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48章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48章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队伍刚走,李成和郑泰两人也堪堪回来。

    “维桢兄,御街骑马夸官,好生让人羡慕!”李成哈哈一笑道。

    “是极是极,皇城御道维桢兄你也走过了,我等真是难以企及。”郑泰也笑着道。

    张籍闻言故作恼怒状道:“子高,英之,你们这是在取笑我么?”

    “岂敢岂敢……”

    张籍三人皆是意气风发,被一众同乡簇拥着来到会馆堂中。

    “李主事,还烦请找个人将我等中式的消息传回家中。”张籍忽的想起此事,对身边的李主事说道。

    “对,对,要将中式的消息给家里带个口信,免得家人担心。”提起家里人,郑泰想到了家中母亲,李成亦是想起家中父母。

    话音刚落,就见人群中几名商贾打扮的人抢着说道:“探花郎,两位老爷,此事毋用担心,小的们这就派人沿河而下,定然将三位老爷中式的消息传回去。”

    李主事这时也笑着道:“此事包在我身上,咱临清州有运河穿城而过,且乡人来往京城贩货者众多,消息传递向来便利,探花郎家又在城中,若是船快十日之内便可到达,将消息送到府上。”

    说到这,李主事又对李成和郑泰道:“两位老爷家一在夏津和一在馆陶,就要慢些时日,不过最晚十五日也能送达。”

    张籍三人拱手谢道:“那就麻烦李主事了。”

    “无妨无妨。”李主事笑着摆手道。在李主事等同乡心中,张籍三人都是临清州的骄傲,尤其是张籍这个探花郎,能为他们做点事情那是荣幸之至。

    众人正在堂中说话时,忽闻外面传来,一阵鸣锣,随之一尖锐的喊声响起。

    “圣旨到!”

    随着声音进来的是两名着飞鱼服陪绣春刀的锦衣卫小校,在他们的安排下,李主事连忙在会馆外摆了一张香案,会馆内外所有人尽皆下拜迎接圣旨,并山呼万岁。

    圣旨代表着天子意志,见圣旨如见天子,这仪式自然极为隆重。

    当先的那名传旨太监身着朱红袍服,头戴黑色梁冠,身后还有两名小太监侍立,这一看就不是一般的宦官。

    只听传旨太监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今癸未科一甲第三名探花,张籍,才思敏捷,奏对得体,足见忠君报国之心,故赐进士及第御匾并探花御匾各一幅,又着山东布政使司竖探花牌坊一座,以彰显文名。

    钦此。”

    天子钦赐进士及第和探花匾额,又令一省布政使司出面修建牌坊,这可是皇恩浩荡,荣宠至极!

第二百九十三章 御笔亲题() 
    来自皇宫大内的太监宣读圣旨完毕,会馆内外众人拜到与地齐呼万岁恭迎。

    位于队列最前面的张籍恭声口称“谢主隆恩。”

    拜谢之后,张籍从传旨太监手中接过圣旨。

    这时身后的仪仗队伍队伍中,走出四名锦衣卫小校,分两人抬着一块披着红绸大花的匾额,前行几步小心翼翼的将之放在会馆大堂正北面的桌上。

    众人但见那匾额上金光闪闪的大字,不禁发出一阵羡慕的惊叹声。

    “有劳公公,快请入内喝茶,歇息片刻。”传旨完毕后,张籍奉上一封银子,相请道。

    “这就不必了,咱家还要回宫复命。”这传旨太监不着痕迹的将那封会票收入袖中,笑得更加灿烂了,只听他又说道:“探花郎,今次这匾额可是陛下亲手所书,天恩浩荡,你可要勿负皇恩呀!”言语提点之中这传旨太监也露出羡慕之色。

    什么,这匾额竟是万历皇帝亲笔所书?张籍心下也是大喜。

    一般而言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的匾额都是由礼部衙门定制,字体以宝大圆光为特点,其余进士匾额除二甲第一是传胪二字外,剩下的都是进士二字,由各地布政使司衙门发放。

    万历皇帝是个喜好书法之人,写得大字颇有功底,曾得不少大臣的赞赏,他也喜欢赐字给亲信大臣或是身边太监。不过张居正曾认为书法之道人君浅尝辄止即可,不宜沉迷,免得如宋徽宗一般,当时十几岁的万历皇帝虽心中不愿但也从善如流不再练字。

    如今张居正正派先生的形象早已在万历心中崩塌,故而闲暇时他又开始练起了大字。

    无论这个匾额是万历皇帝有意为之,还是心血来潮随兴所做,都是天子所书。放在大明地方上简直就相当于皇帝化身,只要挂在大门口,那可真的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任你是一身民政主官布政使还是军队主官见了匾额都得行礼,这是可作为传家宝的物件。

    一旁的众人也将这话听得真切,又是一阵赞叹的惊呼,这真是圣眷在身啊!

    “不知公公如何称呼?”

    “咱家姓陈单名一个增字,探花郎得陛下看中,今后说不得还要前来,今次就不多待了。”

    言罢,传旨太监陈增一挥手中拂尘,传旨队伍随即转身离开。

    陈增,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啊?是从哪里看到来着?看着传旨队伍离开的背影,张籍一时想不起来了。

    李主事看着堂中的两块匾额,又让人收拾了两张香案,小心的将其放置在了一入会馆大门就能看到地方,那卷黄绫圣旨也放在香案上供了起来。

    这天子所赐之物不仅是张籍一个人的荣耀,也是临清会馆的荣耀。

    之后临清会馆冠盖云集,喜气洋洋,门鼓一遍一遍响,来看御笔匾额和探花郎的贺客一拨一拨到,清音“堂名”吹吹打打,接连不断。张籍三人头昏眼花,只知道一个接一个地作揖,却很少知道贺客姓甚名谁,只是大略知道乃是同乡。

    探花乃吾乡人,凡是乡党,无不同沾殊荣,自然要来分享这一番热闹兴奋的欢乐。

    中午时分临清会馆摆出了流水席面,邀请贺客,又有戏班子与会馆外空地上扎棚出演,这番准备都是一众商贾筹钱置办的,足见临清大贾财力。以江南文教之兴盛、民间之富庶,想来此刻朱国祚所在的浙江会馆和李廷机所处的福建会馆,欢庆场面更是宏大。

    张籍自然是做在了首席,如此觥筹交错,欢饮一场后便到了午后,这一日张籍三人便在众人的恭喜道贺声中度过了。

    明日还要去国子监参加释菜礼、释褐礼,及恩荣宴,也即是俗称的琼林宴,张籍三人故而早早的便各自回房歇息。

    这一晚,张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激动兴奋,更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时,更甚考教师编时名列其中那刻。

    此身虽在京城,但心绪已然飘飞至千里之外的家中,念头至此,张籍不禁披衣起床,来到窗边书桌磨墨铺纸。

    自己还要在京中呆上半月有余,加上十余日的路途,等到达家乡临清怕不是还要一个多月。许久不见父母兄弟与十娘,心中念念,从会试放榜的得中经魁那一天自己就想给家中写信。

    但殿试未毕不知结果,又兼得陈教习之事,不免思绪繁杂,心情惆帐,诸事不便之下,难以找出半日之闲,可以让他从容笔谈。若是草草落笔写就,难免信中会有些许细味酸辛,故而迟迟未曾动笔。

    如今,金殿传胪高中第三名探花郎,这样一件快心惬意的大喜事,定可博得父母欢颜,必当引得十娘一个展眉开怀,魂梦俱适。

    信作两封,一封给父母,一封给妻子十娘。父母并不识字,这两封信自然是先给十娘,再由她转述。

    张籍对家人的思念,化作文字落笔成文,这第一封信给父母:

    “父母亲大人膝下,儿张籍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二月二十三日离家赴京……先会试得中第五名经魁,又金殿面圣中第三名探花……儿今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并二弟三妹,不必挂怀。家中事有不明可问二弟,可问十娘,亦可去寻张兄百万。

    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万历十一年四月初十。”

    给父母的这封信,张籍全是报喜的内容,让家人不必担心自己。

    脑海中浮现出十娘的容颜,对娇妻的思念更盛。

    张籍换了张纸笺提笔就要书写——然而写这封信,却似乎比金殿奏对更不易。

    提笔只写下“夫人媺儿妆次,为夫念念。”十个字,他便即踌躇了。

    因为他蓄意要作惊人之笔,却找不出一句话可以包括离家千里之苦,新婚分别之思,还有得中经魁的慰藉;平步青云的得意;以及梦想不到的金榜高中而至今犹不免疑真疑幻的感觉。

    心有千言,下笔无语,反复思量,终无好句。

    张籍抬头不经意间看到窗外的明月,今日方才初十,此刻夜空之中,月亮还未圆,对月思乡,古人见此又是何所想呢?

第二百九十四章 释菜礼、释褐礼() 
    月光如水,夜色茫茫,偶闻枝叶梭梭,蟋蟀低鸣。

    张籍站在窗边,感受着阵阵怡人的微风,此时夜已深了,但远处的北京城还有点点灯火。

    望向远处,张籍怔怔的看了许久,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好笑,自己这怕不是科场文章写得有些魔怔了,真是钻入牛角尖!俗语说:“家信无文”,不需刻意雕琢,只要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在十娘看来,便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这样一想,张籍返身回到书案之前,手下运笔如飞,顺畅无碍。

    “自遇卿以来,余虽穷困,然汝不弃,卿上奉父母,下教弟妹,恋恋相知乃成结发……”

    从初至京城谈起,到京中见闻,再到会试得中,接叙殿试的情形,洋洋洒洒,一直谈到金殿传胪,天子奏对,再脚踏御道,随礼官捧金榜出,十里长安街打马夸官,最后到今天的礼部官员亲送回会馆及天子御赐匾额的盛况。

    一面写,一面想,张籍思念之情更甚,忆起与十娘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聪慧机敏、灵动贴心、善解人意,此番得知自己高中应当也是高兴万分吧。

    念及此张籍手中笔墨不停,忍不住添了两句:“余在京师卿且勿念,运河长贯南北,五月初夏余便将归矣。另,卿诚厚我如此,我亦不负卿之期许,今生惟愿白首不离!”

    书写完毕,张籍将纸笺放在信封中,合衣回到踏上,不知不觉间便已睡去。

    这一夜张籍睡得极为踏实。自他在万历九年夏来到大明直到现在,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稍微的可以松口气了。

    成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也算是参与到了朝局之中,希望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能小心翼翼的改变大明帝国这一艘大船的航向,让它规避命运的航道,使它重新焕发生机。

    他这一场辛苦、奋斗,到此时,总算是拿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如此,如何能不激动、兴奋、开心?如何能不觉得可以喘口气,歇息歇息。

    ……

    四月十一日,金殿传胪第二天,张籍、李成、郑泰三人来到国子监。

    释菜礼及释褐礼这两个古礼将会分先后在国子监处举行。

    张籍三人在国子监前的成贤街街口遇到了殿试第五名刘应秋和汤显祖几人,他们都是江西士子,互相寒暄认识之后,几人一起结伴向国子监走去。

    一行十多人刚踏入国子监的集贤门,那红砖红瓦的建筑格调就扑面而来,这年月的学校只有严肃,可没有活泼那一说。

    国子监整体以红色调为主,间或有黄色琉璃顶于其上,华贵非凡,威武雄壮,处处彰显着当世最高学府的威严大气。

    说是当世最高学府,那是一点也没差,国子监在此时的地位比现代什么的哈佛、剑桥、西点影响力要大的多的多,因为就读于上述名校,回国并不能坐上高官。

    而在此刻的东亚、东南亚文化圈内诸如西域、朝鲜半岛以及老挝缅甸等地域的国家,如果有人能在大明国子监深造一下,回国摇身一变,直接就能做官,若是能过了会试,中个进士什么的,一旦回国,那就是一方大儒,学术权威,做个高官不在话下。

    这时国子监内通往孔庙的院子内已经聚集了很多同年,张籍等人刚一入内,便有许多士子过来见礼,张籍等人也都一一还礼。

    与此同时,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们好多都在远远的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一众新科进士,他们久在国子监,其中还有不少监生还曾做过孔庙举行典礼时的佾生,对其中的规章礼仪甚为熟悉,他们多想此刻即将进行释菜礼、释褐礼的人就是自己啊。

    虽然不是自己,但前来观看过过瘾想想一下也是好的,许是抱着这个想法,监生们早早的占了位置。

    不多时,数名礼部官员、国子监的祭酒、司业、监丞还有几位学正的皆已到场,张籍看过去,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