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之平手物语 >

第314章

战国之平手物语-第314章

小说: 战国之平手物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间传闻说,当时竹中重治已经成功调略了佐久间军的大批中层军官,就差最后一步瓮中捉鳖了,只能说“退之佐久间”不愧为保命达人,警惕度着实够高。

    也有人说,原本佐久间信盛是跑不了的,乃是柴田胜家这个义气深重的老大哥动了恻隐之心,用自己的地位换取老友的性命——尽管事情的原委可能是被这个老友欺骗引起的。

    流言纷纷,莫衷一是。

    总而言之冲突各方终究是偃旗息鼓重归和平了。

    中川嘉俊继承亡兄遗留的家业,坂井政尚得到部分柴田所领土地做补偿,除此之外柴田胜家还要前往京都曹洞宗的兴圣寺修身养性蛰居三月,作为反省,而泷川一益返回安浓津城闭门一个月。

    然后竹中重治作为足利义昭与织田信忠都认可的代理人,今后有资格参与南近江与北伊势的政务,以确保柴田与泷川下次不再犯糊涂。

    这个结果实在是很耐人寻味。

    世间的沉浮变化,实在是全无预兆。

    在信长受刺之后的十几个月时间里面,本来只是乡野隐士的竹中重治一举成为西美浓、南近江、北伊势都有话语权的人,隐约已经有了日后大佬的潜质。

    这三块地域称得上是丰饶肥沃,加起来有七八十万石之多,又相互连接在一起,足以成为霸业的资本根基。

    接下来,若是三地的现任统治者有所闪失,那么列国之间说不定就要多出一个叫做“竹中家”的豪强势力了。

    这么一想,织田信忠年齿尚幼威望太过缺乏,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两人的政治能力未必能经受住考验,出现闪失的可能性确实不小。

    真是细思恐极了。

    竹中重治之所以能得到大好机会,也有外部客观因素。

    他在畿内大显神通的同时,武田已经派出偏师攻入了美浓东部和三河北部,吸引住了织田与德川的目光;浅井长政败于浦上家后,担心对方趁胜追击,不敢轻易离开播磨;足利义昭则好像遇上与越前朝仓家有关的不明麻烦。

    平手家的情报机构规模有限,无法获知详实的细节情报,只能知道各势力的大致动向了。其实本时代的扶桑境内也根本不存在那种专业的侦查谍报人员。

    比起“美浓麒麟儿”的崛起,平手汎秀更忌惮甲斐之虎的提前西进。

    其实这两者并非孤立,而是有所关联的。

    以竹中重治现在的身份肯定是要参与到对抗武田的战事当中去,若是起到关键性作用,那反客为主之势就难以阻拦;反之若是被武田打垮,现在的收获都将化为乌有。

    相比之下,平手汎秀的选择就多了。

    反正领地离前线够远,大可安居钓鱼台,坐山观虎斗,伺机收取渔翁之利。最次也能等到别人分出高低之后,再去向胜利者表示亲善。

    不过那也就等于眼睁睁地看着更上一层楼的机会破灭了。

    信长遇刺,变乱大生之后,武田信玄确实是远远比畿内任何一家单独势力要强得多。不过他远在甲斐,补给困难,等到打进尾美就差不多是强弩之末了,更勿论京都。

    没有必要过分畏惧。

    何况……根据上辈子的记忆,甲斐之虎的离世时间,应该就是这两三年的事了。

    平手汎秀当即拟下命令

    首先是尽力加强军备,做好在尾张、三河的平原地带与武田大军交战的准备。这当然是个巨大的考验,所以偏厢车、霰弹炮以及其他处在研究阶段的火器最好尽快实装。

    相应的专业炮兵部队显然必须由专业脱产全职人员组成,这就需要扩充目前的编制了。考虑到旗本已经有了七队,当初所设想的“军——势——备——番——队——组”的制度或许到了足以面世的时候。

    正好趁这个机会,那几个长期担任备大将的家臣,可以考虑从中提拔出一些领兵千人的“势大将”出来,空出的位置再由优秀的后进递补。

    这对全军的士气是很有帮助的。

    既然如此,要不要索性在一门众、谱代众、以及外样国人的领地上施行兵农分离呢?

    至少稍加推广是可以的。

    重点不是在于改变军队的形态,而是以类似“军衔”的等级制度,来明确团体中的上下高低秩序。

    以避免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微妙问题。

    比如说,和泉新参众旗头寺田安大夫,淡路新参众旗头安宅信康,理论上他们在平手家的组织结构里,已经是很高的地位。但由于和、淡二地的国人众战力不足,存在感稀薄,寺田与安宅的实际地位并不显赫。

    尽管短时间不可能空出足够的权力出来分封,至少应该给个虚的荣誉地位。

    平手汎秀一边不停向贵人们写信,装出很关心畿内局势的样子,一边命令奉行们评估一下扩军的费用预算。

    但伊奈忠次、玉越三十郎、春田屋秀一(即拉斐尔·卡斯特路)等人合计过后,给出的回应令人意外

    “今年截至目前为止,账面上的负债已经高达八万七千贯,就算能在秋后取得岁入,恐怕仍会有不少于三万贯的差额。倘若再抽调更多资金,就会影响到‘三鹿屋’对濑户内海沿岸的‘兵粮券’兑付能力。进而影响商业声誉。”

    居然挥霍了这么多钱?

    平手汎秀有些不敢相信。

    然而账目清清楚楚地罗列着,数次出征的后勤及赏赐,对长宗我部氏的大笔惠赠,京都的活动经费,火器研发的投入,向根来寺买粮的资金,额外的筑城支出……

    总体来说,资金收支情况是很不平衡的。整个元龟三年,预估农商业收入总计是十二万贯到十四万贯之前,但光是上半年平手汎秀就花出去近十万贯,明显是入不敷出。

    这大概是信长遇刺幽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三个商屋已经尽力支持,再行剥削可就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了。

    奉行们摆明了数据,期待着主君能有新的创收妙计。

    但平手汎秀思虑片刻之后,拿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结论“界町的津田宗及大老板,所说的‘五万贯’,至今仍只兑现了小部分而已,现在到了需要彼此践行承诺的时候了。直言告诉他,接下来一两年时间,将是决定鹿死谁手的关键。”

    。

第一百零四章 整軍備戰() 
顶着巨大的资金赤字,平手汎秀不惜携着新纳的侧室,厚脸皮找津田宗及兑现所谓的“五万贯贺礼”,也要继续扩军。

    真可谓穷兵黩武。

    然而,穷兵黩武原本就是战国大名们的常态,以往平手家那种姿态反而是异类。无非是仗着背后有织田信长伸腰,精兵路线才走得通。

    而今是不得不做出妥协了。

    除非能从战术、器械、组织结构、军官培训等各个环境突破时代限制,否则的话,军队质量再怎么狠抓也有个限度,终究是弥补不了数量因素的。

    平手家原有七个旗本备队,每个备队理论上的编制是三百人,从上到下分别是备大将、番头、队目、组头,足轻。

    其中备大将、番头都享有较高的知行数目,普遍是带领家臣和私兵随行的,一些比较富裕的队目也可能养得起三五个随从,再往下的组头级军官多半由俸禄微博的底层武士担任,他们与兵卒的最大区别在于能自带一套高级武具装备,最下层的足轻则是领着制式装备拿卖命钱的职业军人。

    很显然,各个备队的实力并不完全均匀。

    比如身为三好降将的香西长信,本身就拥有五千石领地,私兵高达二百,再加上其他番头、队目,整个备队足有近六百人。

    而资历最浅的山内一丰,仅有六百石领地,私兵二三十众而已,于是他一个备队只有三百五十余人。

    所以平手汎秀的军队并不能完全称之为职业化军队,还保留着浓重的“封建残余”,组织结构比起同期欧陆雇佣兵的佼佼者还是有些落后的。(当然欧陆雇佣军里也有很多滥竽充数的混子)

    可以说,每个备队的三百人,就有点像是赋予给备大将的“与力”一样。

    不过平手汎秀并无意在短期内去计较这点残余,他只希望抓好军务工作,杜绝大萌军队那样“正规军不堪入目,将领吃空饷养家丁”的历史倒退。

    最早这支半职业的旗本部队是由尾张人组成的,到后面正式扩充划分成四个备队时,基本是对应和泉四郡招募新丁补充,虽未明言却成为了潜规则。

    山内一丰的第五备里面有过半的淡路人。后面加藤光泰、香西长信的部下(即“智”字两备)除了淡路人还有不少是从四国出来找工作的。

    这个过程体现了平手家的扩张顺序。

    目前,检地既然接近完成,平手汎秀便下令在纪伊招募兵源,组建四支新的旗本备队。

    如此一来,规划中就会有总共十一支备队了。

    理论上已经超出了可以直接管理的额度,应该增设一个更高级别的组织构建了。

    “势”这个称谓被提了出来。

    按平手汎秀多年前的构思,以三备为一势,设置势大将(不是侍大将)一名。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发现,“三三制”好像并不一定符合冷兵器时代的需求。基层倒还算罢了,军官们可以随机应变,到了中层就可能有些麻烦。

    思来想去之后,只设立了“势大将”的头衔,表明其人的军阶高于其他的备大将,并未安排明确的统辖关系。

    具体在每次作战之前,根据需要,可以临时配置,让二到五支备队归属在同一名“势大将”的指挥之下,编成少则六七百、多则二三千的别动队。

    这对阻止军头坐大也是有利的。

    然后又引发新的问题——兵将之间既然没有长期固定的统辖隶属关系,如何保证战场上不出现配合生疏,乃至军令传达不畅的问题呢?

    军目付派遣制度似乎也需要强化。

    同时又要防止监军权力过大引发的弊端……

    总而言之,要让军队具备较高的战斗力,又要在政治上忠诚可靠,还要能稳定维持长期离境作战,难度着实是不低。平手汎秀尽管投入了很多资本,也只能在这三者里面把握平衡而已,不可能面面俱到。

    话说回来,现实中,大部分大名的军队其实是既不怎么能打,也不怎么可靠,更不可能长期离境作战的。

    按照以前的想法,“势大将”上面还有一级叫做“军大将”,那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最高级别武官职务。

    既然“势大将”已经决定是没有固定统辖的了,那么“军大将”反而必须得有固定的下辖备队,否则上层编制也太松散无用了。

    平手汎秀将计划中的十一个旗本备队,全部编成一个“军”,“军大将”的职务,由平手汎秀本人兼任。

    显然一般人只会觉得这是脱裤子放屁的无聊举动。

    官方也不会做出解释。

    而这个“军”里的首个“势大将”头衔被授予武艺高强、作战勇猛,积功累进的拜乡家嘉,然后是兢兢业业,沉稳可靠,甚少犯错的加藤教明。

    疋田景兼本来也是晋升名单的备选之列,但他在“组织谈话”的时候主动提出说“久经战阵之后,对于剑术又有了新的理解,正希望在生死搏斗中取得突破,日后开门立宗,将师匠传下的绝技发扬光大……”总之意思就是担心升官变得繁忙反而没功夫搞本行,只能说不是很理解你们剑术家。看来这人还是逐渐要转变为师范之职的。

    本多正重的勇力与功业不在拜乡家嘉之下,然而讨伐土桥氏之时犯下失误,被小西行长毫不客气记到了小本本上,那么暂时就不适合提拔了。

    感情上来讲,平手汎秀内心并不是非常认可小西行长这个行为,但出于立场,更不可能去说他做得不对。

    三好降将出身的香西长信反而是在种种原因之下,成为了第三个被任命为“势大将”的原备大将。

    这三个新任的“势大将”临时各自负责指挥几只备队,但并未建立明确上下级关系。

    除了旗本之外,平手汎秀还将没有固定司职的一门众也编成了四个备队,专门使用特殊火器作战。

    主要是练习“偏厢车”和“开花炮”(其实是霰弹炮)的快速使用。

    这并不是因为要把好东西留在亲戚手里,恰恰相反,是其他人认为火器“华而不实”,觉得干这个就等于被发配闲置,唯有一门亲族不用顾虑此事。

    尽管开花炮在今切川合战崭露头角,大筒队又在攻大粟砦之役起到关键性作用,可是人们的传统观念是没那么容易改变的。

    也许要等到打败一个更强大、更有名的势力,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