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58章

崇祯大帝-第58章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以为他只要修筑一些简单的工事,给士兵们当掩体,可以对渡河的明军进行还击就行了。

    但他没料到,明军大炮发射的开花弹,爆炸的冲击力可以直接轰塌他的工事。炮弹爆炸的弹片,也能穿透一些厚度不足工事建筑,直接击中藏身其后的手下士兵。

    当朱国弼对明军大炮的威力感到震惊和恐惧的时候,南岸的明军工兵部队已经在地上并排打了两个深深的地洞,两个洞距离2尺,插了两根很粗很硬很结实的木头进去,再填土固定住。

    然后,木头上绑了四根长30多丈的结实绳子,由四条小舟拉着,往对岸划过去。同行的,还有两艘拉着两根同样木头和打洞工具的小舟。

    总共6艘小船向对岸划过去,自然瞒不过对岸的朱国弼叛军军官。

    一名军官率先发现了南岸划过来的小舟,马上对手下的弓箭手下令道:“快,准备好弓箭,瞄准河上,到了射程之内就给我射。”

    然后,其他的军官也纷纷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那些会射箭,被当做弓箭手使用的普通士兵纷纷拿起弓箭。趁着对面山坡上的明军大炮发射的间隙时间,搭上箭矢,瞄准了河上的6艘小舟。

    只要这几艘小舟达到他们的弓箭射程之内,就将遭到上千名弓箭手的射击。

    但是,大炮的射击速度慢,每一发炮弹爆炸之后就有一分钟左右的空隙,却不代表史德威就能让他们安全无忧的弯弓搭箭,对河中的小舟进行射击了。

    因为,史德威这边,还有比弓箭牛逼得多的武器,那就是“崇祯十八式”后膛步枪。无论是射速、射程、杀伤力,先进的后膛步枪都完爆古老的弓箭。

    有步枪做后盾,压制对方的弓箭手,史德威才有底气大白天的就在朱国弼叛军的眼皮子底下搭桥渡河。否则,明军应该在夜晚找叛军防守力度薄弱的河段渡河。

    早已在南岸举着步枪,做好射击准备的第三军第一师第一团步兵们,看到工兵部队开始渡河,北岸的叛军弓箭手露出头来,在军官们的命令下,纷纷开枪射击。

    然后,密集的枪声在南岸响了起来,北岸叛军阵地上的弓箭手们就有数十人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头上汩汩的流着血。

    突如其来的枪击和巨大伤亡,让叛军所有官兵都懵了。

    他们看得到南岸明军官兵举着的火枪,但他们以为这些火枪跟他们了解的火铳是一样的,射程也就几十丈而已,根本打不到他们阵地上来。因为大家不可能站在河水边打仗,双方阵地的距离也不是涟水河的宽度,而是足足有七八十丈。

    所以,大家都对那些火枪没怎么放在心上。哪料到,明军士兵一开枪,大家才发现,原来明军的火枪子弹是能飞到北岸阵地上直接杀死人的。

    这些叛军官兵不知道的是,南京兵工厂制造的这些步枪,有效射程达到了恐怖的200丈。

    这段涟水河虽然有20多丈宽,两岸的双方阵地距离更是达到了七八十丈。但是,对有效射程达到200丈的十八式步枪而言,这点距离也完全不是问题。

    而且,更让叛军官兵惊愕的是南岸明军士兵的射击速度。

    朱国弼的叛军中有几十支火铳,最熟练的火枪手来发射,也只能达到每分钟三发子弹的射速。如果是其他枪手,平均下来更是只能每分钟发射两发子弹。

    但是,对面的明军士兵每分钟却可以发射10发左右的子弹。这个速度,已经是朱国弼叛军火枪手的五倍。

    让叛军官兵更加大开眼界的是,南岸的明军士兵们统一分为了前后三排。第一排趴着,第二排蹲着,第三排站着,然后轮流射击。如此,平均两秒就有一发子弹射过来,让北岸阵地上的叛军官兵根本不敢冒头。

    有那傻乎乎不知道低头躲避的笨蛋,都在随后的枪林弹雨中魂归西天了。

    然后,在大炮和步枪的压制下,朱国弼的叛军官兵空有人数上的优势,却只能被压制在阵地上,连头都不敢露。

    在步枪大炮的掩护下,6艘小船拉着打洞的工具和木头、绳子等东西顺利抵达北岸,上了岸。

    选定了打洞的位置后,一个班的工兵拿出手枪、举着盾牌,在作业区北面警戒起来,预防叛军官兵冲过来。剩下的人就开始打洞,准备牵绳子搭浮桥了。

    在这些工兵开始作业的时候,躲在石屋内的朱国弼已经得到了汇报,知道敌军要准备搭桥过河了。朱国弼感到了危机,知道必须要阻止明军的行动。

    于是,朱国弼下令道:“传我命令,不要理会敌军的火枪和大炮射击,派1000人举着盾牌给我冲到岸边去,将上岸的敌军消灭,将他们拉的绳子砍断。”

    然后,朱国弼的命令传达下去后,阵地上的叛军高级将领就组织了一支1000人的部队离开阵地,举着盾牌,向河边冲杀了过来。

    但是,离开工事的保护后,他们才发现,他们手中的这些滕盾、木盾,根本阻挡不了明军步枪子弹的射击。那些子弹会直接击穿盾牌,射入他们的身体。

    只有少数底层军官手中拿的铁盾,才能挡住明军步枪的子弹。

    而且,河边明军工兵部队也有10名士兵拿着一种短短的火器,向冲过去的叛军官兵射击。这么近的距离,准头更好,谁冲前面谁就先倒下了。

    于是,这1000名士兵从朱国弼的阵地冲出来不到十丈的距离,在南岸明军和河边的明军工兵警卫的射击下,就倒下了500多人。

    如此巨大的伤亡,即使有督战队在后面压阵,也无法阻止有人逃跑了。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感谢“石头kk”,每天都看到你打赏,看到你的名字实在太提神了,非常感谢!我向你保证,不管多么手残,多么难写,我起码不会太监,会坚持完本。】

第119章 朱国弼叛军溃败() 
一名前几天还是一个佃农的士兵看到身边不断溅血倒下去的战友,感到了绝望。虽然河边近在咫尺,但他却感觉远在天涯。自己要冲到河边,砍掉明军的绳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他相信,自己冲不到河边,就会被朝廷官军的子弹射中。

    于是,他跑着跑着,突然扔下武器,折身向涟水河上游逃跑了。他一边跑还一边向自己认识的人喊道:“二狗、牛蛋,快跑啊,我们打不过啦!”

    听到这名士兵的招呼,早已感到生命随时都会消逝的二狗、牛蛋立马响应,也扔下武器向上游跑了。

    连锁反应下,早已被如此巨大伤亡吓得面无血色的士兵们纷纷丢下兵器,向两边逃跑了,跟在队伍后面的督战队追都追不上。

    因为大家都知道督战队在后面,自然没人往后跑,都是向两边逃跑的。而这些向两边逃跑的逃兵,南岸的明军士兵自然不会去射击,也没空去理会他们。

    还有一些顽固分子,主要以朱国弼原来的家将卫士为主,有一两百人。他们看到距离河边明军工兵的作业区已经不足二十丈,自然不想放弃,拿着铁盾顶着枪林弹雨向河边前进。

    虽然现在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了这一伙人身上,但他们却都很注意保护自己,哪怕速度减慢,也要将身体藏在盾牌后面,避免被子弹击中。

    如此,除了不幸被空隙中穿过来的子弹和其他流弹击中的倒霉蛋,其他人还是很有希望冲到河边去的。他们手中的铁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大多数时候都能挡得住子弹的射击。

    但是,当他们以为能够以这种方法前进到河边去砍断明军拉的绳子的时候,只见十多丈外河边那十名工兵警卫纷纷停止了手枪射击,从腰间掏出一个黑黑的木柄状铁疙瘩扔了过来。

    看着这十个冒着淡淡的轻烟飞过来的铁疙瘩,这些朱国弼的原家将卫士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本着对明军火器的畏惧,大家还是将身子缩在了盾牌后面,躲避可能出现的袭击。

    然后,大家就看到,这十颗铁疙瘩一落地,就像明军打的炮弹一样轰然爆炸,然后同样爆出一片四处飞溅的铁片,杀死杀伤了周围的一片士兵。

    这十颗铁疙瘩,自然就是手榴弹了。

    十颗手榴弹,又收割了这些根本没见过手榴弹的朱国弼叛军官兵二三十条人命。

    爆炸的手榴弹,让这支堪称敢死队的队伍产生了混乱,很多人被手榴弹炸死。但是,还有些人没有被炸死,却被手榴弹爆炸的声音炸晕了头,摇摇晃晃的都不知道躲避了。

    随后,这些士兵就被从南岸飞过来的子弹给击毙了。

    不等这些敢死队士兵反应过来,那十个工兵警卫又是十颗手榴弹扔了过来,又炸死炸伤了二三十个叛军士兵。

    有群伤效果的手榴弹压阵,加上南岸密集的步枪射击,这两三百个叛军官兵最终被压制在了距离河边十丈左右的位置上,不得寸进。

    半刻钟之后,这支敢死队官兵再也抗不下去了,只能慢慢的退回了他们的阵地工事里。

    出来的时候1000人,回去的时候却只有几十个人了。其他人要么逃跑,要么倒在了叛军阵地到河边的几十丈河滩上。

    看到这种情况,朱国弼脸都白了。现在,他终于感到了大明朝廷最新火器的恐怖,他对自己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

    但是,箭到弦上,不得不发,眼看着明军就要用木桩和绳子搭建起一座临时浮桥了,朱国弼又组织了一批人去试图砍断明军工兵部队拉的绳子。

    这一次,朱国弼一咬牙,派出了2000人,而且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史德威也在曾国绪的建议下,下令炮兵停止了胡乱的炮击,而是将炮弹落点固定在了朱国弼叛军阵地的前沿。而且,9门大炮也改变了齐射的方式,而是搭配着每隔10秒炮击一次,以此来延缓朱国弼敢死队的前进速度。

    最后,在炮兵、步兵、工兵警卫齐心协力的阻击下,朱国弼的第二批敢死队又伤亡了数百人,逃跑了上千人,最后只余下两三百人逃回了他的阵地上。

    如此,大规模的逃兵和伤亡,让朱国弼的兵力已经从最初5000人下降到只有2000多人了。这么点兵力,已经连冲击明军工兵部队的能力都没有了。

    朱国弼叛军官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工兵部队将四条粗大的绳子拉起来,却毫无办法。他们的弓箭射程能达到河上,但是他们没法站起来。只要一露头,南岸的子弹就会飞过来,让他们命归黄土。

    如此,他们也只能凭猜测往空中射箭,以期箭矢落下来的时候能给北岸的明军工兵以一定程度的杀伤。

    这些动作,已经无法阻止明军工兵部队搭建浮桥的进程。

    下午申时一刻,四条绳子被拉了起来,固定好。然后,工兵们再用挂钩将四条绳子的左、右、下三面固定好,就开始铺桥面了。

    桥面木板是特制的,铺到下面两根绳子上,两边钩子固定好,就不会滑开了。

    看到明军已经开始铺桥面,心急如焚的朱国弼再组织了一次敢死队,试图前来破坏明军的浮桥,但最后还是被明军打退。

    铺木板花了半个多时辰的时间,然后组织步兵通过浮桥渡河。到第一名步兵踏上涟水河北岸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八月二十七日下午酉时。

    随着通过浮桥踏上北岸河滩的步兵越来越多,步枪射击距离更近,威力更大,穿透性更强,躲在工事后面的叛军官兵更加不能抵挡了。

    酉时六刻,大明第三军第一师第一团1000多名官兵全部通过浮桥踏上了涟水河北岸的土地。然后,在团长的率领下,大家对朱国弼的叛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仅仅十几分钟而已,朱国弼的阵地就被攻破,上千人的普通士兵投降,只有那些朱国弼原来的家将卫士还在负隅顽抗,时不时偷袭一下,给明军士兵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感谢腾讯文学的读者“经理”的打赏支持,感谢起点“石头kk”、“吾道何方”的打赏,“吾道何方”也几乎天天打赏,太感谢你们了!】

第120章 淮安府叛军覆灭() 
朱国弼的叛军中,也是有几十支火铳的。他们躲在那些比较坚固的工事后面,对明军官兵进行偷袭射击,给第一师第一团的官兵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但是,只要发现了这些叛军火枪兵藏身的地方,明军官兵几颗手榴弹丢进去,藏身其中的叛军火枪兵也只有飞灰湮灭的份了。

    除了火枪兵外,其他的叛军士兵根本不能对明军官兵造成太大的阻碍。

    最后,仅仅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朱国弼布置在河边,准备用来阻止朝廷官兵渡河的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