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母脸上露出一片苦涩的笑容,上官海棠都说的这么直接了,无论她是否答应劝说自己的儿子,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都要将他带到幽州。徐母又不是傻的,既然这样,自然之道该如何选择。
“既然海棠姑娘你这样说了,我便劝说我儿往幽州一行,至于能不能成,那就要看福儿的意思了!”
“那样就太好了!”上官海棠见徐母答应自己了,顿时高兴的低呼一声。虽然袁常让他们用强行带走的办法也能把徐母和徐庶给弄到幽州去,但是,那样或许会让徐母和徐庶心中产生芥蒂,到时候就算被逼着留在幽州,徐庶说不定也会出工不出力。到时候,袁常难道还依然用威胁的手段胁迫徐庶,要知道,这种事情可一不可再,要是把徐庶给逼急了,他和徐母直接一起赴死也不是没有可能。如今上官海棠用开诚布公的方法,直接把自己的目的给说出来,大家摆开了来说,产生芥蒂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了。
“我家主公说过,元直兄长为人事母至孝,有大娘你劝说,必然不会有什么意外。我相信大娘你和元直兄长到了幽州之后,一定会感到满意。这样一来,元直兄长心中的抱负便能够得以实现了。”
上官海棠一脸的欣喜之色,徐母却是一脸的苦涩,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其实,徐母心中有些疑惑,他们家以前是在颍川郡,当时徐庶是希望成为一个游侠般的侠义之士,根本没什么名气;后来,徐庶幡然悔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认识了一些名士,得到不少的称赞;然后,他们搬家到樊城来,徐庶的名声也就是在樊城、襄阳等几座城有些名气,又如何能够传到幽州那里去。而且,听上官海棠话中的意思,幽州牧似乎对她的儿子非常了解,甚至都不比她差了。对于这一点,徐母感到非常的好奇和疑惑。当然,徐母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人物,叫做穿越者。若是徐母知道这一点,想必就不会有任何的疑惑了。
徐庶这一次出门,足足过了三天才回到家,等到他回到家中之后,却是发现家中多了两人,一个女子,一个则是男子,看起来年纪都不大,徐庶还以为是自家的什么亲戚。当然,这二人自然是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
“孩儿拜见母亲!”
徐庶上前先给徐母行了一礼,然后看向上官海棠二人,不解的问道:“母亲,他们二人是?”
徐母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福儿,他们二人是幽州牧麾下密探,上官海棠姑娘和归海一刀公子。此次前来家中,乃是奉了幽州牧的命令,邀请孩儿你去幽州相助。”
“嗯?”
跟徐母一样,徐庶的脑中也是充满了疑惑。自己的名声并不响亮,只是在樊城附近一带有些名气,怎么会传到幽州去?毕竟徐庶没有像荀彧那样,被名士评论家许劭评论过什么“王佐之才”的评价,自然不会名闻天下。能够在樊城一带打下名气,已经相当不错,毕竟徐庶求学的时间并不长,如今却是被远在北方的幽州所知,不由得徐庶不会奇怪。
“不知母亲的意思是?”徐庶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反而是询问徐母的意思。
徐母苦涩一笑,看来正如袁常所说的那样,徐庶果然是会询问她的意思。如今上官海棠已经跟她说明了,她还能说什么?倘若幽州牧真如上官海棠说的那样,她要是让徐庶拒绝,结果还是会被上官海棠他们强行带到幽州去,那样说不定会让自己儿子和幽州牧产生芥蒂,自己儿子的抱负也就无处施展。故而,徐母如今能做的事,自然也就是劝说徐庶前往幽州了。
“幽州牧盛情邀请,我自然是希望你能前往幽州一趟。若是得遇明主,实现你心中志向,我也就安心了。”
“既然母亲同意,孩儿自当不会反对!”
徐庶事母至孝,如今徐母已经同意前往幽州,他自然不会拒绝。此前,徐庶一心求学,对于天下各方势力也都有所了解,新任的幽州牧袁常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徐庶并没有确定自己的明主是哪一个,因此才一直隐匿不出,与好友交流学习,直到他心目中的明主出现,他才会出山相助。
当然,徐庶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直接干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徐庶并不傻,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二人突然出现,而他母亲又劝说他前往幽州,显然其中必然没那么简单。但是,事已至此,徐庶不希望自己的母亲出现任何的意外,自然就很干脆的答应了。(未完待续。)
第五七九章 庞统之死()
“母亲,孩儿想在离去之前,与几位好友辞别,不知可否?”徐庶向母亲询问到,目光却是不着痕迹的扫了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二人一眼。
徐母并没有立即回答,隐晦的瞥了一眼上官海棠,见上官海棠示意,她这才说道:“我儿有此心,那我自当如此!”
徐母和上官海棠之间的眼神交流,徐庶自然是看在眼里,因此,更加确定他的母亲已经遭到了胁迫。但是,对于当前的形势,徐庶也表示无可奈何。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是幽州牧派来“请”他们一家去幽州效力,如此一来,徐庶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应当不会低,按理来说他的母亲是不会受到伤害的;但是,徐庶作为一名孝子,不敢拿母亲的生命开玩笑。徐庶曾经也曾仗剑江湖过,自然能够感受到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二人的强悍实力。
徐庶之所以当场说出要与好友辞别,就是在隐隐的告诉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二人,他没有逃跑的意图,你们尽可放心。而上官海棠和归海一刀知道徐庶是袁常“请”去的谋士,自然不会过多束缚,毕竟日后说不定还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商妥之后,徐庶和徐母二人便各自回屋收拾东西,此去幽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此前因为董卓作乱,徐庶已经搬家一次了;在这樊城还没待几年,现在又要搬家了,而且这一次搬家似乎比上次还让人郁闷。至少,上一次搬家徐庶是作为主动的一方;而这一次,却是被人胁迫着搬家,怎么想心里都不会太舒服。
徐庶和徐母二人收拾完毕之后,徐庶说了一声,便离开家门,向他的几个朋友辞别了。第一站,自然就是庞德公的家中。不曾想,到了庞德公家中之时,庞统却是也在此处。
“元直,你缘何又来了?”
庞德公看到徐庶又来到自己家中,当即有些不解的询问到。原来,前几日徐庶就是在庞德公家中与庞德公、司马徽二人畅谈,纵论天下大势。昨日才回去,今天就又出现了。当然,并不是说庞德公不欢迎徐庶,而是往常徐庶并不曾有过这样的举动。隐隐的,庞德公感觉到徐庶有些不对劲,再仔细查看徐庶的脸色,似乎真的如此。
“尚长兄,吾此番前来,是与兄辞别的!”
徐庶经过一日的考虑,心里也平静了下来。既然事已至此,无法改变,那他也只能接受了。庞德公虽然从年纪上来说,足够做徐庶的叔伯辈了,但是,与徐庶他们交往,却是以兄弟相称,可见庞德公之洒然心性。
“哦?这是何故?”
“幽州牧遣人来吾家中‘邀请’吾前往幽州相助,盛情难却,吾却是不得不去,故而来与尚长兄辞别。”徐庶苦笑一声,简单的解释了一句。不过听徐庶话语中的幽怨,显然对于幽州牧的“邀请”,徐庶心里还是感到有些别扭。
“幽州牧?莫不是汉室宗亲刘伯安,他又如何得知于你?”庞德公听了徐庶的话,心中却是更加疑惑了。
对于庞德公的话,徐庶无奈的苦笑一声,稍微的解释了一番。
原来,庞德公是一心当一名隐士,根本不了解如今天下的局势。因为知道庞德公的心思,故而每次徐庶、司马徽与庞德公交谈之时,都不会去讨论天下各方势力,更多的商谈的还是各种政策,民生的问题。对于各方势力谁更有前途,谁实力更强,庞德公是一概不会过问。若非交往的几个好友都是胸有大志的人物,或许他连这些都不会谈,只是一心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原来如此,那刘伯安竟是已经身死,幽州也两易其主,不想,如今天下已经乱成如此模样,可叹!”
经过徐庶的解说,庞德公总算明白了当今天下已经乱到何等地步,幽然的感慨了一句。不过,只是感慨一番而已,之后庞德公便不再多说,若非是因为徐庶的缘故,庞德公连问都懒得问了。
“幽州牧远在幽州,且知世间有你元直这一号人,想来,元直此去幽州,必定能够一展所长,实现心中抱负。”
“借兄长吉言,如今天色不早了,吾还要与德操兄辞别,便不在此久留了。”
徐庶作揖行礼一番,便与庞德公辞别,往司马徽家中行去。庞德公虽然是襄阳人,但是,他却并没有住在城府之中,而是居住在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从这里到襄阳城还需一些时间,可见庞德公隐士之心是何等的强烈。
“侄儿拜见叔父!”
当屋子里就剩庞德公和庞统之时,庞统端正的向庞德公行了一礼,正襟危坐,一丝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庞统如今十三岁,人长得有些瘦弱。本来一个少年郎应该是五官清秀俊朗,可是,这些词跟庞统都搭不上边,对于庞统而言,只有一个丑字才能形容。当然,对于庞德公这样的隐士而言,人长得丑不丑,并不是关键,心性和品德才是最关键的。庞德公所在的庞家在荆州也是一个士族,而在庞家子弟之中,庞德公却是唯独对庞统看上眼。其他子弟想要来拜见他,连门都不让进,唯有庞统,能够聆听庞德公的教诲。
“嗯!”
不知是怎么回事,庞德公此刻看起来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对于庞统的问候并没有多说什么,眼神游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庞统有些不解的看着自家叔父,心中暗自猜想,庞德公此时如此表现,或许与先前的徐庶有关。
庞统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庞德公思虑之事,正是与徐庶有关。
庞统小时候看起来呆笨、木讷,并不是很聪明,因此,庞家中人都不是很喜欢庞统。其实,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庞统并不是笨,相反,庞统别任何人都要聪明,而且是远超常人的聪明。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如两个人在走象棋,普通人走象棋是走一步想一步;高手则是走一步,则想到后面的两三步;还有一种人,则是已经想到百步、千步胜利之后,下一局要怎么开始了。无疑,庞统就是这一类人。这一类人在普通人眼中,往往就是让人难以理解。正如某个伟人说的,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一百步,那就是疯子了。庞统心思聪慧,自然明白别人的想法,但是,他却并不在意,依然静静的一个人在运转脑筋。
庞统的才智是毋庸置疑的,就连诸葛亮这样的人物,都称庞统的能力是他的十倍。当然,或许有些夸张,或许是事实。但是,只能说明一点的是,庞统的能力绝对不比诸葛亮差。其中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夺取益州的战斗中,就可以看出来,庞统的能力比诸葛亮只强不弱。因此,明显强于诸葛亮的庞统,又怎么会轻易的在刘备夺取益州成功之前丧命,还是死在一个并没有什么名气,还不算谋士,只是一个武将的张任手上?
其中,似乎存在着很大的疑点。那么,庞统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三国之中,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四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学从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层面。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是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有一个问题,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何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