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绝新汉朝-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洛也自得意,点点头就走了。
等人一走,周傲再看周遭同僚与从属,便注意到这衙门中的紧张气氛,不知不觉中,居然就消散了许多。
以兰洛为例,陈止初来的时候,此人也曾有微言,后来更是有几分波折,与陈止团队之间的融合,一直有着隔阂,后来又有这北疆战乱的波及,整个代郡,从上到下都近乎心惊胆战,兰洛也不例外,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之前要是碰到周傲,双方最多点头示意,哪里会有这种轻松的言语?
“破了鲜卑人后,太守又有诸多手段,平息了城中的几次冲突,更是警告几家,震慑大族,令城中安宁许多,所以这些世家士人都觉得太守足以守住代郡,便不像原来那般担心,同时更是有所归心。”
周傲自是明白里面的缘故,于是这心里便更加难以抉择了。
先前的四封信,有昔日同僚的警告,又有亲近友人的忠告,甚至还有过去只有泛泛之交的大族上官,向他抛出橄榄枝,这心里难免就略有动摇。
其实,单纯看当前的代郡局势,周傲也会信心满满,充满了干劲,但偏偏昨日的几封信,恰恰证实了,在那背后的朝廷中,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危机。
这个危机也是以陈止为核心的、影响深远,和北疆战局比起来,似乎不见腥风血雨,不见金戈铁马,但其实更为凶险,一个不好,就是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这样的情况下,纵是周傲也难免心有嘀咕,不过他既然敢放弃洛阳的根基,跟着陈止来到这里,这意志上自是非同凡响,走着走着,已经慢慢有了想法。
这时,郡丞刘宝从前面走来,见了周傲,就走来说道:“周都尉,太守正找你呢。”
“正好,我也有事要禀报太守。”周傲一听,便跟着刘宝走了过去。
陈止并不在平常处理公务的地方,而是在衙门后面的一间厢房中。
两人抵达之后,刘宝先去敲门,进去通报了一句后,周傲紧跟着就走了进去。
屋子里的摆设普通,不过却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有袅袅青烟在其中飘荡,顺势看过去,能见到桌上摆着一座小香炉。
桌子的两边坐着两人,正是陈止与葛洪的弟子、侄子葛禄。
见周傲进来,陈止微微点头,指了指旁边的一张胡椅,让周傲先坐下来,听两人讲话,而刘宝则在问候之后,就先离去,他手上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周傲坐下来,没有多说什么,屏息静气,静静的听着陈止与葛禄的交谈。
对于葛禄这个人,周傲其实了解的不多,但对葛禄背后的葛洪,他却是闻名已久,所以连带着也颇为尊敬葛禄,同时他还知道,不久之前,陈止还交给了葛禄一个任务,让他带着几人,外出探查矿藏。
这个消息,陈止并没有刻意封锁,但最初探查的人,到底是知道朝廷的盐铁之政,所以行事的时候颇为小心,并没有大规模的扩散。
不过,既然是探矿,又是在代县的范围内,有的时候难免要动用人力物力,乃至调动些许器械,时间长了,在官僚圈子里,就不算什么隐秘了。
只不过前阵子因为战乱波及,又有鲜卑部族的入侵,城池内外哪里还顾得上其他,因此也没有人太过关注,周傲也是一样,但现在一听,却意识到陈止对此似乎颇为看重。
那葛禄并不客套,喝了口茶水,就直入正题道:“太守,这代县的确埋藏着诸多矿藏,主要便是煤矿,也伴生不少铁矿,若是立足于此,加以开采,足以成一大矿,但问题也来了。”
陈止就道:“道长但说无妨,当时让几位去探矿的时候,我就说的很清楚了,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来提,我会一一安排妥当。”
“那贫道就不客气了,”葛禄笑了笑,嘴上这么说,但看他的意思,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客气,“我听说太守手上有墨者传人,不如划分一人过来与我,也好让他循着矿藏脉络,画下方圆图,并度量其内。”
陈止点点头,直接道:“这是应有之事,等会我就会安排。”
葛禄笑道:“这就好了,之前太守交给我的几个人,里面就有擅长测度之人,而且也曾画过图,只是并不精确,有他再旁测度,再让墨者记述,则无虑也!”
新汉承袭两汉度量之准,《律历志》上记载:“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十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
而汉代采矿,经过千多年的发展,自然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而测量就是重中之重,《九章算术》中,就有测山高和测井深的例题,而且这个时候的人,已经能利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相等、比例进行间接测量,从而辅助井矿的建设。
一个想要长久运行、并且相对安全的矿场,地形图、结构图和分布图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又有什么人,比墨家换人更擅长这个呢?
得到了陈止的承诺之后,葛禄很是满意,这次探矿他同样很感兴趣,既可以付诸所学,又能对陈止有所帮助,体现自身价值,所以这是一个十分让人愉快的任务,随说过程有些苦,但总苦不过他给葛洪当守炉童子的那几年。
更不要受,陈止交给他们的那张奇特符篆,更是玄妙非常,让葛禄很是在意。
实际上,这次探矿并不会十分顺利,就算陈止有着后世记忆,但毕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也不知道那矿藏埋了多深,靠着经验寻找起来,自然要耗时耗力。
以葛禄所学,在他看来,如果陈止说的是真的,代郡周围真有矿藏,按着他们的人手和找法,怎么也得花个两三年,运气差一点,三五年都不意外。
但这个速度,在葛禄看来已经算快的了,毕竟过去几百年、上千年也无人察觉此地矿藏,你能在十年之内找到,怎么能说是慢?
不过,事实证明,在动用陈止交给他的那张符箓之后,整个过程就被迅速压缩了,靠着那符箓的指引,居然短短几日时间,便找到了矿藏痕迹。
在代郡上下都因为鲜卑人的入侵而惊慌之际,葛禄所率领的这支探矿小分队,却是进境神速,接连取得重要成果,最终促成了葛禄和陈止的这一次会面。
但真正让葛禄在一起的,其实还是那张指引他们的符篆,在他看来,这东西太过神奇,若能学得其中奥秘,未来道家丹学,必可大放异彩!
只是,他虽然有心询问,却也知道这种东西,大概涉及到道统传承,不是亲近之人、入室弟子,怕是不好询问,不然就是坏了江湖规矩,所以一直忍着,哪怕见了陈止也没有问出来。
所以想了想,他还是决定按下念头,先把当下的事处理好了,和陈止亲近几分,再试探一二,另外也要将这事告知南边的葛洪,看看自己的这位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
于是,他接下来便大概叙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按照葛禄的意思,代县的矿藏可以利用井渠法来开凿,以井下相通行水的方式,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以改善通风和采光条件。
“不过,这个方法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那几位有采矿经验的帮手,发现有河经过周围,经过商量之后得出的结论。”
等葛禄这一番话说完,陈止就点头道:“好,这方面就让行家去探讨,但必须要确保可行。”
葛禄又道:“还有个主要问题,无论是建立矿井,还是未来正式开凿,都得有人手,这矿工的人选,太守是否准备招募?又或者从武丁中遴选?我听说您已召集了代郡世家大族的武丁。”
“矿工乃凶险之活,而且在深井下工作,与潮湿相伴,往往留下病根,岂能动用武丁?”陈止摇了摇头,随后便道:“不过,人手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千多人,随后这人数会越来越多,不愁不够用。”
葛禄闻言,心中一动,随即点头道:“那就好。”
陈止然后看向周傲,笑道:“吴屈,让你久等了,喊你过来,是让你安排些人手,跟着葛道长过去,护卫他们的安全,同时要有什么力气活,就先顶上,当然,前提是注意安全。”
周傲自是满口应下来。
随后,葛禄便就告辞,陈止将他送出去之后,回来到周傲边上坐下,笑问:“你有什么要跟我说么?我看你的样子,似是有心事。”
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顺势而为()
“刺史么,好大的位子。”听完周傲的一番讲解之后,陈止沉吟片刻,忽然笑了起来。
周傲到底还是将事情告知了陈止,这样也等于是表明了自己的心态,其人之意无疑清楚了许多。
陈止当然看得出来这背后的意义,但他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承诺什么,只是记在了心里,同时他亦明白,周傲眼下最担心的是什么事。
“驱虎吞狼之策,但我却不是那只老虎。”陈止看着周傲,轻轻摇头,“在这个定计之人的角度来看,我不过就是偏居于北疆之地的一个太守,还是从属于王浚,无论是论权势、影响力,又或者干脆就是比地盘和兵力,都远远不如王浚,有什么资格做这条老虎?所以他看重的,是我背后的势力,我不过就是一个引子、一个楔子。”
“太守,我觉得这计谋他们未必施行,”周傲呐呐不知如何安慰,只能这般言语,“况且就算是施行了,有朝廷之令在,王浚未必就敢违抗,这样太守您名正言顺的坐上刺史的位置,再缓缓图之,他王浚毕竟还有一个平州刺史的名号……”
“平州比之幽州,可是差距太多了,而且其中近乎一半的土地,都有鲜卑人驻扎,是官府的人和鲜卑部族共治,而鲜卑人的势力还要大一些,王浚也是靠着幽州这边的势力,才能稳压鲜卑人一头,从而将他们拉上战车,成为自己的从属力量,让他放弃幽州,就等于是断了他控制鲜卑人的根,反而要其仰其鼻息,根本就不现实。”
陈止摇了摇头,说了幽州、平州之分,跟着又道:“况且,王浚根本不可能放弃幽州,之前有太守不服其令,最终就被驱逐,而空出来的位置,朝廷想要安插人手,也被他左右阻挠,若非如此,我亦无从得这太守之位,况且这北疆战事,他谋划许久,一旦成功,便可称霸北方,俯视草原,将几部鲜卑训话,从而势力大增,到时候这幽州更是重中之重,又有这般势力,怎么可能低头?”
周傲也懂得这个道理,顿时满面愁容。
陈止见了,却笑道:“朝廷之所以有人提出这番计谋,就是担心王浚尾大不掉,说不定,现在朝中还有人巴不得王浚外战势力,损兵折将,乃至割地赔款,如此一来,就是削弱了王浚,更坏了他的名声,动摇了他的根基。”
周傲也叹了口气,道:“年轻的时候,偶尔听闻大汉与胡人交战,有所失利,或者听说在边疆之地有什么妥协,总觉得是诸公软弱,不知大汉之强,如今再知道,其中有诸多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随即他看了陈止一眼:“但现在要怎么办?提前与朝廷人说清楚?”
“这事都还没正式成文,和谁去说?”陈止摇摇头,随后却道:“况且,危机当头,这危险中也藏着机遇。”
他顿了顿,才道:“我做太守才多久?半年都不到的时间,若是能得刺史的名号,那这速度真是不敢想象,如果要正常晋升,就算背景惊人的,想从太守到刺史,最少也得三年,寻常官员,更要最少做满六年,再去京城做一两年京官,积累资历和人脉,然后才能转而为一州刺史,我若能得朝廷之令,那真是省却了无数波折,更节省了时间!”
刺史之位,封疆大吏,整个新汉王朝的州,满打满算也才十几个,这刺史也就只有十几人,就算加上西域长史府等地,人数撑死不过二十。
能为刺史的,多数年岁都不小,经过了一轮宦海沉浮,又或者是背景通天,年岁不大就为一方封疆,但即便是后者,往往也要三十岁往上了,否则没有相应的阅历和能力,就算为高位,也镇不住下面的人,只能被人架空,成一傀儡,这位子坐的也就毫无意义。
“刺史这个位子,想要快速坐上去,是很难的,以我的资历,寻常时候被提出来,就算有皇上支持,也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不愿意让我掌此大权,那其中最激烈的、或者说最坚定的,必然就是张应,但若是按着这驱虎吞狼之计,那情况就要翻转,反而是亲我者不快,而仇我者力推,而且就算是那些老成持重之的大臣、公卿,也不会太过反对,因为他们很清楚,我并非关键,也无从得权,反而要激化了和王浚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