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之平手物语 >

第450章

战国之平手物语-第450章

小说: 战国之平手物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光表示疑惑,问为何“赴京上诉”会不利于安稳。

    汎秀对此没有仔细作答,只是轻叹一声“历史的经验教训”就不说了。

    义光只好搁置疑问,先记住再说。

    汎秀再道:“另外,宣布陈旧文书失效,另起新账册这一点,算是还不错的处理办法。不过既然开了这个头,最好大范围推行。山城、近江、河内、大和各国都通知下去,对领地有历史性疑问的国人和寺社,在明年新春之前请上交书面文件,否则,日后不会受理。”

    义光表示受教。

    说完这个,汎秀忽然提问说:“听说有近江武士石田佐吉、坊官大谷平马二人,十分活跃,可谓睿才?”

    “正是!”义光连忙点头,又皱眉苦恼道:“我已经邀请他们任职了,可是……石田佐吉称年少无知,希望继续在小西行长麾下积累,大谷平马说深受宗派大恩,报恩之前无颜另就。”

    汎秀闻言哈哈大笑,拍着儿子肩膀道:“英物的心志,自然与常人不同,没那么简单打动。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井伊虎松、加藤虎之助那样,适逢其会,正好任你驱策的。如何打动这两个俊才,就看你的手腕了。”

    义光若有所思。

    他注意到,刚才父亲把井伊、加藤与石田、大谷列为同一档次的人。这里面的分级标准是什么呢?值得研究啊。

    ……

    父子道别之后,平手义光回到住所,纱织倚门恭迎,贤淑温婉大气雍容的姿态令人心折。

    义光便与她随意说了说今日的得失。

    纱织眼珠一转,说:“妾身斗胆,对于父亲大人所说的‘巡回各地,接受上诉’一事,倒有些不切实际的奇想,不知该不该说。”

    义光满不在乎大手一挥:“但讲无妨。”

    纱织微笑道:“不妨稍微改编一下,就说中野五姐妹,正是遇到了我们平手家派出去巡游的人员,才得以将暴乱之事禀报上去。然后借此机会,她们受到关注和欣赏,成为了您身边的侧室……”

    “等等等等!”义光连忙叫停:“前面还行,后面是什么鬼?我可没这个心思啊,我连那五个姑娘的长相都不记得。”

    平手义光人生十几年来,甚少看见有正室主动劝丈夫纳妾的,何况一下就是五个?下意识觉得有点阴谋,怀疑是否试探。

    纱织娓娓道来:“夫君您要知道,仅仅是诉讼之事,百姓们不会那么关心,也就无法广为传颂了。唯有涉及男女情爱的流言蜚语,才是那些贩夫走卒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啊!”

    “确实有道理。”义光对此无法反驳,但马上感到不妥:“这么一来,不就显得我是个见色起意,好色无度的纨绔吗?不太妥当吧!”

    “怎么会呢?”纱织义正辞严道:“您是欣赏她们五姐妹的品行和心性,认为能给闺阁风气树立一个上佳的榜样,因此才采纳五个其貌不扬的民女为侧室的!”

    “还能这样?”义光大感出乎意料:“真的其貌不扬吗?我怎么记得好像,都还不错啊……”

    “咳咳……刚才还说不记得相貌……”纱织用蚊子般的音量自言自语。

    “你在说什么?”

    “妾身什么都没说噢!”纱织天真烂漫地一笑,歪起脑袋,双手举在胸口:“妾身调查过了,那个中野丸太郎,是个难得的善人,当年雪灾之时,收留了五个颠沛流离的逃难寡妇,才有了五个年纪相仿的养女。后来五个寡妇先后离世,此人为了照料养女也一直未娶,父女之间友爱互敬……”

    “竟是这样的家庭?确实值得尊重啊。”义光下意识点点头。

    “那么就这么说定啦!”纱织举起小拳头欢呼雀跃,心想织田家那个没脑子还嫁过一次的老女人,不就是青梅竹马吗,我看你以后还能有什么戏份。

    “这个,可不能靠权势逼迫于人!”义光的语气开始不那么坚持了。

    毕竟,他的记忆力很好,并不是真的忘了五姐妹的长相和身材。

    “妾身已经同中野父女说过了,他们都视之为极大的荣幸呢!”纱织信誓旦旦地回应道。

    “唔……好吧……还是要跟父亲母亲通报一声……”

    平手义光最终觉得,收纳一些品行和心性都不错的女孩子,能给闺阁风气树立一个上佳的榜样,也是很不错的嘛……虽然其中显然存在妻子的一些阴谋企图,但这种程度并不令人生厌,反而颇为可爱啊。

    这种奇妙的体验,恐怕老爹都不曾有过吧!

    是不是等于某些层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呢?

    石山本愿寺出身,名义上是公卿山科家养女的纱织,果然是各种意义上的贤内助呢、

第七十章 北陆危机() 
随着长岛地区的暴乱被镇压与萌芽之中,各地的领主和僧侣、百姓们也都收到了新的指示,对于类似争端的处理办法,有了一定了解。

    以前所有旧权威签署的文书,普遍被认为“年久不适合今日情况”,要求在奉行的监督和调解下重新制定秩序,这实际已经开始触碰到“不可描述”的范畴。

    究竟是平手家代表幕府施政,还是平手家代替幕府施政呢?

    一字之隔,天差地别。

    目前这个概念还略显模糊。但是,倘若平手家的军队继续前进,不断取得胜利的话,大概也会慢慢清晰起来的。

    元龟七年(1574)的秋冬两季,列国并不平静。

    长宗我部元亲的九州攻略取得了一定成果,他得到后勤支持,率领一万人跨过海峡,与岛津家合击伊东氏,连战连捷,又巧妙阻击了大友宗麟派出的援军,于北日向儿汤郡中,站稳了脚跟。并且打着幕府和平手家的名号,招降了三家有力国人,一时颇有声势。

    借此机会,岛津义久集中主力彻底解决了大隅的肝付兼亮,稳固住后方,并且向长宗我部元亲表达了“君讨伊东氏,据于日向;我伐相良氏,以取肥后”的合作意愿。

    但随即肥后南部的相良义阳抛弃了盟友大友和伊东,单边向平手家靠拢,表达臣服之意,请求通过调停手段来制止岛津家凶猛的侵略。

    对此平手汎秀的判断是:“令其加入反大友包围圈,即可得到赦免。”

    岛津义久则提出:“允许相良氏拨乱反正,但理应归于鄙人指挥之下,才是合理的回报。”

    总之陷入扯皮之中。

    北九州方面,大友家的势力也是不断衰退,继肥前之后,又失去了对筑前的掌握。然而,毛利、龙造寺、秋月三家在瓜分胜利果实时产生分歧,导致联军解散,无法乘胜追击,给了大友宗麟蜷缩于丰后老家休养生息的机会。

    毛利辉元由于过分重视对北九州博多町的争夺,始终在长门地区保持了两万以上的部队驻守,这就不得不放松西国方面的控制了。

    尼子胜久和山中鹿介又一次于因幡起兵,得到宇喜多直家、浅井长政支持,募得二三千人。

    吉川元春立即领兵八千前往镇压。原本一路顺利势如破竹,但突然得到伯耆国南条氏被宇喜多直家寝反的消息,担心后路被截断,只得无奈撤兵,不败而败。

    山阳的小早川隆景则是由于无法战胜宇喜多、浅井的联军,失利后被迫放弃了美作中部二郡和备中东部一郡,处境也相当狼狈。

    毛利家多次派人要求平手汎秀给予支援,打击宇喜多、浅井势力。平手汎秀理论上同意,但提出的“以北伊予河野家交予我方为条件”的提议始终未得到认可,所以此事也就无限期拖延下去。

    关东那边比较有意思,本来说好的“三强联合反平手”,始终未能同一步调。

    似乎只有武田胜赖是最识大体的,他投入两万人在东海道持续压迫德川,一万人沿中山道攻打织田,先以奇袭速战取下远江重镇高天神城,又用掘地之法攻克东美浓屏障白鹰城,一度兵锋直指滨松、岐阜,令德川家康、织田信忠寝食难安。只是因为后勤无力,才不得不见好就收。

    而他后勤无力的原因,就是因为友军承诺的物资支援,只到位了极小一部分。

    武田胜赖为了全力西进,宁可放弃飞驒、北信浓、西上野、东骏河的部分利益。可惜这么想的,只有他一个。

    北条氏政似乎喜欢捏软柿子而不是硬碰硬,比起向西,他更专注于下野、下总等战线上的扩张,花了大半年时间拔除了梁田、小山、小田等势力并给予里见家重创。

    答应好给武田的“有力援军”,只出了两千人,物资也只给了四分之一。

    上杉谦信要好一些,至少大部分精力还是花在越中、能登、加贺一带。然而可能是被多次叛乱弄得神经过敏了,一听到身后有风吹草动,便火急火燎往回赶,什么都不顾。

    因此,北陆一向宗尽管屡败,还是坚强的苟延残喘着,没有被彻底打死。

    最大的问题是,就算武田胜赖在上野问题上做了让步,上杉、北条的胃口依然不能满足,依然为了领地归属争得面红耳赤,难以达成一致。

    这令武田胜赖相当郁闷,战略目标始终无法达成,而且在家中得到一个“御馆大人武略无双,不减其父,然而谋虑不足,劣于先主远矣”的评价。

    此外,陆奥、出羽的争端,丹波、丹后的变动,也都逐一传到了耳边,但边鄙地区,不是急着要处理的。

    总而言之,各盟友和附属势力情况不尽相同。

    长宗我部元亲在九州进展顺利,大显雄风,无需担心。

    毛利家东线吃紧,但不肯交出伊予,那么姑且挂名增援即可。

    德川、织田稍有压力,不过看样子应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北陆的烂摊子倒是不得不处理了。

    一向一揆被上杉打得很惨了,平手汎秀借幕府名义,委派竹中重治、朝仓景健、坂井政尚等人增援。

    原本以为,就算不能扭转局势,起码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没想到后续发展令人惊讶。

    朝仓景健进入加贺之后,他的部下因为旧怨与一向宗门徒无法和平共处,渐渐生出异心。在与上杉军交战于越中时,这些人杀死了朝仓景健,倒戈相向,致使联军大败。

    一向一揆伤亡三千,几乎是损失了最后一支可以作战的力量,下间赖龙中流矢而死,杉浦玄任无力逃脱而自刃,七里赖周提前跑路大失人望。

    越中所剩不多的反上杉派非死即降,能登游佐氏、温井氏接受调略向上杉称臣,长氏、三宅氏隐匿乡间。

    另外坂井政尚重伤不治,临死前托孤于竹中重治。

    所幸此时会津、出羽等地传出动乱消息,又兼上杉谦信补给出现少许短缺,方才班师回朝。

    美浓麒麟儿此时也无力回天,写信坦诚道:“北陆军心丧尽,越中、能登已失,下次上杉进军,恐怕加贺、越前难保。”

    有鉴于此,北线出兵对平手汎秀来说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第七十一章 上杉的借口() 
正好,琵琶湖南岸的濑田城修筑完毕,义光、纱织夫妇住了进去。

    平手汎秀命令儿子以此据点为枢纽,沿水道建立起补给网络,准备好五万大军开往越前的后勤供应。

    被推荐为“琵琶湖奉行”之后,一度处境尴尬,掉出权力核心圈子的沼田佑光终于重新得到发挥的机会。重新为平手家效力毫无心理负担,他对湖内水文情况和当地势力分布的了解,将能被派上一定用场。

    具体的详细安排,平手义光交给了小西行长,并指名了石田佐吉出来挑大梁,想好好看一看此人是否只会耍嘴皮子功夫。

    从年初起,由于弊案连累,而持续明哲保身,刻意远离政务的两位重臣被叫到了岸和田城。

    他们这种甘受委屈,不恋权栈的作风似乎得到回报。

    河田长亲再次被赋予“名代”的重任,受命前往越前、加贺,摸清当地实情,清点估算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尽可能聚拢人心,做好迎接大军前来的准备工作。

    本多正信则得到了“特使”的任命,将逐一拜访远江德川、美浓织田、摄津荒木、北近江京极、若狭武田、东大和筒井、四国及伊势诸势力等等,传达作战的要求。

    就如同是当年织田信长上洛时的作风一样,以大义名分号召天下群雄参与行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援兵,更是为了营造声势。

    在这个权力结构还相当不完善,人治远远多于法治的时代,一个人的声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力。

    纯粹指望这些出于名分而出击的联军显然是不行的,否则足利将军以及三管四职的天下就永远不会动摇了。直属掌握的土地与士兵是主干,协从者则是枝叶,本末之分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