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857-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炮当然是克虏伯大炮,重达44吨,最远射程接近20公里,3公里内可射穿65公分钢板。
克虏伯设计这种炮,显然就是冲着英法两国不断发展的铁甲舰去的,当然德国人没想过装在船上,他们的思路是用来作为岸防炮。
可是到底能不能击穿铁甲舰的装甲,谁都没试过,理论上来讲,近距离轰击,应该是可以射穿的,但是谁会给你靠近的机会?因此根本就没有过实战的战绩。
三年前去参加巴黎世博会的时候,朱敬伦直接向克虏伯订购了几十门舰炮,将整个铁甲舰的火炮升级了一遍,从前装炮换成了后装线膛炮。
回来的时候,还购买了两门克虏伯巨炮,说是拿回来作为岸防炮的,真正的目的则是拿回来仿制的。
此时的克虏伯还名不见经传,大家对他的印象主要还是一家钢铁制造商,一家刀叉制造厂,克虏伯的军火还没有名气,克虏伯公司的掌门人埃尔弗雷德克虏伯之所以生产军火,主要就是要向外人证明他们钢铁的质量,一般人都认为能够制造大炮的钢铁肯定就是最好的钢铁,所以阿尔弗雷德才设计制造了一批大炮。
但是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军火行业的钢铁企业,连普鲁士军队都没有装备,最早使用克虏伯制造的军火的国家是埃及,在1856年购买了克虏伯武器,然后是比利时在1861年,俄国在1863年分别采购了克虏伯的军火,直到普鲁士开始三次王朝战争,才开始采购克虏伯制造的军火。
可以说在普法战争之前,克虏伯的名气都不算大,他自己也主要是以一家铁路部件企业面目示人,克虏伯制造的火车轮毂才是他们的骄傲,克虏伯公司的标志,就是三个轮毂叠加的图案。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大名鼎鼎的克虏伯,还需要到巴黎世博会去推介他们的大炮的原因。
朱敬伦当然知道克虏伯的大炮,在这个时代已经追赶甚至超越了英国的大炮,因此大胆的订购了多门。
回国之后,马上交给兵工厂仿制,过程非常艰难。
大炮的结构并不复杂,很容易仿制,甚至朱敬伦允许兵工厂拆解和切割那些大炮进行研究,但是即便知道了结构,可依然很难做出同样质量的大炮来,问题主要出在加工工艺上。
克虏伯最大的大炮是五层结构,一层一层的钢板绕制而成,兵工厂试图复制这种技术,但是大炮是做出来了,可是一开炮就炸膛,炮膛根本就承受不住克虏伯大炮同样的压力。
瑞典技术人员、英国技术人员、美国技术人员和本国技术人员进行了许多种常识,甚至用上了中国的土办法,采用自收紧的铁芯铜炮技术,依然不过关。最后进行了三年的紧张仿制,才终于试制成功,但制造工艺跟克虏伯还是有些许差别的,尽管还是使用了五层钢板,但是在加工方法上进行了革新,一层一层互相交错,同时使用了质量最好的瑞典精炼钢材,在性能上终于能够跟克虏伯媲美了。
用了三年时间,可又何止是三年时间,如果没有朱敬伦之前十年的技术积累,这三年时间是万万仿制不出来这种大炮的,可以说是用了十三年时间,才达到了这种水平,因为制造这门大炮的工艺,是用了十几年时间从西方引进加自己摸索出来的。
不过仿制出来就好,这意味着大明已经是继英国和普鲁士之后,世界上第三家能够生产大型后装线膛炮的国家了。而就在今年,英国人开始将后膛阿姆斯特朗舰炮,开始换成前装线膛炮。因此这世界上,真正大规模应用后装线膛炮的国家,其实就是普鲁斯和大明。
英国人之所以换装前装炮,最大的原因就是英国军舰上的大口径阿姆斯特朗后装大炮性能不够稳定。
阿姆斯特朗是1854年开始给英军设计新式大炮的,当时他设计的后装线膛炮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后装炮之一,经过英国战争部测试,认为性能极其优良,不过这时候还只是作为步兵炮使用,只有3磅和5磅型号。
由于英国人认为这种炮优势很大,为了让英军保持对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英国政府购买了大炮的专利,并且立法禁止输出这种火炮。
之后阿姆斯特朗不断的退出新的型号,1859年开始给英国海军生产110磅舰炮,这种舰炮在第二次鴉片战争中,完美的压制住了清军炮台。但却在第二年跟日本萨摩藩的战争中遇到了麻烦。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阿姆斯特朗大炮都是很可靠的,比如英法联军进攻北亰的时候,阿姆斯特朗大炮就占据了据对的优势。
但是在英国跟日本萨摩藩在1862年爆发的英萨战争中,进攻萨摩藩炮台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却出现了频繁的卡火以及准确度下降现象,最后导致英军损失惨重,50人受伤,13人死亡,主要原因是当日狂风暴雨,这时候英国人才知道,这种大炮在恶劣天气下不可靠。
因为这个原因,1864年英国战争部宣布停产阿姆斯特朗大炮,并且开始设计前装线膛炮,用来替换阿姆斯特朗大炮,并在1870年开始撤装军舰上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现在大明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以克虏伯后装线膛炮为圆形,生产出了大批陆军小炮,而且还生产舰炮和岸防炮,大有一种后装化的倾向,朱敬伦知道,大炮肯定是朝着后装方向发展的,英国人逆历史潮流而动,迟早要后悔。
但是朱敬伦始终对克虏伯大炮能否轰沉英国軍舰心里没底,所以才在太平天国攻打上海的时候,找人向李秀成推销,说大明新近生产了一种能够轰击铁甲舰的巨炮,问李秀成感不感兴趣。
李秀成这几年买了太多大明产的火炮了,大明兵工厂的产品自然没得说,即便是佛山铁作坊的产品,也因为有大明兵工厂的技术监督负责质检,性能也很让人满意,加上打上海势必要跟洋人碰上,李秀成一口就答应买几门试试,就是价钱太贵,一门要价10万两,最后李秀成咬咬牙只要了两门。
进攻上海城墙的时候,两门大炮才刚刚运到,结果这种能发射600公斤重炮弹的大炮,狠狠的露了一把脸,三炮就轰塌了城墙,攻占上海之后,更是跟英国在黄浦江上的铁甲舰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炮战,结果运气很好的将一艘英国铁甲巨舰打沉,这时候李秀成认为买这种炮真是买的太值了。
但想多买是不可能了。
英国公使对大明洋务司表达了英国的愤怒,伍崇曜手下的头号干将徐荣村没给他面子。
“没错,大炮是我们卖给太平军的。”
“你们这是破坏中立原则,莫非大明想要跟英国开战?”
英国公使威妥玛语带威胁。
徐荣村冷笑道:“贵国并没有跟太平天国宣战,何况当时我们卖火炮的时候,太平军还没有开始打上海,和谈破坏中立原则?”
威妥玛哼道:“那好,从现在开始,我们正式通知贵国,我大英帝国与太平天国进入战争状态,希望贵国严守中立,否则将被实为向大英帝国宣战!”
威妥玛的通牒徐荣村耸耸肩:“贵方需要呈递正式文件。”
威妥玛道:“会有的。”
威妥玛的态度让人不舒服,徐荣村心里也不在意,英国人就这德行,这年头横的很。
只是可惜不能继续发战争财了,可是没想到英国真的宣战了,还以为他们不打算动真格的呢,看来得马上禀告皇帝陛下了。
跟陈芝廷沟通之后,很快俩人结伴拜会朱敬伦,将英国即将宣战的消息告诉朱敬伦并请示皇帝的态度。
朱敬伦心中颇为复杂,之前英国人一直没有宣战,只是向太平天国发出了外交照会。
显然他们希望恐吓住太平军,就像几年前宁波那样,太平军占领了宁波,却不得不撤出来,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太平军早就今非昔比了,李秀成自认兵强马壮,根本就没有恢复英国人的照会,直接就开打了。
如果仅此而已,英国人此时大概也不会真的开战,因为法国人正忙着跟普鲁士扯皮呢,根本没空跟英国人一起干涉远东发生的战争,而英国人根本就不想自己单干,尤其是面对太平军这种动辄几十万大军的势力,遇到这种情况,英国人习惯了欧洲大陆国家出陆军,英国出海军。
可是,被人打沉了一艘主力铁甲舰,这件事就不能这么完了,不打上一仗是没法给民众交代的。
因此宣战就成了必然。
英国人卷入了战争,这场戏就出格了,李秀成那边能玩出什么花样,朱敬伦顿时就摸不准了,但可以肯定一点,李秀成将跟英国人纠缠不休,这次的北伐只能作罢。
对朱敬伦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一开始就不想看到太平天国再次将战火燃到长江以北,现在英国人参战了,正好给太平天国这匹脱缰野马紧紧缰绳。
“我看就答应英国人,我们保持中立,战争期间不会往战区贩卖军火物资。”
朱敬伦说道。
“真的不卖了吗?”
徐荣村有些惋惜,这可是好机会啊,这几年大明通过卖军火多少人发财了,他是商人,他可清楚的很。
朱敬伦摇摇头:“告诉李秀成那边,就说迫于英国人的压力,我们无法继续为他们提供武器。”
李秀成暂时还不缺武器,就看他跟英国人战斗的结果了。
第四百五十二节 李秀成三打上海()
李秀成站在上海城墙北墙上,他李秀成终于进了这座城了,一种得偿所愿的畅快感油然而生。
右手边是滚滚黄浦江,原本繁忙的十六铺码头上空空荡荡,一艘庞大的铁甲巨舰正被许多艘小渔船围着,捆上绳子几千人往岸边拖动。
四月多开始发动攻击,用了一个月基本上就扫清了上海外围,但是围攻这座城市,却就废了一个月时间,洋人的战斗力还是不可小觑,可越是这样,李秀成就越是觉得满足。
一个月时间的战斗,不是嘴上说说那么轻巧的,洋人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备工事,深挖了许多壕沟,修建了筑垒。
还从上海雇佣了8千人组建了洋枪队,又调来了4千洋兵,可不管是上海这些中外结合的华洋枪队,还是那些红头巾的英国兵,都被太平军打败了。
满清害怕洋人,那大明看起来也怕洋人,可他李秀成不怕。
他始终认为,前两次攻打上海,如果不是有意外,他早就占了这里。第一次打上海的时候,是洋枪队进犯青浦,太平军守将告急。李秀成从苏州带领人马去救青浦,大败洋枪队,打伤华尔,击毙洋枪队三分之一。
那次本来就该趁势进攻上海,可是被洋人给骗了,洪仁潜吒笕怂岛昧耍⑽醋龇婪叮胗⒎ň泳孤穹鹄矗醚笄勾笈谙蛱骄浠鳎诨破纸系挠⒐娊⒎⒋笈诤浠鳌
第二年李秀成再次进攻上海,一月间连陷嘉定、青浦,进逼太仓,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营一百多座,城城都有洋人的军队把守。李秀成从苏州亲率精兵迎敌,大战于太仓,力破敌阵。在奉贤击毙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在青浦,将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生擒。在慈溪,击毙常胜军统领华尔。
这是第三次打上海了,终于一战而下,斩获全功。
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李秀成之前并未想好,他本来没有跟洋人真的开战的打算,可是洋人帮助清妖守城不说,还把铁甲舰开到十六铺来威胁于他,这就不能怪他了。
城墙以北,就是法国人占的租借,从十六铺码头一直延伸到另一面城墙,包住了半个上海城。过了法租界,才是英租界,面积更大,从法租界往北,一直跨过了吴淞江。
打上海,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上海的财赋,所以李秀成是想保住这里的繁华的,为此他约束部队,严格要求他们不得劫掠,进城之后立马张贴安民告示。但城里的人都跑了,跑去了洋人的租界里。
打租界,本不在计划内,打跑了洋人,上海哪里还有什么繁华,没有了洋人,他从哪里弄钱去。所以他本不想打,可是洋人先动手了,他可是跟洋人下过帖子的,告诉他们,这是天国与清妖争天下,与洋人无干,若不服王化,助纣为虐,则是自取灭亡,自己明明告诉了他们,他们还是不听,这就怪不得他李秀成了。
虽然租界也是严防死守,但他既然连上海都能进,还在乎一个区区的租界吗。
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租界里也是一片人心惶惶,大批挎着包袱逃难的,从法租界不断的往北面跑,洋兵则在租界边境挖掘了壕沟,还在租界里面设了很多道卡,看来他们是打算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