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857-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汇丰银行跟英国银行业有业务联系这一点不奇怪,如果没有这种联系,朱敬伦还不会对组建汇丰那么热衷呢,当年鼓动怡和洋行组建汇丰,目的就是通过英国人的金融网络,打造一条世界级的金融链条,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融入英国的金融系统。
这几年在朱敬伦和伍崇曜背后的大力支持下,汇丰的发展非常迅猛,每年除了股息,始终没有进行分红,利润全都拿来进行扩张,不但在中国的各个口岸开设了十三家分行,而且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孟买,香港和新加坡,琉球和日本都开设了分行,就连伦敦和巴黎,都分别开设了分行。
即便是1866年的金融危机,汇丰都没有放慢扩张的脚步,不但没有停滞,反而趁着金融危机期间,在大明银行的巨额资本的支持下,收购了汇隆银行、利昇银行、呵加剌银行、利华银行、汇川银行、利生银行等六家英资银行,完成了朱敬伦对上海金融业控制的布局,只可惜实力最强大的丽如银行、有利银行、渣打银行以及法过的法兰西银行没能完成收购。
因此现在的汇丰银行,其实已经不再是一家简答的股份银行,而是一家康采恩式的垄断银行巨头。
而且伍崇曜和新安海关两股大明资本在汇丰银行中的占股查过了八成,可以说在这家银行中,大明资本才是真正的老板,英国人不过是小股东和打工的罢了。但小股东渣旬家族和麦迪逊家族对此很满意,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笔生意,而且是一笔非常划算的生意,因为以他们的实力,这家银行想要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地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汇丰银行尽管是大明资本控股的,但朱敬伦只是让伍崇曜和新安海关分别向其中派遣了董事进行监督,具体的经营基本上还是委托给了英国人,但已经开始大规模招募华人,高层主要还是英国人,中低层已经基本上完全换成了华人。
在高层中用洋人,是为了继续保持这家银行的国际背景,所以现在的经理也是个洋人,英国出生的杰克逊,他是在汇丰体系中一步步爬起来的,1864年来到中国,在呵加剌银行中工作了三年,然后加入汇丰,成为汇丰上海分行会计师,68年成为汇丰汉口分行经理,70年去日本主持业务,72年回中国接替麦克莱恩任汇丰总裁。
从代表渣打银行的容翼廷身上,朱敬伦反而无法发现原因,但是从杰克逊这个英国人身上,朱敬伦反倒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通过伍崇曜跟杰克逊谈了一番之后,朱敬伦明白了英国金融界现在的情况,两年前爆发的经济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萧条之中,但是这次经济危机是一场重工业危机,受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和德国两个重工业强国,反倒是英国这个以纺织业为核心产业的国家,危机影响较小,因为轻工业在这次危机中只下降了10%,而重工业几乎下降了一半甚至更多。
尤其是美国,经济危机第一年,就倒闭了5183家企业,而美国是英国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英国本来危机就不重,作为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大量剩余资本找不到投资项目,持币观望想要发现一个优质项目。
铁路本来英国资本是不敢碰了,英国国内的铁路修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网络,建设空间已经不大,英国资本之前主要是向美国铁路投资,可是美国的投机风太浓烈了,南北战争期间都没有停止投机风潮,结果英国投资者购买的美国债券经常不靠谱,比如被丹尼尔德鲁这样的流氓资本家控制的伊利铁路等大铁路公司,经常以发行注水股票、债券的方式,从投资者手里榨取钱财,甚至被称作华尔街的荡妇。
英国的投资者被美国铁路垃圾股骗了多次后,早就丧失了对美国铁路的信任,加上这次危机,导致美国铁路修建大受打击,许多大铁路一度停建,就更让习惯了投资铁路这种大项目的英国银行业巨头找不到投资目标了。
跟英国一样,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且还没完成工业化,有大把降价空间的大明,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到的损失也较小,经济和财政状况相对优良,大明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可是大明之前并不太喜欢英国资本,英国资本在大明没什么市场,尤其是银行业,几乎都被大明排挤了出去。
所以这次大明跟英国政府达成的使用英国资本和技术的协议,是英国银行巨头切入大明的最好机会。
但问题是,他们如何以这么低的利率将债券推销给英国投资者呢?他们是如何让英国投资者信任一条还没有谱的铁路有偿还能力呢?
杰克逊告诉伍崇曜的原因是愿景,他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将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和亚洲另一个大市场中国联系起来,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试想一下如果英国投资者认为这条铁路能够让英国在中国取得像印度那样的利益,那么这么一条铁路的盈利预期,将是让人迷醉的。
而大明在云南修建的铁路,将是连接中国和印度的必经之地,只需要想象一下中国和印度两个单词,这两个世界上人口第一和第二多的地区的前景,好愁找不到投资者吗?
显然在巨额铁路债券的生意面前,杰克逊和渣打银行这样的金融企业,他们发挥出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在金融市场里,就意味着财富!
这个故事很好,但是朱敬伦听完后,还是无法决定将融资生意交给谁,显然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的金融网络,都站着一批金融巨头,而且很可能还不太一样。
渣打银行没有暴露他们的幕后支持者,但汇丰却告诉了伍崇曜他们将跟伦敦的朱尼厄斯摩根公司合作,朱尼厄斯摩根公司,正是摩根家族跟朱尼厄斯家族的合伙银行,而这两个家族则跟罗斯柴尔德家族进行合作。
那么渣打银行背后,恐怕就站着巴林家族了。
想到这里,朱敬伦本想将生意直接交给巴林家族,可是又不能不管汇丰银行的利益,毕竟这才是自家的银行,权衡之下,朱敬伦暂时放弃了对贪婪的犹太人的不满,决定将业务交由这两家分担。
但是前提是大明的先拿到在云南建设铁路的权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百八十六节 争夺云南大铁路()
因为马嘉理案,英国正在跟清廷谈判,英国以威妥玛为全权代表,清廷派出的则是李鸿章。
威妥玛是英国驻大明公使,而驻北亰公使则是傅磊斯,可傅磊斯却只是以参赞身份署理公使的,显然在英国目前的概念中,大明已经是一个比满清更重要的国家了。
一般情况下,傅磊斯可以全权处理对满清事务,但是出现了马嘉理案这样的大事件,则由明清公使组成团队一起处理,能力更强的威妥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全权代表,而傅磊斯只能作为团队成员配合威妥玛。
威妥玛和李鸿章俩人先是在天津谈,始终没有谈拢,接着又在烟台谈,依然谈不拢。
至于铁路的问题,倒不是僵持的重点,威妥玛除了一开始提出铁路问题,被李鸿章严词否决之后,就很少再提铁路问题了,显然英国人发现满清抵制铁路太厉害,而云南总归不是在英国控制范围内,在这里修铁路英国人也不放心,另外大明既然跟英国达成了协议,由大明来修建这样一条铁路,情况会更好一些。
僵持主要僵持在通商贸易上,英国人要求开放的新口岸太多,要在云南、四川驻扎领事,开放奉天大孤山、湖南岳州、湖北宜昌、安徽安庆,四川的万县、重庆和成都等地为口岸,还对进口关税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免除厘金。
李鸿章此时已经不是天津教案时候只知道耍痞子手段的吴下阿蒙了,他身边有大批精通洋务的顾问,很多都是洋人,所以他已经比较了解国际法了,跟英国人据理力争,反驳性的提出了增加鴉片厘金的要求。
威妥玛则表示,如果清政府答应免除厘金,并且允许进口货物在口界内完税,领取半税单之后,免收一切通行税,英国就可以默许清政府增收鴉片厘金。
李鸿章又表示,英国在云南、四川开设领事馆,跟马嘉理案完全无关,不应该列在谈判内容中。李鸿章还表示,开放新的口岸可以答应,关税也可以进一步减免,允许免除一些英国商人的税收,至于厘金问题暂时搁置。
威妥玛提出要求清廷派出大员去欧洲道歉,但在经过印度的时候,跟印度总督进行商务谈判,李鸿章则以不符合专行为由,予以拒绝。
就在谈判紧张进行的时候,总理衙门突然向李鸿章传来一个消息,大明要求获取在云南修建铁路的权力。
大明要求在满清疆土上修铁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当年占领北亰,就提出了许多修铁路的要求,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铁路连个影子都没见到。现在又要在云南修铁路,李鸿章很不以为然。
但是他不敢轻易答应,上次因为台湾问题,他已经被太多人骂了,他不想招更多的骂,所以能不跟大明有瓜葛,就尽量不要跟大明有瓜葛,以免瓜田李下,惹人怀疑。
因为大明和满清现在的关系极为复杂,双方签订了友好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可是两国毕竟都是中国人的国家,就有着一个争天下的关系在里面,根本不可能成为正常的邦交国,清廷始终将大明看作最大的威胁,威胁程度还在太平天国之上。
李鸿章又是一个领兵的大臣,他的身份如果跟大明联系到了一起,会给人不好的想象,弄不好会毁了他的前程。
大明只是要求修铁路,大清可以拒绝了,李鸿章立马回复总理衙门,让他们拒绝大明的要求,告诉大明,云南山地众多,地无三尺平,交通都靠马帮,如果修了铁路,会让大量的马帮失去生计,为百姓生计着想,大清无意让人在云南修建铁路。
正忙于跟英国谈判的李鸿章,显然没有重视大明提出的要求,这让他给自己惹来了一个大麻烦。
大明不像英国,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可以进行谈判,明清之间目前没有冲突,而且还通过交割台湾,让大明表面上承诺不向太平军提供武器,同时却向满清大批出口各种口径的大炮,表面上看,明清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
没有借口,那就必须制造借口了,朱敬伦决定好好给李鸿章这样的张开了半支眼睛的满清文人上一课,让他们知道资本时代的国家间竞争,是多么的残酷和不择手段。
于是大明突然增派了在上海的舰队,同时开始巡航长江,从上海到九江不停巡航。同时还调集了一万人布防在九江,对外宣称是防范太平军北伐过程中出现的溃兵流散问题,可却让江对面的清军变得紧张不安,毕竟九江对面可就是湖北黄州府和安徽的安庆府,另外九江位于汉口和安庆之间,如果大明舰队切断这里的水路,曾国藩在安庆的湘军,就将得不到湖广的支持。
同时云南也传出了大明增加了在广西最西边的小镇安厅的軍队,并且以剿匪的名义,多次进入云南广南府的富州境内,对当地驻军视若无物,险些爆发冲突。
显然大明在挑起事端。
李鸿章这才紧张了起来,英国人的威胁很大,英国人的力量也很强大,大明的力量虽然不如英国,但李鸿章始终觉得大明更危险,因为英国派兵跟清军开战,赢了不过多要点好处罢了,可大明却始终有可能会灭亡满清朝廷。
现在大明开始在云南边境挑衅,如何让李鸿章不紧张,但让他更紧张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根据太平军内部密探的密报,大明洋务司竟然秘密开始跟太平天国进行谈判,就太平军正在进行的北伐问题,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太平军北伐虽然已经被挡住了,不管是汪海洋对扬州的攻势,还是杨辅清对巢县的攻势,都已经被清军阻挡住了,目前虽然两地还处于半包围之中,可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已经从中嗅到了反攻的味道,如果此时大明突然插一脚进来,别说反攻了,很可能让太平军在长江一带取得突破,真的占领扬州、巢县,在长江以北站稳脚跟!
更危险的是,如果大明和太平天国两大敌人联合起来,他们真的有可能一鼓作气北伐灭掉大清朝廷。
这种重大的事情,李鸿章不敢自己做主,马上就上书了朝廷。
清廷平日里对曾国藩再三提防,可是到头来真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发现还得靠曾国藩,于是他们第一时间咨询曾国藩,询问如果大明和太平天国联手,湘军在长江以北抵挡住他们进攻的机会有多大,曾国藩非常干脆的回答是没有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