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摄政大明 >

第532章

摄政大明-第532章

小说: 摄政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俊臣的表情肃穆,一幅忠心为国的模样,缓缓说道:“陛下,陕甘、山西与河南等地今年接连发生旱情,臣身为户部尚书,得知消息之后就开始提前准备钱粮事宜,以防这些地方的旱情爆发之后,朝廷在赈济之时会猝不及防、手忙脚乱。”r

    听到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更是面带赞赏之色,点头夸赞道:“赵爱卿能够这般防患于未然,朕心甚慰,将户部交给赵爱卿管理,朕也非常安心。”r

    然而,听到德庆皇帝的赞赏之后,赵俊臣的表情则是更加严肃了,缓缓说道:“臣得蒙陛下信任,在管理户部之际一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但如今户部依然是遇到了麻烦!臣查了户部的存粮账目之后,发现朝廷的存粮数目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长江以北的粮仓存粮,已经不足以赈济陕甘、山西与河南等地的灾情了,京城附近的京通二仓余粮也有所不足,若是想要赈济陕甘、山西与河南等地的灾情,恐怕还要从江南、湖广等地调度粮食才行。”r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德庆皇帝并不是十分在意。r

    在德庆皇帝看来,只要京通二仓还有余粮,那么事情就还在控制范围之内,只要京城中枢没有饿死太多百姓,其他地方的灾情也不会动摇大明朝根本。r

    所以,德庆皇帝只是点头道:“既然如此,赵爱卿就从江南、湖广各地调度粮食即可,你乃是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这种事情不必刻意向朕呈报。”r

    赵俊臣的严肃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摇头道:“陛下,臣并不是担心今年的旱情,而是担心明年!朝廷的粮食已经到了极限,明年若是依然像今年一般天灾频发的话,朝廷的存粮就不足以赈济百姓了,到了那个时候,必然会有大量的逃荒难民,却是不得不防!”r

    听到这里,德庆皇帝的表情终于是稍稍严肃了一些,皱眉问道:“哦?情况已经是这般严重了?那么赵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解决此事?”r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赵俊臣则是早有准备,从袖子中抽出一封奏疏,扬声说道:“陛下,臣认为,粮食关系到江山安稳,可谓是最紧要的事情,但朝廷每年征粮都有不足,国库存粮已经是渐渐有了亏空,所以才造成了今日的困境,想要扭转存粮亏空的困境,也必须要立足于长远,方可以长枕无忧。所以,臣经过一番苦思之后,总计想到了五点对策,还望陛下明鉴。”r

    “哦?有五点对策?说来听听。”r

    “其一,督促各地衙门按照户部新编撰的农书指导治下百姓耕种,以增加田地的粮食产量,各地一旦发生灾情之后,也可以减少损失;其二,经调查之后,户部发现土豆与玉米这两种作物的产量极高,并且受灾情影响较少,建议朝廷大力推广,尤其是陕甘、山西、河南、北直隶这些常年发生灾情的地方,应该大规模耕种;其三,由朝廷颁布法令,限制民间酿造酒水的数量与规模,以节省粮食、充盈各地粮库;其四,由朝廷拨放银子,在各地兴建水渠、水车、堤坝等灌溉设施,以保证各地的粮食产量,防止今后灾情带来的损失;其五,督促江南与湖广的农户们减少种植水果、茶叶、棉花等物、增加粮食耕种,以增加朝廷与民间的存粮;r

    依臣想来,这些措施一旦得到实行,那么朝廷缺粮的状况就必然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各地征粮也不会屡屡出现不足的状况,即使今后再次有大规模的天灾频频发生,朝廷也完全有余力应对,不至于滋生流民之乱,还望陛下明鉴!”r

    原本,赵俊臣为了自己所构想的农业改革能够顺利通过,已经将这五点建议进行分割,准备分开向朝廷呈奏,这样就可以减少百官们的反对,增加成功的可能性。r

    尤其是赵俊臣如今所呈奏的第五点建议,更是损害了绝大部分官员的利益,所以赵俊臣已经是打算暂且放弃了。r

    但如今,为了应付德庆皇帝的猜忌与打压,赵俊臣却是将这些建议再次合在一起,一口气全部抛了出来。r

    然后,正如赵俊臣的预想一般,听到自己的呈奏之后,百官们纷纷哗然。r

    赵俊臣的第一点建议也就罢了,昨天早朝上其实就已经通过了!但后面的四点建议,却是让百官们目瞪口呆,只觉得赵俊臣的想法荒谬不堪、天方夜谭!r

    就算是朝廷的存粮出现了问题,那又如何?最多也就是饿死几个倒霉的灾民罢了,只要灾民们没有涌到京城附近添乱,就照样可以粉饰太平,百官们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你赵俊臣又何必要大动干戈?r

    大规模的推广土豆与玉米的种植?限制民间酿造酒水?凭什么?如今这江山一切安稳,何必要故意生变?r

    若仅仅只是这两点提议,那也就罢了,百官们的利益受损不大,受影响的只是平头百姓而已,百官们虽然不会表示支持,但也不会强烈反对!r

    但最后两点提议,问题就太大了!r

    位列朝班的百官们,绝大多数都在江南与湖广等地购置了田地,这些田地也大都是种植着水果、茶叶、棉花等作物,毕竟这些作物的利润更高,如今要他们把田地里的作物换成寻常的水稻小麦,那么绝大多数官员都会利益受损!r

    在百官们看来,仅仅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仅仅是为了赈济灾民,仅仅是为了朝廷的国库存粮,都是一个与己无关的事情,却是凭什么要损害百官的收益?r

    还有廷拨放银子在各地兴建水渠、水车、堤坝等灌溉设施的事情,这件事一听就需要不少银子,在百官们看来,这显然是赵俊臣盯上了黄有容在南直隶抄家收获的那笔银子!毕竟工部与户部全在赵俊臣的手中,一旦大笔银子投入其中,谁知道赵俊臣会私下贪墨多少?r

    你赵俊臣想要贪墨银子也就罢了,但胃口也太大了吧?工部与户部拿了这么多银子,岂不是其他衙门的银子就变少了?你赵俊臣大口吃肉,却是连汤水也不留给我们一点?r

    于是,赵俊臣的话声刚刚落下,就遭到了百官们的群起反对!r

    ……r

    第二更!r

    ……

第六百五十八章。风波频(三)。() 
……

    ……

    “陛下明鉴!臣认为,赵大人的这些提议,或许用心都是好的,但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百姓们的耕种习惯早已经延续百年,如今只是稍稍缺粮罢了,像是今年这般大规模的频频天灾也不可能每年都发生,又何必大动干戈、强行改变百姓们的耕种习惯?”

    “陛下,赵大人的诸般建议,看似很好,但涉及了诸多敏感之处,百姓耕种乃是江山根本,最是需要千般谨慎,绝不可轻易改动,一旦事情有了意外,恐怕就会人心动摇、滋生民变!还望陛下明鉴!”

    “臣认为,农耕为天下之根本,一旦稍动,则是社稷动荡,一旦稍变,则是影响深远,赵大人的诸般提议,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农耕之事远要比商税更加敏感,若非是万不得已,切不能随意变动!”

    “陛下,老臣认为,我朝各地的灌溉措施大都已经完善,即使是规模较小,但也足以够用,完全不必投入大笔银子再行兴建,朝廷的银钱周转如今稍有好转,需要银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可不必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银子。”

    顿时间,百官们陆续出列,纷纷是态度坚决的反对赵俊臣的提议。

    百官们表态之际,一个个皆是满脸的大公无私、为国为民,也满口皆是老成持国、慷慨激昂,就好似他们的立场全是出于一片公心,完全没有参杂任何的个人利益。

    但实际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就唯有他们自己心中清楚了。

    所谓“表面文章”,只要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的技术含量,只需要一张面皮而已。

    一时间,赵俊臣因为农业改革的提议,竟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不过,百官们好歹还记得前段时间赵俊臣出手惩治郭汤的事情,对郭汤的悲惨下场依然是记忆犹新、心有余悸,所以他们虽然是纷纷开口反对,但言辞还算温和,就算是再如何反对赵俊臣的建议,也不忘在前面加一句“赵俊臣的想法是好的”,显然是担心自己将赵俊臣得罪惨了,最终会落得郭汤一般的结局。

    在百官们纷纷反对之际,赵俊臣则是面无表情,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只是冷眼看着百官们的慷慨陈词,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百官们的激烈反对,原本就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也是赵俊臣乐见其成的事情。

    事实上,赵俊臣也不指望自己的农业改革提案能够很快通过,赵俊臣很清楚,这份提案涉及了太多敏感的地方、也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必然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角力、争论、以及妥协,才有可能让百官们勉强接受,而且就算是勉强通过了,恐怕也只是一个删减版本,不可能没有任何变动。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论古今中外,官场上的绝大部分政策,往往都不是“最好的政策”,而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政策”,若是一意孤行、强行通过、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那么就必然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阻挠、下绊子,这样的话再好的政策最终也会搞砸,王安石改革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所以赵俊臣也不会强求自己的提案可以毫无更改的通过,只要这份农业改革提案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缓解朝廷的粮食危机、能够减少“小冰期”日后所造成的灾难,那么赵俊臣也就可以勉强接受。

    总而言之,趁着这次的机会,赵俊臣确实想要办一些实事。

    并且,赵俊臣一口气提出这么多有争议的提案,原本也就是为了引起百官们的争议与反对,德庆皇帝见到百官们纷纷反对赵俊臣之后,也就会清楚赵俊臣的势力影响远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大,对赵俊臣的戒备之心也就会悄然降低,若是赵俊臣的提案最终能够通过,那么德庆皇帝更会认为赵俊臣是在自找麻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栽跟头,对赵俊臣的戒备之心也就会更低了!

    这才是赵俊臣最重要的目标!

    所以,赵俊臣见到百官们的纷纷反对之后,心中虽然有些不屑,只觉得百官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但并没有任何气恼。

    等到百官们的反对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却是寸步不让,再次缓缓开口了。

    只见赵俊臣的表情肃穆,用冷肃的目光缓缓扫了百官一眼,冷笑着说道:“各位大人不似本官一样要负责朝廷钱粮,也不似百姓一样需要担心衣食,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各位大人想过没有,如今各地的天灾频频发生,若是朝廷的粮食屡屡欠收不足、各地粮仓的存粮数量也是越来越少,我等朝廷官员却还是视而不见、一成不变,将来一旦是没有粮食赈济百姓,就必然会滋生民变,到了那个时候,责任又由谁来负责?”

    你是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到时候没有粮食赈济百姓,所有责任自然是由你负责!就算是你赵俊臣不愿意承担责任,那还有陛下、还有内阁、还有地方的封疆大吏们,反正事情与我无关!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百官中有许多人都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当然,他们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在表面上,他们依旧是大公无私的坚定反对。

    在庙堂之中,最困难的事情往往就是办实事,每个人都是敬而远之,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就是挑毛病,每个人都是轻车熟路!

    赵俊臣说完之后,马上就有官员再次出列说道:“赵大人,我朝乃是太平盛世,即使是遇到天灾频频,也只是偶尔之事,明年或许就是风调雨顺,如今只是暂时的缺粮罢了,等到今年各地的粮食收上来,情况自然就有好转,何必要杞人忧天?又何必要冒着激生民变的风险大动干戈?”

    这名反驳赵俊臣的官员名叫靳鸿,乃是都察院的一位御史,本身乃是江南地主家族出身,拥有江南良田数千亩,这些田地每年所收获的茶叶与棉花都能为他带来数千两银子,所以他见赵俊臣要限制江南农户耕种棉花茶叶之后,反对态度就极为坚决!

    然而,靳鸿的这些观点看似有理,对赵俊臣而言却是不堪一击!

    ……

    第一更

    ……

第六百五十九章。舌辩百官。() 
……

    ……

    赵俊臣用眼角瞥了靳鸿一眼,神色间的不屑完全没有遮掩,直接开口反问道:“杞人忧天?陕甘已经连续三年发生旱情了!河南前年也出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