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1857 >

第359章

大国崛起1857-第359章

小说: 大国崛起185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并不是唐廷枢真正的目的,他是要给报纸制造一个噱头,然后自己暗中收买两家报纸,写点软文,大肆报道铁路公司的前景,很快就有更多的报纸报道,有的是人关注这些新生事物。

    而且最后变成了大争论,那就是铁路要不要私有,是官产经营还是民间经营更有前途,还有人引出了世界各国的铁路情况,德国多是官营,英美更多私营,有人据此认为,官营为好,因为德国铁路更准点,效益也更好,美国铁路暴涨暴跌,常常陷投资者于破产的境地。

    有争论就好,成了热点,那些大人们就不能暗中操控了。

    接下来就是要将铁路公司的股票超高,报纸免费做了一次广告,但最终得有人投资才行,洋人很感兴趣,但户部招股章程中写明,不许外国投资者入股,铁路股票仅限于国人购买。

    所以唐廷枢还得找有钱的国人,伍家、潘家这种政商是不会参与的,他们鼻子灵敏,知道这次有政治力量在后面博弈,他们是不会牵扯进来的。而有钱的国人,又跟政府比较疏远的,无非是他们这些买办了。

    唐廷枢秘密拜会了几十个香山买办团体,有在香港做买办的,在广州做买办的,甚至有在日本做买办的,凡是有交情的都上门游说,这些人也是比较开通的人,大都对铁路效益比较看好。

    但这些买办商人的实力还是不够,这些人可不会像他唐廷枢一样,把一切都压上去,因此最多能融资两三千万两。

    唐廷枢还得找更多的钱,他翻开铁路公司的账册,从一个个大客户里找投资人,掠过那些洋行、政商,剩下的大客户一家家拜访,东莞的永泰纱厂,还是有交情的老关系了,经营的时候,没少打交道,游说他们投资铁路公司,告诉他们自己将来肯定会想办法给永泰纱优惠价。

    东莞新兴的几家纱、布厂一家家拜访,许诺优惠价格游说他们投资。

    顺德等地的缫丝厂都是走水路,就没办法去游说了。

    可是大明的铁路可不仅仅只有广九铁路一条,广江铁路、东清铁路都是盈利的铁路,广江铁路主要是各个商号,也去一一拜访,但有实力的不多,因为江西的货物主要是茶叶、陶瓷和铜矿,茶叶主要是伍家在做,做陶瓷的商行数量众多,但实力有限,而铜矿则是兵工厂开发的,显然不可能投资。

    可是东清铁路的客户里,有一群实力强劲的人物,晋商。

    俄国人依靠恰克图张家口铁路,从晋商手里抢走了茶叶生意的主导权,晋商就开始利用东清铁路,从大连将茶叶运往满洲里进入俄国境内制衡俄商,目前双方商战打的激烈,正处于焦灼状态。

    现在晋商资本,尤其是茶叶资本,大批南下大明,在福州建茶厂,制造砖茶,然后直接走海路到大连,避开了清政府一系列关卡,将自己的老根据地汉口拱手让给了俄商,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

    其中最大的两家是大德玉和大盛魁,这两家都是康干时期就开始经营的老号,制作的茶砖深受俄国人和蒙古人喜欢,可是自从俄国人在汉口开始机器制茶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垄断地位,不得不跟俄国人激烈竞争,但俄国人在满清境内的税率,竟然比他们低一半以上,这导致他们不得不寻找更便捷的商路,他们早年就在福健有茶庄,从福健买茶制茶也是顺理成章,甚至还有在日本制茶,然后走海路到大连的。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绕不开东清铁路,正是他们跟俄国人竞争的关键时刻,如果打输了这一仗,也许他们就要永远推出经营了几百年的俄国市场了,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唐廷枢知道这种经营了百年的山西土财主实力极强,没人知道他们那幽深的大院里,到底埋了多少银子。

    但铁路只能让国人认购,晋商显然不是大明国人,所以他只能借。

    条件还是优惠运价,他是铁路公司的新任总理,又是铁路的大股东,说的话足够力道,但这些晋商不是国人,为了让他们相信,唐廷枢直接代表铁路公司跟他们签订合同,并且借款也是给他们利息的。

    这些晋商拿到运价优惠合同后,痛痛快快的借给了唐廷枢三千多万两银子,真的有钱,其实大盛魁和大德玉的常家,都是年营业额两千万,资产上千万的巨头,更何况同样经营茶叶的,可不止他们两家,山陕会馆里大批这样的商人。

    接着又拜访了几家在东北经营米粮生意的粮商,这些人的净资产不多,但也是铁路的大客户,且买卖稳定,如果他们有意愿,可以借款投资的话,那也是一大笔资金。

    一圈跑下来,唐廷枢自己借的,加上说服故交好友投资的总资本已经有上亿两了,足可让他发起一场商战。

    铁路公司第三次挂牌交易的时候,股价很快就从两百两涨到了三百两,四百两,最后以五百两收盘,再次引起了市面轰动。

    当铁路公司第四次挂牌之后,户部终于不能再安如泰山了,户部尚书亲自接见唐廷枢,跟他商讨召开董事会,并将之后的上市操作交由董事会负责的事宜。

    唐廷枢听说,此事已经惊动了皇帝,户部已经顶不住压力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六十六节 官僚集团与皇权() 
朱敬伦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他有看报纸的习惯,他将报纸当作他了解民情的渠道。

    铁路的事情已经吵了很多天,他早看出其中不对劲的地方了,虽然他不知道缘由,但他能看出来,自始至终,主导铁路出售案的户部,显得很低调,很被动,很笨拙。

    别人不知道,朱敬伦可知道户部里有一大批会计方面的人才的,不说现在的科举,考户部的会计科是必考,考生不通会计想考入户部很难,光是留学欧美的会计人才就如过江之鲫一般。

    大明官派留学生计划,跟其他事业一样,不显山不漏水的,但其实数量相当可观,最早一批留学生是直接跟懂外语的买办们一起去各国领事馆的,当时大家都狗屁不通,是通过雇佣西方顾问,才在西方各国办起了大明领事馆,期间闹了多少笑话不提,第一批留学生就是从这些领事馆中走出去的,当时朱敬伦的政策是,让领事馆出面,将他们安排进当地的大学学习,爱学什么科目学什么科目,爱学几年学几年。

    当这批留学生回国之后,都按照他们所学安排进入了政府部门,有了第一批种子之后,领事馆选派留学生就有方向多了,由各部门提申请,官府选派他们需要的人才,然后进入各国的相关学校学习,接着进入西方个公司甚至政府部门实习,最后还回到各部,经费由各部自己掌握。

    比如工部管理铁路的邮船司,早期就是通过领事馆选送留学生去美国大学攻读铁路相关的专业,学习三年到四年后,进入美国铁路上实习工作两年,接着进入美国铁道部门实习两年,费七八年才得以回国任职,但是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却足够扎实。

    因为要各部门负担经费,所以有需求的部门才会提选派留学生申请,但户部是仅次于礼部和工部的第三大留学生大部,因为需要用西方的审计制度,管理大明的财政体系。

    可这么多经七八年才得以上任的精英,却在上市融资方面显得如此生疏,竟然在事前没有广告造势,股票发行期间也不加以干涉,这显得太不正常了。

    联系到自己要卖铁路公司,从陈芝廷到郝可久都不太认同,相信户部的大多高层,肯定也不认同,才出现了这么多幺蛾子。

    尽管他们还是按照朱敬伦的要求,将铁路公司推向了市场,可他们的行为表明,尽管还没有违逆皇帝的习惯,可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意志,他们在不认同皇帝皇命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阳奉阴违来抵制了。

    这说明了大明官僚集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终于成行了,真正变成了跟皇权,乡村士大夫阶层并列的三大权力集团了。

    传统的中国政治,就是这三大权力集团之间相互争斗,相互博弈的过程,明朝的阉党和东林党之争,就是皇权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结果谁也没赢了谁,却输了国家。

    明朝没有在官僚集团和皇权博弈中达到一个平衡,宋朝却是一个官僚权基本压制皇权一头的政权,而清朝则是皇权稍微压制了官僚权的一个朝代。

    总的来看,不管谁压倒谁,都能够形成稳定的权力架构,唯独斗争不休的,无法稳定。

    虽然目前的情况表明,大明的官僚集团还无法,也似乎还没有形成共识,要跟皇权进行争斗,开国皇帝的威望,会让朱敬伦取得绝对的优势,另外官僚集团的首领尚书令陈芝廷,也不是一个有加强相权权力自觉的丞相,所以官僚集团还没有跟皇权势成水火。

    但朱敬伦知道,自己要警觉了,真到了权力争斗的时候,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会做出适当的让步,而不让斗争旷日持久,甚至他做好了一个英国式虚君君主的准备,做好了放弃强权而转向靠威望凝聚人心维持政治平衡的打算。

    他不打算让铁路事件,最后变成皇权和官僚集团开始斗争的一个爆发点,于是朱敬伦马上召见了户部官员,询问他们对铁路私有化的建议。

    大多数官员还是隐晦的表示了不希望铁路私有的态度,但私有已经进行了一半,不可能半途而废。

    户部建议,保留手中的六成官股,采取过去兵工厂的运营模式。户部定期分账即可,不参与直接管理,必要的时候给与一定的指导意见,所谓的指导意见,其实也就是给予某些政府扶持行业优惠运价。

    朱敬伦不同意官府保持六成官股的提议,但是同意他们保留政府的指导权,户部最多只能保留三成官股,七层股份都要由民间持股,而且政府不介入经营。

    并且要求不经过董事会同意,政府不得不强行采用指导权,防止政府滥用这项权力,损害铁路公司的利益。

    铁路悬案最终以官僚集团和皇帝的相互妥协而解决。

    户部立刻就开始了广泛的宣传,包括铁路公司的前景,未来即将兴建的铁路线,以及这些铁路线可能带来的利益,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让社会精英大都集中于政府之中,当他们真想做事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政府中是有人才的。

    在户部的推动下,之后的铁路公司股票上市过程变得平稳,同时也售出了一个好价格,基本上在五百两的高位出售。

    最终通过出售铁路股份,铁路融集了三亿两资金。

    这么多年开放贸易和鼓励工商,民间其实也很有钱。

    之后董事会召开,持有铁路公司两成股份的唐廷枢当选为总董兼总理,这两成股份基本行是他通过变卖自己的资产换来的,至于借到的那些钱,早就通过出售股票还给了银行和晋商,甚至还让他小有盈余。

    现在唐廷枢也跟当年的郝可久一样,在铁路公司中大权在握了,甚至比当年的郝可久权力还大,因为他不但是政府任命的总理,本人还是最大的股东,并且当选为总董。

    接下来,他遇到了一个难题,户部宣传的时候,所公布的那些铁路线,很多都是计划了很多年的线路,但因为几年前的救灾活动,而大大的拖延,现在都得在他手里一一施行,钱铁路公司能筹,可是修铁路人呢,铁路公司却没有!

    即便是这样,铁路唐廷枢也要修,还要修的更好,修的更有魄力,修的比户部的计划更完美。(。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六十七节 铁路扯动的政局() 
户部计划中有三条铁路,打算同时修建,如果是之前,户部是有这个能力的,从广江铁路开始,到救灾铁路的修建,铁路公司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合格工程师,当时能同时修建青岛铁路,秦皇岛铁路和东清铁路,现在同样能同时修建广沪铁路,广桂铁路和广邕铁路。

    广沪铁路从广州出发,沿着广东、福健沿海一带一路北上到杭州,最后连通上海。广桂铁路从广州到桂林。广邕铁路则是从广州到南宁,南宁别称邕州。

    这三条铁路的修建已经刻不容缓了,因为英国人投入巨资,已经从曼德拉将铁路延伸到了边境的新街,正在跟大明商谈修建云南境内路段事宜,根据协议,从云南知道南宁,都是要使用英国资本和技术的。

    一旦云南铁路开建,最后修通到了南宁,反倒是大明这边没有从广州修到南宁,铁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