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11章

崇祯大帝-第11章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和禁卫军联合开具证明才行。来历不明或者有不-良记录的商人,是不会出现在长安街上的。

    不仅是商人老板,在长安街附近一带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得有身份证明才行。不然,禁卫军的定期检查不仅会审问驱逐身份来历不明的工作人员,连商人老板都要受牵连,不能再在长安街及附近做生意了。

    有端着铁饭碗的中-央官员及家属拿着工资进行长期消费,还有禁卫军巡逻警戒,也就没有地痞无赖之类的闲人干扰了。在长安街做生意不仅稳赚不赔,而且利润还很高,还兼顾了店铺安全。因此,很多商人都各显神通,往长安街挤,希望在里面开一两个铺子,做官员太太们的生意。

    杨毅抵达南京后,南京成了中-央朝廷,在皇城附近居住的官员及其家属数量急剧增加,长安街商机更大,很多有门路的商人就赶忙抢占先机。不仅长安街的店铺被一扫而光,连附近人通街、崇礼街的店铺都在几天之内被这些商人租购完毕,使长安街及其附近成了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杨毅走在繁华热闹的长安街上,看着那些卖力吆喝的店小二,兴趣盎然。

    “都来买一买、尝一尝啦,本店隆重推出扬州洪府粽子,火腿、鲜肉、腊肉、花生、甜枣、虾仁等各种口味应有尽有,保证让你满意。”

    “端午佳节,本店推出特色宫廷粽子,由皇宫御厨后代亲自制作,让你一品皇宫粽子美味。”

    …………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会员点击。本书已签约,放心收藏。感谢第一个打赏的书友“纯情单身狗”,谢谢!】

第22章 十里秦淮() 
杨毅听着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轻声问王承恩道:“真有御厨后代制作皇宫的粽子在外面卖啊?”

    王承恩笑了笑,道:“您别听他们瞎喊。那店里有御厨后代可能是真的,但不可能有御厨的手艺。要是那人有御厨级别的手艺,早被各家大酒楼或王爷诸侯们挖回去了,不可能在大街上吆喝售卖。他们也就忽悠一下低级官员家属和平民百姓而已,当不得真。”

    杨毅点了点头,这跟后世很多商人打广告一样,总是有一些夸大其词的,以此吸引消费者的光顾。

    因为今天是端午节,街上卖粽子的很多,但也有售卖其他商品的。胭脂水粉、衣服布匹、金银首饰等日用商品,都应有尽有。基本上,一个家庭日常所需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长安街及周围买到。

    杨毅在长安街逛了半个时辰,觉得这里热闹归热闹,人来人往的,却少了些市井的味道。长安街附近的人,无论是商人还是顾客都是有身份的,大家都彬彬有礼,不吵不闹的,听不到什么民情。

    杨毅决定还是到应天府那边去逛一下,那里有个著名的景点,杨毅在后世早有耳闻,却从未到那里旅游过。现在正好那里在举行龙舟比赛,去逛逛街,看看划龙舟,听听民情,都挺不错的。

    于是,大家沿着长安街往西,经过大中桥、大中街,再往南走了两刻钟左右,就到了秦淮河边上。

    这里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构成了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倾倒的烟花之地——十里秦淮,杨毅对这个地方也是闻名已久,早想一见。

    如果杨毅还是后世一小屁民,倒是可以进十里秦淮的青楼画舫里参观游览一番。但现在贵为九五至尊,自然不能进那些地方了。要是传扬出去,还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啊。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逛青楼嫖妓的例子,如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杨毅可不想自己以这种形象流传天下。本来前任朱由检丢了半壁江山就已经让民心动摇了,自己再传出个皇帝逛青楼的大新闻,那还不威信尽失啊!

    但不进去,还是可以在两岸逛一逛,看一看这些青楼画舫的造型的。再说,十里秦淮也不是只有青楼画舫可以逛,还有夫子庙、江南贡院等文化景点可以游览。

    或许是因为天色尚早的原因,那些青楼门口守门的小厮都无精打采的,也没看见几个人进去。可能要到了下午或傍晚,这些青楼的生意才会开始火爆起来。

    虽然进青楼的客人不多,但外观景色倒是不负盛名。入目所见,两岸青楼酒肆林立,河中舟船画舫无数,金粉楼台、艳帜高挂,一副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

    如果不是刚从北方逃过来,光看秦淮河两岸的话,杨毅还以为真是到了太平盛世呢。难怪杜牧将这里形容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确实是一种畸形的繁荣。

    虽然青楼没几个客人进去,但岸边却人潮如织,乃是正在观看应天府组织的端午节龙舟大赛的游人百姓。那些画舫可能都接到了应天府的命令,全部被锁在河边,河道中央没有一艘画舫。

    杨毅自然不可能到河边拥挤的人群里去钻,于是叫几个侍卫去找临河的酒楼有没有靠窗的位置。

    询问了好几家酒楼,所有的位置都被有钱的文人豪客霸占了。找不到观看龙舟比赛的位置,杨毅只能沿着河边大道继续往西走。

    过了一会儿,一栋古色古香的酒楼印入眼帘,牌匾上一看就是名家书写的“书香楼”三个大字,让人一看之下就肃然起敬。

    这时,书香楼的门前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正有几个身着士子衣冠的年轻人挤在酒楼门口,想要进去,却被门口两个身强力壮的壮汉拦住,说什么也不放行。

    “怎么回事?去打听一下。”杨毅对身边的一个贴身侍卫吩咐了一声。

    那侍卫应了一声,上前去找了个人询问了一番后,回来将情况告诉了杨毅。杨毅这才知道,这书香楼在秦淮河边算是一家比较另类的酒楼。

    他们不接待平民百姓,平时只接待秀才以上有功名的文人士子。而且里面的酒菜都是顶级,价格昂贵,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据说有真正从皇宫退休的老御厨在里面当主厨。

    因为书香楼临河,刚好利于观看龙舟比赛的原因,每年端午节都会被许多文人士子挤爆。今年酒楼掌柜的改了个规矩,出了些对联,不问来历,只要对上就能进去,却又不能跟前面对上的人重复,反倒难住了一些人。

    那几个士子就是对了几个下联,却跟前面已经进去的人重复了,然后再也对不上来。于是仗着以前是这里的熟客想要硬闯进去,却被掌柜的下令拦住,硬是不放行。

    “这么说,里面位置应该还剩很多?”杨毅听了侍卫的回答,眼睛一亮,问道。

    那个打探消息的侍卫答道:“是!听说到现在进去的人不到20个,整栋楼靠窗的桌子有十多张,肯定还没被占满。”

    杨毅点了点头,道:“那你看到他们出的题目没有?”

    侍卫点头道:“看到了,就挂在门口的,但我没记住。”

    杨毅吩咐几个侍卫道:“你们过去,把上联记下来,过来告诉我。如果对得上,咱们才过去。”

    杨毅的想法,是让这些侍卫去把上联记下来告诉他,他用ie查一查。能找到下联就过去,找不到下联就不要去丢人现眼了。要他现场对对联,那是不可能的。他一个21世纪的宅男,要能对对联的话,就真成大熊猫了。

    几个侍卫得令,挤到书香楼前,将那些上联记了下来,回来告诉了杨毅。杨毅闭上眼睛用ie搜索了一下,恰好有两个对联搜出了答案来。这样,杨毅和王承恩就可以进去了,侍卫们就只好留在楼外警戒了。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会员点击。】

第23章 书生议政() 
几个侍卫挤出一条通道,将杨毅和王承恩送到书香楼前。王承恩对站在两个门神后面那个看似掌柜的中年人道:“掌柜的,我们公子对了两个下联,你给评一评?”

    那掌柜的点头道:“请讲!”

    杨毅指着其中一副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原”,道:“这副上联,我对‘每见龙舟想汨罗’,你觉得怎么样?”

    旁边有围观的群众问道:“汨罗是什么?”

    马上有懂行的答道:“汨罗就是屈原沉江的地方,这都不知道,还过什么端午节?”

    那人不高兴了,马上反驳道:“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别说汨罗,乡民中不知道屈原的都大有人在,难道还不准人家过端午吃粽子了?”

    “别吵了,这下联我看很工整啊,听掌柜的怎么评判。”旁边有人劝道。

    却只见那掌柜的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点了点头,对杨毅道:“这位公子答得很工整,不过我却不能马上下结论。请你再对一个下联,我拿进去给里面的各位士子评判,超过一半人都觉得可以,才算通过。”

    杨毅点了点头,又指着另外一副对联“艾草趋瘴千门福”,道:“这副上联,我对‘秦淮竞舟十里欢’,如何?”

    掌柜的点了点头,道:“公子稍等。”然后就进了酒楼,将杨毅对出来的两个下联给酒楼里的文人士子们评判。

    过了一会儿,掌柜的走了出来,向杨毅请道:“这位公子,你的两副下联大家都觉得很好,请你带一个人进来,我给你们准备了一张靠窗的桌子。”

    杨毅点了点头,和王承恩一起,跟在掌柜身后,到二楼一个靠窗的桌子前坐下。小二询问了一下,给他俩上了一壶书香楼的招牌老窖和几个下酒的小菜,就退了下去。

    店小二离开后,杨毅转头向窗外的望去。只见秦淮河两边人山人海,游人如织,对龙舟比赛翘首以盼。

    听左右几桌客人的交谈,整个龙舟比赛里程有三里,书香楼处在赛道中间的位置,前面已经划过去了几队龙舟。今年应天府组织的龙舟大赛总共有一百多艘龙舟报名参赛,包括了应天府及周围的几个州府,都派了队伍来参赛。

    今天是初赛,一百多条船分若干队,每队十艘,取前两名进入明天的复赛。至于决赛,就要到后天去了。杨毅就是今天放假出来看个热闹,自然不会等到后天看决赛了。

    杨毅和王承恩一边饮酒吃菜,听着旁边几桌客人的闲聊,等着下一队龙舟从书香楼门前的河道中经过。

    过了一小会儿,外面河道两边的人群喧哗了起来。杨毅起身,从窗口微微探出头向上游望去。

    只见十艘长十多米,宽只有一米多的狭长龙舟从上游争相划了过来。

    虽说是从上游划过来的,但南京城内的秦淮河水势平缓,并不能说顺流而下就要节约多少力气。而且,为了争得晋级复赛的两个名额,十艘龙舟上的水手们都是使尽了力气,齐声喊着“嘿着、嘿着”的口号,奋力争先。船头的鼓手也是下了死力气打鼓,给划船的水手们增加气势。

    看着这一队龙舟划过来,岸边的人群就轰然鼓噪起来,脸红耳赤地给自己支持的队伍吆喝打气。书香楼上那些看似斯文的读书人也是,纷纷扑到窗口,对着河中的龙舟吆喝着。

    “xxxx划快点啊,后面的追上来了!”

    “xxxx追上去啊,再不快点就要掉队了!”

    “那个擂鼓的好厉害,声音好大!”

    ……

    杨毅对端午节龙舟比赛不好奇,后世看得多了。他好奇的是古代的龙舟样式,不知道与后世有什么不同没。现在看来,倒是没什么不同,都是龙头、龙尾、装饰品、鼓手、水手等一样的配置。

    十艘龙舟在河中奋勇角逐,不一会儿就划过去了,人群的声音才小了下去。旁边那些士子客人们好像耗尽了力气,纷纷离开窗口,回到桌位上歇气,然后开始对刚才过去的一队龙舟评判了起来。

    杨毅虽然回到了座位上,但因为他的座位就在窗口,扭头就可以看到窗外,倒是兴致勃勃的继续打量着秦淮河的风景。

    但是,左边两个年轻人聊了两句外面的龙舟比赛后,竟然将话题转到了崇祯帝的身上,杨毅当即就竖起了耳朵。据说明朝跟宋朝差不多,文人士子以议论朝政为能事,杨毅就想听这些普通文人士子对现在的明朝政治到底是个什么看法。

    只听两个人聊了一会儿朝廷连年败仗,将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都给丢了后,就说到了崇祯帝的身上。

    “皇上到了南京,倒是有了些改变,比在北京的时候英明睿智多了。其他的不讲,就说将锦衣卫驻外卫所全部撤销,并限制锦衣卫的权力,就是一英明决策。”

    “不错,以前的锦衣卫实在是人神共愤,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现在将锦衣卫的权力限制住,还削减了人数,以后衙门的人终于可以安心做事,不必担心锦衣卫胡乱抓人了。”

    “嗯,是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