检既然受顺天府任命来到本县,那么咱们以后就是自己人了,除了在公堂上的礼节外,堂下就不必多礼了。”

    “多谢韩大人爱戴,属下日后定奉公职守,尽心尽力。”虽然韩县令和善可亲,可是毕竟两人是第一次见面,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乐大人刚来本县,可能有所不知,本县前几任巡检使都在与倭寇的斗争中英勇牺牲了,倭寇屡次骚扰本县,让本县也很是头疼啊。”韩县令也没有过多的客套,便说出了上海县最令他头疼的事了。

    倭寇凶悍无比的行动,给明朝沿海军民的震慑,实在无以伦比。官军们忌惮于倭寇的双刀利箭,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老百姓就更别提了,吓唬小孩最见效的一句话就是:“再不听话,让倭子把你抓去!”

    “属下对倭寇也有所耳闻,不过属下觉得倭寇其实并不畏惧,而是我军的武器和人员上有问题,倭寇使五尺长刀,善腾跃,我军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皆两段,而我军士兵只会耕作,不知作战,才造成这种情况。”乐文徐徐分析道。xh:。254。201。186

第一百零九章 抗倭大任1() 
“哦,照乐巡检这么说,想必乐巡检定有良策了?”韩县令见乐文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倒是有些好奇了起来。

    “属下不才,大人只需给属下三个月的时间,属下定然会为大人训练一支强健的军队。”乐文自信的说道。

    “乐巡检既然这么有信心,那本县就等你的好消息喽!”

    韩县令把县内的大小官吏都与乐文互相认识了一番,便把县衙里的军事力量,一队没受过训练,无组织纪律的衙役交给了乐文。

    这一队衙役,只有十人,加上他刚好十一人,要是踢足球的话,倒是刚好。

    而这么一支队伍,要是去打倭寇,想必除了乐文有可能会侥幸生还,其余人恐怕都要人头落地吧。

    明军赤体赴敌,身无甲胄之蔽,而当惯战必死之寇,手无素习之艺,而较精熟巧之技;行无赍裹,食无炊爨,战无号令,围无营壁。

    也就是说,明军士兵都是穿布衣,没有受过训练,根本无后勤,甚至无组织纪律。这是什么,民兵。根本不是正规军。这样一伙人都不能叫军队。倭寇有甲,不惧长枪戳两下子,三崩两跳硬冲进来,没有盔甲,碰到倭刀当然是一挥两段,一刺俩洞。

    倭寇都是老游击队员,中国历朝中原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全部属在北方,因为要抵御野蛮的游牧民族。而到了明代最尴尬,北方的蒙古人依然虎视眈眈,南方却后院起火。

    倭寇所到之处,犹如无人之境,一路破城入郡,江南繁富之区,多被洗劫。仅仅昆山县城,被烧了房屋2万余间,境内“房屋十去**,男妇十失五六”。

    有个昆山秀才郑若曾,他精心编撰了一本明代抵御倭寇的军事百科类书籍筹海图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倭寇资料。

    书中,他对倭寇上岸后的行动有着详细描写:

    “贼每日鸡鸣起,蟠地会食。食毕,倭酋据高坐,众皆听令。挟册展视,今日劫某处,某为长,某为队。队不过三十人。每队相去一二里,吹海螺为号,相闻即合救援。亦有二三人一队者,舞刀横行,人望之股栗远避,延颈授首。薄暮即返,各献其所劫财物,毋敢匿。倭酋较其多寡而赢缩之。每掳妇女,夜必酒色酣睡。劫掠将终,纵之以焚,烟焰烛天,人方畏其酷烈,而贼则抽去矣。”

    晨起昏归,分队而行,海螺为号,互相救援,分工明确,纪律严明——真不能小视这些异国强盗!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要打倭寇,就首先要了解倭寇,找到倭寇的弱点,才好下手。

    武士刀被称为十大名刀之首,也是世界十大武器之一,和世界知名的枪炮并列。武士刀以其优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占有绝对地位并享有最好的口碑和名誉。

    第一,倭寇的刀,长约五尺,锋利异常。

    第二,倭寇刀术,善于腾跃,动作势大力沉。

    先从倭寇的刀来分析,倭刀在明代是很时髦的商品,其做工精良,形式美观,远胜国内一些手工作坊打制的兵器,当然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在明代的小说中,倭刀被描述成杀人越活的必备利器。

    倭刀的制作工艺一般是结构上是包钢和夹钢,钢材上在刀口部分使用反复折叠锻打的高碳钢,在折叠锻打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名的“远山十二峰”那样的曲线刀纹,刀脊使用韧性较强的低碳钢。

    一把刀的制作周期达到了半年,多的甚至3到5年。所以打出的刀坚固锋利。而非明军的粗制滥造的铁匠手艺可以匹敌。

    倭寇的缺点在于,倭刀过于狭窄,包钢夹钢工艺在明代依旧存在,但是这种工艺无法满足明朝军队几百万人的大规模作战需要,所以不可能全面装备到部队。明代有人提出过试用熟铁棍与倭寇交战,用以摧毁倭刀,这是一种经济战的打法。

    再说倭寇的刀术,日本的双手刀术其实差不多来自于唐朝的刀术,早在魏晋时代,中国就流行了一种双手刀术。

    这种刀术完全是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威力奇大,动作剧烈,每刀发动全身之力必须一刀取对方性命。唐朝很多名将都善使双手刀。

    日本很好的继承了这种刀术,并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和改良。我们在明代的单刀法选里面还能看见这种刀术,从抽刀术(太刀很长,所以一定要快的抽刀),到大辟刀术(威力巨大,这招在后来抗战电影里经常看到),转刀术(这招是用于被敌人围攻,以身带刀旋转一周,使敌身腰皆断),腾跃刀术,都能清楚的看到这些典型的倭刀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戚继光得到那本倭刀谱隐流之目录,编制辛酉刀法用以训练士兵开始,中国传统的刀术差不多就被全盘否定了。

    直到后来传统刀术和日本刀术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双手刀术。这是后话。

    从技术上说,倭寇和倭刀术是非常凶狠凌厉的,但是明军的失败,技术只是一种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战术问题,倭寇说到底不是严格训练,有明确战略的机动军队,还是一只以战养战,作战混乱,装备不一,训练不齐的强盗。

    而明军同时也是疏于训练,技术战术不搭配,一般明军与倭寇交战时的场景就是,两方同样气势汹汹同样混乱不堪冲上前去,为首的几名明军被为首的倭寇斩杀之后,剩余的明军大为惊惧,往往就抛掉兵器,一哄而散,任由倭寇抢劫。

    曾经有明军军官调集火器军想把倭寇一举歼灭,但是火器装填速度过慢,加上兵种之间协调不力,冷兵器兵无法保护好火器兵。在第一轮射击之后,就被倭寇冲进火枪阵里屠杀。

    江南的水网地形又把火枪阵切割成小阵,对作战更为不利。

    然而,乐文却知道如果用竹子作为武器,是可以有效的成为武士刀的克星。

    这就是后来戚继光发明的狼筅,还有戚继光专门组织训练的狼筅兵。

    不过谁让乐文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和倭寇作斗争呢,现在也只不过是1510年,而戚继光在1528年才出生,要等戚继光来和他一起消灭倭寇,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那么现在就由乐文接受抗倭大任吧。xh:。254。201。186

第一百一十章 抗倭大任2() 
“乐大人,不好了,一大群倭寇在海边杀了我们县几名渔民”

    乐文没想到他当上海巡检使的第一天,就有倭寇侵扰沿海附近的渔民。

    “什么!守卫沿海的官兵呢?”

    乐文正和丁珂儿、龙超在韩县令新给他们安排的宅子里吃着午饭,手下一名叫做李二虎的衙役便满头是汗,急急忙忙的跑来报信了。

    “沿海哪里有官兵啊,大人您刚来,可能不知道,守卫沿海的官兵都换了好几拨了,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