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5章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5章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曰:

    纣王无道乐温柔,日夜宣淫兴未休。

    月色已西重进酒,清歌才罢奏箜篌。

    养成暴虐三纲绝,酿就酗戕万姓愁。

    讽谏难回流下性,至今余恨锁西楼。

    话说姜皇后听得音乐之声……此是哪吒二次出世于陈塘关。后子牙下山,正应文王羑里七载之事。不知后节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张籍这次一直从第七回费仲计废姜皇后说道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听得张卫一会儿咬牙切齿恨纣王的荒淫妲己的恶毒,一会儿为比干誓死力谏的忠义感动,一会儿为哪吒的二次现世的神奇惊叹。

    夏夜已深,月朗星稀,树枝梭梭,蛙鸣几声,灯光如豆,西配房窗上映出三个人影,一切都是那么温馨。

第七章 初学《古今贤文》() 
次日清晨,启明星高挂,鸡鸣几声,天还未亮,仓上村即燃起了炊烟。

    外屋里、院子中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厨房门的吱呀声,锅灶瓦盆的碰撞声,鸡舍牛棚中的料槽响动声,大明的农家小院苏醒了。

    张籍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昨晚给弟弟和妹妹讲《封神》讲的太久,还有些困乏,穿上衣服,伸了个懒腰,在外屋水缸中取了瓢水,凉水敷面,消去了些倦意。

    走到院中看到厨房传出的炊烟,知道这是母亲在给父亲下厨做饭。北方的农村在夏天做农活,都是凑着凌晨四五点凉快太阳未出干到九点,下午四点后日头不毒时干到七八点,在这两个时间段之外,要是中午去田里干活这炎热的太阳能把人晒脱一层皮。这是祖祖辈辈总结下来的经验,后世自己农村老家的人们还都保持着这样的作息习惯。

    在院中比照着前世的广播体操,伸手、展臂、扩胸、弯腰、踢腿、弓步一连串动作下来,感觉精力十足。

    这时天已蒙蒙亮,张籍正要去屋里取一本韵书读,正遇到张父从屋中走出,看到张籍说道:“阿籍,起来了?不再睡会儿?”

    “爹,我不睡了,早上头脑清晰,适合读书,我准备看看昨天张夫子给我的书。”张籍回头应道。

    “那好,我和你娘吃过饭就去地里,给你留一些,中午带着,你好好看书。”说完,怕惊扰张卫和张姝也没去大屋,就和张母一起在厨房灶台边凑合着吃起早饭。

    取了一本《训蒙骈句》,搬过一个小板凳,趁着熹微的晨光坐在院子里读了起来。

    《训蒙骈句》乃是明朝永乐年间宣化里人司守谦所著,司守谦字益甫,人称“天才超逸,下笔万言。”不幸英年早逝。骈句意为对仗句,此书按韵部的顺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一段,每韵三段。是学习吟诗作对的基础,爱好诗文对联者,若熟而能诵,必大利于笔。

    前世这本书张籍已经看过,对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此时重读起来轻车熟路,加上这一世有着穿越福利,记忆力大幅度提高,读过两遍后竟已能背诵。虽不如古之神童达到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程度,但也是非常惊人的本事了。

    张籍合上书,看看了天色,卯时已过半,也就是七点半左右,去东配房叫醒弟弟妹妹,回书房整理好书,到厨房拿起午饭,就走上了去社学的路。

    到达社学刚好辰时(八点左右),夫子还没到,讲堂内乱糟糟的,张义先林嗣等几个同窗聚在一起不知在说着什么。

    “张籍,你可来了,你听说了吗,过几天就要去清渊书院游历了,夫子要从我们之中选两个人去。”刚要踏进讲堂,就听到张义先冲自己说道。

    “有这事,你是听谁说的?”张籍楞了一下,他倒没想到这件事传的这么快,不过他并不想透漏出自己事先知道。

    “我有个叔叔就在清渊书院读书,昨天刚回来,告诉我这是,说是让我抓住机会,能去清渊书院见识见识,露露脸,收获肯定不小。”张义先心里藏不住事,连珠炮似得就把消息的来源说了出来。“你猜夫子会怎么选,会带谁去?”

    这个急性子,想必他的那个叔叔没有嘱咐他不要对外说,这事人越少知道,对自己越有利。

    张籍心里琢磨一下说道:“义先你还是不要乱声张了,先生心里自有办法。”

    “咳、咳!”正说着,忽然从外面传来两声干咳,是张老夫子到了,张义先等赶忙散去,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翻开一本书,作温书状。

    张老夫子掀开讲堂门口的竹帘,站在那里环视一周,看到童子们都已做好上课准备,慢步走到讲台站定,清了清嗓子道:“大家想必听说了,再过十六日,恩,今天是七月十四,十六日后也就是八月初二,按惯例每两年各个社学的塾师都可以带两名学生前去清渊书院交流,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张老夫子略做停顿,下面顿时传出一阵窃窃私语。“肃静,肃静!我们社学共九人,都未曾去过,为了不在这次交流中落后与其他社学,我准备以大家得课业水平为标准,选取最优的两名前去。”稍微思索了下,接着说道,“就定于七月二十九考较功课。”

    按照这两年社学中的表现,成绩最优者应属张籍和林嗣不分上下,二人原本天资优异,张籍努力刻苦,林嗣家学渊源各有所长,当然穿越后的张籍不是林嗣能比的,这是第一梯队;其次是来自范庄的范缜和大刘庄的刘询,众人天资相差不多,农家子弟读书刻苦,有这成绩也是理所当然,这是第二梯队;接着就是张老财家的孙子张义先,外甥张义文、侄子张义武,这三人都是性子跳脱,对读书不甚上心,只不过因着和夫子有亲戚关系,社学也是张老财出资建的,平时夫子对此三人督促得紧,不然课业更差,这是第三梯队。剩下的闫庄的闫先和胡屠户家的胡升就是吊车尾的了,天资不好,也不努力。

    张籍心理暗暗想着,给诸位同窗排了排位次。昨天夫子留自己谈话,只要成绩能拿前二,这次的交流名额肯定就有自己的,至于林嗣,他是外村的,不知道张夫子会不会带他去。

    “三百千千,已经讲完,剩下的就靠自己平时温习,巩固提高,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古今贤文》。”听到张老夫子的话,众童子赶忙掏出《古今贤文》一书。

    “好,仔细听,跟我念!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念!”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念!”

    ……

    ……

    张老夫子念一句,童子们就跟读一句,既不解释句意,也不分层次,除了曾读过的张籍,其余人学的甚是困难。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教学方法,第一读,第二背,第三理解,第四生搬硬套,第五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殊不知,这第一第二步是最难的,而后世教学方法是先理解,后背诵方得事半功倍。

    按照后世的学习方法和今生优秀的记忆力,张籍自认在做学问这条路上绝对能独占鳌头。

第八章 斗殴() 
领读两遍,又指出了其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后,张老夫子看看天色,日头渐午,便宣布早学结束退堂了。

    早学退堂后,学童们三三两两的来到了后院西厢房——也是社学的厨房兼食堂,厨房内有一座土坯灶台、一口黑铁大锅,一口粗瓷水缸,两张榆木木桌,四条榆木板凳。

    平时大家都是自带午饭,条件好一点的如张义先兄弟三人、林嗣、闫先等人时常带些肉干,白面蒸饼或者一些酱菜;条件一般的如胡升、张籍就带些煎蛋,有油星的自腌咸菜、杂粮蒸饼;条件差点来自外村的范缜、刘询常带干硬的杂粮蒸饼,酸酸的腌菜。

    早上准备的饭菜中午已经凉了,大家都是在食堂这的灶台略微加热一番,就着开水,就是简便的一餐。

    后世常说“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学校食堂也就是这个小社会的缩影”,这句话在明朝也是通用的,既然是社会那就有很多小圈子,张氏社学仅仅九人也有这么几个小圈子。张氏三兄弟和张籍在一个村子,从小玩到大,是发小,关系不错这是一个;外村大户子弟林嗣和闫先还有仓上村胡屠户家儿子胡升常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外村农家子弟范缜刘询常在一起上下学探讨问题,这也是一个。

    这三个小圈子反映在食堂就餐上就是张义先兄弟三人和张籍占了一张大桌,两条板凳;林嗣、闫先、胡升占了另一张桌子和最后两条板凳;范缜刘询两人则是蹲在灶台边吃着简单的饭菜。

    今天,这三个小圈子吃饭时谈论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和清渊书院有关。

    “籍哥儿,来尝尝这个好东西,别客气,这是昨天我二叔在城里的酱菜铺子捎来的,叫做甜酱瓜,又脆又甜还有点咸,爽口极了。”张义先边说着边给张籍夹了几筷子酱瓜过去,自己喝了一口水又道。“先生今天说按课业水平决定去清渊书院的人选,平时你在社学中和那林嗣不相上下,现在字写得那么好,这次一定能被选上。”

    “好,我就不客气了。”夹了一根甜酱瓜,放到嘴里,嗯,质地嫩脆香甜,酱香浓郁,咸甜可口,这甜酱瓜在后世这也是临清的一道美味,没想到明朝就有了。“这个去清渊书院的事情,还是看先生的安排吧,既然说是按课业水平选,那我们这几天就好好的读书。”自己一个名额应该是跑不了了,张籍倒没什么想法,于是随口应到。

    “我真想去清渊书院看看,听说那有个荷花池,阳明先生还曾在那讲学,墙壁上有许多名人的题诗呢,我得好好准备,努力一把。”张义先放下碗筷,神往道。

    这点小心思就和我们后世考大学填志愿一样,就算希望不大,甚至是希望渺茫,也要丫丫一番北大清华。

    张籍正要说点什么给张义先三人灌点心灵鸡汤,鼓励鼓励他们。不想这时传来几声冷笑。

    “哼!就凭你张义先也要争这个名额,不看看你平时是个什么成绩!你也配?”

    循声望去,原来是另一桌的林嗣。张义先本来就是个急脾气,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说凭你这个成绩也能争得前两名?还是在社学多学两年吧!”一旁闫先也帮腔道。“能识得几个字,回家帮大人收收租子记个账还凑合,别妄想去清渊书院的机会了。胡升你看张义先能取得前两名吗”

    一旁坐着的胡升似乎也想说些什么,但忍了忍没开口,见此闫先又出言激道。“自是不能,他要是能得第二,咱都能得第二了。”得,还是没忍住。

    自古利益动人心,本来林嗣和闫先等外村人平时在社学挺低调,这次想是忍得久了,借这个机会没忍住出口气发泄下。

    “好,好!”只见张义先涨红了脸三步跨做两步,走到林嗣这一桌前,“哐当!”一声把桌子掀翻了,“老子早就看你们两个不顺眼了!今天我要把你们打得你妈都认不出来!”

    “你!”林嗣一身狼狈闪到一旁。只见汤汤水水饭菜洒了一地,也泼了林嗣三人一身,闫先和胡升都长得人高马大,立时上前扭住了张义先。

    张义文张义武平时以张义先为首,虽然身形瘦小,但也是不惧顿时扑过去抱住了胡升,不过被胡升摔得一个琅跄,看到此张籍也起身上前按住了胡升。闪在一旁的林嗣反应过来举起一条板凳也加入了厮打中,一时间呼喝声、叫骂声不绝于耳。

    “铛铛”只听铛铛两声戒尺砸门的声音随着一声怒喝传来“住手!胡闹!”原来是在灶台边的刘询和范缜见事情闹大了赶忙跑出厨房去找了张老夫子过来。

    见是张老夫子过来,顿时厮打中的几人都停了手。都想想后面躲去,只是厨房本来就不大,能藏到哪儿去?

    “好得很,都长本事了,同窗之间竟然互相打了起来。平时为师怎么教的你们!”

    见到张老夫子气,张籍等都低下了头。“把屋子收拾收拾,到讲堂来!”

    一阵手忙脚乱,一帮人七手八脚的把桌子摆正,凳子扶起,又拿起扫把把地面上洒的饭菜扫了起来。收拾停当刚,灰溜溜的去了讲堂。

    讲堂中,刚才参与厮打的七人低着头一字排开,张老夫子拿着戒尺阴着脸站在上面,砰!拿着戒尺一拍。

    “亲师友,习礼仪。这是你们启蒙时就接触的《三字经》中所书,你们今天又是怎么做的?”张老夫子声色俱厉的喝到。“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大庭广众之下,同窗互殴,不配读圣贤书!伸出手来,每人打二十记!”

    社学已几年没出过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