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之平手物语 >

第229章

战国之平手物语-第229章

小说: 战国之平手物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人家又是“平手中务”又是“姑父”的,于公于私,都无法再置之度外。

第八十八章 艰难的决定(下)() 
    从正面角度来说,织田信忠是一个重视情义,心怀仁慈的人。

    从负面角度来说,织田信忠是一个有点妇人之仁的人。

    仁慈当然不是坏事。

    从没有人敢说仁慈是不对的。

    就算是在礼崩乐坏,兵戈抢攘的战国乱世,主流舆论仍然是赞颂仁慈、敌视残暴的。

    织田信长被广泛认为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霸主。但他少年时期,也曾宽恕过造反的兄弟,也曾多次减免贫农的赋税,也曾面对民生凋敝的京都热泪盈眶。

    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地位的提升,仁慈与理智的交集越来越少了。一旦你还打算保留着后者,就不得不经常性将前者掩盖起来。

    正如英吉利国的名奉行,汉弗莱·阿普比爵士曾说过的话:历史就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史。

    与其父相比,织田信忠未免就显得不够理智了。

    他向平手汎秀提问“该如何处置下山乡垣这无耻之徒”的时候,完全是询问的语气。

    但“无耻之徒”这个称呼,已经暴露了一定的倾向性。

    从中可以看出,织田信忠的感情和理智在发生激烈冲突。

    所以这个问题,越发不好回答了。

    平手汎秀听闻此言,颔首伫立,沉默良久,方才微微抬起头,轻声反问了一句:“少主心下看来已经有决断了,又何必要来问臣下呢?”

    话音落地,织田信忠先是错愕,继而摇头苦笑。

    “哈,哈,果然是瞒不过姑父啊……”二代目的脸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出发前的意气风发,反倒是充满了疲惫与厌倦的神色,“看来您也猜出来了,许多人都劝我不要追究这个混蛋的责任,而且还要重重嘉奖,赐予更多知行,让他成为织田家插在伊贺国的钉子。甚至我也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少主英明。”

    平手汎秀语气平淡地短短回了一句,而后继续低头,默然无语。

    这个决定并不让他感到吃惊。

    织田信忠越是将下山乡垣骂作“无耻之徒”,便越能说明,他没有施加惩戒的打算。

    人之所以产生的愤怒的原因,不仅仅是现实的残忍,更多是来源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倘若真的一刀杀之泄愤,反倒不会痛骂了。

    堂堂织田家的二代目,当然不会对一个小小国人众无能为力。只是他需要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对于政治局势最有利的决定。

    这个决定与十三岁少年人原本的世界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令他反常地失态了。

    也是下山乡垣那家伙做得太过火了。残杀妇孺还可以勉强解释为斩草除根,但侮辱尸体和亵渎神社的事情就纯属损人不利己的泄愤了,对于象牙塔里的孩子们来说完全没法想象。

    平手汎秀的心里其实并不怎么纠结,因为他已经处理过不少类似的情况,顶多就是程度大小的区别。

    况且,来自文明时代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湮灭,他并不觉得碎尸和渎神就比残杀无辜要严重很多。

    或者从更加通俗的层面来讲——平手汎秀的道德底线,已经要比织田信忠低很多很多了

    然则面对举止失措的二代目,也不好显得过于独善其身。只能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自己是一座雕塑罢了。

    足足等了一刻钟左右,年轻的二代目又连续骂了几句“恶贼”“丧心病狂”之类的,才稍微缓过神来,收敛起语气对平手汎秀问到:“我真是失态了……刚才的说的那句‘英明’,意思是您也认为此人当赏而不该罚吗?”

    平手汎秀思考了一会儿,没有正面回答,绕了个弯说:“若是有人在京都、界町、奈良之类的地方犯下类似罪业,那就应该严惩不贷。”

    “您是说,伊贺国这等化外之地,又没什么达官贵人,所以不会引人议论吗?”织田信忠立刻听懂了意思,但情绪似乎又陷入抑郁和愤怒之中,“就算是贵为神佛,被供奉在不同的地方,命运也会截然不同啊!”

    平手汎秀一声不吭地予以默认。

    又过了一会儿,织田信忠轻叹了两声,继续开口:“既然如此,便把下山乡垣这家伙带回岐阜城里,再授以虚职打发走吧。我不想再见到此人,更不认为他适合镇守在伊贺继续危害乡里。”

    最终二代目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与其他人的劝谏有所区别。

    一旁侍立的梁田广正依旧谨守礼节,一言不发,但立即皱着眉摇摇头。

    可见,他就是劝说织田信忠将下山乡垣留在伊贺国的众臣之一。

    他的想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

    下山乡垣及其一众党羽们,已经彻底得罪本地百姓,站上了人民的对立面,再无“拨乱反正”的可能性。因此他就不得不抱紧织田家的大腿,积极镇压往日同乡。

    而对于伊贺国这么个物产贫乏,民风剽悍的地方,织田家其实并不指望能收到什么赋税,正需要一些冷酷无情的“伪军”来执法。

    现下织田信忠却以“不让他继续祸害乡里”为原由否定这个方案,可谓感情用事。

    梁田广正自己不方便开口,却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足智多谋的平手汎秀,仿佛是希望后者能劝说少主走回“正道”。

    然而——

    平手汎秀并没说出对方期待的话来。

    甚至什么话都没有说。

    只是以一种别样的目光,在织田信忠和梁田广正身上来回转了几圈。

    他嘴角甚至带了一丝难以名状的笑意。

    直到织田信忠心里有点发毛,平手汎秀才躬身施礼,缓缓说到:

    “请恕臣下直言,少主您对于下山乡垣这个小人物,未免有些……过于重视了。”

    “您的意思是……”织田信忠疑惑不解,面上隐约有些不满。

    “若杀此人,会显得织田家无容人之量;但不加惩戒,又令您难以释怀。既然如此,不妨把此事交给臣下吧。”

    话音入耳,织田信忠越发犹疑,上下打量了半天,疑道:“您……会怎么做?”

    “前面与您的安排一致,把下山乡垣这家伙带回岐阜城。至于日后,便把他派到我平手家麾下即可。”平手汎秀淡然道,“论对付友军的手段,臣下虽然不如某些同僚,却也不至于毫无办法。三月之内,定然让少主了却心头这桩残事。”

    此言一出,听者一齐都愣了。

    居然公开的宣称要整死友军?这还是那个算无遗策的智将吗?

    平手汎秀淡定自若地承受着两道惊讶的目光,心下毫无波澜。

    他的话当然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算准了听众的反应。

    包括了远在京都,但日后一定会从相关人员口中得知今日之事的织田信长。

第八十九章 趁势落篷,见好就收() 
    夺取了柏原城之后,大军便已经占据了伊贺国名张郡的半数以上。

    趁着这个余威,织田信忠、平手汎秀继续领兵前进,做出一副斩草除根,枯本竭源的姿态来。

    但主将和副将心里都清楚,在这柏原城下耽误两日,敌方便已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接下来再取得重大战果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果不其然,攻至伊贺国腹地的丸山城时,便遇到“三忍”之一百地泰光(即百地三太夫,也被称作百地丹波守)带领的一千多人。

    这丸山城居高临下,扼守着一条狭长的山道,西面是悬崖,东面是峭壁,正面宽度不到十丈,大部队根本施展不开,堪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此城西北方向,还有一座上野城,规模稍大,同样是地势极其险要,也有千余人把守。这两个据点拦死了继续前进的道路。

    面对这种局面,任你有百般韬略,也无用武之地,除了派小部队轮番搦战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

    那百地三太夫成名已久,能在这兵荒马乱群魔乱舞作威作福,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他手下士兵不多,却个个都身强体壮,悍不畏死,仗着地形优势,毫不把大军放在眼里。

    织田信忠尝试派了旗本精锐进攻,结果激战一刻钟下来,己方伤亡了二三百,才杀死了三十多个敌兵,这亏本生意显然做不下去。

    也不是没试过翻墙撬锁,放火投毒之类的战术,但效果就更糟糕了。那百地丹波守号称“三忍”之一,是这行当的权威,跟他玩阴招,不是班门弄斧吗?

    信长派过来帮忙的梁田广正肯定不是庸手,平手汎秀麾下的石川五右卫门也手段不凡,但在百地丹波面前只能被动挨打,守住自己的营帐不被气息就很勉强了,完全无力反击。

    总而言之,在两座坚城下蹉跎旬日,丝毫没有取得进展,只能期待另一条战线上的友军能大发神威,从后方杀过来,断敌粮水了。

    不过,从伊势出发的那一路杂牌军,本来就是打着故意输掉,削弱畿内豪族的目的。

    主将还是泷川一益,这个人用兵以谨慎精密闻名,你指望他打出大胜有点难度,但要他打出大败,那还是很稳妥的。

    没过几天,预料之中的消息传来——

    泷川一益率领的一万七千联军,在进攻伊贺国山田郡时,被“三忍”之一的藤林正保(即藤林长门守)夜袭得手,全军陷入混乱,狼狈逃窜,死伤、逃散了数千士卒。

    更有山冈景隆、朽木元纲、革岛一宣等多名亲近幕府的国人众失陷在军中,被敌方擒获。

    可是,任谁都想不到的是,那藤林正保与百地泰光不同,乃是伊贺众当中的“鸽派”,向来是主张有限抵抗,以战促和的。这人抓了一大批俘虏,却是丝毫没有虐待,反而好吃好喝地供着,礼送出境。

    面对这个局面,信长是有苦说不出,非但不能表示出惋惜,还公开在京都说到:“想不到,藤林长门守其人,偏鄙之地的一介土豪,居然有如此的器量,令我惺惺相惜。”

    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平手汎秀完全可以想象出大魔王私底下咬牙切齿,青筋直冒的样子。

    眼看就要成功的“借刀杀人”之计,却被人搅和了。怎能不气?

    可藤林正保看上去并没恶意,一个小地方的人看不懂天下局势,只是拍马屁拍到马蹄子而已。

    所以你还没发怪罪。

    真是憋屈啊!

    ……

    另一方面,平手汎秀眼见伊贺攻略已经难以为继,便独自求见,对着主将织田信忠说:“我军此次前来伊贺,已经降伏筒井家,占据名张郡,足以证明织田氏的威名,不如趁势落篷,见好就收。”

    织田信忠对此也表示赞同,然后又反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近来听人说,挡住我军的百地丹波,还有击败泷川大人的藤林长门,都是伊贺国的所谓‘三忍’之一。知道这个之后,我一直好奇‘三忍’的名号是如何来的,其中剩下一位又是谁,却不好意思向家臣们询问。姑父您可否为我解惑呢?”

    “呃……”平手汎秀伸手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看来二代目的情绪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居然展露出少年人热衷八卦的好奇本性,倒也是好事。

    要是问到答不上来的事情可就尴尬了,幸好这个八卦自己有过了解。

    “伊贺国的国人众们,历来有忍术传承,被誉为忍者摇篮。而所谓‘三忍’,乃是说三位忍术高超,深孚威望,被推举为盟主的豪族,分明是人称‘丹波守’的百地泰光,人称‘长门守’的藤林正保,以及人称‘石见守’的服部保长。初次之外,伊贺崎道顺,柘植三之丞、森田净云等人也有过各自的传奇故事,但总体上讲都还略逊色些。‘三忍’成名是在二十年前,那时三好家和六角家正在畿内连年大战。有一年双方在胜龙寺城对峙……”

    平手汎秀就当自己是说书先生,娓娓道来,不徐不疾。

    织田信忠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闪过羡慕的神色。

    连续讲了几个未经证实的段子,说得口干舌燥,平手汎秀才稍微缓了一缓。

    这时突然织田信忠又问到:“百地和藤林这两个,如今都见识过了。另外一个……人称‘石见守’的服部保长又在何处?”

    “这个么……”平手汎秀不自觉有些恍惚,目光瞟向东南的方向,“少主大概听说过三河德川家的服部半藏。”

    “居然是他——”织田信忠惊呼,而后又立即摇摇头,“不对,德川家的半藏年纪与姑父您年纪相仿,断然不可能二十多年前就成名,难道是子嗣辈?”

    “正如您所说。人称‘石见守’的服部保长是个志存高远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