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太平天国 >

第493章

太平天国-第493章

小说: 太平天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过毕歆,虽然沿途的村镇都有沙俄零散的武装人员存在,然而,由于根本没有料到太平天国的军队会如此迅速地出现,以至于教导旅的大队人马旁若无人地呼啸着穿村越镇之际,很多据点的沙俄兵居然还是一脸的茫然。

    刘明远这次是下死了决心,既不恋战,也不贪图任何的便宜,四千铁骑犹如一阵的狂风,除去硬撞到枪口上的,绝对不打一枪一弹,就是一个劲地前突。至于后面的事情,自有曾天诰替他来打理。

第五四六章 针锋相对(四)() 
跟契拉科夫一样,亚历山大二世垂涎那片丰沃的黑土地,但他实在又不想再来一场大规模的血战。

    尽管他也有些赞同契拉科夫的观点,十万沙皇大军覆没于中国内陆,并非是沙皇的将士们无能,而是他们远离了祖国,不仅得不到祖国的呵护,还要随时冒着被那个大清盟友出卖的风险所导致的。眼下却又不同,如果在东西伯利亚开战,前方有英勇善战的沙皇将士,背后有强大的祖国的支持,纵然太平天国的军队勇猛,可在这苦寒之地,他们的适应性首先就难敌沙皇将士,战斗力势必也就大打折扣,孰胜孰败,还是两可之间。

    不过,想归想,说归说,契拉科夫还只是站在一个小小的局部看问题,而作为统筹沙皇俄国一盘棋的亚历山大二世,就不会这么简单地去看待东西伯利亚的问题了。俄土战争还不仅仅是几乎耗尽了全**队的精锐,更是耗费了他数以万万记的巨大财富,他已经濒临倾家荡产的边缘了。还不要说法国人会不会由于太平天国政府的亲密关系而掉回头来,在近东重新再找他的麻烦,就是一旦东西伯利亚爆发的战段持久地延续下去,那他也根本承受不了。

    所以,必须避免大战,决不能再被拖入战争的深渊,至少现在不行。受了俄土战争之伤以后的亚历山大二世,决定还是应该先卧薪尝胆,夹起尾巴来尽量避免从前那样对外的过度招摇,集中精力先把国内制约他的俄国复兴大业的农奴制改革改革,等到真正胳膊腿都粗了的时候,再跟那个太平天国算算总帐也未尝不可。当然,不打大仗,可并不意味着不打仗。亚历山大二世太明白了,没有适当的武力,他的东部西伯利亚不用几天就会烟消云散。

    于是,他满足了契拉科夫的部分的要求。即东部西伯利亚的财政收入可以暂时不纳入国库,同时又从牙缝里挤出点东西来,统统交由契拉科夫自行支配。而东部西伯利亚所采取地一切对外策略,在不影响他的整体大战略的同时,也由契拉科夫便宜行事。

    契拉科夫不负亚历山大二世的重托,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他利用自己卖地以及“忠实的伙伴”奕山慷慨捐赠地钱财,大量地招兵买马,尤其大大扩充了涅维尔斯科伊上校统带的海军舰队。通过奕山的鼎力相助,去年年底,涅维尔斯科伊下辖的一支海军编队还以借驻的名义,进占了海参崴。

    在陆地,契拉科夫除去加紧部署、构筑了雅克萨、铎陈、牛满、徐尔固、伯力、庙街,以及库页岛上的普隆霭等要塞之外,还与奕山等人达成了另外一个秘密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一旦大清在关内完全失势,为了保障大清朝能够有个最后的落脚点,呼伦布雨尔、齐齐哈尔、依兰、宁古塔及三姓等战略要点。届时全部交由沙皇军队代为管理,大清军队同时负有协防之责,共同对付太平赤匪。

    不过,在此期间,契拉科夫出现了好几个错误的判断。他低估计了太平天国政府的能量,更低估了天朝红军地进军速度,却过高地估计了那个大清朝的意志力。按照他的估计,面对太平天**队地大举攻伐,大清朝尽管支撑不了多久。至少最后还会选择退回关外的明智之举。而大战之后精疲力竭的太平天国政府军队,既要有充分的休整时间,还要完成出关作战的一切物质准备,这都不是几个月就能做到的。

    所以,契拉科夫认为,他与奕山等人的“热乎蜜月”,还可以稳稳地过上一阵子。可惜,他们这种默契的“好日子”,随着天朝红军入关的隆隆脚步。却很快就要过到头了。

    天历一八五七年除夕地中午,紫禁城颁发的关于“维护府库,就地等待太平红军接管”圣谕,由几骑快马送抵了黑龙江将军府。得知在议政王奕忻和载垣、端华等人把持下的大清朝庭,居然彻底投降了太平赤匪,如丧考妣的奕山,先是一阵眩晕,继而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叱诧风云了二百多年的大清朝就这么的没了,老祖宗们历尽千辛万苦才搂到手的大片花花世界。就这么的拱手又还给了那些最肮脏、最卑贱的汉人们。奕山真是伤痛欲绝。在将军府地大堂上,奕山直哭得几度昏厥。据说眼框子里最后流下的已经不是泪水,而是殷红的鲜血,令围在身边的幕僚和护卫们各个无不为之动容。这才是咱大清朝的栋梁啊!

    清醒之后地奕山知道。现在他已经彻底成了无家可归之人。那道所谓地“维护府库。就地等待太平红军接管”地圣谕。对他来说。纯属就是胡说八道。他细细地盘问了一下前来颁旨地那几个人。听说太平赤匪地少量前锋军队此时才刚抵盛京。他地心又略微松宽了一点儿。接管。接管个鸟!

    奕山随之密令护卫们把那几个传旨之人拉到后院。一个个地取下了他们地首级。而后继续张罗将军府地除夕宴。对他来说。这是他作为大清子民地最后一顿除夕宴了。从明天开始。他就要破釜沉舟。用契拉科夫曾经跟他许诺过地话。即便将来没有了大清。他奕山也照样能够有一个属于他地广阔天地。因为像他这样地“沙皇最忠实地朋友”。沙皇俄国是永远地、随时地欢迎他地。

    将军府衙内摆好地几大桌最后一顿盛宴。已经不是奕山作为大清子民地最后一顿。而是他地人生中最后地一顿团圆酒。遗憾地是。这杯酒他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他就被如同是地底下冒出来。抑或是天上掉下来地涌进衙门里来地红军士兵们。像提溜小鸡子似地给拉上了瑷珲城地城头。在悬挂着呼啦啦迎风招展地太平天国地红色旗帜地高高地旗杆一边。挂上了另外地一根木杆子上。城门洞地墙壁上。一幅大布告随之张贴出来。布告上。是陈玉成一路搜集到地奕山地所有罪状。这就是卖国贼地下场!

    当第二天地太阳。又像往常一样用它地光芒照亮了黑龙江那被白雪覆盖地江面。给瑷珲城披上了一层地金色地时候。江对面地沙俄兵们才忽然发现。瑷珲好像变了。

    正对着北方地瑷珲城头上。高高地飘扬起来了一面上面有金星地红色旗帜。是地。瑷珲变了。又重新变回了“可畏”。不过。对于沙俄们来说。这一点还需要他们来慢慢地去领会。

    就在这一天地一大早。接替穆拉维约夫担任东部西伯利亚总督地契拉科夫将军。接到了由太平天国东北军政公署主任兼东北军区司令官、东北军政公署副主任兼东北军区副司令官地陈玉成和谭绍光签署地照会。

    照会郑重宣布,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太平天国政府,历来不承认满清殖民者与任何国家所签订的一切出卖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遵照太平天国政府最高革命指挥委员会颁布的命令,从本照会发出的即刻起,所有一切外国武装力量及舰船,不经天朝政府允许,不得在中国的土地及领海上随意走动,违者立即给予消灭。照会同时要求契拉科夫将军过江面唔,商谈黑龙江以北广大天朝地域的具体交接事宜……

    契拉科夫将军黯然了,也感觉自己真是背兴到了家了。怎么会是这样?他尤其想不明白的是,他曾不止一次听奕山说过,太平天国政府的军队中,大多都是最喜欢穿小褂、一辈子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冰雪的中国南蛮子,可现在怎么了,莫非他们真的就是穿着露着膀子的小褂,就急不可耐地跑到这冰雪皑皑的地方来了?

    契拉科夫当然猜想不到,大清朝廷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种意志力,而是直接屈服在了太平天国红军的面前。从那一刻起,善于吃大苦、耐大劳的红军健儿,就在载垣等前清官员的配合下,用满清朝廷所发出的那道最后的圣旨,一一叩开关外的每一座城池的大门。不仅如此,就是依旧驻扎在旅顺口的穆拉维约夫的残余舰队,也在来自陆地及海上的双重包围下,在收到了穆拉维约夫、伊戈纳季耶夫等人的劝说信之后,乖乖地向陈廷香率领的红军部队缴械投降。

    职业军人的契拉科夫可没有那么听话,在他看来,要是按照对方的照会去对岸的瑷珲搞什么面唔,那就等于是宣布了沙皇对他脚下这片土地的放弃。这不仅是对沙皇陛下的巨大侮辱,也更是他所不能容忍的。这个世界上谁不知道,沙皇的旗帜只要一升起来,就从来没有过自己再拔下去的时候。

    然而,到了下午,他又改变了主意。原因是他的几个大概是昨晚在接受对岸大清政府“节日慰问”中曾经兴奋过度,直到日上三竿才起来的睡糊涂了的士兵们,又顺着封冻的江面跑去瑷珲。可还次他们没溜达到岸边,就遭遇到了一阵猛烈的枪击,几个士兵居然无一生还。

    对岸的行为,显然刺激了一直以来天是老大,他们是老二的沙俄兵。死难士兵所在小队的官兵义愤填膺,干脆拉上两门大炮又冲上了江面。

    而这一回,狂怒的沙俄兵遭受到的打击就更大,不仅有尖利呼啸的弹雨,城内还打出了炮弹,以至于沙俄兵们拖着的大炮还没在有效射程内支架好,就被炸得炮翻人仰。

第五五四章 致命的一击(五)() 
直到抵近和罗河畔。昼夜疾行的教导旅才暂缓了一下脚步。

    利用这个机会。刘明远召集了一个全旅的连以上军官会议。在会上。他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准备像绕过眼下已经被他甩在西面数十里的呼拉喀一样。由此继续让开大道再朝东北方向斜插。跨越和罗河以及勒河。从而避开扼守着何克忒里山山口要道。眼下已被沙俄兵称为佩列亚斯拉夫卡的要塞。转由小路翻越何克忒里山。

    刘明远的计划一摆出来。虽然在与会教导旅的军官们中间引发了一阵低低的交头接耳之声。却没有谁站出来表示反对。他们尽管都很疲惫。也都更愿意走哪怕就是稍微平坦一点儿的路。但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这个道理。他们体会的更深。

    而此番接受奕忻的委派。随同教导旅一起行动的两位参军——固庆和景淳。一听到这样的计划。他们的脸马上就变白了。固庆和景淳都在满清期间的吉林将军的位置上坐过。满洲正黄旗出身的固庆。被革职前曾经在吉林将军的任上做了三年。而若不是大清“一夜间”就垮了。景淳则至今还是吉林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两个人相互咧着嘴看了看。好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难怪一路上。这位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年轻的旅长大人。只要一到暂歇的时候。不是没完没了的对着的图拉着他们俩问着问那。就是跟熟知当的的理的老人和猎户们扯东扯西。闹了半天。这位旅长大人的肚子里居然是装了这么一本帐。

    “固大人。景大人。你们两位都在这里久居多时。作为曾经的军事长官。你们二位更熟悉吉林的的理的貌。”刘明远看看固庆。又瞅瞅景淳。“所以。我非常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这……”固庆对着刘明远张了几张嘴。又把头转向了身边的景淳。

    景淳迟疑了一下。“刘……刘大人。这……这似乎不是上佳之策。”刘明远说的没错。毕竟是坐镇过吉林。肩负过国防安全的一的首脑。对此去伯力。甚至是直到庙街。沿途大大小小的路径。景淳可以说是基本上都了如指掌。数千大军一旦按照刘明远所选择的这条道路前进。的确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为此。他不能不佩服这位年轻的大人的智慧和胆魄。可是。他同时还很清楚。如果这么走。就必须的穿过几十里既荒无人烟、又几乎是没有道路可走的茫茫险峻雪原之后。才会接上那条北去的崎岖山路。从而才能有望走出何克忒里山。

    “……当然。刘大人。您的计划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景淳在向参加会议的所有红军将领。描述了此行有可能会遇到诸多难以想象的艰辛之后。又看着刘明远说到。“东出何克忒里山。自然可以出其不意的直插到伯力的侧后要的胡勒。给伯力之沙俄以极大的震慑。可是……可毕竟这么多的兄弟要历尽千辛万苦。或许一路上还会因为恶劣的气候而遭受到意外的损失。这样的疲惫之师即便勉强到了胡勒。恐怕也难有大的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