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七百零六章 巡视()
春节是华夏的传统节日,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随着节日的临近,厦门城中也愈发的热闹起来,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潮。
由于海禁的开放,被禁锢了数百年的百姓就像是突然从牢笼里放出来似地,爆发出了无比的活力,他们或是三五成群的出海的打渔或是几家十几家凑钱进一批货拉到南洋、吕宋或是扶桑去售卖,或是换得金银或是换来大明奇缺的货物。
以往这样的生意都垄断在了大海上的手中,无权无势的百姓和小商贾想要跟他们抢饭吃几乎等于找死,但随着福建省水师的足迹开始在南洋、扶桑一带频频出现,这些小商贾们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随着手中的银子增多,厦门的百姓们也开始舍得花银子了。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八,还有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杨峰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城外的安置点看望那里的百姓。
想要安置数十万百姓绝不是简单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别说是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明朝了,就算到了几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所以虽然陆续已经有十多万来自山西、陕西一带的百姓来到了厦门,但目前只送过去七八万左右,还有四万多人滞留在了厦门城外的安置点。
为了将这些百姓安置好,杨峰也是费尽了心思,不但从现代社会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以及生活物资,更是调集了不少的人力来对他们进行安排。
说来也巧,当杨峰来打安置点的时候就碰上了熟人,而且还是好几个。
看到迎面而来的一行人后,杨峰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夏大人、丁大人、涂大人,你们怎么也来了。再者说了,这天寒地冻的,若是冻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夏大人的夫人非得操起擀面杖打上大都督府不可。”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巡抚夏大言、布政使丁友文、按察使涂洪亮等一行人。
而杨峰所说的夏大言的夫人打上大都督府也是有典故的,夏大言的夫人很是精明能干,但也是出了名的好妒,结婚快四十年了,老夏同志愣是连一个小妾都不敢纳,堪称是大明官场的一个奇迹。
被杨峰这么一打趣,一旁的布政使丁友文和按察使涂洪亮忍不住捋须笑了起来,夏大言则是老脸一红,瞪了杨峰一眼佯怒道:“侯爷,下官虽然官卑职小,但也不是任人诽谤之人。、
听闻您的爱妾今日便到来,这样好了,下官待会回家就跟内子说一声,让内子到贵府暂住几日,好好的跟您的夫人和侍妾好好说说话,您看如何?”
“诶呀……”
杨峰瞪大了眼睛看向了夏大言,老夏同志你好毒啊,你媳妇是什么德行你自己心里没个数吗,若是让她来到我家,岂不是要把我那几个媳妇全都给教坏了?
一想到从此自家后院不宁的情景,杨峰心里不禁打了个寒颤。
看到杨峰向来杀伐果断的杨峰居然罕见的露出了窘迫的模样,一旁的丁友文和涂洪亮不禁大笑起来。
大笑过后,几个人便朝着里面走去,他们的随从则是散开在周围警戒。
尤其是宋烨等数十名家丁更是随手将手握住了腰间手铳的握把上,眼中露出警惕的目光。要知道这里可是聚集这数万山西、陕西迁徙来的百姓,成份复杂,谁知道会不会突然蹦出几个亡命之徒来。
这个时候正好是早餐的时间,百姓们正排着一条条长龙领早餐。
杨峰等人发现,虽然大部分人都在自觉的排队,但依然有少部分人并没有遵守秩序,反而经常趁着维护秩序的官差或是衙役不注意趁机插队。
杨峰甚至亲眼看到一个一名壮汉走到一名小女孩身边,强行将这名小女孩一把推倒在地。
然后自己就那么大大咧咧的站到了小女孩原先的位子上。
看到这一幕后,夏大言不禁大怒招来身边一名官差,指着那名壮汉喝道:“将那厮给本官拿下!”
随着夏大言的话,站在他身后的两名差役立即朝那名壮汉冲了过去,还没等那名壮汉反映过来,两名衙役手中的铁尺便砸到了他的背上。
重达数斤的铁尺重重的砸到了壮汉的背上,这名壮汉甚至连声音都没发出来整个人便倒在了地上,随后两名差役象拖死狗一样将这名壮汉从人群里拖了出来。
“砰……”
两名差役将这名壮汉扔到了杨峰等诸人面前,禀报道:“启禀诸位大人,凶徒已被抓住,请大人示下应如何发落?”
夏大言转过头对杨峰道:“侯爷,下官适才逾越了,如今这名不知礼义廉耻之徒已被抓住,如何发落还请侯爷示下。”
杨峰摇了摇头:“夏大人,人既然是你下令抓的,自然由你来处置,本侯就不多说了。”
夏大言还没来得及说话,宋烨便带着一名小女孩来到杨峰跟前拱手道:“侯爷,这就是那名被强行推开的小女孩。”
众人望了过去,发现这名小女孩约莫八i九岁,长得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此刻正怯生生的看着众人。
看到小女孩后,杨峰不禁轻“咦”了一声,指着那名小女孩惊讶的说:“你……你不就是那天城外的那名小女孩吗?”
原来,这名小女孩就是那天在城外被恶吏鞭打的那对母女中叫大丫的女孩。
大丫看着杨峰,很显然也认出了他。
只见大丫扑通一声跪在了杨峰的前面,磕头道:“大丫见过大人。”
认出了大丫后,杨峰走上前在她面前蹲了下来,摸了摸她的脑袋和蔼的问道:“大丫,你怎么还在这里,你母亲呢?”
看到那天救了自己的人,大丫这才大着胆子回答道:“大人,那天娘被打后,身子骨一直还没好,现在正在养伤呢。”
“没好?”
杨峰又问道:“那你们有抓药吗?”
“抓的!”
大丫道:“那天您赏了大丫一锭银子,大丫便是靠着这顶银子到城里为娘亲抓药的。”
“这样啊!”
杨峰沉吟了一下,转头道:“宋烨,你派人将大丫和她娘亲送到医护营去,让她们好好照料,等她的伤势好后再送她们去台湾。”
“明白!”宋烨答应了下来。
第七百零七章 准备收授权费()
看到两名家丁带着大丫离开后,杨峰这才对夏大言、丁友文和涂洪亮三人道:“几位大人,你们也看到了。那些此处聚集了数万百姓,他们当中不乏青壮劳力。而有些人则是自恃身强力壮每每有欺凌妇孺弱小之事发生。
而此处的衙役人数也少了些,虽然本侯也派了一些军士维持秩序,但俗话说得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本侯以为还是尽快将他们送到台湾去,让他们尽快安家落户的好。”
夏大言点头道:“侯爷言之有理,数万百姓长期滞留此处确实给治安带来隐患,应当尽快送走才是,只是毕大人那里却推脱说台湾尚未准备好,希望让这些百姓暂时留在这里。”
“哼!”
布政使丁友文冷笑道:“毕大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当然巴不得这些百姓留在咱们这越久越好,有咱们替他养着这些人,他不知有多高兴呢。”
丁友文的抱怨不无道理,数万百姓滞留厦门城外,光是每天耗费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杨峰这个土财主出了一部分,但福建官府作为地主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这些日子夏大言和丁友文便从府库里调拨了一万五千两银子和十多万斤粮食用来赈济这些百姓。
用自家的粮食和银子赈济别人家的百姓,任是谁心里也不好受。舍己为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丁友文心里不爽的原因。
杨峰摆了摆手:“丁大人,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毕大人他们也不容易,初到台湾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咱们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不等丁友文说话,杨峰又说道:“刚才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那些刚迁徙来的百姓每日里无所事事也不是个办法,本侯以为,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干,这样一来百姓不会无所事事,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找个赚钱的营生,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夏大言缓缓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
涂洪亮却问道:“可这里的百姓足足有数万,什么样的营生能够让数万百姓一起干活呢?”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丁友文也点头道。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绝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围绕着田地转,即便是手工业较为发达的江南也是如此,一下子要安置好几万人的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好办!”
孰料,杨峰却毫不在意的大手一挥。
“让他们都去修路就好了。”
“什么……修路?”
“不错……就是修路。”
杨峰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
“本侯来到福建也有一年多了,最大的感触就是福建的路实在太差,就连官道也是年久失修,一脚踩下去几乎就是一个坑,这样可不行。
所以本官觉得可以将厦门到福州的官道重新修缮一遍,无论是加宽还是翻修都行,若是能将福建境内所有的官道都修缮一遍,那么无论对于百姓还是官府来说都是难得的好事。”
“可是银子从何而来?”丁友文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杨峰答道:“既然修的是官道,那就是大家伙的事情。本侯以为诸位可以发动咱们福建境内的士绅商贾共同出钱出力,一同将官道修好。”
听了杨峰的话,夏大言等人都面露为难之色。
自古以来修桥铺路都是一件大好事,他们自然也不能唱反调,可从厦门到福州有五百多里,这一修下来可就不是半年甚至一年能够完成的,届时需要的银子可就是多了去了。
看到三人眼中的为难之色,杨峰笑道:“夏大人,丁大人,修缮官道也不是那么麻烦,你们忘了前些日子本官弄来的那些叫做水泥的东西吗?若是用此物来修路,尔等以为如何啊?”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