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486章

人人都爱马文才-第486章

小说: 人人都爱马文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61 暗潮涌动() 
睢阳已下; 南北通道便已畅通; 陈庆之原本最担心的是他继续进军后路被截,但扼守江淮的重镇睢阳既然被攻下,最担心的补给和运输问题就解决了。

    陈庆之虽然大器晚成,却不是毫无雄心壮志之辈。

    自两百年前桓温之后,再也没有南朝人踏足过洛阳; 如今北魏内部有着尖锐的矛盾;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嫌隙; 魏国各地又在纷纷起义; 但凡有点志向的,这时候都会想象着如何趁机建立功业、完成刘宋之后未曾成功过的“北伐”。

    只是白袍军人数太少; 无法分兵防守战略要地,陈庆之屡屡向建康去信,请求朝中增兵占领城池、北上援助扩大战果,却迟迟没有得到消息。

    除了最开始钟离派军占下了涡阳附近的无主之城外; 后来即便是白袍军连连获胜; 梁国的军队也没有再进一步。

    陈庆之为此所惑,所以即使获得了这样的大捷,还是忍不住长吁短叹; 埋怨建康的回应太慢。

    然而还没让他失落多久; 又有战报传来。

    魏国的济阴王元晖业率领两万羽林军; 奉命阻击陈庆之的部队。

    要说这元晖业; 也是个倒霉蛋。

    他和之前的任城王元澄一样; 是太武帝的太子拓跋晃的玄孙; 也算是天潢贵胄之身。

    然而这位拓跋晃虽然早逝没有登上皇位,却是个多情种子,生育力也极强,他死时才二十三岁,却留下了十三个儿子,而且十三个儿子的母亲大多出自鲜卑大族,虽然父亲早逝,孩子却得到了母族的护庇,安稳长大。

    拓跋晃这十三个儿子里,长子后来成了文成帝,其他兄弟都封了王,这便是任城王元澄和济阴王元晖业的先祖。

    任城王这一支世代都是忠臣良将,而济阴王这一支就世代都是倒霉蛋,在政治斗争中从来就没站对过队伍,所以也是一代混的不如一代。

    到了元晖业这里,他的王爵之位甚至被自己的叔父元丽所夺,连上朝和主祭的资格都没有了。

    这原本该是元晖业这支倒霉的顶点,毕竟连王爵都没了,可是恰巧遇见尔朱荣进洛阳,假借祭天的名义将洛阳所有领着王爵、官位的文武大臣和宗室杀了个干干净净,原本被叔父挤兑的只剩白身不得不蜗居在京郊的元晖业,就这么莫名奇妙成了洛阳仅有的几个嫡系宗室。

    之后少帝元子攸倔强无比,恨极了尔朱荣屠杀宗室,尔朱荣为了弥补和小皇帝以及朝廷余臣的关系,就从犄角旮旯里找出了元晖业,不但让他重新继承了父亲济阴王的爵位,甚至还因为他和少帝一般年轻,就让他担任笑皇帝的禁卫、掌管洛阳的羽林军。

    只是自孝文帝改制汉化之后,军人失去了上升的通路,即使是骁勇善战的鲜卑军阀之后,都不愿让子孙进入羽林军,现在的羽林军已经不是百年前让诸国闻风丧胆的那个羽林军了,进入羽林军也不再是光荣的事情,其中充斥着纨绔子弟、地痞流氓,毫无纪律可言。

    原本羽林军里还有些靠谱的勇士遗孤,只是自元叉元爪控制羽林军后,里面的忠勇之士全部被血腥手段清洗了一遍,再到后来胡太后回朝,曾被元叉元爪把持的羽林军又被清洗了一遍,剩下的就全是咸鱼一样的废人了。

    就这么一支全是刺儿头的军队,给谁谁都不要,除了名头响亮什么都没有,尔朱荣却让元晖业率领着去增援睢阳,阻挡白袍军,一方面是真的看不起所谓的“南人的骑兵”,另一方面是连这点废物点心一样的兵力都不想让皇帝拥有。

    拖着这么一支完全没有军纪可言的部队,再加上元晖业善文而不善领军,于是两万大军从京中出发,一路跟游山玩水似的,等到了睢阳附近时,就听说睢阳城都被打下来了。

    羽林军上下本就俱战,一听元鉴、丘大千这样的名将,用七万士卒守城,还修建了九座营垒,都被梁国的白袍军打下来了,此时更是不愿再进一步。

    没办法,元晖业只好率领着羽林军进驻了睢阳北岸的考城。

    这考城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城,因为有河流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所以城墙并不高大,也因为四面环水,一旦收起吊桥,城下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是汴水上出了名易守难攻的城市。

    元晖业带兵驻扎了考城后,也不急着下请战书,先把四周的通路给断了,摆出了要靠城防据守上流、卡死北海王一行人北上的架势。

    当睢阳城里接到来自考城的情报,得知是元晖业领着羽林军来攻时,正在堂上听会的花夭当即就大笑了起来。

    “派羽林军来阻拦我们?”

    她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连眉角都舒展开来了。

    “花将军为何发笑?”

    陈庆之不明所以,连忙追问。

    花夭曾为了报主公之仇曲意蛰伏在羽林军中长达半年,若是羽林军有战斗力,胡太后也不会费尽心力想要让花夭进宫保护他们母子了。

    对于现在的羽林军,花夭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有多不堪,于是三言两语间就将羽林军的现状说了个明明白白。

    说完后,花夭又补充了一句:“若陈将军有办法将我送到考城城下,我有七成把握,劝服济阴王领羽林军开城投降。”

    如此自信,莫说陈庆之,就连马文才都为之侧目。

    “想当年元嘉之时,佛狸伐率领羽林军一直打到了长江北岸,如今佛狸伐在江岸的行宫只剩残垣断壁,连羽林军也只徒具其名了”

    陈庆之不禁感慨。“若花将军真有如此把握,那就再好不过了。”

    花夭是个典型的鲜卑军户,认为荣华富贵应当在战场上凭借军功获得,并不拘泥于过去。

    对于六镇子弟来说,时间不是放纵自己的借口,身为羽林军却荒废武艺,从自己放弃自己的那一刻起,那些人也不配被称之为“羽林军”了。

    “我既然敢夸口,便有这样的成算。”

    她十分肯定道。

    有花夭这番话在,即使心中可能还有些疑惑,陈庆之还是心中大定,转而去研究考城附近的地形地势,想要找出将花夭送到考城城下的办法。

    想要攻下这么一座“水上堡垒”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是若只是抵达城下,也许不难。

    待“战前会议”开完后,马文才却突然去而折返,与陈庆之共处一室。

    陈庆之放下手中的地形图,见马文才神色慎重,也不由得一怔。

    “佛念去而复返,莫非有哪里不对?”

    “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继续拿下考城,北海王有可能脱离我们的掌控?”

    马文才一拂袖子,在陈庆之面前坐下,开门见山的提醒他。

    “睢阳几万兵马,虽是因为我们英勇作战而投降的,但元鉴父子降的是元冠受,而不是我大梁。”

    “如今我们这支兵马虽依然以白袍军为主,现在却吸纳了元冠受征募的江北士卒,又补充了来自睢阳的北魏降兵,这些人可不会受到我等的节制,一旦考城拿下,两万羽林军收归他的麾下,无论这些人实力如何,毕竟有‘羽林军’的名头。”

    马文才知道陈庆之对皇帝忠心耿耿,是一定要完成迎回萧综的任务的,便以此为击破口。

    “待元冠受坐拥近十万兵马,他大可以据城而守,等着魏国不满尔朱荣统治的各地宗室、豪酋来投,为何要冒险随我们北上?”

    陈庆之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容道:

    “陛下让我们护送北海王回魏国,本就是为了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政权对抗尔朱荣控制下的北魏朝廷,使其有所顾忌无力南侵。我们如今已经得了睢阳,之前攻下的江淮地区也会纳入国中,只要北海王不想只当个睢阳城主,总要继续往北进入洛阳的。”

    “那为何我国到现在也没有增兵,也没见有人来接管我们打下的城池?”

    马文才的疑问成功让陈庆之脸上的从容之色僵住。

    “怕是陛下命我们监督北海王、以防他过河拆桥之外,北海王也承担着一样的任务,以防我们拥兵自重罢!”

    他接着嘲讽道。

    陈庆之默然不语,可心里已然明白,这并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白袍军一直向建康传递军报,但事实上北海王也有自己的渠道向梁帝送信,而且这渠道还是皇帝给的。

    这一路上,无论大小战役,白袍军会传递大胜的捷报而回,北海王也会同样用信件回禀,两方若叙述一致自然是千真万确,要是不一样呢?

    之前北海王需要白袍军的实力,自然是哭穷、哭兵力不足、哭敌人难以攻克,现在不用倚仗了,他还会如此吗?

    陈庆之在皇帝身边担任文书多年,并不是不懂政治,如今被马文才如此揭破,他也明白了过来,脸上表情一沉。

    “更何况即使陛下想要现在增兵,时机也不对了。现在刚刚拿下睢阳,投降的魏军惧怕白袍军的势力,正是两方最能相安无事之时,可一旦陛下增了兵,睢阳方的势力不会轻易允许,一旦因此事矛盾激化,我们之前几番险胜得到的战果很可能毁于内讧。”

    马文才长于政治,所以便从政治方面逐条分析。

    “所以我送回战报时,稍稍将消息滞后了一点,先让北海王的消息回去。”

    梁帝是个英主,先看了北海王的奏报,再看到白袍军的,他素来见微知著,一看自然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知道北海王忌惮陈庆之与白袍军,他反倒能对白袍军征战在外放心。

    “我能得佛念为参军,实乃上天之幸啊。”

    陈庆之也意会了过来,感慨万分,“若不是得佛念提醒,现在我等怕是外有北海王貌合神离,内有陛下猜疑不定了!”

    马文才却一点都不觉得前途乐观,虽然他早已经预料到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仅仅是军事上面的问题,接下来更多的,要靠各种手段来维护现在岌岌可危的合作关系。”

    陈庆之已经正襟危坐,身子微微前倾,做出洗耳恭听状。

    “该如何做?”

    “北海王现在能用的,皆是元魏宗室。等拿下了考城,那元晖业是济阴王(拓跋晃四子)一脉,而北海王和元鉴是文成帝(拓跋晃长子)一脉,血统皆是尊贵,未必能维持平衡。”

    马文才顿了顿,又道:“哪怕元冠受据守睢阳等人来投,会来投奔的也只会是仇恨尔朱荣的宗室,这些人能投北海王唯一的原因,便是期望着北海王能回洛阳‘匡扶正室’、报了尔朱荣血洗宗室之仇。所以”

    “逼他称帝,断了其他人的念想吧。”

    

462 同甘共苦() 
马文才的话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 他从一开始就不认为白袍军能建立什么“功勋”,无论是外在条件还是内在条件; 白袍军都不具备北伐成功的可能。

    也许能在南北之间搅动风云; 若陈庆之是个枭雄; 大概还能趁机兴起一个寒族武勋阀门; 不过陈庆之毕竟不是司马懿一样的人物; 在打仗上有鬼神莫辩的才华,在政治上却没有建功立业的可能。

    这也不能怪他,他出身寒门,又是从皇帝的侍童起家的,从未掌管过大一点的势力; 也没有经历过复杂的政治倾轧; 就连白袍军; 若不是一直得到了马文才在资金和内务上的经营,就凭他一个杂号将军,散尽家财也养不起这么一支军队。

    但他无疑是个能举一反三的聪明人; 当马文才向他提出解决的方略后,他立刻就能领会,并立刻向北海王提出了“称帝”的要求。

    北海王是浸//淫在各种争斗氛围里长大的,自然明白了陈庆之这么做的意思; 也打从心眼里不愿意称帝。

    现在称帝; 几乎就直接和洛阳所在的朝廷杠上了; 哪怕尔朱荣扶植的皇帝再怎么不靠谱; 也是祭天奉诏过的皇族血脉,他在这里一“称帝”,打什么匡扶正室的旗号都没用了,妥妥一个乱臣贼子!

    可如今这个局势,由不得他说不。

    元鉴和睢阳投降的那几万士卒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连黑山军都懒得理他,无非就是觉得他只是个梁国的傀儡,没地盘没兵马,就连这个“北海王”的称号都是不明不白的,元颢才是北海王,死了也得向朝廷上表才能封袭。

    睢阳的守军以前是“王师”,没多久就成了“叛军”,他想拉拢谁都得有让人信服的理由,莫说陈庆之,就连元鉴都是希望他能“称帝”的。

    在各方推动和逼迫下,北海王元冠受心不甘情不愿,可还是不得不在睢阳城南登坛祭天,即位称帝,还立了年号为“孝基元年”。

    只是这登基简陋的可以,恐怕还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