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之平手物语 >

第249章

战国之平手物语-第249章

小说: 战国之平手物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田恒兴皱眉摇头:“泷川大人您未免过于悲观了,柴田大人虽败,却没被合围全歼,接下来总有败兵会聚集,丹羽、森两位在越前断后,说不定还保存了一些兵力,浅井家不是也从播磨回来了吗?三河德川也一定会派些援兵过来。另外幕府明确支持了本家之后,美浓人就不可能倒戈,松永、波多野等观望者也会附和过来,包括本愿寺、比叡山也多半会停止暗中的敌对动作……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分兵,也绝对有分兵的能力。”

    平手汎秀早有计较,此时开口到:“二位所言各有道理,但我的看法是——弄清楚北陆的具体军情之前,不做分兵的考虑。别忘了少主已经被接到京都来接任家督之位,岐阜城就算一时丢掉也不会造成大患。倘若上杉家确实派出了大量部队增援朝仓,那么北线只能先退守一段时间,待敌补给不足再做考虑。现在必须解决的敌人,首推仍是威胁京都的三好长逸。至于浅井、德川两位……前者现在的态度很难预计,而后者说不定已经自顾不暇了……”

    此时织田信忠面色惨白地走了过来。

    三人一齐躬身施礼。

    池田恒兴立即将刚才的讨论讲出来,问织田信忠的意见。

    “这……各位的建议,请容我思索一番再做答复。”年幼的二代目显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魄力来挑起大梁,言语中颇有些不自信。

    平手汎秀一言不发神色不变,池田恒兴摇了摇头目中显出同情,而泷川一益却是不悦地皱了皱眉。

    织田信忠并未发觉家臣的小动作,他十分急切地开始了下一个话题:“平手中务!听说公方大人要求您成为幕府的家臣,而您也做出了肯定的答复?这是协议的一部分吗?”

    话音落地,汎秀顿时哑口,刚才讨论军情的时候,他显然把此事置之脑后了。

    对于二代目的问题,无言以对,只能深深弯下腰去请罪:“请恕臣下不忠了!”

    池田恒兴懊丧地重重叹了一声,上前开解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若不能与公方大人达成一致,我等就唯有强行带兵占据京都了,到时候只会更加被动。臣下深信,平手中务对织田家的忠义之情不逊于任何人。”

    织田信忠默然。

    池田恒兴这个人很有意思,平日他与平手不乏争权夺利和各种暗地小矛盾,但关键时刻却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而泷川一益的目光,已经看到更远一层:“少主请恕臣下直言,现在平手中务大人身兼和泉、淡路两国,关系到二十万领民和万名将士,忠义与否,已不是他一人可以决定的了。若少主励精图治,保持织田家号令近畿的态势,那和泉、淡路二国自然对您忠顺。但若将来出现什么差池……就算平手中务本人依旧忠于织田家,麾下的家臣和国人们,恐怕也未必言听计从了吧!”

    泷川一益说话,向来是这个“瞎说啥实话”风格。

    当年信长对他的出格言论完全不以为意,那时人们只觉得信长从谏如流,很了不起。因为信长本人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但今日泷川在二代目面前仍然是这么说话,却显得气氛十分诡异了。

    听之会显得过于软弱,斥之会显得不能容人。

    主少国疑,恩威未著的时候,就是这么麻烦,稍有不慎就会失却人心。

    真不知道泷川一益这家伙是没想到呢,还是故意要让织田信忠难堪?

    总之,最后织田信忠只是抿了抿嘴,拧巴着脸地说:“泷川大人说得对,在下一定拼尽全力,不堕父上的威名。”

第二十一章 日月新颜() 
    京都,二条御所,元龟三年,五月初八,日昏天阴,间有急雨。

    病危中的信长强撑身子,躺在牛车上,被麾下将士簇拥着来到了城下,足利义昭难得一见地穿上甲胄,亲自伫立在门口,带家臣们隆重迎接。

    幕府中尽是欢欣的气氛,但织田家众人却都默然悲戚。

    为首一个织田信忠,眼眶仍泛着红色,面容绷得紧紧的,仿佛是用尽了力气,才能保持住相对平静的表情。

    “互利互惠”的协议,终究还是达成了。

    虽然幕府是更欢快的一方,而织田家众人多少有点不情不愿。

    足利义昭的兴致很高,至少表面上兴致很高。他亲手书写了任命织田信长为幕府管领的御书,并且还在许多封书信上署名画押,命令家臣们将消息传递给各家大名知晓。

    同时他还进一步独力疏通了朝廷的关系,让信长的官阶更上一层楼,达到“正四位上”,领弹正大弼如原。义昭本人也不过是“从三位权大纳言”而已,两人现在只差了一步之遥。

    将军大人显然不是乐善好施不求回报的慈善家,今日的慷慨,只能说明他收获的利益比付出的筹码要更多——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一番程式之后,幕府由三渊藤英亲自带队,八名杂役恭恭敬敬地将信长连人带榻一同抬到了二条城中。从此他便成为室町幕府的“管领大人”,坐上以往只有细川、畠山、斯波三家才能企及的位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尊贵无比。同时也失去了自由。

    以此为代价,不到十四岁的织田信忠,取得了空前的大义名分,成为朝廷和幕府都“鼎力支持”的新一任家督。

    各路的反织田势力,以三好长逸和朝仓义景为首,立刻被足利义昭当场宣布为“逆贼”,甚至连一向尊崇幕府的上杉谦信都遭到严厉斥责。

    所以,织田家的中下层兵将们,整体上还是比较高兴的。至少,看到信长大人还活着,谣言不攻自破,又得到朝廷和幕府的认可,那么就可以抛去多余忧虑,专心与眼前的敌人作战了。

    从朝廷赶来的飞鸟井雅敦神情十分淡然,或许是在场所有人里面心里负担最小的一个。这几十年来,公卿们已经习惯了细川、大内、三好等等的兴亡起复,可以说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如今多了一个织田,又有什么值得惊叹的呢?

    而平手汎秀的心情相当复杂。

    信长伤重,无法理事,织田家的威势毫无疑问会大为削减,孤身处于濑户内海沿岸的平手家似乎会越来越不受节制了。再加上足利义昭提的条件,现在平手从名与实两方面,都即将与织田脱离关系。

    独立自主,不再仰人鼻息,看起来似乎是很不错的好事。

    但同时也意味着,无法再从中枢取得强力的后援了。

    别的且不说,当年推广“大米本位”,流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信长一出手就给了黄金五千两,折合铜钱两万贯,而且压根就没提还钱的事情。放眼整个扶桑,这么靠谱的老大哥你能找到第二个吗?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与旧日同僚相处的问题……

    信长本人就算受伤,也能够充分理解局势,泷川一益这种级别的人物也能,他们都不会过分关注名分问题。在当下的情况下,平手汎秀倘若坚持效忠织田家的立场,则足利义昭定会十分不满,给予方方面面的掣肘,那么淡路、和泉二国便极为危险了,而织田家也会遇到更多麻烦。

    只有让幕府认为“织田家已经摇摇欲坠,随时会崩溃”,双方才能通力合作,事情才能有转机,这就是所谓“向死而生”的道理。

    但那些中下层的尾张武士们,大概是不会懂其中的道理,却只会觉得平手汎秀是趁机逃离沉船,攀附高枝了!

    甚至林秀贞、佐久间、美浓三人众、水野信元等人,明明懂这个道理,却有可能会故意装不懂……

    然则——

    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勾心斗角,暂且先要放在一边。

    面前还有强敌在呢!

    摄津国的三好长逸,虽然起兵时实力不强,但毕竟根基深厚,人脉广博,短时间内取得了荒木村重、游佐信教等人支持,军力一下子膨胀起来,对京都构成威胁。

    北陆的情况至今不太明朗,但至少有朝仓家的两万多兵力,还有疑似存在的越后上杉兵马,敌人迟早会南下进攻畿内的。

    织田信忠赶来之前,平手汎秀以阵代身份发号施令。如今织田信忠已经来到前线,平手汎秀又名义上改仕,但他仍是在场最有资历和威望的老将,又兼新家督的姑父,依旧保持着话语权。

    这也是足利义昭做出一系列决定的重要原因。

    幕府尽管取得了信长这个“终极人质”,但站在织田这一边终究还是承担了风险的,义昭之所以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就是因为信任平手汎秀解决问题的能力罢了!

    ——摄津晴门代表幕府,向平手汎秀表达了这个观点。

    对此汎秀当然是表面上感激涕零,诚惶诚恐,内心却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刨去这些杂七杂八的,不管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总是要尽心尽力去对付当前之敌的。

    首当其冲的,却不是用兵,而是将信长担任管领的事情,尽快广泛传播出去,以稳定人心。

    当下局势混乱,近畿周围已经明确发生了针对织田家传令兵的捕杀行为,故而派遣使者也变成一件需要小心谨慎的事情。为此平手汎秀不惜派出大量骑兵去承担这个任务。

    三河德川、大和筒井、近江蒲生之类的亲近大名,需要立即取得联系,传递信心,最好能劝说他们再派出一拨援兵来。

    松永、三好(义继)、赤井、波多野、一色之类的可耻观望者,尽量加以争取,实在不行至少要保证中立,不能再增加新的敌人了。

    本愿寺、比叡山、界町之类的地方自然也要顾及到。

    对摄津、北近江、越前等“敌占区”也不能轻忽,同样派人暗中宣传,打击其合法性,防止敌人进一步坐大。美浓三人众若真的倒向朝仓,那可就是晴天霹雳了。

    做了这些必要安排之后,仍有两个大问题,如两朵乌云一般飘在京都上空。

    其一,上杉家究竟派了多少兵援助朝仓?会援助到哪一步?

    其二,从播磨折返向东的浅井长政,其立场还可信吗?其军队情况如何?

    理论上并不应该在此敌我不明的情况下贸然与敌人作战,但关于敌情的消息实在过于纷乱,无从判断真伪。织田信忠麾下的梁田广正向平手汎秀透露说,他最近几天完全联系不上“飨谈”的首领小十藏了,织田家引以为豪的情报组织,或许已经遭到毁灭性破坏。

    按平手汎秀的规划,北陆的朝仓、上杉暂不急,三好长逸才是迫在眉睫,所以目前尚留存的两万多名织田军,应该优先向西,攻打摄津。

    这个观点理所当然得到足利义昭的支持。

    不过泷川一益、池田恒兴等人对此不太赞成。池田仍旧主张分兵二路,同时应付两线,泷川一益则认为该固守京都静观其变。

    三人在中下层中各有根基,平手汎秀的名声自不用提,泷川一益也相差不远,而池田恒兴则是在织田信包死后暂时成了一门众的发言人。

    理论上话语权最高的织田信忠则是觉得各人所言都有道理,左右为难,莫衷一是。感情上他倾向于亲族谱代的平手和准一门众的池田,理智上他则信任平手和泷川的能力,同时他又放心不下留守的人马,断然无法坐视岐阜城遇险的。

    讨论了几句,无法取得共鸣。平手汎秀换了思路,不再分析利弊得失,而是以阴谋论来说服:

    “各位,最近这些忽如其来的变乱,发生得十分巧妙,要说背后没有人居中联络指使的话,是绝不可能的。一时间无法猜出主谋是谁,但我可以看出来,对方一直在拼命拖延时间,用以引发各处的‘伏笔’……我等现在还能争取到一线机会,大概已经是敌人的失误了,但决不能指望敌人再一次失误。此时无论如何都要先动起来,打乱对方的布置,静观无疑是最差的选择!”

    泷川一益犹豫片刻之后,被这个观点所说服,但强调说:“平手中务所言甚为有理……但倘若依您的方案去做的话,一定要派出足够机敏的人,先行打探,避免踏入陷阱……干脆让鄙人担任斥候任务吧。”

    而池田恒兴见到两位大佬达成一致,也不再坚持,转变了口风:“我对于先西后北并无太多异议,只希望能迅速击败三好长逸,回军与朝仓决战。京都虽然是最重要的,岐阜城也同样关键啊!”

    此刻织田信忠才松了口气,面色坚定地下了决定:

    “既然如此,全军就立即前往摄津,讨伐三好长逸这个逆贼吧!织田一门的兴废存亡,就拜托各位了!”

    他这一番举措,算是差强人意,虽然不足以让重臣们心折,至少还不至于引起轻视。

第二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