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乱清 >

第925章

乱清-第925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罢了,关键是——

    敦柔公主进宫,要不要……嘿嘿,觐见今上呢?

    本来,“王公眷属”进宫替皇太后请安,是没有觐见皇帝的道理的,可是,今上不同“往上”啊!

    第一,今上是女人,和轩亲王福晋之间,没有男女大防的问题;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她们两位,可是“姐儿俩”呀!

    这个“姐儿俩”,不是说她们两位是堂姊妹,而是说她们俩同侍一夫。

    以前,一个住小苏州胡同,一个住理藩院胡同,而轩亲王的高堂,又一早就下世了,没有什么侍奉公婆的问题,这两位正妻,大可老死不相往来,可是,既然进了宫,就算是“妹妹”到了“姐姐”的家里,这个,好过门而不入的吗?

    可是,见面儿?

    唉,真是替她们俩尴尬呀!

    放在今上登基之前,见面儿就见面儿,就算彼此看不对眼儿,台面上,应该都还敷衍的过去,“姐儿俩”都是固伦公主,都是亲王福晋,地位全然相等——“平妻”嘛!

    现在呢?

    一个还是固伦公主、亲王福晋,另一个,“正妻”还是“正妻”,可人家已经不是“福晋”了,是皇帝了!你这个“正妻”,已经比不得人家那个“正妻”了!什么“平妻”不“平妻”,无从谈起了!

    唉,别的不说,单说见了面儿,怎么见礼呢?

    哦,有过一个说法,嗯……对了,“恭亲王福晋面圣,免行跪拜礼”,是吧?不过,“免行跪拜礼”,并不代表不行礼,你总不能和皇帝平礼吧!轩亲王本人见皇帝,正式的场合,也得单膝下跪呢!轩亲王福晋见皇帝,自然不能如轩亲王般用军礼,那……就是“蹲安”了——抚膝,曲腿。

    “蹲安”不算“大礼”,可是,无论如何,上下之分,明明白白了!

    不晓得敦柔公主对着她“姐姐”行礼的时候,心里头是个什么滋味儿呢?

    “平妻”,嘿嘿。

    “替她们俩尴尬”的人中,有的是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尴尬”归“尴尬”,更多的是莫名的兴奋;但有的人,却是真真正正为之忧心。

    对于关卓凡不能“一碗水端平”的忧虑,可不止于白氏和明氏——拿现在的话说,这两位都得算是“家庭妇女”,其中的白氏,还长居海外,仅凭和明氏电报往来,就感觉到关卓凡对两位正妻的“燮理”,大有可议、可虑之处,何况有许多“外人”,在这个问题上,较之两位“家庭妇女”,有着更深一层的考量?

    皇帝和敦柔公主的“上下之分”已成事实,无可更改,为了保持相对的平衡,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对敦柔公主有所倾斜和补偿,这个活计,只能轩亲王本人来做,那,让俺们来瞅瞅,轩亲王是怎么做的呢?

    嗯,给了恭亲王一个“世袭罔替”。

    这很好,可是,这毕竟是给老爹的,做女儿的,似乎……并不能直接从这个“世袭罔替”中沾到什么光啊。

    除非,敦柔公主屈己从人,一切以凤翔胡同为重,不拿自己的荣辱得失当回事儿。

    敦柔公主是这样的一个人吗?

    了解小苏州胡同女主人脾性的,都说,这上头,她既不随她阿玛,也不随她额娘,反倒像极了她“西边儿”的那位皇额娘。

    那就不必多说了。

    恭亲王的“世袭罔替”,对于敦柔公主来说,两个字:不够。

    轩亲王,您还得再做点儿啥呀。

    那,轩亲王还做了点儿啥呢?

    呃,好像……没了。

    非但“没了”,好像,还有些……倒转过来了?

    今上登基之后,据说,轩亲王一次也没有去过小苏州胡同?

    我滴个天爷哎,这是咋回事儿啊?

    哎,说什么呢?哪个说“轩亲王一次也没有去过小苏州胡同”?这两天,他不都在小苏州胡同泡着吗?

    这两天?

    是啊!大前天,前天!

    昨天呢?

    昨天?昨天他得去天津奉迎圣母皇太后啊!

    哦,对……就是说,圣母皇太后要回銮了,他赶紧着跑到小苏州胡同那儿,临时抱一抱佛脚,以免老婆在皇额娘面前告他的状?

    啊?这个,这个……

    *

第二一六章 太后公主哭起来() 
大伙儿的目光,都落到了小苏州胡同。

    圣母皇太后回銮次日,辰正时分,敦柔公主在“众望所归”之中,准时入宫。

    车子直入大内,停在内左门前,那儿已经有一乘软轿候着了——这是母后皇太后特旨交代的。敦柔公主谢了恩,上了轿子,入内左门,经过长长的一条东一长街,在大成左门前下轿,入大成左门,到了钟粹宫。

    替三位皇太后请安的次序:钟粹宫、长春宫、永和宫。

    敦柔没有在钟粹宫待多久,前后拢共不超过两刻钟,母后皇太后是这么说的,“咱娘儿俩常见面的,你长春宫的皇额娘,可是整一年没见过你了,不晓得想你想成什么样子了?赶紧过去吧!”

    然后,依旧传了软轿,将敦柔公主送到了长春宫。

    关于敦柔公主在长春宫里的情形,宫里头、宫外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有的说,“娘儿俩见了面,悲喜交集,眼眶儿都红了,忍来忍去没忍住,敦柔公主先开哭,圣母皇太后也就跟着淌眼泪儿”。

    有的说,“小半个时辰了,娘儿俩没说几句话——实在是千言万语,不晓得从何说起呀!只是拉着手,相对垂泪,那个……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呀……”

    最夸张的说法是,“娘儿俩说着说着,抱头痛哭”。

    一个个都好像自己亲眼目睹了似的。

    不管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共同和确定的:“娘儿俩”都哭了。

    另外,似乎先掉眼泪的那位,是敦柔公主。

    这就有些尴尬了。

    宫里头,哭,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不要说宫女,就是妃嫔,也不可以在公开场合掉眼泪的——想哭,只好自个儿关起门来,蒙上被子,憋住声儿,默默的流泪。

    唯一可以当着人掉眼泪的,是皇太后。

    换个说法,在宫里头,哭这个事儿,只是“上头”的特权,“上头”哭了,下头的人陪着伤心,是可以的;“上头”啥事儿没有,你先哭了,那就是严重的“失仪”,如果是一个普通宫女的话,会受到很严厉的处分,如果是妃嫔,也会被传旨申斥。

    敦柔公主身份再高,也不是“上头”,在圣母皇太后面前,并没有先掉眼泪的特权;再者说了,敦柔公主进宫,既是做女儿的给皇额娘请安,也是做客——作为客人,没有个在主人家把主人弄哭的道理;作为女儿,更应“承欢膝下”,怎么反倒把皇额娘给整哭了呢?

    以敦柔公主的身份,自然不会有人给她申斥、处分什么的,可是……唉,不合适,不合适!

    也有人说,不必那么吹毛求疵吧,“娘儿俩”说着说着,说到了穆宗皇帝,伤起心来,掉几滴眼泪,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毕竟都是女人嘛!

    哦,是因为穆宗皇帝?

    可不是?圣母皇太后不消说了,就穆宗皇帝一根独苗儿,那么大一儿子,说没就没了,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能不伤心吗?就是敦柔公主——嘿,现在的人,一说起和穆宗皇帝“姊弟情深”的,自然就是今上,再想不到第二个人身上去的,其实,敦柔公主和穆宗皇帝,虽然只是堂姊弟,可是,就情分深浅而论,未必就在今上之下呢!

    呃,好像也是啊……

    是吧?说起这个,我还想起一件“典故”来。

    典故?什么典故?

    当年,轩亲王在江苏巡抚的任上,入京陛见,之后,尽他御前侍卫的责任,值宿宫中,两宫皇太后漱芳斋赐宴慰劳,陪着穆宗皇帝与宴的,就是敦柔公主——可不是今上啊!那次,应该是轩亲王和敦柔公主的第一次见面吧!

    啊,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哎,那个时候,这两位,大约再也想不到,几年之后,居然会结成了夫妻?唉,世间的这个缘分渊源,还真是奇妙的很呐!

    要说轩亲王和两个妻子的缘分渊源……嘿,认真说起来,他和敦柔公主的“缘分渊源”,较之今上,其实还要更早一点、更深一点呢!

    不错,不错!令人感慨,令人感慨啊!

    ……

    也有人说,圣母皇太后和敦柔公主相对垂泪,是因为说起了荣寿公主和她的额驸志端。

    志端患上了“骨蒸痨”,这是上一回七福晋到天津的时候,告诉了慈禧的。

    当时,慈禧震撼于一连串惊魂动魄的大消息,自身的荣辱命途,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转折,荣寿公主和额驸的事情,在她那里,一时之间,根本排不上号;待波澜初靖,想起志端既患上了“骨蒸痨”,荣寿公主几乎注定年纪轻轻就要守寡,她这个亲手替荣寿和志端“栓婚”的皇额娘,不由就郁郁难欢。

    敦柔对慈禧说,“姐夫咳血咳的愈来愈厉害了,一咳就是小半碗,一天下来,要咳上好几回,唉,这个冬天,也不晓得能不能过的去?大姐她……唉!”

    说着说着,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

    慈禧的眼眶儿,也就跟着红了。

    内心深处,娘儿俩都对荣寿公主有着浓重的歉疚感。

    几位公主之中,荣安公主和母后皇太后亲近,荣寿公主、敦柔公主两姊妹,则和圣母皇太后亲近,因此,荣寿公主的“栓婚”,由慈禧一手包办,慈安基本没有插手。

    慈禧对志端的印象,是极好的,人生的漂亮,举止谈吐,也很漂亮,她只见了志端一面,便大为中意;之前,又打听到其人如其名,品行端正,有志于学,没有一般亲贵子弟斗鸡走狗、眠花宿柳的毛病,既如此,又是门第相当,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天,“栓婚”的懿旨,便颁了下来。

    可是,慈禧只看到了志端的家世和人品,却没有留意到,这个小伙子的身子骨儿,实在是太单薄了。

    志端的身子可能不算太好,旗下亲贵里头,是早有传言的,可是,没有人愿意拿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去得罪人,因此,慈禧对此,一无所知。

    荣寿“釐降”没几天,志端就开始发病,一年多下来,成了一个“不过拖日子罢了”的局面,眼见着一天正经的夫妻日子都没有过过,荣寿就要守寡了,这,可不是自己害了她吗?

    唉!

    圣母皇太后觉得对不住荣寿公主,好理解,敦柔公主对大姐的歉疚感,又自何而来呢?

    前文有过交代,两宫皇太后是先做了荣安公主、敦柔公主“釐降”关卓凡的决定后,才想起要发嫁荣寿公主——姐姐的出阁,只能在妹妹前头,不能在妹妹后头呀!

    荣安、敦柔两公主“釐降”的日子,是定好了的,不能够往后推,这一来就有点儿手忙脚乱了。

    所以,实话实说,荣寿公主的“釐降”,多少是有些仓促的。

    敦柔想,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大姐必得匆匆忙忙的嫁了出去,皇额娘就有更充裕的辰光,替大姐挑选更合适的夫君,就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阿玛和额娘,也能寻到机会,婉转进言,变易上意。

    所以……竟是自己害了大姐!

    有时候,她甚至会想,如果自己的额驸,不是特别的不能再特别的他,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亲贵,这一切,是不是就都不会发生了?

    唉!

    一想到大姐今后漫长的、孤寂的人生,敦柔公主就不禁为之心悸。

    她既为大姐感到深深的难过,同时,亦无法避免深深的自责。

    敦柔公主在长春宫呆了大半个时辰,离开长春宫之前,洗了面,补了妆,但是,她接下来的目的地——永和宫的女主人,还是看的出来,她是刚刚哭过了的。

    这……还真是有些尴尬啊。

    *

第二一七章 皇帝的机锋() 
不过,除了粉光融滑的眼圈儿之外,敦柔公主其余神情举动,皆十分自然,在慈丽皇太后面前,恭敬之中,亦不乏“女儿”对“皇额娘”应有的亲热,同时,因应着两个人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保持着一份适度的矜持和距离。

    反倒是受了敦柔大礼的慈丽,多多少少有几分忸怩和紧张。

    敦柔在永和宫前后呆了小半个时辰,之前,她在钟粹宫只呆了两刻钟,在长春宫则待了大半个时辰,她呆在永和宫的时间,介乎钟粹宫和长春宫之间,算是十分“得宜”的。

    敦柔离开永和宫的时候,慈丽亦如慈安、慈禧一般,传软轿相送。

    敦柔逊谢:“皇额娘的恩典,女儿原不敢辞,不过永和宫离乾清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