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第9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接的收获也很大:
我和慈禧不在北京,惇王趁机作怪,却把自己和同谋者宝洌б黄鹑屏私ィ⒗奂肮酢
结果,惇王圈禁;宝洌顺鼍还跻膊坏貌淮印巴炀钡奈蛔由贤笸肆恕
“恭系”的势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我终于“独领军机”。
爵位,加郡王衔。
还有,天津阅兵期间,我的“南非攻略”,正式展开。
当然,最大的收获,也许是慈禧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感情,有了质的提升,到了几乎无可移替的程度了。
这一年,我真正的当上了爹——雅克琳、米娅、杨婉儿前后生产,还有,晴晴也怀上了,哈哈哈!
不过,这一年,那个方面,我倒是比较“安静”——就一个大浦庆。
不过,这个女人,似乎不好算是我的女人吧?
嘿嘿。
一八六六年,同治五年。
一开年,盐枭张六造乱,被轩军迅速敉平。
直隶总督刘长佑引咎平调云贵,两江总督曾国藩去江就直,两江总督这个至关紧要的位子,落到了我的手里。
英国决定送还圆明园器物,两宫皇太后激动不已,我以此功进封郡王。
这次晋爵,有些出乎我自己的意料。
我的学生——小皇帝开始对我不满了,原因是我这个老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设立“轩军伤残基金”,对轩军做进一步的“绑定”。
在顾问委员会的架构中,另起“调置司”的炉灶,取吏部而代之,直接向全国各地输送轩军退役干部,一步步占据州、县——掌握基层政权。
摆鸿门宴,杀李世忠。
以此为突破口,大举整顿盐务,成立“帝国长子”——江淮盐业公司。
大村益次郎归化,更名田永敏,我委之以建设陆军军校之重任。
新舰队成军。
“冠军号”、“射声号”两位铁甲舰大哥的身旁,有了一班神气活现的伙伴:“装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全甲炮艇”、“标准巡洋舰”、“全甲炮艇”……
其中的“装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全甲炮艇”,是英国荟萃本国船舶设计、制造之精英,按照我的要求,单为中国设计、制造出来的,当今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就连英国自己也还没有装备。
在世界范围内,这支舰队的规模,只能算是中等,然而,却是技术最先进、搭配最合理的一支舰队!
中、英、美三家,合作“北京博览馆”。
不久的将来,“北京博览馆”将成为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以及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门户”。
荣安、敦柔两公主“釐降”的懿旨明发。
同时,小皇帝对我累积的不满,在四国公使入觐礼仪之争上面爆发了。
替小皇帝提供“理论指导”的,是徐桐。
不过,这一切,深宫之中,有人替我通风报信。
我说服白氏,送小芸出洋,中国第一次向国外派出了女留学生。
我从徐桐的儿子徐承煜下手,逼迫徐桐去职,保守卫道之士,遭受重大打击。
“中美人才互通计划”实施,我拿美国人来做中国经济建设的“监军”。
我买下了全部专利的加特林机关枪,完成研制,投入量产。
这种迄今未公诸于世的秘密武器,将成为未来对阵世界第二强国的杀手锏。
威逼利诱彭玉麟,最后,成功达成交易,“湘系”硕果仅存的核心武力——长江水师被架空和肢解了。
至此,地方武装力量,再也不能对中央——同时也是对我,构成任何实质性的挑战和威胁了。
指示胡雪岩,开办新式缫丝厂。
由利宾主持,在上海以近现代模式,大规模开发房地产。
普奥相争,我高调支持普鲁士。
普胜奥败,我发表和平倡议,之后,接受当事国邀请,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一道,作为调停人,促使奥、普两国达成了一份较为公平的和约。
举世震动,中国国际地位因此大幅提升。
我以“扬威布德于万国”之功,加亲王衔。
金积堡大捷,平定甘肃回乱的最关键的一仗完胜。
其后,定汉语为通用语的上谕明发,得到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方督抚为代表的汉族士绅的一边倒的支持。
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西藏内乱,波及川藏边界。
轩军入川,进逼藏边,在强大的压力下,四川藏区接受了彻底的“改土归流”。
同时,西藏实行了新的官制,在相当程度上,中央政府直接掌握了西藏的行政权,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大大加强了。
对了,借着这个机会,我还把年幼的十二世达赖弄到北京了。
我以“安定川藏之功”,晋爵亲王。
做了亲王之后,我的第一件“德政”,是废除太监申斥制度,大臣们再也不必挨阉人的骂了,读书人一片歌功颂德。
不过,接下来我做的事情,读书人就有争议了。
我以“恢复唐宋旧制”的名义,改革科举。
其实质,是减少无用的“时文”——八股文的权重,增加切合时代需求的“时务”——“唐宋旧制”曰“时务策”的权重。
“时务策”神马的,自然是个幌子,我当它是个筐,数理化什么的都往里装。
另外,借恢复“时务策”,向全国州县派驻“时务训导”,由此肇造,在全中国范围内,大兴近现代化之学校。
为此,设立“师范馆”,培养“时务训导”。
然后,我“大婚”了。
娥皇女英,两位固伦公主“釐降”一位亲王,场面极一时之盛。
婚后,三百六十台“公主妆奁”全部拍卖。
不小心就拍出了奇迹:除去拍卖会的各种使费,实得款一共三百五十五万六千三百两白银。
我将这笔钱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二百五十万两,充作宗室银行的“官本”;其余一百又五万两,充作开办“师范馆”的费用。
宗室和读书人,都是一片歌功颂德。
对我“恢复唐宋旧制”有异议的,也不好再说啥了。
我在南非的钻石矿,开始源源不绝的“出货”。
我替两宫皇太后出钱入股宗室银行。
皇太后既“率先垂范”,宗室们便只好纷纷跟进,宗室银行迅速筹足了另一半股本,正式宣告成立。
肃州克复,甘肃回乱敉平了。
早已被架空的恭王,正式“退归藩邸”,朝廷成了我的“关天下”。
我另一个绸缪已久的布局,终于发挥了效用:慈禧怀上了我的孩子。
不久,圣母皇太后宣布,赴天津为文宗显皇帝“静修祈福”。
母后皇太后发现了我和她妹妹的秘密,我只好,呃,收了这位姐姐。
至此,我的女人——真正意义上的“我的女人”,增加到第八位了。
*
第二三四章 我的万世瞻仰()
关卓凡舒了一口长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搁下笔,站起身来,略略舒展了几下筋骨,然后走过茶炉那边,自己替自己斟了一杯酽酽的浓茶,喝了,回到书枱前,坐下,取过一张新的白纸,写下“一八六七年,同治六年”一行字。
一八六七年,同治六年。
白氏携小芸入宫觐见——也算是“陛辞”了,之后,姊妹俩远赴重洋,中国外派女留学生,正式成行。
李鸿章上折,请禁缠足。
朝廷照准。
我正式向这个给中国女性带来无穷尽痛苦的千年痼疾宣战。
“黄雀行动”启动,小皇帝兴高采烈的飞出了宫,以为从此以后,得脱樊笼,他不晓得,外头等待他的是什么。
普鲁士公使李福思夜访,中、普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联手倒法的共识。
次日,英国公使阿礼国接踵而至,我和英国人做成了一笔大交易——“花旗矿业公司”支持英国对南非的领土要求,英国的回报,一,承认“花旗矿业公司”在南非的商业特权,二,英国海军顾问将直接参加中国对第三国的战争。
即是说,在将来的中法战争中,英国将以“顾问”的名义,加入中国的阵营。
“黄雀行动”有了重大成果——小皇帝“染红”了。
我加快了我的“国手布局”:
设立外务部,钱鼎铭出任尚书。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并入外务部,一部分并入顾问委员会。
不论原时空还是本时空,皆在中国近代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自此隐没于历史的长河。
齐秉融以侍郎身份掌控刑部。
瑞常、李鸿章进殿阁大学士,蒙古人、淮系,对我愈加“归心”。
文祥进协办大学士,除了笼络他本人之外,也算是对风流云散的“恭系”的交代和安抚了。
乌鲁木齐大捷,入疆的西征大军打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小皇帝“天花之喜”,“黄雀行动”圆满收官。
芙蓉榭之会,嗣皇帝的窗户纸,被醇王捅破了。
风起云涌。
恭王痛笞载澄,以“自污”的方式,对我表明,他不会介入嗣皇帝之争。
京津铁路通车,这是中国的第二条铁路,同时表明,中国真正进入了“铁路时代”。
心力交瘁的慈安,更加依赖于我,“黄白折”制度之后,我取得了“恭代缮折”的权力,一时之间,我的地位,几可比拟摄政。
然后,我做出了一个这辈子最困难、也是最卑劣的决定:嫁祸远避天津、正在替我生孩子的那个女人。
小皇帝危殆,太平湖、凤翔胡同,暗流涌动。
天崩地坼——小皇帝终于龙驭上宾。
亲贵重臣为嗣皇帝事集议军机处,醇王大声嚷嚷“她要避嫌!”
对儿子病逝尚一无所知的她,在这场嗣皇帝之争中,第一个出局了。
接着,潜在的、可能的候选人,一个接一个出局。
出局的理由……想找,总是找得到的。
一切都在我的算计之中。
最后,焦点集中在恭王的两个儿子身上。
就在这时,恭王福晋闯宫,狂风暴雨之中,当着一大班亲贵重臣的面儿,对着我跪了下来,以载澄、载滢的生死,力辞其嗣皇帝的候选资格。
我的目的达到了。
可是,这个女人其实是我的岳母啊——
此情此景,我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达坂城大捷的消息适时传来,军机处近乎窒息的氛围,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不过,无论如何,挑选嗣皇帝的工作,卡壳了。
正当朝野上下不知何以为计的时候,翰林院的庶吉士们开始了大动作。
宝廷逼迫掌院学士万青藜,为他代递“为文宗显皇帝血嗣未绝仰祈睿鉴事”一折。
他认为,荣安公主即“未绝”之“文宗显皇帝血嗣”,极其露骨的暗示,荣安公主应该继统承嗣。
朝野轰动。
鲍湛霖桴鼓相应,上了一个“沥陈小宗入继大宗弊曷胜言仰祈睿鉴事”的折子,暗示嗣皇帝只能在“大宗”里挑选——如果承认荣安是“文宗显皇帝血嗣”,则目下之“大宗”,唯荣安一人耳。
醇王不干了,上折反对。
但是,慈安被前明世宗的所作所为吓坏了,她不愿重蹈张太后在侄子面前下跪的覆辙,虽未明说,但态度很明显:支持荣安继统承嗣。
就在时候,天津的慈禧……生产了。
唉。
王大臣会议上,醇王被宝廷怼的无话可说,“盟友”吴可读又莫名其妙“投敌变节”,情绪失控的醇王终于放了大招——他声称,如果轩亲王“退归藩邸”,我就同意荣安做嗣皇帝!
我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会场大乱,朝野大乱。
“上头”一而再、再而三的降旨,要我“销假入直”,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拿乔——就是不回去!
降旨申斥醇王,我也不为所动。
这期间,新疆那头热闹的很,好消息、坏消息前后脚的传了过来:
好消息,托克逊—吐鲁番大捷。
坏消息,伊犁塔兰齐威胁投俄。
军机大臣们求助于我,我虽然指挥方略,但还是不肯奉诏“销假入直”。
李鸿章、瑞麟、刘长佑、丁宝桢等地方督抚,接连上折,要求轩亲王复出,言辞激烈。
母后皇太后坐不住了,临幸朝内北小街,亲自来和我“说话”。
千呼万唤始出来,做足了姿态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