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1857 >

第365章

大国崛起1857-第365章

小说: 大国崛起185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弗雷德里克道:“我国认为,正常的贸易行为不应该受到限制,因此商人的行动是不应该受到限制的。”

    黄遵宪摇头道:“可是我国的商人已经受到了限制,在加州我国公民无法正常的从事商业,而贵国的商人在我国的投资,却几乎不会受到什么约束。”

    如果为了给民意交代,而丢失了实际的利益,弗雷德里克知道他的政治前途一定会受到影响的,所以他必须保住商业利益。

    为此俩人激烈的交锋了一个多月,来回拉锯了三轮谈判,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

    大明接受了美国对大明移民进行有限制的约束,未来十年内大明不会组织普通移民,但是投奔亲友的个人移民不受限制,美国也不能组织美国境内的华人家眷来美国团聚。同时美国必须废除一切对大明商人经营活动的限制。

    这是一个双方都能勉强接受的条约,美国人认为,这样能大大减少未来十年来自大明的移民数量,同时还能保住商业利益。大明则认为,取消大明侨民在美国的经营限制,有助于大明移民转向更高层次的商业领域。

    同时大明坚持下,条约的补充条款规定,条约有效期为十年,十年后任何一方反对,则条约自动失效,美国不得单方面延长该条约。

第六百七十四节 凛冬将至() 
条约通过之后,朱敬伦长叹一声,屈辱啊。

    但这已经是最务实的结果了,除非跟美国打一仗,否则不可能组织美国排华,而跟美国打一仗也没什么用,因为即便你打赢了,欧洲国家也不可能眼看着大明灭掉美国,更不可能看大明吞并美国。

    日本甲午战争后,吞并满清的辽东半岛尚且引来三国干涉还辽呢,大明即便打赢了美国,只要提出割让美国领土,怕是欧洲国家都会出面干涉。

    而且打不打得赢还很难说,英国多次攻打美国,连美国白宫都烧了,最后还不是要跟美国和谈,美国人没有想象中那么软弱,牛仔的国度,和全民持枪的民族,即便首都被占,也不会投降的作风,很可能让美国比欧洲国家更难对付。

    打一仗唯一的好处是能够洗涮耻辱。

    现在通过一份略带耻辱的主动条约,让大明保留了一个移民的缝隙,尽管大规模向美国移民不可能了,但大明已经抓住机会,移民了足够多的人,这些人的亲人根据条约是可以移民美国的,这些已经在美国站稳脚跟的移民,会形成强大的移民势能,继续持续不断的吸引大明移民去美国定居。

    可是就像每一次大明试图在外交上保护华人一样,美国政府再次开始了反弹,他们的排华法案还是通过了,不过针对的不是大明国民,而是来自中国北方,留着辫子的满清国民,这部排华法案甚至比史上的更加严格。

    规定即刻起,满清国民不得继续移居美国,并且禁止在美国拥有地产,禁止在美国从事经营活动,禁止美国公司雇佣华人工作,禁止华人探望亲属,任何离开美国的华人,禁止再次入境,禁止华人妇女进入美国。

    可以说这部排华法案几乎一步到位,彻底满足了美国排华势力的愿望,当然禁止的对象只局限于满清的华人,而持有大明护照的华人不在禁止之列。

    已经能够想象,占美国华人半数的满清侨民,将慢慢在美国社会消失,不管他们是不是已经取得了美国国籍,都已经不再受美国欢迎了。

    促使这次排华变成现实的最根本原因,则是美国的经济下滑,今年开始,美国的铁路热潮开始消退,跟次铁路热潮消退一个结果,那就是经济危机,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加剧。

    显然为了平息矛盾,华人做了替罪羊,成了牺牲品。

    史上,随着1882年开始的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之前的数年间,美国建造了两倍于实际需要的铁路。平行铁路恶性竞争,竞相削减运费,使铁路经营入不敷出,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1883年伦敦市场上美国的铁路股票价格跌至面值以下。铁路投资骤然萎缩。1882年至1883年,机车产量由2282台下降至800台,即下降65%。煤炭产量下降7。5%,生铁产量下降12。5%,消费量减少15。4%,甚至一直增长的钢产量也下降了10。7%,出口减少13。4%,进口减少22%。从1882年到1886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

    显然这又是一场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大明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因为美国市场,已经是大明最重要的工业品生丝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了。

    事实上,今年大明的生丝出口已经开始下滑,朱敬伦知道,凛冬将至,有一个漫长的经济衰退期要来了。

    这一次大明不会在像上次经济危机期间那样,被动的承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朱敬伦决定采用行政手段,扶持经济度过未来艰苦的几年时光。

    第一,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大明的工业生产远远没有到过剩的程度,大宗工业品钢铁和布都是净进口国,上海每年进口的纺织品已经达到三千万两的规模,九龙的进口额也超过两千万两,只要进行关税保护,能够有效抵制英美纺织品的倾销,就能给大明资本家保留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纺织业还将继续发展。

    第二,继续推动铁路建设,大明的铁路建设,可没有形成美国那样的投机狂潮,别说平行铁路了,连第一条铁路网都还没有形成呢,有的是建设铁路的空间。推动铁路建设,能继续创造一个巨大的钢铁市场和机械设备市场。钢铁和机械产业还将持续发展。

    有钢铁机械和纺织工业两大支柱性产业的持续发展,大明受影响的产业只可能是对国际市场依赖过大的茶叶和生丝。

    只要钢铁和纺织业的发展速度,能够弥补茶叶和生丝的损失,经济危机对大明的影响就不会大,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投机引起的生产过剩危机,大明的各项工业产业还远未达到过剩呢。史上,日本直到1900年才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危机,大明现在的工业化水平,显然还没有1900年的日本工业水平高,市场却比1900年的日本大,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这场经济危机不会咋滴。

    朱敬伦的指令让政府中的技术官僚们一致惊慌起来,这时代西方人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采取通货紧缩的办法,政府节省开支。主要目的是维持经济危机中的货币信用,因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金融恐慌,银行遭到挤兑,总有大银行破产。

    而朱敬伦的办法则是反其道而行,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刺激经济,技术官僚担心这会造成大明货币的再一次崩溃,因此他们集体谏言,不希望政府采用行政手段扩大投入。

    这又是官僚集团的因此集体性行为,是又一次对皇权的违逆,大明官僚们越来越会独立思考了。而且朱敬伦发现,他们已经牢牢控制了大明的政治,真正的成熟了起来。

    在之前,他们甚至解决了军人集团对政府行为的干涉,悄无声息的将少壮派势力分化瓦解了。(。。)

第六百七十五节 成熟的官僚政治() 
自从完成了军事改革之后,大明的少壮派军事集团就形成了,他们具备世界上其他现代国家的军事集团的特征,激进、冒险主义,1873年的时候,文鸢为代表的青年军官阶层,甚至一致认为,大明軍队能够轻松击败法国軍队,当时他们极力主张在越南与法军一战。

    后来大明政府跟法国达成了一致,撤回了进入越南的軍队。

    而到了琉球事件对日本用兵的时候,军事集团已经很难压制了,为了压制他们,朱敬伦将军权移交给兵部,可是一段时间内兵部无力控制一个自成一体的军事集团,在攻打日本之前,甚至出现了大批军官集体向皇帝请愿对日开战的情况。

    显然军事集团有强烈的依靠皇权得到更大行动自由的倾向。

    朱敬伦则是反对这种倾向的,所以他始终坚持不绕过兵部跟軍队有任何接触。

    这给了兵部大量操作的空间。

    琉球事件结束之后,已经动员起来的軍队,是一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兵部采用分化瓦解的方式,开始削弱军事集团。

    首先他们让在日本作战的文鸢,完成撤军任务之后,就地留在日本,担任驻日武官,给文鸢一个任务,让他调查日本的军事,查看日本有可能对大明的威胁。在战争中,被一些武士道日军触动的文鸢,对日本军事力量也颇为好奇,于是就接受了兵部的命令。

    少壮派旗帜人物文鸢接受之后,就让兵部的文官们打开了一个口子。开始一个一个的调走那些少壮派,江西军区总兵陈济世被派去俄国,让他去调研俄国的军事力量和潜在威胁。张开山被调去了法国,研究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军事力量的恢复情况,并且研究法国未来的越南政策。

    少壮派四大旗帜人物中,只有福健军区的邓世才留在国内,继续主持軍队复员工作。

    显然这个邓世才是得到兵部文官认可的,朱敬伦稍微留心了一下发现,这个邓世才还真的不一样,他是唯一一个当时没有联名请愿的高级军官,显然他的稳重作风,得到了兵部的认可。

    除了三大旗帜被调走外,兵部还向美国、德国、奥匈帝国,甚至连南美一些小国都派去了武官,大量有旅欧资历的少壮派中高层武官被调走,几乎是一场军事政变。与此同时,大批从大明军校中走出来的军官,开始走上军官岗位。

    悄无声息间,兵部清洗了軍队中的少壮派势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文鸢一开始的服从之外,后来陈济世等人都挣扎过,将事情闹到了朱敬伦这里,朱敬伦支持了兵部的决定,安抚了他们。

    之后在邓世才的积极配合下,兵部顺利的完成了軍队的复员,大明军事机器再次转入和平状态。

    解决军事集团的情况表明,大明文官集团不但已经拥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而且已经锤炼出了成熟的政治手段。

    现在他们开始频频抵制皇权的干涉了,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对皇权唯命是从的公务员躯体,而真正形成了政治势力。

    这是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朱敬伦有两个选择,第一采取对抗的态度,跟官僚集团争夺权力,让大明政治陷入持续的动荡之中,第二则是采取默认和退让的姿态,让官僚集团真正开始管理国家。

    朱敬伦选择了第二条,但是对于经济危机期间的政府投入刺激方阵,他还想争取一下。

    跟陈芝廷等官员商谈了一番,告诉大家,经济危机已经初露端倪,明年很可能全世界的危机都会爆发,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大明的工业。

    提高关税他们都认可,可唯独让政府增加投入,甚至是大规模负债进行投入,他们很难接受,他们担心那样会摧毁金融体系,得不偿失。政府应该节省开支,稳定市场为主。

    朱敬伦努力将理念灌输给他们,但是他们不肯接受,再三劝说朱敬伦改变主意。

    朱敬伦知道,已经说服不了他们了,他们已经摆脱了对皇帝英明神武的迷信,就算朱敬伦强行推动,他们无法拒绝,但他内心不服,就不会积极配合,就会像上次铁路公司上市那样,阴行抵制,到最后受损的是整个大明经济。

    既然无法让他们从心里接受,与其闹成皇权跟官僚集团的再一次对抗,那还不如同意他们的意见,从而维护文官政府的权威。

    但朱敬伦不打算放弃在经济危机中的积极行动,政府不出面,皇帝也可以出面,朱敬伦这个皇帝还是值几个钱的。

    他成功说服了陈芝廷等人,将很快推行一项政策,将大明所有的通商口岸统一管理,全部划归六部直属。

    大明的开放口岸众多,除了个别满清时代开放的口岸,比如潮州、广州等之外,其他口岸都是大明主动开放的。包括东莞的虎门,香山的前山寨,顺德的南沙,番禺的黄浦,南海的佛山,肇庆府的高要港,新会的港口区等等十几个口岸。

    这些口岸,依托海港、河港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现代城市,但是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九龙港已经建立了所有的西方城市基础设施,电报、电话,上下水道,城区马路,公共交通,但是高要港区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

    这些港区,显然是目前最城市化的地方,是大明工业区的核心,如果任由其自行发展,靠自己的财政逐步建设的话,发展会大大受到制约。

    如果都能收归中央直辖,在强大的中央财政的帮助下,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