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238章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238章

小说: 三国之魏武元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夜闻听,心中不由得暗自点头,司马懿如今的理论知识还不够系统与丰富,可是一眼就能看穿问题的所在,这样的天赋,当真让高夜有些羡慕。不过曹彰却是很不以为然道:“若被围困,我军岂能不死战?到时候以一当百,所向披靡!这便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熟读兵书,兵法有云‘居高视下,势如破竹’,仲达你太多心了!”

第十五章 未雨绸缪() 
眼看着曹彰的洋洋自得,高夜心中虽然略有些失望,不过倒也没有立即评判。反倒是对还没读过多少兵书的司马懿又高看了一眼。有些事情或许真的是天赋,历史上的曹彰能够威震北疆,除了他自己一身好武艺之外,主要还是他的对手大都是游牧民族,精于骑射却不善用计罢了。要是真让曹彰面对司马懿、诸葛亮这样逆天的人才,恐怕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一个大问题。

    想到这里,高夜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一直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后世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如今还下落不明。虽说诸葛亮如今还是个小孩子,可就凭他未来的成就,高夜就觉得,这样的人物若是不能掌握在自己这一方,只怕如今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备,依旧会有一遇风云变化龙的机会。若诸葛亮到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和刘备走到了一起的话,只怕这个乱世的很难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结束,除非,自己能有办法避免曹操在赤壁惨败才行!

    看来寻找诸葛亮这件事,恐怕要提上日程了,就算不能得到他的投效,哪怕是控制起来也好啊。至于眼前的曹彰,他年纪尚小,对于兵书战册奉为圭臬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要是所有人都像司马懿这样,那还要自己这个老师有什么用?等他曹彰再大一点,仗打的再多一点,或许他自己就会开悟了吧。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这一场推演,曹彰、司马懿各执己见,其他人却还没有说话。因此高夜微微一笑,看着其他人道:“你们呢,有什么看法?”

    高温还在思索,一旁的陆逊却是拱手道:“学生以为,还是仲达兄所言有理。进攻方两倍与防守方,本就兵力占优。南北两座山山势险峻,仰攻艰难,可俯攻也不易。若是山上守军被围,水源一断,则不攻自破矣。”

    郭淮亦是接口道:“不错,此地险峻,可谓是绝地,山上大军本就难以排开阵势,俯攻之时山下之军军阵严整,又有营寨栏栅,实难取胜。我也觉得应当屯守于道,如此进退自如,上山实乃下下之策。”

    眼看着曹彰还要反驳,高夜摆手示意曹彰稍安勿躁,反而看向了一旁的高温道:“士和,你从刚刚一直思考到了现在,有什么看法?”

    士和是高温的表字,虽说这个时代的男性一般来说要到及冠之时才会由长辈取表字,女性要到出嫁之时才有可能取字,可是到了现在,取字这事好像也不是这么严格了。比如自己,比如曹操,再比如这些小孩子,年纪轻轻就早早被取了表字,或许这也是长辈对于晚辈的一种期望吧。

    至于高温的表字,当然还是蔡邕所起,当高夜知道自己的二儿子名叫高良的时候,高夜就明白,蔡邕这是要把“温良恭俭让”取个遍节奏了。虽然高夜不是很喜欢儒家那一套治国理论,可是想要从老丈人手里抢回孩子的取名权,难比登天。有鉴于此,高夜也就顺其自然了。

    不过高温听了高夜的问话,却是挠了挠头道:“我一开始也同意子文兄长的看法,本就兵少,上山据守出奇制胜才是上策。可是听了师兄,还有仲达、伯言二位学长的见解之后,我现在觉得还是得当道据守。水源被断,大军被围,诚然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可能,楚霸王破釜沉舟,淮阴侯背水一战皆是如此。可我却觉得,只要山下之军挡住一次进攻,山上之军的士气就会衰落,再加上没有水源,恐怕是会不战自溃的。若是循之伯父的陷阵营,恶来将军的虎贲营,仲康将军的虎卫营,说不定上山据守还有五成胜算。若是一般军队,只怕胜率不足两成。”

    “子文,他们几个都说要屯兵当道,你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么?”

    曹彰却不答话,反而陷入了沉思之中,对于曹彰的这一点高夜是极为赞赏的。虽然如今的曹彰在战略眼光上比起司马懿、陆逊等人还是差了一些,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只要意见正确,他从来不会在意给他提意见的人是谁,只会大方的认错,然后改正。在这一点上,司马懿就显得大为不如,或许是名门大族的自傲让他难以向其他人低头吧。每一次当他和陆逊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两个人总是会争一个面红耳赤,甚至有些时候哪怕司马懿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会用狡辩的方式来反驳对方,一点也看不出他后来居然会是一个那么能隐忍的家伙来。果然人的性格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的啊。

    曹彰满脸的纠结,高夜也看得出他正在天人交战之中,或许他也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可是又觉得上山驻守是一招妙棋吧。因此高夜也未等他答话,直接开口道:“说实话,我是不赞同上山这个选择的。这里地势险要,如果时间充裕,应当在这里修筑城关才是。如今既然是不期而遇,那么当道驻守绝对要比上山强得多。山势险峻,向下冲杀本就不易。山下军士严阵以待,几轮箭雨就能将你的士气打击个干干净净。反之若在当道驻守,敌军想要继续进犯,就不得不进攻你的大寨,如此险要之地,进攻的一方伤亡总是会惨重一些的,即便到最后你守不住了要后退,敌军兵锋已疲,能不能继续进犯亦在两可之间。况且只要敌军进攻,总会有机可乘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所以在史书中连篇累牍,无非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少罢了。绝大部分的战争,还是要硬碰硬的厮杀的。说到底打仗打的还是军力,是后勤,是士卒的韧性啊。”

    眼看着几个人都在频频点头,高夜也是微微一笑,他们年纪还小,如今又是纸上谈兵,犯错误不可怕,只要明白自己哪里错了就是好的,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了吧。不过这几个小鬼可以姑且放过,诸葛亮这个名字在高夜的心中已经算是彻底的挥之不去了。甚至就连蔡琰都在好奇这个让高夜梦里面都会念出来名字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高夜没有对蔡琰仔细解释,只说简单的说了一下他的身世,以及他那个如今正在江东为官的兄长诸葛瑾而已。至于自己为什么对他念念不忘,高夜还真没办法解释,一个小孩子,又是素未谋面,高夜就说他将来必是一代名相,定会千古流芳,那高夜觉得自己在蔡琰眼里离神棍也就不远了。

    不过诸葛亮的身世在郑玄听来,可就大为不同了。说起来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早亡,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只是被一笔带过而已。可是作为在青州赋闲十几年的郑玄来说,诸葛珪的才器他还是很认可的。当郑玄找到高夜,说起诸葛珪的时候,更是老泪纵横,一个劲的说着什么天妒英才的话语,让高夜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招架,只能一个劲的安慰着老爷子不要伤了身体。

    临了,郑玄还是郑重的向高夜提出,派人去琅琊寻一寻这诸葛珪的后人,也就是高夜念念不忘的那个诸葛亮,以及他的弟弟妹妹们。郑玄虽然不知道高夜到底是如何关注起了诸葛亮这个人的,可是对于郑玄来说,把诸葛亮弄到书院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此,高夜自然是满口的答应,毕竟要是自己动用力量去寻找诸葛亮,着实有些诡异。反倒是打着郑玄的旗号,更能顺理成章一些。能把诸葛亮这样的牛人笼络到曹操的阵营里,高夜觉得天下至少可以早统一三十年。

    这些天书院正在组织期末考试,再过三天,整个书院都要放假,所有的学子也要准备回家去过年了。只是茫茫风雪之中,两队骑士各自出发,一队径直前往琅琊,另一队则是去往了荆州。毕竟在高夜的记忆里,诸葛亮在他父亲过世之后,是跟着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的,他这个叔父早年间做过刘表的属官,他哥哥过世,他这才从荆州返回徐州,照顾他这几个年幼的侄子侄女。后来曹操和陶谦开了战,徐州动荡,诸葛玄这才带着诸葛亮他们远避荆州。

    可是如今除了诸葛珪早亡这件事没变之外,其他的事情变没变高夜真的是不能确定。曹操攻伐徐州虽然着实让徐州乱了一阵子,可是相比于历史上屠城灭村来说,这一世的曹操获取徐州还是比较平和的。琅琊郡甚至都没打过什么大仗,因此诸葛亮一家子有没有走还在两可之间。因此高夜这才派了一队人马,赶赴徐州去察访诸葛家的后人。若是诸葛玄觉得徐州动荡,远避去了荆州,倒也无妨。做为一个后世人,哪里会不知道诸葛亮此时的所在呢?如果历史没有改变,诸葛玄应该已经病死在了南阳叶县,诸葛亮此时应该带着弟妹,躬耕于卧龙岗中吧。

    只要历史没有改变,高夜相信,找到诸葛亮想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只要诸葛亮到手,曹魏声势必然更为壮大,天下一统更是触手可及了!

第十六章 风雪来客() 
两队骑士可谓是日夜兼程,其实从阳翟出发,到南阳更近一些,按照高夜的推算,估计年前就能有回音。至于去往琅琊的那一队人马,估计得等到年后才能回来了吧。反正诸葛亮有八成的可能性在这两个地方中的一个,自己现在就是急又有什么用?两辈子活了六十年,高夜早已经学会了什么叫做淡定。

    寻找诸葛亮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不过甄宓的家眷到达颖都这样的大事,高夜就不能不上心了。说起来这一路上甄家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甚至说有一些迷茫。古人都讲究一个故土难离,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大家族,更是难以说走就走。毕竟他们经营了这么多年的产业、关系都在中山,背井离乡真如无根之浮萍。可是这一次他们不走不行了,甄尧在邺城做了天大的事,甄宓又成了高夜的侧室,袁熙战死,袁绍败退,甄家不走,绝对会成为袁绍的出气筒。

    在这一点上甄俨还有些拎不清,以为身正不怕影子斜。若不是他母亲张氏大发雷霆,直言呵斥,最后一言而决的话,只怕现在的中山甄家已经是家破人亡了。这些事情都是甄尧跟高夜讲的,毕竟甄家落户颖都,高夜这个做女婿的总要登门拜访一下的。虽然甄宓是侧室,可甄家毕竟是大户,该有的礼节断不可少。甄尧就是为了这事,专程跑到阳翟来的。说起这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就连甄尧也是忍不住的哀叹,就差一点点,中山甄家就要荡然无存了。

    甄俨虽然有些才华,可是为人却有些迂腐,“只能做个五经博士”就是高夜对他的全部评价。朝堂如战场,政治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他这个脑子若是担任要职,高夜觉得,就算是在影视剧里他也绝对活不过十分钟。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袁绍大败总要有个借口来做遮羞布的,许攸、甄尧自然是绝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怎么可能放过甄家?况且甄尧这一次真的是把天都捅破了,那可是邺城,是袁绍的大本营啊!不说那些谋士、武将,就连袁绍他自己的家眷都落在了曹操的手里,不把甄家来一个斩尽杀绝,如何能平息这些人心中之痛?甄俨妄想着和弟弟撇清关系,继续留在中山,简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袁绍新败,钱粮不足,诛了甄家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甄家几代人的家产,如此一举两得之事,袁绍怎么可能会放过甄家?

    好在甄家的老太君还是一个明理之人,看过了甄尧的书信当即就决定举家逃亡。甄俨表示了一下反对,就被老人家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只能唯唯诺诺的答应。或许这是甄俨第一次见到母亲发怒,居然是这般的可敬可畏吧。可能甄俨直到现在还有些活在梦里的感觉,不过一夜之间,他的整个人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袁熙的二舅哥一跃成为了高夜的二舅哥,从战争战败的一方一下子成了战胜的一方,最重要的是他甄家家主的位置如今也不得不让给自己的弟弟了。他甄俨虽然迂腐,可是心中也一样明白,到了曹操这里,甄尧才是他们甄家之中真正有话语权的人。就凭他配合高夜夺取邺城的这个功劳,如今已经是亭侯的存在,不是甄俨这个河北小吏可以比的。

    高夜不知道他甄俨此时的心情如何,毕竟人生最难的便是失去。不过高夜现在的心情可谓是大好,都说他乡遇故知乃是人生一大喜事,尤其是葛玄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交,更是喜上加喜。如今是年关将近,这几日又是风雪交加,也不知道他为何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